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轮摆震是农用机动车使用中常见的综合性疑难故障.农用机动车前轮摆震是由前轮定位、车辆系统刚度、前轮动平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低速时前轮摆震与前轮定位、车辆系统刚度有关,高速时前轮摆震与前轮动平衡、前轮定位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1.前束功用 在水平面上,拖拉机两前轮的前端在水平面上向里收缩一段距离,叫做前轮前束。前轮前束的作用是为了抵消前轮外倾带来的不良影响。因为拖拉机前轮外倾使两前轮在运动中有向外滚开的趋势,使前轮沿地面产生侧向滑移,增加轮胎磨损。而前束有使前轮向里滚动的趋势,正确调整前轮前束大小,就可大体上抵消前轮外倾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1.前束功用在水平面上,拖拉机两前轮的前端在水平面上向里收缩一段距离叫做前轮前束。其作用是为了抵消前轮外倾带来的不良影响。因为拖拉机前轮外倾使两前轮在运动中有向外滚开的趋势,使前轮沿地面产生侧向滑移,增加轮胎磨损。而前束有使前轮向里滚动的趋势,正确调整前轮前束大小,就可大体上抵消前轮外倾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1.农用运输车前轮"摆头"的诊断方法 所谓前轮"摆头",是指农用运输车的前轮围绕各自主销产生的角振动.农用运输车前轮"摆头"的原因比较复杂,较为常见的原因有:前轮前束失准和前轮动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正>农用货车在一定行驶速度下,两前轮各自围绕主销进行角振动的现象,称为前轮摆头。前轮摆头使前轴在垂直平面内产生振动,引起前轮上下跳动,严重时方向盘发抖,手感发麻,甚至在驾驶室内可看到整个车头晃动。它不仅增加了驾驶员疲劳程度,危及安全,而且加剧了轮胎磨损,增大了滚动阻力和车辆性能的发挥。前轮摆头可分前轮低速摆头和前轮高速摆头。前轮低速摆头一般是指农用车行驶速度在20 km/h以下时发生的前轮摆头。1.低速摆头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6.
汽车前轮定位参数是影响前轮异常磨耗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汽车前轮定位中的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影响轮胎异常磨损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轮胎特性合理匹配前束值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样车轮胎磨损的原因。侧滑试验证明:只有基于最小侧滑量值调整前束值才能理想匹配前轮前束和前轮外倾,达到车辆行驶时前轮磨损最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主动前轮转向系统作为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出了一种前轮转角反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汽车动力学模型和AFS模型,然后设计主动前轮转向附近前轮转角控制框图,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前轮转向角和附加前轮转角的仿真,从而实现附加前轮转角控制。结果表明:低速时,改善了车辆的转向灵活性;高速时,通过附加的前轮转角控制,能提高车辆转向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影响拖拉机前轮摆振的因素较多,机理复杂,目前尚无定量分析影响前轮摆振诸因素的数学模型。本文介绍用正交和回归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东方红-30拖拉机前轮摆振的一次实践。在所试验的范围内,鉴别了主销后倾角、前束和前轮载荷对前轮摆振振程的影响,以及导致前轮系统发生自激振动诸作用的主次地位。为合理地设计前轮系统,以减小前轮摆振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拖拉机在行驶时,如果前轮前束改变引起前轮外倾,使轮胎支承面中点到主销轴线的距离缩短,减小了前轮偏转的阻力矩,使转向轻便,同时也减小了前轮壳中小圆锥轴承的负荷,但却使前轮在滚动时向左右两边开分的趋势,增加了前轮的磨损。为了消除这个缺陷,需要经常检查前轮前束值,以免轮胎产生不正常磨损和影  相似文献   

10.
拖拉机前轮定位的作用及其数值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轮式拖拉机和汽车等其他自走机械一样,具有前轮定位。所谓前轮定位在一般文献中是指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角四个角度参数(前轮前束角也可用前轮前束表示)。通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由油泵、三位四通换向阀、减压阀、溢流阀、节流阀、油缸等组成的液压系统,实现轮式拖拉机的前轮距无级调整。实验是在泰山-25拖拉机前桥上加设两个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拖拉机前桥伸缩套筒用螺栓紧固联接,利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带动伸缩套筒作轴向运动,利用拖拉机自身的油泵做动力,利用安装在拖拉机工作台上的手动换向阀控制油液流向,从而控制液压缸的工作,来达到轮距液压无级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用车辆前轮定位失准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预防前轮定位失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引起前轮主销早期疲劳断裂的原因 ,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提出了合理选择设计参数、改善原始组织形态、采用临界区淬火是确保前轮主销可靠性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负式纵卧辊玉米收获机整体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背负式(披挂式)纵卧辊结构是玉米收获机的首选方案之一,特别适用于我国小地块个体种植生产。对这种机型整体配置的研究发现,其主要问题是拖拉机前轮荷载太大,从而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即前轮轴超载、转向困难、收获装置轻巧化与提高刚性的矛盾难调和。为此,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优化配置方案:集穗箱向后移动,在拖拉机后部增加配重,从而为机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高地隙液压四轮驱动喷雾机转向防滑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高地隙四轮驱动喷雾机转向过程中的线性2自由度模型,以前轮转向为例计算出了实际转向角,设计了一种以实际转速比与理论转速比差值为控制对象的转向防滑控制系统。构建了转向电液防滑系统试验装置,分别在转角为5°、10°、15°、20°、25°、30°以及转角在0°~30°连续变化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高地隙四轮驱动喷雾机的转向防滑控制效果良好,控制平均误差最大为2.01%,均值为1.25%。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只考虑汽车的横摆运动和侧向运动,将汽车简化为线性二自由度模型。采用前后轮转角成比例的控制策略,对四轮转向汽车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推导出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并在MATLAB/Simulink里建立该控制策略下的4WS(Four-wheel Steering)模型,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前轮转向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四轮转向汽车能有效地提高低速时的机动性,减小转弯半径,同时提高车辆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丘陵地区轮式拖拉机田间作业时爬坡能力差、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半履带拖拉机行走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行走支架、减速机构、履带驱动轮、导向轮、若干支重轮、橡胶履带以及张紧轮机构等部件组成,对有一定坡度的山地适应能力好、不易打滑。田间驱动性能试验表明:拖拉机前轮线速度和履带驱动轮的线速度相对误差控制在4%以内,符合动力机械田间作业性能要求。该履带行走装置的成功研制对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企业或科研院校研制开发半履带拖拉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虑车辆行驶工况的不确定性及系统建模误差,建立了多自由度四轮转向车辆动力学数学模型.基于结构奇异值μ综合鲁棒理论,通过设立不确定性虚拟模块,设计了μ综合控制器,抑制外部扰动;基于Mathb/Simulink/dSPACE建立了四轮转向(4WS)车辆控制系统的HILS快速开发平台,验证测试控制器的有效性;通过实车试验修订硬件在环仿真结果.试验表明四轮转向车辆控制系统的纯数字仿真-实时数字仿真-硬件在环仿真-实车试验整个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的有效性及优越性,说明该快速开发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稳定可靠的植保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网络的作物行特征检测方法。基于语义分割网络ESNet实现农田场景图像像素级带状区域检测,并利用最小二乘算法拟合得到每条行作物线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种主导航线提取算法获取导航路径,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对主导航线几何参数进行平滑处理,有效抑制了不平整地面导致的机器人运动颠簸与视觉图像测量噪声引起的导航参数波动。继而构建机器人前轮转向、后轮差速的阿克曼运动学模型;在图像空间坐标下设计纯追踪控制器实现植保机器人的伺服运动控制。大田环境下的现场实验结果为:总体横向偏差为0.092m,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An analysis of tractor maximum drawbar pull is reported based on Italian type-approval tests for the period 1960–1989. Only for four-wheel drive (4WD) tractors has the vehicle traction ratio (ratio between maximum drawbar pull and gross weight) improved over the years. The 4WD tractors present the highest traction ratio among all of the wheeled tractors and, when used without ballast, have a value which is 3% higher than analogous front-wheel auxiliary drive (FWAD) tractors in the four-wheel drive mode. The FWAD tractors in the four-wheel drive mode and without ballast have a traction ratio which is 28% higher than when they are used in the two-wheel drive mode. The two-wheel drive (2WD) tractors without ballast have a traction ratio which is 8% higher than that of FWAD tractors in the two-wheel drive mode. The ballast does not seem to improve the traction ratio of FWAD and 2WD tractors, even if it increases, as would be expected, the maximum exertable pull. Typical traction ratio values for wheeled tractors on concrete and without ballast are 0·887 for 4WD tractors, 0·860 for FWAD tractors in the four-wheel drive mode, 0·723 for 2WD tractors and 0·672 for FWAD tractors in the two-wheel drive mode. Crawler tractors on level and compact farm-land and without ballast present a mean traction ratio of 0·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