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要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组织开展耕地地力的全面调查,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要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覆盖、过覆还田等耕地培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完善田间水利、机械道路等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06,(10):3-3
一是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要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组织开展耕地地力的全面调查,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要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覆盖、过腹还田等耕地培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完善田间水利、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继续推进传统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充分挖掘土、水、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潜力,鼓励发展低耗能设施农业,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浏览     
<正>农业部成立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为加强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农业部成立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3月16日,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耕地质量普查数据库和系统建设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就成都市耕地质量普查建库的技术方法以及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GIS技术对辖区内的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等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且将各种数据库建立关联关系,构建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存储和分析,定量化、自动化地完成耕地质量的评价等,为成都市耕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有利于揭示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特征,进而实现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管理.在分析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项工作的技术难点、工作重心以及可能改进的方面,以期为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梨树县耕地土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梨树县耕地土壤的现状,并提出提高耕地质量的对策,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普及根茬还田技术、深松深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态效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围绕耕地质量因素与过程、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耕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贵州粮食安全的土壤养分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耕地肥力质量总体偏低,质量变异显著,农田养分循环不良;部分地区耕地健康质量问题严重。结合贵州的粮食安全,提出了建立贵州数字土壤与农田质量预警系统,应用养分精准管理理论实施养分分区管理技术,以及应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平衡养分供给等耕地土壤养分管理的一些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天空地一体耕地质量监测移动实验室集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粮食需求压力巨大,耕地质量下降会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现行的耕地质量监测方法因检测时间长、时空信息不足等缺陷难以满足越来越繁重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需求。本研究探讨了适用于耕地质量监测的方法及移动实验室案例,构建了天空地一体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搭建了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原位速测等技术的移动实验室架构,研发了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天空地多种监测方法的集成技术;创制了一套天空地一体的耕地质量监测移动实验室,并在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区域进行了实地测试,在2 h内完成5个采样点的土壤养分、重金属等13个项目所需指标的现场速测,验证了本研究成果与常规耕地质量监测方法相比监测效率和现场出具结果的能力更强。本研究能够弥补现行耕地质量监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且在监测指标全面性和监测数据时空尺度上都更有优势,能大大提升各级业务部门耕地质量监测的效果,加强耕地管理和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为耕地保护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在分析耕地保护形势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数据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及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松江区丰产方耕地地力和质量现状,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以往耕地养分和农田环境质量调查的基础上,本中心于2005~2006年开展了松江区水稻丰产方与常规栽培田的耕地地力比较调查,以摸清在相同种植条件不同管理水平下的地力差异情况,并作质量评价,为有关部门进行耕地质量管理和农业决策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为农业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丰产方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聂磊 《安徽农学通报》2023,(15):103-109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本文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演变脉络,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政策制定起步期的数量保护阶段,转变到政策发展完善期的“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再跃迁到政策深化成熟期的“数量+质量+生态”并重阶段。其次,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管理方式等因素。最后重点阐述了秸秆还田技术、轮作休耕技术、土壤改良剂施用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等耕地保护的具体技术措施及其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耕地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北省耕地土壤肥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了湖北省现有耕地和耕地土壤肥料方面的质量退化、利用管理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合理利用管理耕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28日,随着《关于印发资兴市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资政办发[2011]43号)文件的印发,标志着《资兴市耕地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该《办法》内容共分10条,重点对资兴市耕地质量管理中的部门职责划分、耕地质量建设项目管理、非农建设耕地质量管理以及耕地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  相似文献   

15.
回顾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内外耕地质量管理上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GIS在耕地地力评价、耕地适宜性评价、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土壤养分管理及施肥推荐等方面的应用,提出GIS在耕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建设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农业发展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耕地质量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缺少技术支撑,因而使得整个检测工作开展还存有偏差,需要就新形势下耕地质量检测体系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做出改进。鉴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提升耕地质量检测体系技术支撑能力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了耕地质量评价发展和方法,总结了加强耕地质量检测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检测体系技术支撑能力措施,以期为耕地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郊区区(县)域内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农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时查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及质量状况,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利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磊 《中国农技推广》2010,26(3):12-13,7
埃及为解决耕地资源不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通过制定长远规划、重视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有效保障了耕地质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其加强土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做法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笔者整理了1982年、2006年、2012年和2017年耕地质量监测结果,对常州市近30年耕地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常州市近30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的结论,并提出优化肥料施用结构、加强耕地肥力建设和强化耕地质量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吼海  胡增强  周晋皓  陈飞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39-17340,17361
针对当前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不足的状况,结合广东耕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构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和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库。利用技术优势,基于3S技术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广东特色耕地质量变化监测系统,实现耕地数据的动态管理与更新,使监测流程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并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快速分析与智能决策,达到"定位、定量、快速"监测耕地质量等级、数量、结构和布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