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素材分析 1、这是一盆多年未经整形的大型五针松盆景。它虽为大型盆景,但树龄和盆龄都不是很长,主干下部树皮略有斑剥现象,但尚属基本光滑。  相似文献   

2.
这株五针松盆景盆龄已有数十年,枝干丰富而苍劲,古朴嶙岣,颇具老态。由于长期缺乏精心管理,树型散乱,针芽长势较弱。我于2008年3月进行了造型、换盆、养护等工作。10月份又整形作业。现将其过程展示出来,以期得到行家和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笔者曾采购了一批大阪松,现已基本制作完成。唯有一盆大阪松主干下部干型欠佳,且大半树皮枯死,几成"废品"。经仔细考虑,决定将主干进一步压低,弥补干基羸弱之不足,从而提升此松的观赏价值。但对于这棵下部失去大面积皮层的五针松来说,这是一次生死抉择,但枯死树皮完全位于内弯又降低了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启华 《花木盆景》2013,(11):10-13
在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新世纪花园别墅区,一盆盆造型精致的盆景沿路依次摆放,石桌、石几在绿地中不一而足,盆景典雅精致,园景古色古香,黑松、五针松、大阪松、罗汉松、真柏、象牙树等盆景佳作相映成辉,这就是宁波市及慈溪市两级盆景协会会长陈富清先生所建私家盆景园。  相似文献   

5.
<正>今介绍清初乌泥松段型盆,落款"陈待祺制"。此盆落款字体相反,是反章。陈待祺在文献中没有记载,也没有其它盆型传世。生卒年无法考证。而说此盆是清初作品的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考证一下。紫砂器的鉴定是从造型为主线,根据泥料、做工、成型方法和其他作品的文献记载、传世标准器,总结、排比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并找出规律性。无论做成何种形制  相似文献   

6.
这件锦松作品,是中国盆景大师陆学明先生的杰作,它不仅是代表着岭南盆景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对于一般的松柏类盆景而言,此作也堪称典范。从整体上看,这盆锦松的树相苍劲古朴,树势披纷扬厉,在造型上尤为精妙诡奇,寥寥数笔便架构出雄浑不凡之气韵,虬干苍枝中透溢着一股卓尔不群的大家风范,令观者静,令赏者痴!细观《锦松》,其干黝褐如顽  相似文献   

7.
历阅千秋     
正这件作品如别人弄,应会做出几个"舍利"神枝,我没跟潮,弄出几个"马眼"。我弄松,可能是意识,可能是技艺,也可能是理念,人为的枯枝"舍利",我只施用过两个作品。一个是2002年,于一条不大的应去枝托,简单地剪去针段撕掉皮层让枝托干枯,并没施用工具。再是一盆大型树,有一段粗长的干段,去掉太空洞,留着又太高很碍眼,只能修短,修短又须化除截门。我真正不学无术,没敢下手,一拖数年。2007  相似文献   

8.
黄敖训 《花木盆景》2005,(10):24-28
这是棵正宗的日本宫岛五针松(我国称大阪松),由宁波邬吉松先生收藏后委托茂松园黄敖训先生改作。该作品根基、主干、出枝均十分优良,估计盆龄在50年之外。但由于放养时间过长,看上去较为散乱,结构不够严谨,尤其是日本的等边三角形风格,让整件作品显得呆板,缺少疏密通透的变化,整件作品毫无动感,缺少灵气,让国人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正>这次介绍钱集成作,落款"集成仿古"的一只炉均釉长方盆和一只桃花泥长方盆。两盆相同尺寸,相同落款,同型成对,比较罕见。两盆做工精致,线条流畅,曲线上下呼应,落款在盆的侧面。特别是上的炉均釉,光泽晶莹,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10.
正1月21日,宁波市北仑区盆景协会在区农林综合大楼召开年度会员大会。秘书长王伟主持会议并通报2017年度协会财务收支明细情况,会长张静国就2017年度协会工作和任期八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北仑是全国的五针松主要产地之一,五针松的年销量为全国之最,张静国提出,当前盆景产业对市场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北仑五针松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北仑盆景产业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盆  相似文献   

11.
鹤舞     
正此桩购于1998年。它高约一米六,身干长瘦却不显隽秀,顶部一个弧曲带出无力感,下垂枝的两个交叉枝相背而驰非常碍目,末端的枝条稀长、细小、零乱,而且全树干没托。以盆景常规视角审视,它无可取之处,且廾年前桩材多,这类桩就更少人选了,估计现今也不会有很多人喜欢。整个桩很难用美感去形容,它在原主人园场数十盆松桩中显得很突兀,这种有别于其它桩的形态,显得另类,也正因这另类才吸引了我的兴致,买回后自然成盆友又一个笑柄了。盆友笑归笑我却尽心弄。虽然弄松我没高超的技艺,但我觉得无论  相似文献   

12.
丝丝柳意     
正十二三年前,我做过一件《松风柳韵》盆景,2007年因管理不善不幸失去了它(见左图)。那是个以松表现垂柳的尝试,这尝试此前好像从未有见。松以刚劲坚挺著称,柳以婀娜轻盈受颂,两种植物的风格各异,能否扭合作构这是一"难"。但这"难"除探艺摸索外,还有盆友的感受度,尽管我玩树有股"不顾议"的劲头。我听过盆友对《松风柳韵》的不认同:"松树哪有这样生长的!"这是实话,柳就是柳,除了柳别的树不会垂枝生长的。但我觉得任何艺术都或多或少地带着点超现实主义色彩,这种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到广西梧州寻松桩,偶见这盆“山桔”,觉得它除形状有点出俗的怪外,与平时所见的山桔也有不同:枝特别硬朗,刺尖大且锋利,芽节疏,叶也与平常的形状不同。是不是一个另类山桔品种呢?我是抱着这种想法买下来的。培育期间感到真的没其他山桔好弄,除生长慢、枝难长粗外,出枝也太刚硬欠柔顺,不大适合玩育,但我也好奇,作个另类山桔玩。后有盆友来访,聊起这桩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黄敖训大师在2018年1月29日创作了一盆三干五针松盆景,并题名为《懒云仙》。该作品仙风道骨,韵味十足,摄人心魄,观之便有解读作品的冲动。盆景创作需要深邃的思想,娴熟的技艺,更需要激情与想象。1月28日,黄敖训大师看到一株凌乱蓬松的三干五针松,慧眼识才,决定对其进行创作改造。1月29日,收到黄大师微信"昨天徒弟开车出去转了圈,在新扩展的徒弟园子里看到一盆三干五针松,改作潜力很大。今天马上动  相似文献   

15.
何奋谦     
1970年出生于顺德容桂。他研究贫景多年,时常前往韩学年大师的品松丘及彭盛材大师的彭园观摩学习。后师从岭南著名盆景艺术家梁志坚先生,盆景技艺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是容桂盆协马岗片的年轻生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茂良 《花卉》2005,(1):18-18
忌荫湿炎热 五针松欢喜通风良好的环境.若在光线不足,阴湿炎热的场所,针叶生长瘦弱,容易枯黄。特别是黄梅季节新叶生长转老之际和夏季炎热的中午,盆土过湿,周围空气湿度过大,又遭烈日直射,针叶容易焦头,若超过一半,则盆树非常容易枯死。  相似文献   

17.
《花木盆景》2014,(7):61-61
民国紫砂盆鉴赏系列文章已经撰写了十一篇,这个系列前后介绍了民国刻绘花盆中的一些名家和他们的作品。此系列文章到此告一段落,未来还将介绍明清花盆,以及介绍近代一些花盆。由于有些紫砂原料到民国已经枯竭,一些好的成型工艺没有得到传承,使得民国盆和明清花盆相比整体质量差距很大,这是这个系列只介绍刻绘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12日,一年一度的"岭南盆景痴友会"第七次活动,在时隔四年之后,再次回归韩学年大师的品松丘。广州、香港、佛山、中山、东莞、清远等地近两百岭南盆景爱好者应约相聚品松丘,品茶赏树,把酒话盆,谈笑间切磋技法,增进友谊,再续岭南盆景佳话。品松丘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韩学年先生的私家盆景园。韩学年大师爱松,尤以山松为甚,"品松丘"之名,足见大师对松的痴  相似文献   

19.
<正>今介绍清初紫泥梨皮长方漂口云脚盆,落款"荆溪许明远制"。许明远在文献中没有记载,生卒年无法考证。此盆在日本大正十年(1921)《盆栽》杂志创刊号上有登载。昭和三年到昭和十九年(1928-1944)四溪闲太执笔连载珍贵盆器图录十六年,介绍中国和日本花盆五百多只,此盆在第6 2号登场。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水府散人作《树盆水盘》中作者名款收有"许明远"款,《美术盆器大成》未记载款识中也有"许明远"款。"许明远"款盆极稀有。  相似文献   

20.
在松树盆景的创作构思时,因树取势的思考过程非常重要,通过各种取舍方法,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树桩的自然美,并将其充分展现,利用制作技巧把树桩上先天的缺陷微妙的掩饰起来。在这些基本原则下,融入作者的创作思路,精心布局,达到创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思想。马尾松制作盆景,就形而言和其它松类一样,但其树干上鳞片的形状和厚薄则更胜一筹,极具观赏性。对马尾松的欣赏,重在风骨、气韵。国画中松树作品大都以马尾松为写生对象,可见马尾松的文化底蕴之深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自然界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海拔高度、经纬度和地理环境的优劣,松树的生长特点亦不相同。在原生树坯下山后的养护、驯化、制作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特点。此次改作的马尾松采于高山绝壁之上,已盆养两年有余,长势旺盛,植株细胞壁内蓄养较好,皮层组织细胞状态正常,针叶也较短,部分枝位枝条还算理想。经反复观察、思考,对这盆马尾松树作如下改作,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