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防治套养鱼蟹的水稻病虫害时 ,必须选用对鱼蟹高度安全的农药 ,同时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 ,做到对病虫害高效 ,对鱼蟹和水稻安全。否则就会对鱼蟹产生毒害作用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 防治稻瘟病 ,每公顷可用 2 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1~ 1 5kg兑水喷雾。2 防治纹枯病 ,每公顷可用 2 0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0 8~ 1 1kg兑水喷雾。3 防治稻曲病 ,每公顷可用 2 0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1 1~ 1 5kg兑水喷雾 ;防治水稻后期叶病综合症 ,每公顷可用 2 0 %粉锈宁乳油 750~ 1 0 50ml兑水喷雾。4 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福戈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于2010年在湖南湘阴开展了40%福戈W G等药剂的比较试验。每公顷用40%福戈W G 180 g,40%丙溴磷EC 1 500 mL+1.8%阿维菌素EC 1 200 mL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90.04%,82.24%,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85.92%,81.69%;每公顷用40%福戈W G 150 g,25%扑虱灵W P 750 g防治稻飞虱,药后14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0.84%,75.65%。结果表明:40%福戈W G对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优于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其它常规药剂。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在里下河地区持续大发生,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随着剧毒、高毒农药禁止生产、销售,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2006年我们与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用该公司最新研制的31%三拂微乳剂农药,在田间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三种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生产无公害优质的稻米,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探索出低毒、高效、能替代目前常用的甲胺磷、有机磷高毒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本研究用20%米满胶悬剂和48%乐斯本乳油于2001年进行了三代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生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水稻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和稻田杂草的发生,并有施肥效果,可以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是一项很好的水稻生态种植和有机稻米生产技术.免耕稻田养鸭能有效地抑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提高产量,一般可增产8.74%~9.49%;同时,免耕稻田养鸭还可以省工节本,每公顷可增收节本约4 550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来势猛、发生重,其中稻纵卷叶螟在我国长江流域、江淮等稻区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成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药剂,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黄志农  张玉烛刘勇 《作物研究》2006,20(4):315-317,323
湖南水稻3大害虫(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根据近年这3大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从食料条件、气候条件、天敌因子及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导致3大害虫致灾的主要原因。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采用“改变种植结构,优化稻田景观;选用抗性品种,实行健身栽培;保护利用天敌。拓展生物防治;辅以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 ,水稻生产的耕作制度的改变 ,稻田生态环境日益复杂 ,中晚稻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呈现出加重趋势 ,不仅原有的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频发 ,而且二化螟、稻飞虱、稻秆潜蝇等害虫也出现上升并发为害。与此同时 ,由于农民群众长期过量使用甲胺磷等剧毒农药 ,使害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 ,稻田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也成为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 ,为筛选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几种新特农药混用 ,综合防治多种水稻害虫 ,达到科学安全、降低成本、提高防效、增加生产效益 ,特设立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  相似文献   

9.
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于2007年1月1日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为了筛选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药剂,2007年,我们对40%丙溴磷EC进行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40%丙溴磷EC(商品名:速灭抗),江苏宝灵化  相似文献   

10.
有机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应提倡容忍,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生物农药,不能使用化学合成农药。通过一年的实践,采用稻田多次翻耕、人工除草、使用性诱剂及杀虫灯、合理利用诱集植物、适时放水晒田、合理使用生物农药等多种技术手段后,在一季晚稻拔节孕穗期时,有机水稻的各个品种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常规防治区均无显著差异,只有杂草防控方面比常规防治略差。在一季晚稻抽穗扬花期时,有机水稻的各个品种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杂草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常规防治区均无显著差异,且纹枯病的发生为害程度比常规防治还轻。  相似文献   

1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具有对稻飞虱击倒力强、持效长、防治效果高而对天敌较安全等特点。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30克,药后2天防治效果达92.4%~100%,而噻嗪酮为47.7%。药后32天调查,吡虫啉对稻飞虱仍保持很高的防治效果,且对蜘蛛杀伤率低。在亩用10~20克防治稻飞虱适宜剂量下,混配80%杀虫单粉剂每亩30~35克,能很好地兼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育生态栽培配套频振式诱蛾灯物理杀虫技术应用示范表明,该项技术对稻田有害生物控效明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及纹枯病都未出现危害高峰期,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更为显著,免去了除草剂的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与传统的栽培方式比较,早、晚稻增产率分别为5.7%和5.6%,两季合计每公顷增收4 665元.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前,细喷雾技术可提高叶面害虫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对稻飞虱、纹枯病等基部病虫的防效与常规喷雾基本接近。东方红18型弥雾、1.2 mm手动细喷雾、1.8 mm手动常规喷雾和担架式喷雾,药后5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7.9%、96.1%、90.2%、82.4%,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6.5%、96.3%、93.8%、81.8%,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50%、66.7%、55.8%、39.2%。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是对水稻,特别是单季稻生产危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而药剂施用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措施。由于甲胺磷高毒高残留,在生产上已被禁用,因此需选择效果好、毒性低、药本省的药剂替代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表明,每667秆用15%氟铃·唑磷乳油60~80ml或50%敌·氟腈乳油90ml,在2、3龄高峰期加水30kg细喷雾,药后10d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达95%,保叶效果达80%~85%。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3.2%乳油450 mL/hm2、阿维菌素5%乳油750 mL/hm2、20亿PIB/mL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900 mL/hm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微乳剂75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保叶效果均达90%以上,显著优于毒死蜱,是取代毒死蜱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15%安打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每667m^2用安打8ml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效显著,对高龄幼虫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冬亚麻二次化学除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72%都尔乳油1500ml,对亚麻出苗安全,除草效果好;每公顷用56%2甲4氯钠盐750g 5%精喹禾灵乳油600—750ml和1350ml油草双克乳油对亚麻生长安全,除草效果较好;化学除草含草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8-18W太阳能双波诱虫灯的单灯诱虫数量,随灯泡功率的增大渐趋增多;对稻螟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叶蝉等稻田害虫的诱集峰次明显,预警作用较强;对稻螟蛉、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有效控制距离分别为50 m、30 m和20 m左右,近灯区的虫量比远灯区可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王洪梅 《北方水稻》2010,40(2):43-45,52
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水稻胡麻斑病、二化螟、稻蝗、稻飞虱、稻水象甲、稻纵卷叶螟等近年来滨海稻区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找出了发生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南水稻三大害虫致灾原因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农  张玉烛  刘勇 《作物研究》2006,20(4):315-317
湖南水稻3大害虫(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根据近年这3大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从食料条件、气候条件、天敌因子及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导致3大害虫致灾的主要原因。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采用“改变种植结构,优化稻田景观;选用抗性品种,实行健身栽培;保护利用天敌,拓展生物防治;辅以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