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04,32(3):50-52
困则变,变则通。近年来,蓬安县蚕业局全体干部职工面对困境,创新举措,团结一心,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立足自身搞产业化建设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发展蚕桑业主84户,经营土地面积近万亩,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2003年已实现养蚕2000多张,产茧6.5万余公斤,产值65万余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养茧4万张,产茧100万余公斤,产值上千万元,利锐300万元以上。其中:蚕业局内部职工当业主的已有18户,参与职工人数达47人,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1/3,承包经营土地面积近4000亩,已投入民间资金265万余元,2003年养蚕1710张,产茧6万余公斤,产值近60万元,有4户业主办理了私营企业注册登记,带动了蚕桑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1年初,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与示范课题>在铜梁县开始实施,大庙镇石院村2社被定为实施示范社.全社36户、125人,其中在家务农的31户、104人.有耕地6.47hm2,其中田3.3hm2、土3.1hm2.在课题实施前的2000年,全社有桑树32 000余株,其中小桑园1.3hm2、18 000余株,年养蚕120张、产茧3 500 kg、收入42 360元,单张产29.2kg、收入353元.从2001年开始大育苗、大栽桑,大力引进蚕桑新品种,积极推广养蚕新技术,到2003年发展到全社养蚕223.6张、产茧7 678kg、收入92 136元,单张产茧34.3kg、收入412.06元.全社户平养蚕7.2张、收入2 972.1元.课题实施3年来,增加养蚕103.6张、增产蚕茧4 086kg、增加收入49 776元,分别增长86.3%、115.8%、117.5%.单张产茧增加5.1kg、增收59.06元,分别增长17.5%和16.7%.全社实现年667m2桑养蚕3.1张、养蚕直接收入1 279.66元.现将该社实施蚕业课题的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4.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5.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01,29(1)
<正> 为了实现蚕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蚕业新格局,蓬安县蚕业局决定走业主经营制的路子,于2000年初开始试点,首先推出了以程肾能为代表的蚕桑经营业主。该业主于2000年5月17日一次性承包了蓬安与南部交界处的白水滩滩涂地807亩,承包期15年,承包经营共20万元,计划投资100万元,建成桑园500亩,栽桑40万株,预计建成投产后年养蚕可达2000张,产茧8万公斤,折合干茧3.2万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60万元,创税利60万元以上。目前,该业主已投入资金15万元,已建成一步成园桑园300亩,  相似文献   

8.
1 凤鸣街道蚕业概况 桐乡市凤鸣街道有14个行政村,386个村民小组,11144户农户,总人口46745人,现有土地面积5142 hm2.其中:10500户农户从事蚕桑生产,占总数的94%,28428劳动人口中有8800多人从事蚕桑产业,占31%.拥有专桑1750 hm2,桑苗800 hm2,杭白菊946 hm2,初步形成了以蚕茧为龙头,桑苗、杭白菊为主体的种植格局.2012年实养蚕种44349.25张(占桐乡市总量的17.3%),生产蚕茧2119 t,茧款收入7260.4551万元;桑苗销售产值5400万元,蚕业总产值1.27亿元,占街道农业总产值4.36亿元的29.1%,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9.
万云龙 《蚕学通讯》2002,22(3):43-44
铜梁县到目前为止,有桑村1.5亿株,农民人均有桑202株.全县有成片桑园8 000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3.1%,有投产桑树7 000万株,年产桑叶5 600万kg,全县年均养蚕在8~10万张左右,年产茧在200万kg以上,收入5 000万元,人均养蚕0.7张,收入25元以上.今年春夏两季养蚕51 237张,比去年同期增加10 820张,增长26.7%,是近7年养蚕最多的一年,创历史新高.养蚕业已成为铜梁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也是铜梁县农村的一项主导产业,连续11年获市政府的表彰奖励.最近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与示范项目基地.铜梁蚕桑生产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底,我区桑园累计达4800公顷,约4000多万株,其中,田埂桑占总数的87%,成片桑园占总数的13%,发种2.7万张,产茧70万公斤.由于桑园立地条件差,科管水平低,平均1/15公顷桑养蚕不到0.5张,产茧10多公斤,产值仅140元左右,蚕桑生产效益相对较低,严重挫伤了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提高田埂桑的产叶量,提高单位面积桑产值,对发展"两高一优"蚕业,迎接南蚕北移及我区蚕桑生产新高潮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