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选一号”双低品种由贵州省种子站科技人员自育的新品种 ,该品种用双低 156A 3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 ,双低品系 92 6作父本配置的双低强优势新品种 ,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分别是 14 6 .93kg/6 6 7m2 ,14 8.6kg/ 6 6 7m2 ,分别比对照油研七号 ,增产8% ,30 .35% ,两年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155.2kg/ 6 6 7m2 ,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 15.3% ,居试验首位。 1997~ 1998年在贵州省 6个地州市油菜主产县试验示范 ,面积 133.33hm2 ,平均单产 16 5.8~2 0 3kg/ 6 6 7m2 ,比同田油研七号增产 2 .4 %~ 8.4 % ;1998~…  相似文献   

2.
李厚英 《种子》2000,(1):79-79
1 “杂选 1号”品种简介1.1 品种来源“杂选 1号”双低品种由贵州省种子站科技人员自选的新品种 ,该品种用双低 156 A- 3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 ,双低品系 92 - 6作父本配置的双低强优势新品种 ,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分别是 2 2 0 3.95公斤、2 2 2 9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分别增产 8%、30 .35% ,两年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 2 32 8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 15.3% ,居试验首位。 1997~ 1998年在我省六个地 (州、市 )油菜主产县试验示范 ,面积近 14 0公顷 ,验收上、中、下三种田块 ,公顷产 2 4 87~ 30 12公斤 ,比同田油研…  相似文献   

3.
通过’96~’98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在遵义、湄潭县等 1 0县的 2 8个点同田对比试验分析 ,油研七号平均产量1 5 0 .72kg/ 6 6 7m2 ,比秦油二号增产 1 4 .1 8kg ,增加产值 34 .0 3元 ;含油率平均比秦油二号高 3.35 % ,产油量多 5 .0 5kg/6 6 7m2 ,增加产值 40 .39元 ;两项合计可增产值 74.42元 ,其总产值比秦油二号提高 35 %。油研七号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为 1 .0 8,1 0 .5 4μmol,比秦油二号分别低 39%和 6 9.2 μmol,如开发其优质产品 ,其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西农 11号是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 ,1996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株型紧凑等特点 ,夏播一般单产 50 0 kg/6 6 7m2 ,春播单产高达890 kg/6 6 7m2 。为陕西省近年重点推广品种之一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 亲本特征特性1.1 母本 :株高 14 0 cm,出叶总数 19~ 2 0片。叶上挺 ,株形紧凑 ,墩实 ,长势强 ,生育期 12 0 d。雄穗雄花带紫环 ,8个分枝 ,分枝较发达。雌穗苞叶短 ,成熟时籽粒外露 ,籽粒半马齿型 ,千粒重 330 g,单产一般 350 kg/6 6 7m2 左右。1.2 父本 :株高 185cm,…  相似文献   

5.
遵义市是贵州油菜的主产区 ,常年种植面积较大 ,其生产水平也较高。特别是 80年代推广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和育苗移栽两项技术后 ,单产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生产上大多数移栽密度在50 0 0株 / 6 6 7m2 左右 ,少的仅 30 0 0~ 4 0 0 0株 /6 6 7m2 。其中又以绥阳种植密度最为偏低。本试验设在绥阳油菜比较高产地区 ,探讨不同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为大面积生产寻找新的增产措施。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品种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1.2 试验处理(1) 40 0 0株 / 6 6 7m2 ,(2 ) 6 0 0 0株 / 6 6 7m2 ,(3) 80 0 0株 / 6 6 7m2 。1.3…  相似文献   

6.
油研七号单产190kg/667m~2的群体结构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示范结果分析表明 ,集中连片 5 .47hm2 油研七号单产 1 90kg/ 6 6 7m2 以上菜籽的群体结构是 :群体角果数 5 1 1万个 / 6 6 7m2 以上 ,群体干物重 1 1 90kg/ 6 6 7m2 以上 ,总茎枝数 1 7万个 / 6 6 7m2 以上 ,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分别为 7.5 7万个和 8.6 2万个以上 ,经济系数和收获指数分别为 2 2 .5 7%和 2 5 .82 % ,个体性状是单株产量 40 g以上 ,单株角果数 746个以上 ,角粒重 5 2 .6 5mg/角以上。其相应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播期 9月 1 0日左右 ,密度 70 0 0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硼施用量分别为 1 8,9,1 6 ,1kg/ 6 6 7m2 ,氮肥的施用比例活棵肥∶开盘肥∶腊肥为 3∶4∶3。在生产中提高高产栽培措施的到位率 ,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县于199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了高油115号玉米品种,亦购买了在辽宁省范围内制种专利权.进行了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1999年在全县14个乡镇引进试种高油115号玉米266.8hm2,平均产量400.28kg/667m2.其中东部山区种植106.4hm2,产量443.06kg/667m2;北部沙荒区种植33.4hm2,产量372.78kg/667m2;西部丘陵区种植87.3hm2,产量339.57kg/667m2;中部平原区种植39.7hm2,产量416.46kg/667m2.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团小麦主栽品种是新春6号,2005年全团种植580.59hm2,产量450.84kg/667m2,其中四连40.13hm2单产514.42kg/667m2;五连70.27hm2单产527.76kg/667m2。而2006、2007年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单产330kg/667m2,其主要原因:(1)小麦生产效益远远低于经济作物辣椒、西红柿等,受重视程度不够;(2)气象条件较常年有所变化,尤其是温度升高及降雨量偏少导致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9.
粤甜 3号系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蔬果型超甜玉米。 2 0 0 1年 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 0 0 1年广东省推广种植面积 6 6 6 7hm2。产量表现  1 999- 2 0 0 0年参加广东省甜玉米新组合区试 ,平均鲜苞产量 81 7.3 9kg/6 6 7m2 ,比对照种 (穗甜 1号 )增产 8.5 6  相似文献   

10.
黄籽双低两系杂交油菜油研10号2004年在251 hm2(3 372 kg/667 m2)面积上实现了平均单产62.3 kg/667 m2的制种产量,其中15.3 hm2(229.5 kg/667 m2)连片平均单产达88.8kg/667 m2,高产农户平均单产高达170~190 kg/667m2;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母本结实率高,有效角率达72%~87%,平均角粒数达18.4~19.8粒,结实系数迭13.4~17.4.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改良母本,提高母本的自然结实率;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地势开阔向阳、风向条件好的制种隔离区制种;增施复合肥,调节制种亲本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杂交油菜黔油14号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油14号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为基础,结合高产示范区的资源情况制定黔油14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技术规程。黔西县雨朵镇25.33 hm2连片示范,通过了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有关专家验收,平均理论产量为218.4 kg/667 m2,其中高产田块单产237.6 kg/667 m2,中产田块产量223.1 kg/667 m2,低产田块产量197.75 kg/667 m2;黔西县种子站对示范现场进行了实测验收,示范区实际产量为150~245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 5因素 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选择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 5个可控栽培因子 ,研究油研七号在低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 ,通过各参试因子与产量关系的模型分析 ,在 31 2 5个组合中 ,6 1 3个组合产 2 0 0~ 2 5 0kg/ 6 6 7m2 ,2 6 1个组合产2 5 0kg/ 6 6 7m2 以上。其中最佳组合为 :播期 8月 2 7日 ,密度1 .2万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 2 ,1 2 ,1 2kg/6 6 7m2 ,单产达 34 0 .2 1kg/ 6 6 7m2 。其高产栽培技术多为播期较早 ,密度较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出早熟、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以协调水稻-油菜轮作耕作制度,采用杂交、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等多种育种方法,结合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育成了特早熟、带隐性无蜡粉标记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重蓉油1号(原代号07 G-7).在2011-2012年重庆区试中,12个试验点11个点增产,增产点率91.7%,产量变幅121.0~207.0 kg/667m2,平均单产173.6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2%,生育期较对照油研10号早7.8d,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不育系07 A携带隐性无蜡粉基因,恢复系01 Tr47-3-2为正常有蜡粉植株,因而可在苗期通过去除无蜡粉杂株,提高杂种F1群体的纯度.于2014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重庆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陈启武  周伟  李其义 《种子》2007,26(7):87-89
利用引进的杂交油菜组合89-50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与双低品系Z 68作父本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不育株与可育株比例为1∶1稳定的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用系89-68 AB。与恢复系987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裕油3号(黔优油408)。贵州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72.57 kg/667 m2,较对照(156.90 kg/667 m2)平均增产9.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贵州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46.3 kg/667 m2,较对照油研10号减产1.81%。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量强,适应性广。芥酸含量2.5%,硫甙含量123.12μmol/g,含油量40.80%,适于贵州省及邻近省份相同生态区域甘蓝型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 (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 )与“黔油 1 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 :氮、磷肥施用量和密度是主导因素 ;各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 ;各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Y =a bx cx2 ;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角粒数、千粒重间的关系为Y=a bx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黔油 1 0号”的最适播种密度为 1 1 .6 0 5 8~ 1 2 .80 5 8万株 /hm2 ,N ,P2 O5最适施用量分别为 1 72 .45 6 7~ 1 94.5 487kg/hm2 和 1 1 2 .46 97~1 2 6 .877kg/hm2 ,K2 O的最适用量为 74.6 0 36~ 92 .6 1 1 6kg/hm2 ;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 9.71 5 5~ 1 1 .5 1 5 5kg/hm2 。在这一组合措施条件下 ,“黔油 1 0号”可获得 2 45 0 .0 0kg/hm2 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江松 《种子》2000,(4):58-58
兴糯 1号 (原名 :兴糯 92 5)是黔西南州农科所育成的粳糯新品种 ,1993年以来先后参加省区试和生产试验 ,表现产量高 ,糯性好 ,抗性强 ,适应性广。1999年 7月 2 6日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到 2 0 0 0年止 ,在全省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 1.7万 hm2以上。1 育种目标及选育经过我省绝大多数地区仍种地方粳糯品种 ,虽抗病耐寒性强 ,糯性好 ,但植株偏高 ,株叶形态差 ,一般株高12 0 cm左右 ,易倒伏 ,产量低 ,一般公顷产 3750 kg左右。因此 ,我们把选育株高 10 0 cm,产量 4 50 0 kg/ hm2以上 ,比贵辐糯 (生产主栽品种 )增产 8% ,糯…  相似文献   

17.
沈明 《中国种业》2003,(8):33-33
优质杂粳常优一号由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用武运粳7号与R25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1年12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我市1999年引种,已示范试种4年,通过品种的比较试验,对品种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多项目研究,认为常优一号品种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米质优、效益高,适合本地大面积种植。1品种特性稳产性好全市对4年常优一号200hm2示范代表面积的调查统计,平均667m2产635kg,比大面积常规品种增产5.3%。年度间、各示范点间产量的变幅相对较小,管理较粗放的田块单产600kg以上,高产示范方单产达668kg。米质优…  相似文献   

18.
黔油18号是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江口县2004年开始引进推广,2005年推广面积达到0.146万hm2,平均单产108.6kg/667m2,比油研7号增产19.3%.实践表明黔油18号具有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株叶形态高大,抗倒伏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角果多,千粒重大,不易早苔早花和出油率高等优势.为进一步搞好黔油18号的示范推广,促进江口县优质油菜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年高产栽培经验,结合黔油18号品种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特点,制定了江口县单产200kg/667m2的早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开展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研599栽70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单产187.87kg/667m2,栽6000株/667m2产量居第2.单产172.31kg/667mz,油研599在余庆县海拔780m左右地区最佳种植密度在6000~7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遵义县的主要油料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 3.1~ 3 .4万hm2 ,总产 5 .6~ 6 .0万t。 90年代以来 ,全县相续主推秦油二号、杂 5 9、油研五号、油研七号等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 ,同时推广“油菜下田”的稻油两熟耕制和育苗移栽等栽培技术 ,单产提高较快 ,1994~ 1996年 ,全县油菜平均单产 12 6 .7kg/6 6 7m2 ,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商品油料基地县之一。为了加快全县油菜高产优质高效地发展 ,克服我县大部分耕作土壤常因缺硼 (近 70 %的面积有效硼含量低于 0 .5mg/kg) ,甘蓝型杂交油菜易发生“主花序萎缩”和“花而不实”等生理病害 ,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