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胡桃豹夜蛾Sinna extrema(Walker)是近年来在闽北出现的一种危害青钱柳的新害虫。1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矮小灌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幼虫共6龄,末2龄为暴食期。发生与气温、海拔、坡向及物侯关系密切。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林间施放“741”烟剂;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喷射3~4龄幼虫;于第1代、第6代老熟幼虫下树结茧高峰期之前,地面喷射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喷布白僵菌粉剂,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治此虫。  相似文献   

2.
白眼尺蛾ProblepsisalbidiorWarren是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的一种食叶害虫。在长沙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4、5龄幼虫在小叶女贞较密的枝叶中越冬。越冬幼出于翌年3月上旬出蛰取食,部分老熟幼虫取食几天即入土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5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在5、6、7、8、9各月的中下旬,越冬代幼虫主要在11月和翌年3月中下旬为害。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Bt乳剂1.5亿孢子/ml菌液喷杀幼虫,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钩翅尺蛾是黑荆树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1a发生5代,以肾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平均7.2-9.3,幼虫期5龄,平均历期18.4-29.5d;越冬蛹平均历期148.6d,其余各代9.3-13.1d。成虫寿命6.3-8.2d,每雌平均产卵604粒。主要天敌有中华茧蜂、螟蛉绒茧蜂、斜纹猫蛛、沟渠豹蛛等。林间20%氰戍菊脂100倍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以及施放白僵菌粉炮,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两色绿刺蛾是竹类重要害虫。在广东广州,年发生一般3代,其中以第1代发生最盛。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卵成块产于叶背,5~7天孵化。幼虫一般8龄,少数9龄。历期33~37天。蛹期23~29天。成虫寿命4~9天。天敌有中黄猎蝽、姬蜂、绒茧蜂及核多角体病毒。对2~3龄幼虫喷洒90%敌百虫晶体10,000倍,80%敌敌畏乳剂5,000倍,75%辛硫磷乳剂500,000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樗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樗蚕(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在保定1a发生2~3代,以2代为主,以蛹在茧内于树上越冬。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5月8日,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7月16日。4龄幼虫排粪量为26粒/头。4龄幼虫期平均抓着力为42g,5龄幼虫平均抓着力为195g。樗蚕性比为雌∶雄=1∶103。在河北省主要寄主植物有臭椿、臭檀、花椒、枣树、泡桐等,另外有13种植物,共18种,分别隶属于16科。  相似文献   

6.
白眼尺蛾Problepsis albidior Warren是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的一种食叶害虫。在长沙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4、5龄幼虫在小叶女贞较密的枝叶中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年上旬出蛰取食,部分老熟幼虫取食几天即入土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5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在5、6、7、8、9各月的中下旬,赵冬代幼虫主要在11月翌年3月下旬为害。用2.5%溴氰菊酯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证明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Ⅲ号有效成份150g/hm2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施药后4~8d即进入死亡高峰,24d校正杀虫率达98%以上;施药后25d,施药区平均百叶重比对照区增加31.4%,年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12.5%。泡桐叶甲第1代的1~2龄幼虫期(6月上中旬)是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防治泡桐叶甲的关键时期。泡桐叶甲各龄级幼虫对该药的敏感程度依次为3~4龄>1~2龄>5龄。幼虫取食后可持续影响到蛹、成虫,使之产生畸形,对害虫控制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叶蜂在太白林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林下枯枝落叶层内结茧越冬,是本林区落叶松的主要叶部害虫,以4~5龄幼虫为主要的害虫期。在树冠上部、疏林地、阴坡地带危害最严重。在1~2龄幼虫期采用80?V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500~1000倍液或者50%甲胺磷1500倍液喷雾,也可施放林丹烟剂,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黄半皮丝叶蜂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森林害虫,严重危害桤木,该虫在四川省武胜县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变成预蛹越夏越冬,第二代成虫于翌春3月上旬当气温高于12℃时开始羽化,3月下旬幼虫出现。10月下旬当气温在15℃左右时第一代成虫羽化,11月初幼虫出现,11月下旬幼虫老熟,应用80%敌敌畏2000倍液、25%杀虫双8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ZML氰戊菊酯12000倍液喷杀3龄以下幼虫,收效甚好,在越夏及越冬期中将土地翻挖,可杀死土中预蛹及蛹。  相似文献   

10.
栗雪片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雪片象1年发生1代,幼虫在残留栗棚中潜伏越冬。每年7、8两月中旬是成、幼虫危害高峰期。采用5种农药作防治对比试验,表明以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和95%敌百虫1000倍液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木荷苗木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2a福建省各地培育的1年生木荷播种苗进行调查,应用分层抽样技术和逐步聚类分析,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福建省木荷苗木标准:Ⅰ级苗地径0.7cm,苗高65cm,Ⅱ级苗地径0.5cm,苗高45cm,合格苗率80%,密度70株/m2,各指标值大于现行国家标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生产水平,为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选自福建、浙江等5个油桐主产省(区)76个油桐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金华试验点的生长表现,按照其中已测定含油率、产果量和其它性状的65个油桐无性系样本,建立了生产力评级的Fisher判别模型,该模型对分属Ⅰ、Ⅱ、Ⅲ、Ⅳ4个产油量水平的各无性系的回判正判率分别达到了100%、100%、82%、100%。进而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进行气干果含油率测定的其它11个无性的生产力等级。据此,从76个无性系中筛选出44、48、54、56号4个高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14.
杉木球果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对尤溪经营林场杉木种子园的球果病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Coletotrichumsp.〔有性阶段是Glomere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可造成杉木球果炭疽病。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2~30℃,以26℃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4℃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可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5~8,以pH7为最适酸碱度;分生孢子以在水滴和100%相对湿度中萌发率最高;菌丝在常见碳源蔗糖、常见氮源蛋白胨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秃杉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研究了硫酸盐法蒸煮特性和强度性能;并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欧几里德贴近度法全面评价秃杉的制浆造纸适应性能。结果表明,秃杉可作为造纸用材。  相似文献   

16.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洪永辉 《福建林业科技》1998,25(2):51-54,73
广西浪水种源6年生幼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比本地种分别增长21.8%、31.2%、128%,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显著程度。用广西浪水种源种苗营建400hm2世行贷款项目林都超过速生丰产林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马尾松优良种源区引进浪水种源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9.
杉木幼林施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2年开始实施的杉木幼林施肥实验表明: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显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氮、磷配合处理和氮、磷、钾全肥处理,即每hm2施氮100kg、施磷50kg,在缺钾地区配合钾肥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在贵州省凤冈县何坝乡对马尾松食叶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on zhejiangensis Zhou&xiao)进行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浙江黑松叶蜂在该县1年发生2代.以20%氰戊菊酯、25%马拉硫磷、2.5%溴氰菊酯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