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含不同比例子午岭野猪血缘的野杂种猪32头(F1,F1×B,F1×Y,F1×F1)和八眉猪、约克夏猪各8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同一营养水平下,研究含不同子午岭野猪血缘或杂交组合的野杂种猪与八眉猪、约克夏猪的生长肥育性能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F1×B组的料肉比显著高于约克夏猪(p<0.05),随野猪血缘比例的升高,日增重、胴体斜长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皮厚增加、背膘变薄。野杂种猪的瘦肉率介于八眉猪(55.64%)和约克夏猪(63.26%)之间。F1,F1×B组相比于F1×Y、Y组,肉色评分高(P<0.05),八眉猪大理石纹评分高于Y和F1(P<0.05),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F1×F1、F1×Y和F1×B(P<0.05);其它常规营养成分、肌纤维直径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品味鉴定评分,F1×B组相对较高,嫩度剪切力值低于除八眉猪以外的其他组合,其他各项指标总体来看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选用纯种野公猪与杜洛克母猪的杂交后代含50%野猪血缘的42日龄杂交野猪36头,随机分成9组,试验为双因子3水平(3×3)析因安排分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因子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磷水平与钙磷比例对各处理组的平均日耗料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钙磷比例水平下对血清钙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磷和钙磷比例互作效应对血清钙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日粮钙磷比例对血清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日粮磷和钙磷比例互作效应对血清磷影响显著(P<0.05);0.4%的日粮磷水平与0.6%的磷水平对血清AKP活性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试验为研究蛋氨酸水平对仔猪免疫功能以及脾脏IL-2 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23.26±0.4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36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不同蛋氨酸水平的日粮,饲养时间为28 d。结果表明,0.30%蛋氨酸处理组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2%和0.48%蛋氨酸处理组的脾脏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30%蛋氨酸处理组血清中IL-2的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2%和0.48%蛋氨酸处理组血清中IL-2的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30%蛋氨酸处理组IL-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8%和0.36%蛋氨酸处理组IL-2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0.42%和0.48%蛋氨酸处理组IL-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蛋氨酸水平为0.30%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体重为(13±1)kg的健康含野猪血液为75%的特种野猪为试验动物,采用2(能量)×3(赖氨酸)因子完全交叉设计,研究不同能量、赖氨酸水平对特种野猪生长期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生长性能方面,不同能量、赖氨酸水平对末重、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总采食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②在屠宰性能方面,不同能量、赖氨酸对屠宰率、背膘厚和瘦肉率有显著影响,对胴体体长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当能量12.5 MJ/kg、赖氨酸为1.0%时,特种野猪生长最好,屠宰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14日龄、体重约4.1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72头 ,分为6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 ,每个重复6头仔猪。分别饲喂含消化能(DE)浓度不同的6组饲粮 ,饲粮添加大豆油和椰子油各半 ,试验到仔猪体重达8.7kg 结束。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 ,研究4.1~8.7kg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能需求参数 ;同时采用相近体重阉公仔猪36头 ,每组6头进行消化试验 ,测定各组饲粮的消化能、代谢能浓度及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沉积。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上述各组饲粮消化能浓度依次为13.53、14.34、14.79、15.26、15.64、16.04MJ/kg ;随着饲粮消化能浓度的提高 ,饲粮中干物质、氮和粗脂肪消化率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 ,能量消化率趋于提高(P>0.05) ,氮存留量和存留效率也极显著提高(P<0.01)。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 ,上述各组仔猪DE日摄入量依次为3990、3967、4158、4349、4198kJ/d。DE日摄入量4349和4158kJ/d组仔猪的综合生产性能优于其它组 ;胴体瘦肉率4349kJ/d组略高于其它组(P>0.05) ;随DE摄入量的增加 ,屠宰率和眼肌面积趋于提高(P>0.05)、胴体瘦肉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背膘厚和胴体脂肪率在饲粮DE浓度由13.53MJ/kg增至14.79MJ/kg时趋于提高 ,继续提高DE浓度至15.64MJ/kg 则趋于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世代、不同屠宰体重湘岭猪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差异。试验选择体重140 kg左右的湘岭猪Ⅰ世代阉公猪4头(组4),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另选择前期屠宰的零世代14头湘岭猪的屠宰测定数据作为对照,按宰前活重分为3组,分别为90 kg组(组1)、100 kg组(组2)、125 kg组(组3)。结果表明:1)胴体性状:胴体重、屠宰率、胴体长、三点平均背膘厚和脂率这5个指标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后腿比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三点均皮厚组4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瘦肉率以组2最高,以组4最低,组4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骨率以组3最低,组1最高,组1极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1),组4显著高于组3(P<0.05)。2)肉品质:b1h值以组1最低,组2最高,组1显著低于组3和组4(P<0.05);pH24以组4最低,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贮存损失以组3最低,组1最高,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5);失水率以组4最低,组2最高,组4极显著低于组2,显著低于组1;熟肉率组1显著高于组2(P<0.05)。综上所述:在这次试验条件下,胴体性状以零世代中90 kg组和100 kg组较好,Ⅰ世代中140 kg组较差;肌肉品质各组均有优劣,整体以零世代中90 kg组和Ⅰ世代中140 kg组较好。  相似文献   

7.
米糠和抗氧化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米糠和不同抗氧化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饲养试验选择体重(49.72±4.28)kg的肥育猪6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即(Ⅰ组)玉米-豆粕型饲粮;(Ⅱ组)含15%米糠的饲粮;(Ⅲ组)Ⅱ组+200mg/kgVE;(Ⅳ组)Ⅱ组+200mg/kg抗氧化剂。试验猪75kg左右时屠宰。结果显示:日增重Ⅱ组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1),Ⅲ组显著低于Ⅳ组(0.01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10.20)kg。通过开展屠宰试验研究阿里改则县区域野血牦牛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其肌肉营养品质特性。【结果】阿里野血公牦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其他体尺指标及屠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牦牛胴体长、胴体宽、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围、大腿肉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而母牦牛背膘厚度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公牦牛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母牦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蛋白质、胆固醇、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比例均为理性型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酸组成上,阿里野血母牦牛肉中十五烷酸、棕榈...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饲粮对杂交野猪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找到一种适宜杂交野猪的补饲方式。试验选取2月龄断奶杂交野猪96头,健康无病,体格、体重基本一致,随机分Ⅰ、Ⅱ、Ⅲ、Ⅳ4组,每组24头,试验期4个月,用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16%、13%、10%的4组饲粮对杂交野猪进行补饲。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杂交野猪日增重分别为297.86g、334.18g、272.05g、240.50g,Ⅱ组与Ⅰ、Ⅲ、Ⅳ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Ⅱ组饲料报酬显著优于Ⅲ组(P<0.05),极显著优于Ⅳ组(P<0.01)。Ⅱ组杂交野猪的体长、体高和胸围等生长指标与Ⅳ组相比差异也显著(P<0.05),而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瘦肉率、屠宰率等胴体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蛋白质为16%的日粮补饲杂交野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用二元长大(L×Y)、三元杜长大(D×LY)、四元皮杜长大(PD×LY)3个杂交组合猪群为试验动物,分别就各自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D×LY肉色评分、嫩度测定结果最佳;PD×LY失水率、熟肉率、嫩度最差,其中熟肉率、嫩度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D×LY肌肉剪切力值最小,与L×Y剪切力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与PD×LY差异极显著(P<0.01)。肌纤维直径PD×LY>L×Y>D×LY,D×LY与L×Y肌纤维直径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而PD×LY与其他2个组合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含量PD×LY>D×LY>L×Y,其中PD×LY达23.49%,PD×LY与其余2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余2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内脂肪含量PD×LY最低,与其余2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D×LY最高,为2.92%,与L×Y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合饲料饲喂特种野猪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洪杞  向素芬  罗杰 《饲料工业》2007,28(19):38-39
试验选取健康无病、体重基本一致的3月龄杂交野猪50头,随机均分5组,每组10头,试验期6个月,饲喂蛋白含量分别为20%、18%、16%、14%、12%的5种配合饲料。结果表明:5种配合日粮饲喂杂交野猪日增重分别为314.10、339.23、290.56、260.98、234.82g,Ⅱ组日增重最高,与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饲料报酬与Ⅰ组相近,而优于Ⅲ、Ⅳ组(P<0.05),极显著优于Ⅴ组(P<0.01);体长和胸围等生长指标Ⅱ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蛋白含量为18%配合饲料饲喂特种野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分析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杂猪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野杂猪的开发利用价值.选用240头猪,分为农户饲养的滇南小耳猪(简称:X)、西双版纳野猪×滇南小耳猪F1(YX)、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滇南小耳猪F1(YYX)和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杜洛克F1(YYD)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在达60 kg屠宰体重时,每个重复选择3头(共12头)屠宰并进行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之间肌肉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YX组、YYX组和YYD组的肉色评分显著高于X组(P<0.05);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和骨骼比率极显著高于X组(P<0.01).YYX组、YX组和YYD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1.16%、55.05%、56.80%,低于X组的57.58%;YYX组、YYD组和YX组的17种氨基酸含量依次是17.82%、17.70%、14.32%,低于X组的23.98%.由结果可知,西双版纳野杂猪的肌肉主要营养指标优良,且瘦肉率高、肉色好、加工出品率高,尤其是YYX组肉质特性表现最好,具有开发生产优质保健肉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杂交野猪的生长性能、繁育水平与养殖环境、运动量、饲料配制的关系,根据野猪生活习性,对杂交野猪放养区内生活环境进行模拟(包括野猪巢穴、生态环境、植被),使杂交野猪能够有更多的运动范围和获取野外食物的机会。结果表明,放养模式下的杂交野猪产仔率(P<0.05)、仔猪存活率(P<0.01)均高于圈养模式杂交野猪,但增重速度显著(P<0.05)低于圈养模式下饲养杂交野猪。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圈养模式下杂交育肥野猪增重速度显著高于放养杂交野猪,饲养管理难度较低,适合集约化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特克塞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杂交后代横交固定效果,选择(特×藏×寒)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Ⅰ组(横交组合■F_2×♀F_2)、F_3杂交母羊(♀F_2×■特)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Ⅱ组(横交组合■F_2×♀F_3)、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3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Ⅲ组(横交组合■F_3×♀F_2)、小尾寒羊母羊15只与小尾寒羊公羊本交作为对照组(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进行横交固定试验,并对横交母羊产羔率和横交后代羔羊体重、体尺、产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羔羊成活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6月龄羔羊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的胸宽、胸深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屠宰后的屠宰率、净肉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P<0.05)和小尾寒羊组(P<0.05)。说明3种横交组合以■F_3×♀F_2组合效果最佳,其次为■F_2×♀F_3组合和■F2×♀F2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东北细毛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的杂交一代肉羊12只,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每组4只,研究谷胱甘肽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胱甘肽显著提高了肉羊的日增重(P<0.05),试验Ⅰ组、Ⅱ组分别提高了14.6%和11.4%;降低了肉羊的料重比(P<0.05),试验Ⅰ组、Ⅱ组分别降低了11.0%和8.1%。试验Ⅰ组的净肉率和G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宰后45 min内肉的pH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24 h的pH极显著地高于其他2组(P<0.01)。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差异,试验选取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各10头(公母各半),分别为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两组屠宰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氨态氮、尿素氮、总氮、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并基于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两组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组瘤胃液中总氮含量、微生物蛋白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氨态氮质量浓度、尿素氮浓度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正丁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1),正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5),乙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5);异丁酸、异戊酸摩尔百分比及乙酸/丙酸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瘤胃共有1 963个核心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特有的OTUs分别为18 542个和16 ...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复合提取物“绿益康”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48头被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3组猪试验处理如下:在基础饲粮中加黄霉素20mg/kg后,喂对照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15%绿益康后,喂试验1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3%绿益康后,喂试验2组猪。饲养40d后屠宰,每组随机取3头猪背最长肌做肉质试验。试验结果如下:①绿益康对肌肉pH、滴水损失、肉色、背膘的影响不明显(P>0.05);②绿益康可提高肌间脂肪与肌内脂肪的含量(P<0.05),可减小肌纤维直径(P<0.05)。这些结果表明,绿益康可增强猪肉的多汁性和风味,改善猪肉的嫩度。  相似文献   

18.
青海八眉猪杂交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青海八眉猪的繁殖性能,对青海互助八眉猪保种场2011年春季八眉猪经产母猪纯繁和杂交的繁殖性能各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八眉猪纯繁组显著高于与长白、大白的杂交组(P<0.05);初生重杂交组显著高于八眉纯繁组(P<0.05),初生窝重杂交组虽比纯繁组有所提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重和21日龄窝重杂交组略高于纯繁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重和断奶窝重(长白×八眉)组和(大白×八眉)组最高,显著高于八眉猪纯繁组(P<0.05),但(长白×八眉)组与(大白×八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仔数八眉纯繁组略高于各杂交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选择品种相同、体况相近、生产日期接近的133头仔猪,随机分为试验1组、2组、3组,仔猪数分别为43头、46头、44头。试验1组仔猪于出生后3天后腿部内侧肌注牲血素1mL/头;试验2组仔猪于出生后3天后腿部内侧肌注牲血素2mL/头;试验3组仔猪于出生后3天、10天分别后腿部肌注牲血素1mL/头。结果表明,试验2组、3组日增重显著(P<0.05)大于试验1组,但试验2组、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3组腹泻率均低于试验1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而试验2组、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比较,试验2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1组,试验3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2组,而试验3组、1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以无角陶赛特、德克塞尔和萨福克3个引进肉用型品种为父本,研究了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德克塞尔(♂)×小尾寒羊(♀),萨福克(♂)×小尾寒羊(♀),德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和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等5个杂交组合公羔羊的生产性能、产肉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①3个二元杂交组合中,F1代母羊的产羔率以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组为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两组;②与二元杂交相比,三元杂交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羔羊哺乳期日增重、断奶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③三元杂交羔羊的屠宰率、胴体净肉率和眼肌厚度都极显著高于二元杂交(P<0.01),或呈现增加的趋势;④5个杂交组合中,以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组的羔羊生产性能、产肉能力和饲料转化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