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氮素营养对西南桦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设置每株0,50,100,200,300,400,600mg7个氮素处理,开展西南桦幼苗指数施肥试验,探究氮素供应水平对西南桦幼苗生长以及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旨在揭示西南桦幼苗的氮素需求,确定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1)西南桦幼苗的地径、苗高、生物量以及叶面积随着氮素供应水平的增加而增大,至氮施用量每株>200mg后其生长表现和生物量趋于稳定,而叶面积则显著递减;2)西南桦幼苗叶片N,P和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叶片N和K含量在施氮量每株>200mg、生物量稳定之后仍持续增加,说明由于植株对N和K的奢侈消耗造成植株体内的养分积累,而叶片P含量在施氮量每株>100mg之后即趋于稳定,说明植株对P的需求已满足而保持其含量稳定;3)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出西南桦幼苗叶片N,P,K的临界含量分别为37.8,4.1,24.4g·kg-1,最适含量分别为37.8~59.1,4.1~6.3,24.4~34.7g·kg-1,综合3个最适含量范围,推断出西南桦幼苗的最适施氮范围为每株200~400mg。  相似文献   

2.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用沼肥对桉树幼林生长量、材积量和土壤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现最好为处理5,其桉树胸径、树高、材积量分别为10.94 cm、13.12 m、0.059 m3,分别比处理2增长11.7%、1.71%、18.0%,胸径、材积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沼肥与复合肥混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在桉树生长前期,追肥每次每株施用沼肥5 kg+复合肥250 g为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根据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设置酿酒葡萄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收获后土层氮素残留量及第2年酿酒葡萄萌芽期土层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00 kg N/hm~2)和中氮(240 kg N/hm~2)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低氮(180 kg N/hm~2)处理显著增产28.6%和24.1%;2015年收获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65.1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增加了94.6%和53.8%;2016年萌芽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82.2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平均增加了76.0%和41.5%。10 cm与30 cm施肥深度相比,酿酒葡萄产量、2015年收获期和2016年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差异不明显。该研究合理分析了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条件下土层氮素残留情况,为地区酿酒葡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沼肥方式对桉树生长量和土壤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现最好的为处理8,4年生桉树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分别为14.10cm、17.37m、0.126 2cm3,比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增加14.35~22.61%、5.85~11.70%、33.83~60.15%;比总体平均分别增加13.98%、6.04%、30.37%;胸径树高材积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沼肥与化肥混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在桉树追肥时采用每次每株施用沼肥5kg+复合肥250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吉林林业科技》1992,(5):26-28
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了帐幕熏杀杨树木材五种检疫性害虫、在综合因素作用下的最佳组合:即选用98%溴甲烷,每立米木材体积剂量10g,熏蒸2天,熏杀柳蛎蚧、杨园蚧、白杨透翅蛾,杨绵纹吉丁虫、效果100%;选用58%磷化铝除对杨绵纹吉丁虫30g/m~2达100%外,其它四种害虫剂量10g/m~2,熏蒸2天,效果也达100%。熏杀杨树小径材害虫用聚乙烯薄膜覆盖,每立米木材成本4.69~5.07元。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氮沉降增高仍然很突出。为明晰氮沉降类型及其强度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研究了多形态、多水平氮添加下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碳排放及土壤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NH_4~+-N添加低、中、高3种水平每年土壤碳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3.81、17.15和5.69 g C·m~(-2); NO_3~--N添加低、中氮两种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3.37和111.06 g C·m~(-2),而高氮水平减少了47.14 g C·m~(-2)。两种形态氮素添加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微小,而硝态氮含量则在逐年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出升高的规律。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氮素形态对土壤铵态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氮添加水平仅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树木材的损失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肩墨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is Motschulsky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过去很少有人研究木材损失量及防治指标,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一头幼虫一生蛀食木材量为26.0374cm~3,影响材积生长量0.0010m~3。该虫年自然增长率1.818倍。防治指标,1—3年生杨树平均每株有虫不得超过0.05头,4—6年生不得超过0.3头;大树不得超过0.4头。  相似文献   

8.
杨树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平原进行了杨树人工林平衡施肥试验、示范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明显促进杨树生长,不同施肥配方间,以N150P50K100施用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其材积增幅达到了83.1%,示范林平均净增收达6177.00元/h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花椒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九叶青花椒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花椒-大豆、花椒-辣椒、花椒单作)和3个水平的施氮量(0、1.5、2.5 g/株),测定不同混作模式和施氮水平下花椒的干物质质量、光合指标及矿质养分含量。【结果】在3种种植模式中,施氮均能增加花椒干物质质量,在每株1.5 g施氮水平下,花椒-大豆混作能提高花椒的干物质质量。2种混作模式均会提高花椒的净光合速率,减少胞间CO2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在不施氮处理下,花椒-大豆混作模式和花椒-辣椒混作模式的花椒净光合速率比花椒单作分别增加了70.69%、59.28%。在每株0、1.5 g施氮水平下2种混作模式均降低了花椒胞间CO2浓度。在3种氮素施用水平下,混作模式对花椒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无显著影响。在每株2.5 g施氮水平下,花椒-大豆混作模式和花椒-辣椒混作模式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花椒单作模式高了34.39%、42.81%。在花椒单作和花椒-大豆混作模式中,氮素水平对花椒总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在花椒-辣椒混作模式中...  相似文献   

10.
从草律、草地两个试验点7种施肥处理3次重复,林龄38个月的尾叶按无性系MLA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得出最佳施肥处理为:N150 P300 K300(克/株),其平均蓄积生长量为29.24m~3/hm~3a,最高小区平均达到32.1m~3/hm~2.a,比常规施肥滤泥5000P250K150N100蓄积生长量26.26m~3/hm~2.a大11.3%,比CK不施肥蓄积生长量6.39m~3/hm~2.a大357.59%,比总体平均值18.81m~3/hm~2.a大55.45%,经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最佳处理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施肥提高12.6%,比不施肥提高458%。  相似文献   

11.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山杨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山杨林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林木蓄积、死地被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山杨林的植物种数为47种,林木蓄积量为195.3 m3/hm2,死地被物贮量为17.7t/hm2;最大持水量为21.9 t/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灌溉量(每周0、300 m3· hm-2、600 m3· hm-2、900 m3· hm-2、1200 m3· hm-2、1500 m3· hm-2)的生活污水对杨树林地进行灌溉试验,分析了生活污水灌溉杨树林地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林下植物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加,在每周灌溉600 m3· hm-2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林下植物的地下生物量也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每周灌溉1200 m3· hm-2时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3.
闽江下游山地巨桉无性系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巨桉无性系施用不同肥料组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烧垃圾土做基肥再配施适量的尿素做追肥,组成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体系,其施用效果明显优于纯化肥类肥料组合,不但能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持地力,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充分显示出有机无机混合肥的施用优势;采用火烧垃圾土2 kg.株-1(基肥)+尿素200 g.株-1(追肥)的施肥方案,2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分别可达9.41 m、9.51 cm、0.0335 m3和53.72 m3.hm-2,投入产出比高达1∶2.9,经济纯收入是纯化肥类肥料组合的2.0~2.8倍,符合桉树短工林集约经营和持续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米槠等8个阔叶树种造林生长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贤溪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44-46,57
对米槠等8个阔叶树种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树种3年生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闽粤栲和米槠最好,与杉木相当,达2 5m左右,其次为拉氏栲和木荚红豆树;8年生幼林材积生长量也以米槠(44 8m3·hm-2)和闽粤栲(42 2m3·hm-2)为最好,其次是丝栗栲(28 7m3·hm-2)和拉氏栲(28 1m3·hm-2)。从适应性和生长量的角度来看,参试树种的大小排序为米槠、闽粤栲>丝栗栲、拉氏栲>深山含笑、木荚红豆树、细叶香桂>少叶黄杞。其中米槠、闽粤栲、丝栗栲和拉氏栲等4个树种适宜做为优质阔叶用材树种进一步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5.
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南方型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集约栽培途径,在江汉平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立地,进行氮、磷、钾常规肥料不同施肥量及配比施肥试验(1991~1995)。结果表明:氮肥效应普遍显著;单施磷、钾肥效应均不好。平原粘湿土壤还呈显著负效应,只宜单施氮肥;平原冲积上、湖区沉积土立地均以氮+磷混施效应最佳。优化施肥量:平原粘湿上按400kgN/hm2、平原冲积土按200kgN/hm2+100kgP2O5/hm2、湖区沉积土按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折算成尿素或过磷酸钙施用。5a提高蓄积生长量35%~80%,增值额0.7~1.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积量影响。【结果】1)无性系在不同纯氮施用量和田间持水量灌溉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林分生长量有差异,S86无性系对高水肥处理响应较好,1316无性系响应较差。2)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水分灌溉管理措施时,应该设置田间持水量75%以上作为灌溉临界值同时灌溉临界值应考虑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林龄等因素。3)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上纯氮施肥量范围是在100~400kg·hm^-2,且施肥量应当根据实验地区肥力等级状况进行酌量加减。【结论】在河北威县S86无性系是在田间持水量75%以上和每株施氮量160g的管理措施下能实现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建议在相近地区进行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培育时候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7.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油松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油松林的结构、林木蓄积、死地被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植物种数为25种;林木蓄积量为655.410 m3/hm^2,死地被物贮量为17.7 t/hm^2 ;最大持水量为37.3 t/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石岩寨林场666.67hm^2华山松林中选取29块样地,实测9组不同径阶树高、冠幅及枝下高数据,利用营养面积技术,建立树冠面积与立木胸径的回归方程,确定不同径阶应保留的标准密度,间伐强度蓄积为40.1%,间伐强度株数为39.98%,间伐蓄积为51359m^3,出材量32330m3。  相似文献   

19.
在集约栽培的杨树人工林中进行小区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处理下林木生长和水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田间供水量、蒸腾耗水量和材积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木蒸腾耗水量和材积年产量均随供水水平的高低而增减。5年生杨树人工林(林行距3×6 m)在5—10月的蒸腾耗水量约602.6—879.2mm,林木生长1m~3 材积需蒸腾消耗180.0—215.0 t水。作者还用多种模式分析了田间供水量与材积产量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估算杨树人工林需水量的方法和 Ⅰ-69杨人工林需水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