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揽月》(见图一)是一件大型的动势丛林、树石、组合多变的盆景作品。作品调动了多种造型形式布局,表现了三峡夷陵一带常见的山林景色。作品首先是因“情”而作,作者常奔波于宜昌三游洞一带的山水之间,也正是这里自然美的特征,触动了情感,加上2002年第二届全国盆景学术研讨会又值中秋佳节之际,自然就将我的赏石、邀月之情寄于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2.
卞海 《花木盆景》2007,(10):30-31
图1、创作前五针松的正面树相。此树未经初作,可能是园林绿化用材,分枝丰富,但主干僵直单调,作常规造型,其缺点较难掩饰,双干之间缺乏呼应。  相似文献   

3.
赤松初创作     
图1、图2、创作前的赤松正反面树相,为双干树形,基部有枝干经人砍伐留下众多截面,这种树形较为简洁,但要从这种简洁的树形中找出最为合适的造型也需创作者平时丰富的积累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松树盆景创作时常见有三个难题. 1、牺牲枝及干切断面难看的问题。(参考图1-图14) 2、呆直枝如何调矫为自然弯曲的问题。(参考图20-图29) 3、枯枝如何美化为枝舍利的问题。(参考图30-图35)  相似文献   

5.
郑开来 《花木盆景》2003,(12B):44-45
根艺是立体的艺术。它主要依根材自然造化,靠造型,体积和质材作用于人的视觉与触觉而产生美感。根艺与其它艺术形式相论,有其共性,但更有个性;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又有其特长和局限性。那么我们怎样来创作和欣赏根艺的美呢?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此素材系朋友委托改作的台湾真柏苗培素材(见图1),2007年2月14日进行了第一次整姿造型(见图2)。此素材虽是苗培素材,却也有相当的年份,因在培养阶段就有意识的弯曲、截干、放养,使其主干弯曲有变化,截干的枯枝所形成的舍利经稍微雕刻加工有如天然一般,红白相间的主干富有曲线美,也成为此素材的最大亮点。因原素材已放养好几年,枝干已相当丰满,经过金属丝的调扎、造型,已初显姿态。  相似文献   

7.
树木盆景《奇峰独秀》(见图1)是笔者2000年参加湖北第六届盆景评比展的作品。作品因材施艺,化繁为简,以木代“石”,不拘一格,锐意求新,引起身边许多朋友的关注,其创作过程在2001年10月《花木盆景》杂志上刊登。  相似文献   

8.
席有山 《花木盆景》2010,(10):12-13
读了王选民先生的《关于文人树的思考》一文(见本刊2009年第12期),感触颇深,基本上弄清楚了日本文人树的发展状况,以及文人树创作的关键所在:"以形为辅,以神为髓,格调高古。"这是中国文人树创作的根本。所谓形,即外在的能够引起人们思想或思维的形态或形象,所以形是文人树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形就不可能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9.
图一、《唐魂》的原桩材 原桩材主干苍劲虬曲,根基健硕,鳞片龟裂四布,具老松之气概,但出枝纤弱,粗度欠缺,达不到造型用枝的要求,顶冠部轮廓复杂,层次不清。要将这件素材创作为一件优秀的赤松盆景作品,须在精心养护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逐步造型,使之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10.
此次创作的素材主体是本人2005年春从安徽山区买回的一株刺柏的枯桩(见图1),当时我看到以后非常兴奋,虽是已死枯干,但是让人感觉其灵魂还在,特别是枯干头部酷似传说中的龙首,睁着大大的眼睛,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潜龙欲飞九天的豪情(见图2)。见其气势及其逼真的形象,我也被深深感染,感觉其生命依然存在,感觉其骨子里张扬着一种可以勃发的力量。因此我也一直思索着,  相似文献   

11.
东莞珊 《花卉》2017,(11):19-23
以下是东莞珊种植美女樱的笔记:先欣赏美女樱爆花球,今年美女樱造型为“桌布”,即当桌布铺面,覆盖小桌子垂吊状态。图1是美女樱们的合照以下品种排名按我最喜爱。第1名‘珊瑚’:图2显示前期的花色,图3显示几天后中期花色,图4后期花色变淡。第2名‘蓝宝石’:小桌子已被覆盖(图5)。第3名‘银白’:图6侧面,图7顶部。第4名‘粉紫罗兰’(图8)。第5名‘魔杖’(图9)。第6名‘紫白’(图10)。第7名‘粉白’(图11)。第8名‘大红色’(图12)。第9名‘红色带眼’(图13)。  相似文献   

12.
双干树造型     
双干盆景人们喜爱的常见造型之一,相对而言,单干式其“景”较为抽象和单调,而双干式因有两树的相互参照对比,变单调为活泼,其“景”比单干树更富情趣、更具直观性。由于双干树是丛林式的最小组合单位,因此,把握好双干树的造型对干丛林式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下将  相似文献   

13.
刺柏盆景《千古一绝》自1991年培育成活(图1),经6年培育造型,1997年10月在江苏扬州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盆景展获得金奖(图2)。第二年,柏树顶部出现了枯萎,经高温天气后逐渐死亡,虽无致命伤害,但影响到整树的观赏效果。这个现实说明,古柏盆景的后期养护也至关重要,若养护不当,终究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后经多次反复研究探讨,并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龙 《花木盆景》2005,(12):34-34
1996年我在宜宾市花市购入一天然象形为棘桩,经几年养护造型于2002年基本成型(图1),题名为《三江龙》。2003年春,我与几位桩友欣赏《三江龙》总觉得作品没有发掘树桩的自然之美。作品造型呆板,重心不稳,枝脉不清,景深不够,虽然有层次但疏密不分,是一件平庸之作,没有体现出神韵和灵气。  相似文献   

15.
《山西果树》1996,(3):3-6
红富士苹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接上期第6页)十二.整形修剪1.红富士苹果丰产树形小冠疏层形(见图4)自由纺缍形(见图5)。细长纺缍形(见图6)。2.果树修剪时期冬季修剪:从冬季落叶到次春萌芽前的修剪。生长期修剪:从春季萌芽后到落叶前整个生长季内的修...  相似文献   

16.
刘勇 《花木盆景》2005,(3):48-49
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化艺术语言,无论是视听艺术还是造型艺术。那么根雕艺术的符号化语言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并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创作实践中去呢?这是我们现代根雕艺术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柽柳制作垂柳盆景,是当代人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创新贡献。王选民大师是柽柳盆景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盆景《黄河之春》(见右图)为其代表作之一。该盆景造型优美,题名意味深长,不仅表现了国土上春天的自然美景,而且在寓意上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特色,堪称一首祖国春天的赞美诗。  相似文献   

18.
明朝盆景盆的造型是在仿制宋朝“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和“龙泉窑”花盆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以奠定盆景盆造型基础模式。其有盆面挺括平整的长方形盆(图11明缸砂长方形盆)、方形盆(图12明青砂方形盆)、珠圆玉润的圆形盆(图13明晚期青砂圆脚圆形盆)、椭圆形盆(图14明青砂下宽带圆脚椭圆形盆)、上宽下窄的梯形盆(图15明青砂开框梯形盆)。明朝盆景盆盆脚多为条脚、如意脚、云脚、桥梁脚、回纹脚,也有连脚、花脚、炉鼎脚、乳鼎脚等(图16各种盆脚)。  相似文献   

19.
盆景艺术,做为一种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创作基础,还要求创作通过一种形式来表露出来。形式美也是盆景的创作来自于自然,高于自然,但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自然形式来创造,这就要求盆景的创作必须具备较强的自身化修养和艺术的创作水平,从而通过充分表现出作所追求的创作个性,对于一盆成功的盆景作品,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心理来观察欣赏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争议呢,这就是每个鉴赏的不同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20.
宋书强 《现代园艺》2023,(3):142-145
总结在园林工作中多年来积累的植物造型经验和创作的部分植物雕塑造型作品,结合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特点,图文并茂地对植物造型中常用的蜀桧、连翘、立体花坛雕塑3种素材从构思设计、制作和养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通俗易懂的剖析。以期能够对打造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园林艺术景观起到一定参考和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