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方兴未艾文/石瑞芝在森林防火中,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建设,以其特有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到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建设的议事日程。生物防火林带,是依据生物自身抗力,利用植物(乔木或灌木)个体或群体燃烧性、耐火性...  相似文献   

2.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开展森林可燃物的研究是森林火灾预防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的森林可燃物研究对我国现代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及森林火灾灾后管理的策略:1)在进行森林防火工作时,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加强生物防火工程建设,并采用先进的生物防火技术,对可燃物进行科学管理;2)对农、林、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森林燃烧性;3)推广使用清洁的生物能源,减少森林可燃物积累。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我国森林防火科学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木荷生物防火工程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振问 《林业科学》1997,33(4):338-348
进行了木荷防火林带的模拟火烧试验,并对木荷针叶树混交林燃烧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荷防火林带能够有效地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可从宏观上控制林火蔓延,防止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木荷在混交林中可成为间歇式的限制性林火蔓延带,降低林分燃烧性,形成微观密集型的防火网络体系,控制森林火灾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防火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对泰顺县火灾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后,研究和分析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植物种类的抗火性、耐火性和燃烧性,筛选出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试验、结构与配置、造林规格及位置的研究.试验表明,由乔木-亚乔木-灌木构成复层结构,配置境界、主、副防火林带,结合山脊、山谷位置的防火林带,能达到理想的生物防火效果;对木荷、杨梅、茶叶等17个树种进行枝叶含水量和抗燃时间的测定的结果表明,杨梅、木荷、女贞、山杜英、甜槠、广玉兰、红花油茶、油茶、茶叶等树种可选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其防火和阻燃性能比较理想.开展生物防火林带造林,经检查造林保存率与成活率均在85%以上,幼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是阻止林火蔓延、控制森林大火发生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广东省80个森林防火重点县(市、区)森林火险特征及现有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森林防火重点地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对策。实现森林火灾从被动防火到主动防火的转变,对减轻森林防火压力,遏制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完成营造万公里生物防火林带而不懈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鹏 《安徽林业》2009,(6):16-17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森林防火工作为重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安排.省森防指、省林业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省林业厅党组,特别是韩柏泉厅长到任后的新一届厅领导班子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采取了一切可采取的办法、措施,强化了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森林防火部门高度重视下,通过全体防火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实现了森林火灾次数、森林火灾损失、森林火灾受害率"三下降"的显著成绩.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利用防火树种的抗燃烧性,营建阻隔林外火源威胁,阻断林内火势蔓延的防火网络,增强森林抵御火灾能力.因此,保护森林资源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营建生物防火林带是保护森林资源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减少林中空地,选育优良品种选林,营造混交林,营造防火林带等。可达到森林生物防火的目的。生物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环境,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昆明地区森林火灾形势及生物防火必要性,提出了具有生物防火开发利用价值草本植物的辨识标准,调查和记录了昆明市郊区分属于18科的具有防火利用价值的40种春季常见野生绿色草本植物,并采用100℃烘干恒重法测定其含水率.初步分析这些植物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提出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营建绿色防火草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物阻火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阻火层次分析法郑焕能,刘艳红(东北林业大学)我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树种繁多,气候、地形复杂,非常适宜开展生物防火。生物防火是一项适应我国森林防火措施,目前,正在我国各地开展,已取得良好效果。开展生物防火,如何确定不同生物的防火能力,是一项重要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防火树种叶的发热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火树种叶的发热量及其影响因素李振问,苏孙庆(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省三明林业学校)丁月星(福建省尤溪县城关林业站)发热量是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一个重要参量,是决定林火能否发生与蔓延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对南方几个防火树种与针叶树种叶的发热...  相似文献   

11.
7种草本植物燃烧性及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白三叶、车前草、月见草、马蹄金、黄花酢浆草、常春藤和火绒草7种草本植物进行了燃烧试验,采集了样品燃烧过程中的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变化数据,分析和计算表明,7种草本植物燃烧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车前草、马蹄金、常春藤、火绒草、月见草、黄花酢浆草、白三叶,结合这7种植物的生物学性、生态学性、物候学性和利用价值,初步认为白三叶、马蹄金2种植物是较好的防火草本植物,其中白三叶是营造防火草带的首选植物,常春藤、月见草、火绒草的燃烧性差,可以用于生物防火.  相似文献   

12.
对黄山市38个不同树种的防火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树种的燃烧性、生物学抗火特性以及经济现状与环境适应性等进行综合评判排序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合黄山市森林防火树种24种,其中一级防火树种9种:木荷、杨梅、青冈栎、甜槠、深山含笑、石栎、油茶、苦槠、珊瑚树;二级防火树种15种:桂花、女贞、茶树、枇杷、光皮桦、冬青、厚皮香、石楠、香樟、侧柏、麻栎、柑桔、柏木、栓皮栎、交让木。并对不同立地、区位的森林生物防火带建设的树种选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防火林带网络建设是生物防火的主体工程,是现代森林防火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防火林带不仅是一项功效高、时效长的防火措施;而且能维持森林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抑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改良土壤、美化环境、发展生物多样性;也能增加经济收入,发展立体林业...  相似文献   

14.
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防火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治本措施。生物防火林带主要由阻火性能强的乔、灌木树种组成,它具有使用周期长、防火效能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森林蓄积、增强林分抗灾能力及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等多种优点,因而受到普遍重视。东南亚、北欧、东欧及中欧各国很早便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80年代末,我国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区)营造的木荷、油茶、火力浦等防火林带已经表现出理想的防火效果。防火树种选择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基础工作,树种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防火林…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资源的重要自然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广、毁灭性大,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森林生物防火通过防火林带建设、林下枯落物降解等措施主动降低森林火灾隐患、减小了森林火灾损失。今后应加强防火专家系统建设、防火林带布局拓扑优化以及森林生物防火技术标准等方向研究,达到森林生物防火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发挥森林生物防火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区建生物防火林带,选择好天然“消防员”,即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是关键所在。建设以耐火树种为主的高标准生物防火带,是建设森林防火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生物防火带不仅能防火,而且能造绿,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运用森林燃烧环网理论和林缘带燃烧性及点燃技术研究新成果,根据森林火灾发生,扩大、熄灭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结合实际阐述了人工点烧法开辟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客观条件和组织方法。青岛沿海山地林分的试烧证明,在气象、地形、森林状况合适的情况下,用点燃法开辟森林防火隔离带不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1989年开始,在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320hm^2森林生物防火试验区,采用营造防火林带,更新改造松杉易燃林分,适时喷施化学除草剂等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抗火性能,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保护好这里的资源、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对22a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索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如何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为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项绿色防火战略工程,事关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秀美山川的保障措施之一。遂昌县白马山林场充分发挥自然力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抗火性与耐火性的差异,以含水量高的树种组成的林带来阻隔林火的蔓延,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减少火灾的损失,提高林区防火控制能力,达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