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虾黄质改变斑节对虾体色用人工饵料喂养斑节对虾幼虾2个月后,体色由通常的绿褐色转为淡蓝色,这是因饵料中缺乏类胡萝卜素引起的。为改变这种情况,.gg一在饵料中添加50X10-’的虾黄质,定为1号饵料;添加5%褐藻定为2号饵料。喂养4个星期后发现,用l号...  相似文献   

2.
虾青素(astaxanthin),又名虾黄质、龙虾壳色素。虾青素的化学结构为长链不饱和双键结构体系,因此性质不稳定,易于异构化和降解。虾青素对热、氧、自然光、紫外照射敏感,加热、光照以及酸、碱等条件都会引起虾青素的异构化。虾青素与脂肪酸结合形成的酯要比游离虾青素稳定得多,而且虾  相似文献   

3.
虾青素生物学来源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董玉华  赵元凤 《水产科学》2005,24(10):50-52
虾青素(Astaxanthin)即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又称虾黄质、虾黄素、龙虾壳色素、还原型虾红素。虾青素的分子式为C40H52O4,是一种萜烯类非维生素A源胡萝卜素,呈艳丽的红色,易溶于二硫化碳、丙酮、苯和氯仿,因其具有着色功能和极强的抗氧化性,提高免疫力;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食品、医药、化妆品、养殖、饲料等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1虾青素的生物学来源虾青素在动物体内和羽毛中,尤其是水生动物体内(如虾、蟹)普遍存在。早在20世纪30年代虾青素就已从虾、蟹中分离出来。除了从水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外,从…  相似文献   

4.
虾病是影响亲虾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1985—1989年我们在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和河北省南堡新生盐场进行亲虾越冬时发现在从养殖池挑选的亲虾入室内池后不久一部分亲虾头胸甲发生白化。1988~1989年度头胸甲白化者竟达800多尾。另外,1989年1月14日~1月27日南堡新生盐场越冬亲虾患纤毛虫症造成大量死亡,从1月13日—1月26日就死亡3800尾,严重影响亲虾越冬成活率和育苗。现将对上述病症观察研究及防治试验所取得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产加工     
940722 冻虾解冻期间种类和大小对重量损失的影响=Influence of species and size onweight loss during thawing of frozen shrimps[刊,英]/Venugopal T N//Fish.Techn..—1993,30(2).—119~121冻虾形式是印度出口海产品的主要项目。1990~1991年印度出口62,377公吨冻虾,大块冻虾组成在1990~1991年53,886吨总虾量出口的86.4%。在一些输入国家,将这些大块冻虾解冻,再加工成内销零售包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南美白对虾摄食异常是养虾户常遇见的问题.许多养殖户在发现虾突然不摄食或摄食量明显减少时不知其原因而束手无策,其后果有时比发生虾病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7.
1.增加亲虾数量,造成产卵优势 常规育苗所需亲虾收捕数量,是按育苗实际利用水体2—2.5尾/m~3,但因亲虾经人工暂养,成活率一般在90%,而产卵率则在70%。由于亲虾数量偏少,不能造成产卵优势,在要求时间内达不到布卵密度,一个池子布卵量往往需2—3天,孵化出的幼体老少三辈,给后期幼体培养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亲虾收捕数量提高到3—3.5尾/m~3,产卵保证亲虾1尾/m~3,这样就可做到大批量产卵,造成产卵优势。  相似文献   

8.
殷猛 《当代水产》2022,(1):68-69
有养虾的朋友反馈,南美白对虾养殖30多d发现孢子虫感染.虾空肠空胃,大小虾,黑头,观察肝细胞不清晰(如图1).而且感染孢子虫的南美白对虾塘口还比较多,本文就孢子虫的防治问题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0年7月13日在海康县南渡河人工放流0.8—1.0cm的罗氏沼虾虾苗8.9万尾。放流后12个月,共起捕和测捕推算成活虾15872尾、成活率17.83%,最大个体达545g,部分雌虾抱卵。1991年6、7月可捕到幼虾,推测为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徐闻地区土塘养殖早造虾成功率一直很低。早造虾发病一般在放苗15~30天,很多情况是刚开始投1号料,就发现有死虾出现在料罾和病虾在塘边漫游。经过检测,发现病虾多为空肠空胃、红肝、肌肉白浊,大多是弧菌感染引起。一、原因分析1.水质不稳定早造虾养殖的水温低、气候多变,且大多数养殖户放苗前没有肥水习惯,或肥水方法不当,导致水肥得快、清得也快,引起pH高,无法维持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与鱼池塘混养高产法罗氏沼虾(以下简称虾)与鱼池塘混养,以虾为主,搭配适当鱼,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又可净化水质,促进虾的生长。生产实践证明,虾、鱼池塘混养,一般亩产虾65—100公斤、鱼100—150公斤,投入产出比1:2.2~3,经济效益十分显...  相似文献   

12.
独角新对虾俗称砂虾,体色运明,常带淡褐色砂粒斑点,在天然水域中成虾个体长在9—13厘米。体重为10—15克/尾。商品虾重量为每斤30—50尾比常见的淡水青虾个体大3—5倍。该虾是福建省沿海地区传统的稻田养殖品种。由于对虾壳薄体肥、肉嫩味美,故是优质的食用虾,深受当地的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越冬亲虾的质量,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对留用越冬的亲虾,一般采取初选和复选两道程序。初选是在起捕虾的现场进行的,根据选择亲虾的质量要求,挑选数量较多的亲虾,放在室内水池暂养一段时间,并在暂养过程中逐渐淘汰不合格的亲虾,在放入越冬池之前,再进行一次复选。选择亲虾方法如下:1 个体适中。一般在虾塘中直接进行挑选,所挑选的亲虾个体要适中。实践证明,雌虾要选择体长为10—12cm,体重为20—30g的个体,这种  相似文献   

14.
浅析病毒、弧菌共同作用引发的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 6月21日在营口市红旗村养虾比较集中的区域,发现7个池塘对虾沿池边游荡,对外界反应迟钝,摄食率下降,肉眼观察虾体有红尾烂鳃、空胃,剥开甲壳有的有白斑点、溃疡症状.取病虾样本,采用核酸探针法检测,结果成阴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强壮藻钩虾Am pithoe valida的食性及其对温度、盐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强壮藻钩虾消化道内含物组成主要可分为有机物碎屑和大型藻类.2)强壮藻钩虾消化道中蛋白酶活力最高,脂肪酶活力次之,淀粉酶活力最低.3)使用不同饵料(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硬毛藻、小球藻、生物絮团和蛤蜊肉)饲养强壮藻钩虾,发现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其生长的最佳饵料.4)成体强壮藻钩虾比幼体强壮藻钩虾耐高温,且耐温能力与其生活水温有关,生活水温相对较高情况下耐温能力也相应提高.5)强壮藻钩虾为广盐种,在盐度4~40范围内均可正常存活.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虾体长(3.13±0.30) cm,体质量(1.82±0.21) g.25 ℃条件下,试验设置盐度0、2、4、6、8、10、12七个梯度.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盐度为2时,克氏原螯虾幼虾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最低,表明幼虾对盐度调节的等渗点约为2.随着盐度升高,幼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上升,Tukey HSD test发现,对照组、2、4、6盐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差异不明显.盐度超过0~6时,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广东湛汀东海岛一家种苗公司从美国一家品牌亲虾企业进口回来一批亲虾。生产情况来分析,这批亲虾今年产量与去年相比大幅度降低,他们找原因时发现其中一个原因是雌雄亲虾交配率低。深入观察,技术人员还发现一个凉人现象:存公虾池里面,公虾追公虾交配的现象非常普遍;在雌雄亲虾共处的生产池里,部分公虾与母虾在进行日常交配,但是最活跃的却是公虾追公虾交配。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我省对低洼田、冬闲田进行虾类养殖开发进程,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近年来,在对上述稻田试验种一季稻,养一季虾的稻虾轮作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季稻一季虾养殖技术模式。即每年的6—10月种植水稻,11月到来年的5月底养殖虾,一般亩可收获稻500公斤,虾100—200公斤,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虾籽酱原料 虾籽酱主要原料为虾籽。虾籽又称虾卵、虾蛋和虾春,有海产、河产之分。前者主要产于内河入海口之浅滩,后者产于营养源丰富的河汊及沼泽地。通常,水温适宜(18—25℃)、盐分稳定(2—3%)、有机质富集波平浪静处才是虾类钟情的产卵场。 一雌虾年产孵高达0.7—100万粒,始于春止于冬,夏秋为盛产期。受精孵长成幼虾率不及产卵数1%,大部虾籽作为水生动物饵料消耗。 国内著名产地为辽宁营口、盘少、滦河口;浙江瑞安;江苏东台、大丰、射阳、高邮、洪泽,连云港市干于县沿海、响水灌河口、徐圩埒子口等地。 上等虾籽呈金黄色或红色,粒圆饱满,大若小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饲养状态下克氏原螯虾的格斗行为,丰富克氏原螯虾的行为学研究内容,进行2期试验.第1期试验取50尾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驯养箱内(单—群组),取50尾非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的其他驯养箱内(群—群组),24 h后记录各箱内克氏原螯虾存活数.第2期试验取隔离组和非隔离组中体质量和体长接近的同性克氏原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