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不同剂量咪唑乙烟酸对土壤中好氧微生物和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含量(0.1μg/g)不会对土壤中好氧细菌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土壤中好氧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10倍和100倍推荐剂量处理时土壤中好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推荐剂量施药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变化;但10倍和100推荐剂量时,咪唑乙烟酸处理后上述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芽孢杆菌( Bacillus sp.) QC-13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投加降解菌QC-13可显著提高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当咪唑乙烟酸浓度为50 mg/kg干土,且QC-13的接种量为108 CFU/g干土时,21 d后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的降解率为66.2%,而对照土壤则为14.4%。咪唑乙烟酸的降解速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当接种量减少至105 CFU/g干土时,降解率降低至31.8%。菌株QC-13降解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的最适温度为30℃,降解率于21 d 可达62.7%;当土壤含水量为40%时,于21 d时咪唑乙烟酸的降解率为62.2%,且降解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接种QC-13可不同程度缓解土壤中浓度为50、100μg/kg干土的咪唑乙烟酸对玉米、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曲霉LZ1降解咪唑乙烟酸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LZ1是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降解真菌,它能够以咪唑乙烟酸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含200 mg.L-1咪唑乙烟酸的基础盐培养液中,8 d降解率可达72.5%。以黑曲霉LZ1的菌体生长量和咪唑乙烟酸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影响生长和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黑曲霉LZ1生长和降解咪唑乙烟酸的适宜条件是:pH 5~7,温度25~35℃,咪唑乙烟酸浓度50~300 mg.L-1,接种量(V/V)≥2%。  相似文献   

4.
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伟  曹丽娟  程茁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0):4192-4197
【目的】明确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咪唑乙烟酸施用后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至75d咪唑乙烟酸62.5,125和250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2186,0.2198和0.2471mmolC2H4·g-1·h-1。茎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至38d咪唑乙烟酸62.5和125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1778和0.2177mmolC2H4·g-1·h-1。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30d内受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土壤处理后的75d,叶片硝酸还原酶只有在咪唑乙烟酸250ga.i.·hm-2时酶活性才受到显著抑制。【结论】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使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对大豆氮代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方法,现有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抗咪唑乙烟酸谷子种质的引进与应用,创制了一批抗咪唑乙烟酸谷子新种质和新品系,以承谷14号、承谷15号、承谷17号为例,在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都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栽品种承谷13号。咪唑乙烟酸对谷田的各种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效,通过培育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品种,利用咪唑乙烟酸一种除草剂就能实现谷子生产中的间苗和除草,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生产成本,对发展谷子生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途径。谷子不具有抗除草剂基因,但其近缘野生种资源丰富、遗传变异类型广泛,对谷子的抗除草剂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各种类型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较少。咪唑乙烟酸能根治谷田的各种杂草,且价格低廉。我们现已培育出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新种质和一些新品系,产量已经接近于生产水平,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对谷子抗除草剂育种将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谷子抗除草剂材料、谷子抗除草剂育种研究进展以及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材料及其特点、育种材料的创新方法,详细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谷子抗咪唑乙烟酸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5.0、10.0、20.0、40.0μg/kg咪唑乙烟酸在长时间尺度下(60 d)对黄棕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咪唑乙烟酸均表现出对黄棕壤细菌的抑制,14 d后抑制作用开始解除。高浓度(20.0、40.0μg/kg)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后7 d对黄棕壤真菌表现出刺激作用,处理后14 d恢复到对照水平。咪唑乙烟酸对黄棕壤放线菌呈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各个浓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黄棕壤的呼吸效应都有短暂的抑制。咪唑乙烟酸对黄棕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刺激的规律。高浓度的咪唑乙烟酸会提高土壤脲酶的活性,28 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咪唑乙烟酸降解菌株Y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咪唑乙烟酸降解菌株Y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优化后确定的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麦麸皮2%,米糠2.5%,豆粕2%,酵母粉1%,NaCl0.8%,CaCl20.6%,FeSO40.015%,文章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_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_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_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眯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眯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咪唑乙烟酸高效降解菌,采用高压富集驯化的方法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咪唑乙烟酸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MZ-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 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对咪唑乙烟酸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Z-1的...  相似文献   

11.
花生壳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花生壳为原料,300℃热解条件下制得生物炭。通过批量平衡吸附试验,结合吸附前后FTIR、XPS图谱表征分析探索硝态氮(NO-3-N)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NO-3-N的吸附显著受溶液pH值影响,当pH6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随溶液初始NO-3-N浓度增加,生物炭对其吸附量逐渐增加,在初始浓度800 mg·L-1的吸附体系中,最大吸附量达40 mg·g-1,Freundlich方程可较好地拟合(R2=0.975)生物炭对NO-3-N等温吸附过程,吸附为非均一的多分子层吸附;生物炭对NO-3-N的吸附可在30 min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表明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FTIR、XPS图谱分析表明,生物炭表面分布的羟基(-OH)、芳香环羰基(-C=O)及脂肪族醚类(-O-)等官能团参与了吸附过程,且与之相连的C原子结合能均增加。结合生物炭表面金属离子分布状况,综合分析认为,通过氢键形成和金属桥键作用是生物炭对NO-3-N吸附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壳为原料、KOH为改性剂,考察碱改性工艺流程中的参数(热解温度、碱炭比和碱处理方式)对改性生物炭吸附盐酸四环素(TCH)的影响。通过吸附实验,以原状生物炭(BC600)为对照,探讨改性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生物炭进行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pHPZC等表征,探究生物炭对TCH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碳化温度600℃、碱炭比2∶ 1、使用碱后处理-熔融法制备的改性生物炭(Post-MBC)对TCH去除能力最强。在25℃、pH=4的环境下,0.1 g的Post-MBC对40 mL 0.06 mg·mL-1的TCH去除率可达99.07%,Post-MBC对TCH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240.94mg·g-1(45℃)。Post-MBC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可达863.56 m2·g-1和0.26 cm3·g-1,KOH改性使生物炭的亲水性降低、表面带有负电荷,提高了对疏水性污染物和带正电荷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生物炭的动力学模型更符合McKay方程,三种等温吸附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改性后的生物炭对TCH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导,吸附过程吸热且自发进行。吸附机理包括孔隙填充作用、π-π相互作用、氢键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彦杰  洪秀杰  杨秀红  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43-11646
[目的]筛选出能降解普施特的菌株并确定其降解效果。[方法]采用限制性培养的方法,从长期施用普施特的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普施特的细菌;采用水培法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降解菌发酵液与不同浓度普施特组合对萌芽的水稻种子的根长、根鲜重、芽长、芽鲜重的影响。[结果]降解菌降解的普施特最佳浓度为20μg/kg,降解菌被稀释1 000倍时对普施特的降解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出的菌株具有降解普施特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1.0、1.5、2.0 A3个剂量2次处理花生种子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的发芽势明显增加,但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没有差异,对花生的生育期也无影响。但1.0 A处理能促进前期幼苗地上和地下生长,控制中后期幼苗地上生长,增加果针数和侧枝长,增加总分枝数和饱果数,提高百果重,较对照增产9.96%;1.5 A和2.0 A处理,虽然能促进花生营养生长,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同时增加蛴螬危害,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李玮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66-68
对青海省春小麦田常用6种除草剂进行药害症状诊断研究。2,4-D丁酯、氯氟吡氧乙酸两种除草剂高量的倍量处理区小麦药害等级达到4级,其余4种除草剂各处理小麦药害在3级以下。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土壤气候条件下,6种除草剂的药害发生情况不严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结合西北地区气温特征,以生物炭为主体构建了折流湿地,并分析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8~12℃条件下,折流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5 d,此时,湿地中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磷酸盐(PO_4~(3-)-P)、悬浮物(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51%、72.38%、90.73%、94.57%。此外,各自污染物去除率与其停留时间和沿程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折流湿地经过12个月的运行,对COD、NH_4~+-N、PO_4~(3-)-P、SS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16%、83.16%、92.55%、96.30%,且出水水质稳定。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对COD、PO_4~(3-)-P、SS的去除过程均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1),并且对SS具有较快的去除速率。研究表明,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解决西北地区农村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烟土壤环境恶化是导致烟叶品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植烟土壤改良刻不容缓。生物质炭不仅属于有机碳,自身更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本文综述了不同制备工艺及原材料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阐明了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烟土壤改良中生物质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施钢渣及生物炭结合水分管理阻控水稻镉砷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柱实验和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基施钢渣及生物炭对稻田-水稻系统中镉砷污染同时阻控的效果。土柱实验结果表明,持续性淹水(CF)降低了Cd的生物有效性,但显著提高了As在土壤中的溶出,钢渣显著提高了土壤p H,降低了土壤Eh,并同时降低了Fe和Cd的溶解,增加了土壤溶液中Mn和As的含量。田间实验结果表明,糙米中Cd和As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38,P0.05)。好氧环境下,基施钢渣及生物炭(A+SS、A+SS+BC)无法抑制Cd在稻米中的积累,而持续性淹水环境下基施钢渣和生物炭(CF+SS+BC)对水稻Cd和As具有同时阻控的效果,这或可成为水稻镉砷同时阻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验Steedman’s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是否适用于观察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方法】分别采取100μmol/L AlCl3处理不同时间(0、4、8、12 h)后两个花生品种(铝敏感型中花2号和耐铝型99-1507)的根尖,经过Steedman’s wax包埋切片等一系列过程,利用荧光染料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100μmol/L AlCl3可引起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核质浓缩、核边缘化、呈新月状等,具有明显的PCD特征。花生根尖细胞在铝胁迫下发生PCD,PCD程度与花生耐铝性呈负相关,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结论】Steedman’s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适用于观察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花生边际效应提高产量,进行花生畦的边行穴种1仁、2仁、3仁、4仁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边行穴种3仁比传统边行穴种2仁增产11.0%,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每穴3仁分开播种有利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