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摸清铜仁市古茶树资源情况,采取走访、座谈、GPS定位、实地观测等方式开展了铜仁市古茶树资源调查工作,发现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病害严重、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丰富铜仁茶树种质资源库、科学保护与利用古茶树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本文总结了西双版纳古茶树研究进展,明确了古茶树在西双版纳的地理分布,探讨了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多样性,提出了古茶树保护利用建议,为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贵州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发现古茶树资源,本文对利用久安古茶树鲜叶加工的产品的品质特征进行基本介绍,为其他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有关宁强县茶叶发展历史、古茶树资源分布调查、鉴定与评价、保护与研究利用等报道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宁强县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西南部滇、黔、川地区是公认的茶起源地。贵州省黔西南位于该区域的核心地带,是迄今世界唯一既有古茶籽化石证明,又有活体植株实证的茶发源地。多种因素影响下,区域内古茶树资源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立法是保护自然植物资源的基本手段之一,《黔西南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批准颁布实施。本文拟通过黔西南州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立法实践进行探讨,为相关或类似资源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使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研究以分布在澜沧江流域部分茶区(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的49份古茶树新梢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方法和HPLC方法测定供试样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进行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c.v.)和多样性指数(H’)可知49份古茶树新梢内含成分变异程度大且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9份古茶树资源可聚类为A、B两大类群,两大类群的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EGCG)的含量基本一致,其余生化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采自保山市的供试样具有高氨基酸含量的特性,德宏州供试样有高咖啡碱含量的特性,大部分供试样的茶多酚含量均达到了高茶多酚含量水平,含量均>30%。本研究对构建云南古茶树资源生化成分数据库,开展茶树良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古茶树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铜仁市境内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初步摸清了区域内的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及特征,提出了铜仁市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对策及建议,为开展铜仁市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区久安乡古茶园召2017年8月开3日。,会上贵州,全国首省人大部省级层面关于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常委会《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暨古茶树保护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市花溪《条例》)正式出台,《条例》于9月1日起施行。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古茶树达120万株以上,其中相对集中连片(1000  相似文献   

9.
云南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和佤族等11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在茶树驯化、种植、制茶、饮茶以及古茶树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发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既有本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又相互交融。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样、宝贵的茶文化资源,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利用建议,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建立云南民族茶文化理论体系以及古茶树保护区等措施,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对外界的影响力,又对当地生态环境及民族茶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开发沿河古茶树资源,对沿河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半木质化呈红棕色穗条扦插其成活率和出苗率及苗畦畦面铺心土其成活率和出苗率分别为97%和86%及98%和86%,其苗木移栽成活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2.
正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特别是古茶树资源尤为重要。茶树种质资源包括幸存的野生大茶树、地方群体品种、栽培品种、新育成品种和品系,以及各种茶树突变体、稀有种和近缘野生种等。晴隆县为贵州西南茶区,由于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原始野生大茶树及栽培型古茶树资源分布广,生物种群数量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复杂,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财富。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相似文献   

13.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隅,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的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生产绿色生态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人民种茶、制茶、饮食茶的历史悠久,还与古茶树结下不解之缘。本文从黎平古茶树资源现状、开发和保护现情,提出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久安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据统计,全乡发现古茶树共计3万余丛。久安古茶树在分类上属于茶种,有2~3种类型,是珍稀古茶树资源,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用久安古茶树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加工白茶,在加工过程中,分别对萎凋湿度、温度、时间,干燥温度、时间及提香温度进行比较,以探索较佳工艺参数。经过2年加工比较,较佳的工艺为:复式萎凋,时间50h~65h;干燥温度85℃,时间2h;提香温度70℃,时间4h。  相似文献   

15.
野生古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古茶树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是最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以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夏梢1芽2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等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幅为43.65%~51.19%,高水浸出物(>45.00%)资源有21份;茶多酚变幅为12.02%~38.60%,高茶多酚(>25.00%)资源有16份;氨基酸变幅为1.46%~3.41%;咖啡碱变幅为2.17%~4.91%;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5.52%~25.89%;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9%~9.84%;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2%~16.57%,其中EGCG变幅为2.87%~10.01%,高EGCG(>8.00%)资源有4份;除茶多酚和氨基酸生化指标外,酚氨比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生化指标,初筛选出适制绿茶资源有5份,红绿茶兼制资源有11份,适制红茶资源有7份。供试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柳州融水县汪洞乡古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选取10个ISSR引物对87株柳州汪洞乡古茶树单株及4个对照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10条引物共扩增出6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64条,多态性比率达95.5%,每条引物扩增条带为5~9条,平均多态性条带6.4条。每条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为80%~100%,扩增条带大小在100~2 000 bp。供试样品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35~0.85之间,平均值为0.60。在相似系数0.6处可将全部91份样品划分为10大类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该古茶树群体资源单株间的亲缘关系,可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发现的价值(续)黄桂枢(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三、澜沧邦崴古茶树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初,我国就已利用茶叶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所发现的"原生茶树"原始分布和树龄等情况来看,云南思普区澜沧江流域一带是世界茶树...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410-2418
六堡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但针对其原产地野生茶树资源遗传评价与保护研究一直未予足够重视。本研究以六堡茶原产地广西六堡镇及其周边区域的10株野生古茶树和35株子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19个EST-SSR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位点上检测出4.16个等位基因(Na),其中84.21%的SSR位点显示出较高的多态性水平(PIC0.5);古茶树和子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2和3.6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60和2.54,平均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2与0.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分别为0.60与0.55,Nei分别为0.56和0.53,总体上子代遗传多样性略低于亲本群体。六堡茶古茶树按照Nei's遗传距离可分为4组。针对古茶树的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2=0.022, p=0.328),表明其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可能受到较强的人为干扰;古茶树扦插存活率与母树基因杂合度相关性不显著(r~2=0.39, p=0.052),但有随着遗传多样性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是中国大叶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收集保存了茶组植物28个种,1199份茶树资源。为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古茶树,据专家考证,"全乡发现古茶树共计3万余丛,最大树龄在600年以上,大部分为400年左右,久安古茶树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在分类上属于茶种,有2~3种类型,是珍稀古茶树资源,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用久安古茶树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分别对萎凋叶含水量、揉捻时间、发酵时间、干燥、提香温度进行比较,以探索工艺参数。经过3年加工比较,表明,较佳的工艺为萎凋叶的含水量为58%~62%之间;揉捻时间为100min,分两次揉,第一次不加压揉60min,中间人工解块,第二次缓加轻压揉40min;在发酵室室温28℃时,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发酵240min~270min;干燥毛火温度120℃,时间10min,足火温度85℃,时间90min;提香温度80℃,时间2h,随即调整温度到105℃,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