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蓝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Blueberry)又称越桔,是杜鹃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spp.)植物,由于果实呈蓝色,故也有人称之为蓝浆果。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果实色泽美丽、悦目、蓝色并被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闻之清淡芳香,食之甜酸适口,可食率达100%,为鲜食佳品。蓝莓果实中富含各种维生素(VA、VB、VC)、熊果甙、花青甙、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质、食用纤维及K、Fe、Zn、Ca等矿质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浆果类果树。蓝莓果实除供鲜食外还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基础上,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概况入手,分析其生态补偿现状,研究其生态补偿原则及补偿方式,从制订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开展水源保护区整体规划、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加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的认知与参与等方面,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匮乏的生态资源及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实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目前我们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但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资源不断减少,环境逐渐恶化。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华坪县为例,对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惠超 《吉林农业》2013,(3):320-321
十八大提出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林业的发展存在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十分脆弱、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林业法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改变林业的现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因此,要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建立林业创新机制,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和完善林业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激励机制,是对当前限制型政策的有益补充。以上海市淀山湖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构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确定了淀山湖地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对象,建立了生态补偿利益关系分析框架,估算出了淀山湖地区年生态补偿量,最后提出了淀山湖地区生态补偿的途径,对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一场污染治理与旅游发展的博弈,也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农村发展困局的缩影。农村生态道德教育滞后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必须深化认识、积极探索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下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能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决定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不仅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等可行性对策,切实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林草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不仅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且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要确保能够促进林草资源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对于林草管理加大了重视力度,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针对林草管理工作,做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科学的指导之下,推进林草管理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首先分析了林草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之后探讨了当前林草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林草管理的具体举措,最后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之下的林草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探索、建立生态农村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态农村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文章拟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一些探讨,从中揭示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村级集体为组织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固有功能在于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其优势在于社会效益良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在于: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匮乏,集体经济组织效能不足,城乡良性互动没有形成,村级集体产业发展呈现去农化倾向。应该依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对于集体产权进行精细化改革,确立经营乡村理念,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赋权农民集体自主整合村社经济,利用当代信息科技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质量,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以宜城市黄冲村为例,首先以村干部角色为出发点,研究村干部在黄冲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村民致富带头人"、"村级组织建设人"和"村域发展当家人"这3种角色的特点,揭示村干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和可借鉴之处。其次进一步探寻其行为逻辑下的动机,从竞选村干部动机、工作动机、工作行为状态和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根据黄冲村村干部工作的可借鉴之处和村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合理设计工资水平,提升村干部工资报酬;强化职业素质培训,健全村干部发展机制;建立配套减压机制,减轻村干部工作倦怠;加强村民民主监督,强化村干部声誉机制,这4个方面提出设立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居民参与旅游满意度为切入点,结合社区参与理论,构建居民参与旅游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诸葛八卦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参与旅游满意度评价矩阵,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促进古村落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与贫困地区的脱贫与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宁夏酸刺村为例,在退耕还林的背景下实施科技扶贫,以优化地区发展条件和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三生共赢"的原则,在短短的5年内使全村初步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1-7982,798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用"熵"理论定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关系,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江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低及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和总结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以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为例,分析探讨了科技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效果.认为,明确农民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主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沼气池为纽带建立种养业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体系,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农民技术推广和农产品的组织销售,是生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可取经验.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创新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交融。基于文献研究和对保定市大激店村的实地调研,总结出近几年来大激店村围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即制定新型乡规民约;培养新村民;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搭建智慧乡村平台;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这对于探讨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的内涵其实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必须首先明确生态旅游开发及水土保持本质,水土保持与生态旅游开发虽存在内在统一性,但仍是主次有别、互为促进的。在分析中复村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合作、综合管理观念、合作社作用及全社会参与这四要素,提出像中复村这类乡村今后的生态旅游开发应是由循环机制构建而成的水土保持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这一模式又必须通过监督、培训、合作三大内动力运行机制以保证其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6,(1):42-46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三门峡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针对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城市品牌、县域纽带、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四种发展战略,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毛玮卿 《北京农业》2011,(36):124-125
湿地公园是近年来我国林业部门大力宣传、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湿地公园具备保护与观赏的双重功效,是保护工作的一种新思路,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湿地公园建设背后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互利互惠的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