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北疆平原荒漠区苜蓿(Medicago sativa)(1年)+小麦(Triticum aestivum)(3年)+苜蓿(1年)和小麦(1年)+苜蓿(4年)2种粮草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在呼图壁核心试验区开展连续5年的实地调查,比较了两种模式下粮草产量、投入成本、利润和产投比。结果表明:小麦(1年)+苜蓿(4年)种植模式下年均总利润较苜蓿(1年)+小麦(3年)+苜蓿(1年)模式提高18.71%;老苜蓿地倒茬种植小麦的前两年籽粒产量较小麦连作增产25%;小麦倒茬轮作苜蓿后,苜蓿的干草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种植3~4年苜蓿的年均粮草利润为9 050 元·hm-2,是小麦的3.26倍。综上所述,在粮食耕作系统中引入低成本苜蓿,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轮作的利润,解决蛋白质饲料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用熏蒸法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比苜蓿生长地降低70 mg/kg,休闲地仅为苜蓿生长地的40%,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影响(P>0.05);苜蓿后茬连续种植小麦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氮比苜蓿生长地下降28%,而休闲2年后比苜蓿生长地减少69%,施氮肥对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影响;苜蓿生长地土壤微生物商为4.2%,后茬休闲后则下降至2.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灵敏反映苜蓿后茬地土壤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草原与草坪》2004,(2):66-66
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苜蓿,在美国的种植面积约95 5万hm2 ,仅次于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小麦、大豆,排列第四位,其后才是棉花。据估计,美国苜蓿干草每年的产值约81亿平美元;苜蓿草产品出口年创造4 94 0万美元。此外,苜蓿还常常与其他牧草混播栽培。苜蓿与其他牧草混播种植的面积约2 4 6 0万hm2 (生产干草) ,年产值134亿美元。苜蓿及苜蓿混播草地的面积与产值大体上与小麦和大豆等同。  在美国,苜蓿种子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加州、爱达荷州、内华达州、俄勒冈州、怀俄明州和华盛顿州等地的西北部。1999年,苜蓿种子产值2 .185亿美元。同时,苜蓿…  相似文献   

4.
苜蓿、小麦、玉米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甘肃省5个样本县的调研数据,对农户苜蓿(Medicago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玉米(Zea mays)种植的投入和产出、要素产出弹性和要素边际产出进行测算并比较。结果表明,苜蓿在三者中投入最少,玉米产出最高,而苜蓿产出最低;现阶段小麦和玉米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苜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苜蓿产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小麦和玉米各要素边际产量基本趋近于零,苜蓿种子投入和肥料投入的边际产量均远大于零,增加苜蓿种子和肥料投入可实现苜蓿增产。  相似文献   

5.
研究北疆平原荒漠区小麦-苜蓿轮作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揭示粮草轮作过程中土壤盐碱度和养分的消长规律,旨在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小麦轮作苜蓿的中低产田中,连续5年调查土壤全盐量、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结果 表明:小麦地轮作苜蓿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和pH值,轮作第4年土壤含盐...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陇东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2012~2016年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对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5年干草总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先行者、哥萨克、WL-343HQ、陇东苜蓿、甘农1号和惊喜,前三位分别为13.42、12.63和12.29 t/hm2,其中先行者较陇东苜蓿平均增产9.28%。(2)不同年份的苜蓿产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5个外引品种第3~4年产量最高,陇东苜蓿第5年最高、第3年次之。(3)综合评价表明,哥萨克、先行者和WL-343HQ总得分为3.41、3.30和3.07,生产性能最好;陇东苜蓿和甘农1号总得分为2.86和2.71,生产性能较好;惊喜总得分2.19,生产性能最差。综合分析5年结果,先行者、哥萨克和WL-343HQ丰产性好、稳产性强、品质较好,综合性状最好,适宜在陇东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陇东苜蓿和甘农1号粗蛋白含量高、品质优良、耐连作,稳产性较好,综合性状较好,可在当地继续种植;惊喜稳产性好,但产量最低、品质一般,不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1我国苜蓿种植与苜蓿产品生产概况苜蓿是高产优质的豆科牧草,俗有“牧草之王”之称。一些发达国家苜蓿种植及苜蓿草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例如,在美国苜蓿产值仅次于小麦、玉米、大豆,列第四位,对美国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研究表明:苜蓿一般每公顷产干草33~40kg,且含有家畜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可部分取代高蛋白饲料。苜蓿生长期限长,利用年限可达7~8年,甚至10余年,再生性好,在良好的水肥管理条件下,每年刈割2~4次。苜蓿草质柔软,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食。此外苜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具有良好的适…  相似文献   

8.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内品种。2)在3年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陇东苜蓿增产6.4%~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皇冠、甘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等品种,增产极显著、抗旱抗寒性强,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大面积种植;甘农2号、苜蓿王、新疆苜蓿、甘农3号、三得利,增产显著,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各地可根据生态条件、品质特性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种植年限对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确定不同生境下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3~5年生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截至2019年5月共获得80篇文献、1496组苜蓿产量和220组WUE试验数据,将数据按照年降水量(200 mm,200~400 mm,400~800 mm和≥800 mm)、施肥措施(施肥和不施肥)、水分管理(灌溉和雨养)进行分组,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包括异质性检验、综合效应量计算、发表偏倚检验和亚组分析),系统探究了种植年限对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效应与影响因素,并定量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产量以及WUE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草产量和WUE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3~5龄为苜蓿盛产期,而6~8龄苜蓿WUE最高。苜蓿种植年限受环境因素及水肥措施影响,干旱、半干旱区,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为3~5年;半湿润区,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可延长至6~8年,但湿润区由于温湿度过高,使得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缩短至3~5年。施肥可适当延长苜蓿种植年限,但灌溉并不能有效延长苜蓿种植年限。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旱地施肥对小麦与苜蓿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黄土高原旱地小麦(Wheat)和苜蓿(Alfalfa)连作20年后的产量、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肥对小麦增产不显著,而对苜蓿则增产显著(增产183.5%);施肥可以延缓苜蓿的衰老,提高产草量;苜蓿地土壤干燥化明显,施用氮磷有机肥后小麦地也出现干燥化趋势;长期施磷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磷素有效性,其中苜蓿地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加了13.6%和83.8%,小麦土壤增加了22.9%和367.9%;苜蓿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均呈增加,而小麦地则减少;平衡施用氮磷有机肥能培肥土壤,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在该区采取合理的轮作方式和培肥措施能有效地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依托2014年晋西南开展的田间试验,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小麦单播、苜蓿单播和小麦-苜蓿混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及其养分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0~60cm土层内,3月份苜蓿单播速效氮含量高于小麦单播和混播,6月份苜蓿单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整个生育期60~200cm层苜蓿单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与单播相比,小麦-苜蓿混播不仅提高了小麦植株氮含量,还增加了作物系统植株养分积累量,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小麦-苜蓿混播净增产高达2903.9kg/hm~2,作物系统产量较小麦单播提高了22.4%,较苜蓿单播提高了44.8%,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间套作种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2.
河西农区养殖业饲料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索东让  孙炳玲 《草业科学》2004,21(11):48-51
通过5年定位试验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或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与玉米Zea mays单作,小麦-豆科饲草栽培模式地上生物量相当;苜蓿或串叶松香草粗蛋白、粗脂肪产量最高,667 m2总产量为396.0和352.2 kg,比其他粮食作物增产65.9%~185.9%.苜蓿、串叶松香草生产成本低,仅为粮食、粮-饲型种植模式的1/3~1/2.1 kg粗蛋白、粗脂肪生产成本0.26~0.27元,是粮食、粮饲生产成本的 1/8~1/5.饲草田效益显著,不计劳动力时,产投比为7.5~8.0,利润率6.5~7.0,是粮食生产模式的 2.3~ 2.6倍和4.5~6.0倍.苜蓿、串叶松香草粗蛋白、粗脂肪产量相当于粮食作物的2~3倍.因此,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饲草面积是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苜蓿,因开紫花,故又称紫花苜蓿或紫苜蓿,属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种植最早的牧草。苜蓿生长寿命可达20~30年,一般第2年~第4年生长最盛,第5年以后生产力逐渐下降。苜蓿的适应性和经济价值都比其他牧草优良,所以有"牧草之王"的称号。下面简要介绍苜蓿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后会形成土壤干层,严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建植9年的苜蓿地布设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苜蓿连作(L–L),苜蓿移除后休闲(L–F)或分别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W)、玉米(Zea mays, L–C)、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P)和谷子(Setaria italica, L–M)6种苜蓿-作物种植模式对田间水分蒸散特性的影响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苜蓿与作物的轮作中,3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均是苜蓿-马铃薯最高,苜蓿-玉米次之,苜蓿-小麦最低,种植马铃薯和玉米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苜蓿-玉米处理在高耗水的同时,抑制了土壤棵间蒸发量,显著降低了蒸发与作物耗水量的比率(17.0%),促进了作物的蒸腾作用。经过轮作倒茬后,苜蓿-作物轮作处理下0–3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较苜蓿连作增加了18.4%~34.9%,苜蓿-休闲处理对于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其次为苜蓿-马铃薯。综合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水分变化特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苜蓿多年后选择休闲或轮作其他作物,以苜蓿-马铃薯和苜蓿-玉米轮作的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也表明,合理的利用土地可以减轻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的种植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生物学特性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条件适合的一般寿命可达10年以上,生产上一般利用5~8年。日平均气温在15℃~25℃,昼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于苜蓿生长,有部分品种可耐30℃高温和-30℃低温。苜蓿根系深,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的区域均可种植,但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区域,不能种植紫花苜蓿,在夏季积水24小时苜蓿将死亡。2栽培技术紫花苜蓿种子细小,播前必须精细整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保持土壤水分,以利出苗。在贫瘠土壤,施入适量农家肥和磷肥作底肥。在未种植过苜蓿的土壤上播种,接种苜蓿根瘤菌剂,…  相似文献   

16.
羊草草原改良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0~1997年改良退化草原4349.2km2,主要改良措施:1浅耕翻改良,有效利用15年,年均增产90.5%。2松土改良,有效利用年限6~10年,平均增产70.35%。3施肥改良,其中施尿素187.5kg/hm2,产草量提高3.2倍,施厩肥30~37.5t/hm2,第二年增产53.5%。4引种国内外苜蓿品种25个,筛选出一批耐寒抗病品种,每年割两茬,干草产量4927.5kg/hm2,是对照的3倍。表现好的品种有黄花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公农2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5补播改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在甘肃天祝高寒半干旱区研究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苜蓿第二年地上和地下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高寒半干旱区科学种植苜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种植第二年覆膜处理下苜蓿植株高度显著高于垄沟种植。与平膜全覆、垄沟覆膜+覆土、垄沟种植相比,垄沟覆膜种植的苜蓿株高分别提高了4.1%、21.1%和34.3%。垄沟覆膜种植的苜蓿分枝数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垄沟种植的分枝数显著低于其余三种处理。三种覆膜处理苜蓿的根颈直径、返青根颈芽数显著高于垄沟种植。垄沟覆膜种植的苜蓿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平膜全覆种植,垄沟覆膜+覆土和垄沟种植产量较低。垄沟覆膜种植苜蓿0~40cm土层根体积最高,平膜全覆种植苜蓿0~40cm土层的根表面积最高。垄沟覆膜种植是高寒半干旱牧区成功建立苜蓿人工草地和大幅度增产最佳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茬作物分别是种植4年的苜蓿田,玉米田,大豆田的情况下,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苜蓿-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对其后茬作物小麦产量(籽粒产量、出籽率、地上部生物量)与小麦的生理指标(叶色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模式下比玉米、大豆轮作小麦模式会显著提高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而后2种模式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改善小麦旗叶叶色值、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在孕穗期的蒸腾速率;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小麦生长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说明此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后茬作物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茬作物分别是种植4年的苜蓿田,玉米田,大豆田的情况下,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苜蓿-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对其后茬作物小麦产量(籽粒产量、出籽率、地上部生物量)与小麦的生理指标(叶色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模式下比玉米、大豆轮作小麦模式会显著提高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而后2种模式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改善小麦旗叶叶色值、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在孕穗期的蒸腾速率;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小麦生长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说明此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后茬作物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种苜蓿根瘤菌剂在苜蓿上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可以提高苜蓿鲜草产量,各处理三年总产鲜草较对照增产4.49~21.9t/hm^2,增产率为3.3%~16.3%,其中以富思德苜蓿根瘤菌进行土壤接种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