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苏北沿海滩涂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寻求马齿苋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以苏马齿苋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上播种量、播种密度及氮肥底追比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0.5~1.0 g/kg(A1)土壤盐分,1.5~3.5 g/kg(A2)的土壤盐分对马齿苋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鲜菜产量增加14.4%,但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在4.5~7.0 g/kg时,鲜菜产量显著下降。经过对土壤盐分、播种量、播种密度以及氮肥底追比的交互作用分析,试验处理A2B1C2D2、A2B2C2D2下的马齿苋鲜菜产量最高,即土壤盐分为1.5~3.5 g/kg,播种密度为75 cm,底追比为3∶4∶3,播种量为3,6 kg/hm2的处理组合最有利于马齿苋鲜菜产量的积累。各栽培措施均能影响马齿苋鲜菜产量,经方差分析,土壤盐分含量、播种量、播种密度以及氮肥底追比交互作用均呈显著关系,从处理间区别看,影响马齿苋鲜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分,氮底追肥比次之,播种量及播种密度再次之。  相似文献   

2.
盘式条播育苗对水稻苗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主茎11叶品种空育131为材料,采用盘育苗方式,2008年研究不同播种条数和播种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进一步研究了条播育苗对水稻生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条播育苗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素质。从产量构成因素可以看出,条播育苗方式下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有效穗数的增加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直播水稻品比试验常规粳稻的适宜播种量,以常规中熟中粳扬粳3012为试验材料,设计4种不同的播种量和机条播、人工撒播2种播种方式,分析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出苗、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数增加,成苗率下降,秧苗素质下降,最高茎蘖苗和有效穗数上升,成穗率下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先上升再下降。扬粳3012直播品比试验播种量以60~9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对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来自国内外的5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5种不同播种密度下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水平之间的平均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差异均不显著;B1、B8、GT26、GT97/69、GT22等品种(系)之间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总可发酵糖产量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GT97/69、B1对播种密度反应比较敏感,其最适宜的播种量分别是每公顷12万芽和13.5万芽,其他品种反应则不敏感。甘蔗的产量主要由品种(系)的种性决定,不同品种对不同的播种密度反应不同,甘蔗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应在不同栽培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播种密度试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位面积播种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粒数对水稻生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因子试验,摸索出高海拔地区最佳播种量、播种方式,来降低成本、减少劳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商品性、产值的依次顺序为:A1B1>A2B1>A1B2>A2B2>A3B1>A3B2;纯收入顺序为:A1B2>A1B1>A2B1>A2B2>A3B2>A3B1。说明选用播量为100g、播种方式为撒播的效果最好,不仅产量、商品性、产值高,经济效益好,且植株健壮,弱苗少,既节约种子,减少劳动投入,又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方式为匀播(A1)和常规条播(A2),小麦品种为衡观35(B1)、邯6172(B2)、轮选103(B3)和石麦25(B4)。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植株性状影响差异显著,条播的株高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匀播,匀播的产量、穗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条播,其中匀播处理的产量比条播提高4.42%。播种方式对小麦的容重、面筋指数、出粉率和14%吸水率有显著影响,匀播处理的小麦出粉率比条播高2.02个百分点。条播处理下石麦25的产量最高,衡观35的磨粉品质较好;匀播处理下衡观35、邯6172和轮选103的产量均较高,邯6172的粉质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8.
旱育秧苗床培肥时期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旱育秧苗床培肥的最佳方式,结合"低产田水稻栽培增蘖控蘖增产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组织遵义、道真、正安、习水4县进行旱育秧苗床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年前稻草培肥的处理A产量最高,为652.31kg/667 m2,其次是播种前7d施腐熟牛厩肥的处理C,为637.6kg/667m2,最低是播种前一月施未腐熟牛厩肥的处理B,为578.6kg/667 m2,处理A比B、C处理分别增产12.7%、2.3%,处理C比处理B增产10.2%,A、C处理均与B处理差异显著性呈极显著,而A、C处理差异不明显,可作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量与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赤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60%。为进一步探索适应赤水地区生态条件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轻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按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种方式的双因素试验。  相似文献   

10.
播种量是影响直播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施用穗肥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但穗肥施氮量对优质食味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3个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苏香粳3号、南粳5055和南粳9108为材料,在行距固定为25 cm条件下,分析了60、90、120、150和180 kg hm–2等5个播种量对上述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观察了适宜播种量条件下穗肥施氮量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主要结果表明:(1)苏香粳3号、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产量均随播种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个品种高产最适播种量分别为130.2~136.5、118.3~119.3和90.0~96.4 kg hm–2。稻米加工品质与播种量呈不同程度负相关,而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米粉消解值与播种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崩解值与播种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在高产适宜播种量条件下,与常规穗肥施氮量相比,穗肥施氮量减半对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值。上述结...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水稻渝优1号为试材,对其SRI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化栽培模式下,以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栽插方式,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小。就产量表现来看,以组合A1B2C2表现最优,产量达到641.44kg/667m2,并通过极差寻优得其理论最优组合模式A3B2C2,即采用正方形双株、6888株/667m2,施氮量在11kg的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石阡县水稻翻耕直播适宜的不同播种方法,设置5种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撒播后压种盖切碎的稻草处理水稻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良好,产量449.38kg/666.7m2,比对照(CK)增产18%;不同播种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生一定影响,播后稻草盖种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适宜推广稻直播稻草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取播种量、播种方式及品种三因素正交设计为试验处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紫花苜蓿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平结构特征系数除消光系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特征系数呈显著性差异,产量性状除株高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处理不同冠层垂直结构特征系数不同,同一冠层不同处理茎重、叶重及总重呈显著性差异.以处理5(亮苜5号,条播,12.0 kg/hm~2)和处理6(亮苜5号,撒播,22.5kg/hm~2)下的冠层结构较理想,获得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1986-1988年对啤酒大麦进行了品种,播种,播量及播种方式四因素。四水平正交[L16(4^5)]试验,筛选出了贵州省不同类型地区,亩产200公斤以上的最佳栽培模式。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播种期,重要因素为品种,一般因素为播种量及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氮肥及播量对水稻"绿旱1号"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旱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在低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小;各处理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518.3kg/hm^2,A2B2处理的产量次之,达11315.0kg/hm^2,较对照A1B1分别增产2073.3kg/hm^2、1870.0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1.9%、19.8%;“绿旱1号”在旱直播栽培的情况下,播量以30-45kg/hm^2、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纯氮)在225-270kg/h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和氮肥不同运筹方法对水稻金优527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和密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密度下,采用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N2表现最好;不同密度下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产量以A2N2处理最高(823.5kg/667m2)。  相似文献   

17.
以五优稻1号为供试品种,设A(两段育苗)、B(超早育苗)、C(常规育苗)等三个处理,研究了三种不同育苗方法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的秧苗素质差异显著;处理间的生育期差异非常大,但成熟期差异并不很大;处理间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干物质动态等均有极为明显的差异;产量呈A(12547.6kg/hm2)>B(10679.3kg/hm2)>C(7846.1kg/hm2)。可见,处理A(两段育苗)和处理B(一段超早育苗)是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栽培条件对水稻直播生产至关重要,以黑米杂交稻紫两优润香为材料,采用两因素3水平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考察了与水稻抗倒性相关的12个性状,分析了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黑米杂交稻的抗倒伏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抗倒伏是一个复杂性状,不仅与品种特性密切相关,且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在提高紫两优润香直播生产中的抗倒伏性和产量上,最佳的栽培处理为播种量1.5kg/667m2,复合肥施肥水平3.00kg/667m2。直播栽培中,在科学管控杂草的基础上,应采取稀播、匀播种子,适当施用复合肥,有利提高品种的穗部性状,增加穗粒数,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品种抗倒伏力。  相似文献   

19.
机收稻田皮带辗压区紫云英生长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2-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期、水稻不同割茬高度和机收时土壤不同水分含量对皮带辗压区紫云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紫云英播种量、推迟5d播种,水稻高茬(30cm)机收、机收时土壤低含水量(≤30%)和机收后稻草均匀覆盖均有利于增加皮带辗压区单位面积紫云英产量。  相似文献   

20.
燕麦营养价值丰富,是粮饲兼用型作物。从燕麦播种地块的选择与整地、种子品种选择、播种时期、播种量与播种方式、田间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雁门关地区燕麦栽培与管理技术措施,以期提高燕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