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种抗菌药品对家蚕病原细菌的抗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市场上一些蚕药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研究蚕服康一号、天丝克毒灵、氯霉素、盐酸多西环素、蚕用菌克、蚕食健、强氯添食康等七种药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灵菌败血病菌、苏芸金杆菌、葡萄球菌和杀螟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蚕服康一号和蚕用菌克对各种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氯霉素对各种病原的抗菌作用表现中等,天丝克毒灵对病原细菌基本没有抗菌活性。蚕服康一号对灵菌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盐酸多西环素的大3倍以上、比氯霉素的大242.25 %、比蚕用菌克的大52.11%、比蚕食健抑菌圈面积大42.45%,蚕服康一号对黑胸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氯霉素抑菌圈面积大44.00%,结果显示蚕服康一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黑胸败血病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家蚕细菌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的蚕病,在养蚕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防治家蚕细菌病,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调查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病原、苏云金杆菌和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调查抗菌药物间协同抗家蚕细菌病原的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蚕病原细菌抗菌效果最佳,对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抑菌活性是抗菌较差药物的19倍以上;其次是恩诺沙星;其他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差。试验验证出盐酸环丙沙星与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恩诺沙星与硫氰酸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两两混合对家蚕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盐酸环丙沙星与氯霉素、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混合对家蚕葡萄球菌也具有增强抗菌的效果。试验结果为蚕用药物生产以及养蚕生产中合理利用药物有效防治蚕病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波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生物试验探究马波沙星对家蚕主要细菌病害的防治效果。马波沙星对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沙雷铁氏菌(俗称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L、0.50 mg/L、0.25 mg/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8 mg/L、16 mg/L、32 mg/L,均大于或等于盐酸环丙沙星的MIC和MBC值。以质量浓度为50 mg/L、2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8 h,对由苏芸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以800 mg/L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24 h或连续3 d每日给药8 h,对由灵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5龄起蚕接种苏芸金芽孢杆菌3 h后添食5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5龄起蚕接种黑胸败血芽孢杆菌1 h后添食1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和接种3 h后添食2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均可达90.0%以上;5龄起蚕接种灵菌3 h后添食1 6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可达90.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药物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给3龄、4龄、5龄家蚕幼虫连续添食200 mg/L、600 mg/L、1 0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茧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结果初步显示,马波沙星对家蚕无安全风险,可以用于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有效药剂,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5种常用兽用抗生素药剂中,筛选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灵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3种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物氟苯尼考;并且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生长、茧质均无不良影响(P>0.05),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防治家蚕细菌病的一种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聚维酮碘是一种新型消毒剂。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消毒液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31~0.62mg/L,最低杀菌浓度范围为1.25~2.5mg/L。生物学试验表明,当有效碘浓度为1.25mg/L时,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的杀灭效果均达到100%,并且该消毒剂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无不良影响。药效稳定性试验表明,常温下聚维酮碘消毒液的有效期可达2年。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苏芸金杆菌、家蚕白僵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家蚕微孢子虫(N.b),观察紫外线照射对家蚕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是当紫外线照射时间为6min时可杀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照射的时间为12min以上时可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照射22min以上可杀灭苏芸金杆菌;照射24min以上可杀灭家蚕自僵菌。说明紫外线照射处理对这4种家蚕病原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7.
几种消毒剂杀菌特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目前常用的含氯、季胺盐消毒剂,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及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强力消毒灵)对3种细菌的杀菌效果最好;双链季胺盐消毒液(康唯消)对3种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双季胺碘消毒液(百毒杀)对3种细菌的抑菌、杀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溴氯海因对家蚕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氯海因(bromochlorodimethylhydantoin)是一种新型消毒剂。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溴氯海因消毒液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最小抑菌浓度范围分别为0.15~0.3、0.1~0.3 mg/L,最低杀菌浓度范围分别为0.6~1.2、0.6~2.4 mg/L。生物学试验表明,当有效溴氯质量浓度分别为0.6、1.2 mg/L时,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的杀灭效果均达到100%,并且该消毒剂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无不良影响。药效稳定性试验表明,溴氯海因粉剂存放12个月后,其有效溴氯质量浓度未发生改变,药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5龄蚕感染家蚕细菌病处理,然后分别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药叶,蚕服康1号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100ppm及10ppm;氯霉素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500ppm及250ppm,在原蚕饲养中对家蚕细菌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000ppm蚕服康1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及100ppm蚕服康1号对卒倒菌败血病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家蚕败血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氯霉素。蚕用氯霉素对灵菌病没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家蚕病原菌活性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霞  牟志美 《蚕业科学》2003,29(4):443-445
为筛选新的抗生素替代氯霉素防治家蚕细菌病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盐酸诺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 3种药物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苏云金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盐酸诺氟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19,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 3 12 5和 0 78。盐酸蒽诺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3 12 5和 12 5。盐酸环丙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12 5和 6 2 5  相似文献   

11.
以家蚕真菌病病原为受试菌,对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Z)和盐酸特比萘芬(TBF·HCl)进行了体外筛选,研究了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特比萘芬的体外抑菌、杀菌效果优于氟康唑,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病原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0625~0.2726μg/mL,最小杀菌浓度范围为0.125~4μg/mL。生物试验表明,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真菌病防治效果良好,200μg/mL时防治效果达100%,且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无不良影响。稳定性试验表明盐酸特比萘芬长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刘挺  黄可威 《蚕业科学》2002,28(4):313-316
以试管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检测了克蚕菌体外最低抑菌浓度 (MIC)及最低杀菌浓度 (MBC)等 ,结果显示克蚕菌对苏云金杆菌、卒倒杆菌、青头败血病菌、八联球菌和产气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 0 5 μg/mL和 8.0 μg/mL。不同细菌接种量、不同家蚕血清含量和不同pH值对克蚕菌的抗菌活性略有影响。克蚕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用三黄、大蒜、皂角等10余种中草药精制而成的瘟毒灭对禽常见病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禽大肠杆菌、鸡副伤寒沙门氏杆菌)进行平板抑菌、试管抑菌和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在1:40稀释时,抑菌圈直径均在30mm以上,对以上几种细菌的最低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1:2560、1:640、1:1280、1:1280,杀菌浓度均为1:64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白头翁散对不同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提法分别提取白头翁散组方中4味中药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的有效成分,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4味中药、自配白头翁散方剂及两种市售白头翁散水提物对7种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单味中药中黄连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无乳链球菌、副溶血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呈现较好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MIC为1.563~50.000 mg/mL,MBC为6.25~400.00 mg/mL。自配白头翁散方剂抑菌和杀菌效果更好,MIC为0.781~25.000 mg/mL,市售白头翁散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均不及自配白头翁散。  相似文献   

15.
<正>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分析橄榄油多酚提取物(olive oil polyphenol extract,OOPE)对生乳中蜡样芽孢杆菌营养细胞的抑制作用,揭示可能的抗菌机制。用无菌生理盐水和巴氏杀菌乳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和细菌细胞存活数评价OOPE对蜡样芽孢杆菌营养细胞的抗菌活性。分析细胞内ATP浓度、细胞膜电位、细菌蛋  相似文献   

16.
调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ycis,简称Nb)分别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 CPV)、家蚕肠道菌、苏芸金杆菌(Bt)和家蚕白僵菌联合感染家蚕时存在的拮抗情况。结果显示家蚕感染适量Nb后,再以其它病原感染家蚕,都具有一定的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效果,其中以Nb感染家蚕后再感染Bm NPV或Bm CPV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其他病原或其他感染方式对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鉴定抗菌肽Gal-4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采用打孔法和细菌生长曲线法鉴定抗菌肽Gal-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抗菌肽Gal-4对两种受试菌均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两种受试菌的对照孔均未出现抑菌圈,而试验孔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抗菌肽Gal-4浓度的增大其抑菌活性也逐渐增强。说明抗菌肽(Gal-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蚕病清”是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茧丝绸管理部合作研制的一种能治疗家蚕细菌病和真菌病的药物,对苏芸金杆菌和沙雷铁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葡萄球菌引起的胃肠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白僵菌和绿僵菌  相似文献   

19.
阿米卡星脂质体的研制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阿米卡星脂质体的体外抑菌效果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阿米卡星脂质体 ,利用Hantzsh反应测定其包封率 ,并比较阿米卡星脂质体和游离阿米卡星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 :阿米卡星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 ,达到6 1 .8%,阿米卡星脂质体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约为游离阿米卡星的 1/3.5,1/7,1 /2 ,1/2 ,最低杀菌浓度分别约为游离阿米卡星的 1/4,1 /4,1/1 .8,1 /4,证明阿米卡星脂质体的体外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游离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体外抑制作用的中药。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为试验菌株,试验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对该菌的抑菌圈大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该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苏木、连翘、夏枯草、乌梅、紫花地丁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黄芩和青皮中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诃子、女贞子、板蓝根、苦参、马齿苋、桔梗、防风、郁金香、蒲公英、厚朴、香附、荆芥、石榴皮、艾叶、知母、龙胆草、栀子耐药;苏木对该菌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和MBC均为31.3 mg/mL。本结果为开发中药相关产品以及防治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