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强 《花木盆景》2005,(8):30-31
1999年春天我从好友那里购得侧柏树桩几十棵,其中一棵当时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毛桩,运回家后,它树干插直,在树士中央分为二干,但又相互对应;下面根盘抓地有力,有很强的稳定性,根基下粗上细,干身有很大的起伏变化,整体有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此盆景素材系安徽产黑松,我自购进已养了六、七年,主干斜卧,弯曲有变化,树皮苍老爆裂,出枝也基本到位,相对来说总体比较完整。虽是一棵比较好的黑松素材,但让人总感觉缺乏精神,整树中规中矩而显得平庸、没个性、没力度,因此总渴望通过改作,来改变现状。(见图1)  相似文献   

3.
杨华祥 《花木盆景》2013,(12):69-69
作为《花木盆景》的老读者,拜读过不少同行们养植山杜鹃盆景的经验,很受裨益。在此,与同行们交流一下我养植杜鹃盆景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初识紫荆花     
刘文桢 《花卉》2005,(9):27-27
“热友自古多情意,春风不假树头花”。曾几何时,我的两腿筋骨疼痛,挚友见状,回家砍下几段紫荆,说是每次刮皮十五克,煎水服三次就能见效。因小枝刮不了多少皮,我就剪下插在墙脚。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钟祥市的肖文华先生多年来痴迷于盆景艺术,其从中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之后,更是厚积薄发,数年来频频有诸多佳作问世,《花木盆景》杂志上经常可见其清新气质、颇具文人风范的盆景佳作。本人与肖文华先生交往多年,对其作品感悟颇多,启迪颇深,2005年本人见到肖文华先生一件尚未成熟的对节白蜡作品《犹忆黄山别离情》时,眼睛为之一亮,为肖文华先生其独特的构思而叫好,其雄浑大器、宛若天成的气势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扉,久久不能忘怀。数年来,我与肖文华先生一直共同关注着《犹忆黄山别离情》的创作、养护经历,时至今日,其依然尚不成熟,但我却日益渴望与更多读者共同交流该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相似文献   

6.
自然之风     
佚名 《花木盆景》2007,(8):31-31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而又忙碌,都市化的发展也使得原本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我们与大自然渐行渐远,但在内心深处,人们永远都保存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意愿。“人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人陶渊明的这句诗歌,恰到好处地印证了人类渴望与自然亲近的心态,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而恬静的田园生活,也常常在现代人的梦境中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7.
大师不糊涂     
冯雁军 《花卉》2014,(11):45-45
郑板桥晚年被革职回家,靠写字卖画维持生计。有些人趁火打劫,玩点雕虫小技。想从他这边揩点油水。可郑板桥非但不给面子,而且还斤斤计较,为钱的事儿一点也不糊涂。面对不断登门求字画的人,他经过一番思考,制定了郑氏收费标准,并张贴上墙安民告示:  相似文献   

8.
陈迪寅 《花木盆景》2004,(11):26-27
浙江省宁波金轮集团是省三级旅游单位,在金轮盆景园内收藏着许多盆景精品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素材。盆景是活的艺术品,其艺术品位的提高及人为的艺术创造是永无止境的,在收藏过程中除精心养护外,还要不断改作,不断完善,力求完美。  相似文献   

9.
赵瑜 《花卉》2009,(4):33-33
金弹子、山柿均是制作盆景的树种,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常使初学者一时难以分别。现将两者的主要区别分列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包尚理 《花卉》2010,(1):32-32
山杜鹃属杜鹃花科。树干挺拔、粗根悬露、枝叶层次分明,叶小花多的山杜鹃,适作盆景素材的。  相似文献   

11.
多彩的枫叶,洋溢着秋天的明净;空旷的山林,反衬了尘世的喧嚣。作者通过对枫林溪流的营造,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渴望走出闹市、回归自然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盆景的创作是很微妙的过程,当一棵素材在自己手中一步步变得凸显其本身的特点和独有的美感时,其中的乐趣妙不可言。盆景创作在地域和流派上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创作过程中遵循着同样的共性,不外乎两个原则:一是意在笔先,通过立意选材:  相似文献   

13.
《花木盆景》2007,(5):5-5
山茅草堂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畔,环境优雅,风景宜人。草堂主人李城先生号“山茅”,是武汉市民营企业家、金碧大酒店总经理。李先生致力于盆景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多年,现有各类盆景近两千余盆。其盆景多取材于湖北大别山脉的黄山松和京山钟祥的对节白蜡,  相似文献   

14.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我在本地树桩市场偶然遇到一件榔榆树桩.如图片所示,当时探枝没有,两条中粗根没长出.只见后部一坨,一条主根.洞穴中空.弯曲下伸,疙瘩瘤疤凹凸有致,酷似一只伏地的乌龟。不知是何原因,摆在那里无人问津。把它买下拿回家稍作处理,当年即埋活了。  相似文献   

16.
人生是一场旅行,你会与谁同行?15年前,当我在盆友家看到《花木盆景》杂志时,就深深地被它吸引,注定与它同行。从此以后,它浸润着我的心境和生活,成了我每年必订、公文包必备、书柜里必藏、每天必看的宝贝。  相似文献   

17.
柯孝仁 《花木盆景》2005,(11):20-20
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上有一件题名为《瑞气祥云》的榕树盆景,让我们喜出望外——人们见到了盆景盎上一棵自然树,一棵自然率真、野趣地道的树,此树高不过1.2m,胸径可有40cm多,  相似文献   

18.
卢林 《花木盆景》2007,(3):14-14
走近黄土高坡,悠扬的唢呐声飘飘渺渺、清清亮亮地响彻在空旷的天底下,我追逐着那醉了半个神州的信天游,看到在绽放着绿色的古塬上,两个稚气十足的娃娃在如痴如醉地吹奏、呐喊着,音符空中飘荡,人间炊烟袅袅,大地山羊奔跑,童年的世界里也有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19.
在充满喧嚣的时代,能够不受世风侵浊,摆脱焦虑与渴望,以质朴之心,不为名利驱动而直面人生,以从容淡定姿态进入盆景世界,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和情感熔铸在每一件藏品中,保持一个玩家应有的立场和风格,坚守着一个艺术爱好者的操守。不跟风,不为外界左右,用自己的藏品对淡泊的内心作出最佳的诠释,能够保持这份情操纵驰心性者何其少也。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2008,(8):46-46
武夷山盆景园创建于1997年,座落在福建省建瓯市境内,距武夷山景区80公里,紧靠205国道。园主王建一先生生活在美丽的武夷山下,自幼酷爱中国书画艺术,在闽北自然美景的熏陶下决定在树桩盆景这一高雅艺术上进行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