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19号文件批转了农牧渔业“关于东、黄、渤海主要渔场渔讯生产安排和管理的规定”和“关于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控制指标的意见”。作者认为,19号文件是国务院[1981]63号文件、[1983]134号文件的继续,它是国家根据发展渔业生产的总方针,结合当时生产和资源的实际,提出的对我国近海主要渔场渔网生产宏观安排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作者针对个别的同志不同看法,进一步肯定19号文件的正确性,对东、黄、渤海渔场安排及管理及意见作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小黄鱼洄游路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问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和海洋学背景等不同方面,研究了中国沿海小黄鱼的洞游路线,并且给出洄游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小黄鱼有2个洄游群体.其中,黄渤海群体越冬场在黄海中部36° 00′N、123° 00′E水域,每年6月进入渤海各海湾、黄海北部沿岸和海州湾产卵.栖息在渤海的小黄鱼9-11月在渤海中部索饵,11月后绕过成山头向越冬场洄游.东黄海群体越冬场的环境均受暖流影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济州岛西南、东海中南部海域越冬场越冬.3月,外海小黄鱼经由32°00′N、123° 30′-124° 30′E的水域向近海产卵洄游,3月下旬进入舟山渔场.在舟山渔场,这部分鱼群与从东海中南部近海北上的产卵群体汇合,部分就地产卵,部分北上于4月进入吕泗渔场.5-6月,产卵后小黄鱼成鱼和稚幼鱼群体集中在舟山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吕泗渔场禁渔线外侧,7-9月进人大沙渔场索饵.10月以后,索饵场的小黄鱼大部分游向外海的越冬场,小部分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小黄鱼产卵洄游和越冬洄游路线并不相同.另外,在东海中南部近海越冬群体,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海湾,河口产卵,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小黄鱼渔场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渔业捕捞统计资料,描述了该时期小黄鱼渔场空间变化、不同渔场的产量的年间变化,并与近年来小黄鱼渔场的资料做了比较,对小黄鱼的空间分布、渔场变化和各渔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小黄鱼渔场可分为3类,即春季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及江浙沿海;夏季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近海;冬季越冬场渔场,主要集中在黄海中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1974年后渤海区小黄鱼产量明显下降,自1979年后东海小黄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了黄海区的产量。在本文所统计的水域范围内,不同渔场小黄鱼贡献率分布格局显示出两种模式:冬夏(12、1-2月和7-9月)季模式,渔场位置稳定,鱼群密集,产量集中,其中冬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夏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近海和东海北部近海,这些水域往往是专门捕捞小黄鱼的优质渔场;另一种是春秋季(3-6月和10-11月)模式,以洄游过路鱼群为主要渔获对象,鱼群相对分散,在这些水域,小黄鱼往往是兼捕对象。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  相似文献   

4.
拟锥齿鲨(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较常见的兼捕物种。它处于海洋生态结构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1~2015年在热带大西洋海域(6.38°S~15.17°N、42.02°W~18.53°W)调查时采集的1 426 ind拟锥齿鲨和2006~2015年在热带太平洋海域(16.88°S~10.85°N、148.71°E~96.80°W)调查时采集的1 037 ind拟锥齿鲨,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热带大西洋两海域拟锥齿鲨雄性和雌性之间在平均叉长、优势叉长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拟锥齿鲨优势叉长和平均叉长值更大;两洋区雄性和雌性拟锥齿鲨叉长与全重关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洋区拟锥齿鲨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0.80和1∶1.71,具显著性差异(P0.05);在拟锥齿鲨的摄食等级、肝重指数和繁殖特征上两洋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鲐鱼的渔况     
从东海到日本海西部海域其大部分属于20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黑潮和对马暖流及其海流从五岛列岛西南部海域分离,经过济州岛南部海域流入黄海形成黄海暖流。另外,东海南部的黑潮派生出来的黑潮分支向中国大陆沿岸海域伸展。另一方面,作为冷水团的有黄海底层冷水团以及南朝鲜南部沿岸水存在。而在中国大陆沿岸存在着中国大陆沿岸水团。  相似文献   

6.
黄东海的柔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6,8(4):165-168
<正>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我国底拖网渔轮在黄东海生产中,渔场较今偏西,无大量捕获柔(鱿)鱼的历史。据日本资料“以西底拖”在1971年以前就在江外到温外的广阔海域兼捕到柔鱼及其他头足类(包括围网兼捕),并认为遍及日本列岛之柔鱼为太平洋斯氏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其南限可达东海南部之北纬26度。而在黄海部分则在连青石及大沙间及沙外在10~12月兼捕到。因而1972~1973年曾在黄海试捕,  相似文献   

7.
东太平洋热带海域大青鲨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小杰 《水产学报》2005,29(4):565-569
人青鲨(Prionace glauca)是一种大型中上层鲨鱼,隶属于真鲨目、真鲨科、人青鲨属.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温带海域,最大全长可达到300cm,在南海和东海亦有记录。该鱼生活在海洋上层和沿岸海域。大青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重要兼捕对象,占兼捕猫鱼总渔获尾数的50%,是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兼捕渔获物中的优势鱼种,  相似文献   

8.
东海,黄海位于辽阔的太平洋的西端,由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环抱形成大的内湾形状。从海洋结构看,黑潮暖流沿着宽广的大陆架斜坡流动,成为外洋水和中国大陆沿岸水之间的天然屏障。长江、黄河等大小水系流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热带东太平洋海域拟锥齿鲨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  戴小杰 《南方水产》2008,4(2):21-25
研究根据科学观察员在热带东太平洋海域2次调查,调查时间和海域分别为2003年7~11月的03°S~17°S,96°W~146°W范围,2006年2~11月的05°N~10°S,134°W~173°W范围。调查共测定了202尾拟锥齿鲨(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的样本,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拟锥齿鲨全长(TL)与全重(W)的关系,雌性是W=9×10^-5TL^2.3116,雄性是W=9×10^-6TL^2.9007。其雌雄性比接近1:1。雌性拟锥齿鲨的总性腺重量随体长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较大;雌性拟锥齿鲨性成熟的最小TL约为89cm,雄性大约在85~100cm。雌体怀仔数量平均为3.85尾。出生时的TL约为40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齐鲁渔业》2011,(10):53-53
与基岩海岸和砂砾质海岸迥异,淤泥质海岸呈现的是另一番景象:沿岸通常看不到一座山,向陆一侧是辽阔的大平原。淤泥质海岸一般分布在大平原的外缘,海岸修直,岸滩平缓微斜,潮滩极为宽广,有的可达数十公里。海岸的组成物质较细,大多是粉沙和淤泥。沿岸有许多人海河流。在沿岸附近、河口区经常可见古河道、泻湖或湿地等淤泥质海岸所特有的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金枪鱼漂流延绳钓作业方式, 于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在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2°03′~11°17′S, 163°14′~173°35′E)进行渔获取样, 分析渔获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并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圆形统计方法分析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要素对物种多样性、目标种类和兼捕 CPUE 等影响。结果表明: (1) 3673 尾渔获隶属于 9 目 21 科 30 属 35 种, 其中目标种类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为优势种, 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 和紫魟(Pteroplatytrygon violacea)为重要种; (2)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以及兼捕种类 CPUE 分别为(1.662± 0.89) ind/千钩、(1.39±1.45) ind/千钩、(2.52±1.27) ind/千钩。渔获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 指数(H′)、Margalef 指数(D)、Pielou 指数(J)分别为(1.78±0.28)、(2.53±0.60)、(0.79±0.09); (3) GLMM 结果显示, 月相(余弦)对大眼金枪鱼的 CPUE 的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P=0.001, CPUE 在满月较高, 而在新月较低), 而月相(正弦)对黄鳍金枪鱼 CPUE 具有边际显著影响(P=0.067, CPUE 在上弦月较高, 而在下弦月较低), 月相兼捕 CPUE 则没有显著影响, 水深对 CPUE 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 (4)月相对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影响, 但水深对渔获 Shannon-Weiner 指数 (H′)和 Margalef 指数(D)均有显著影响(P<0.001)。研究结果反映出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物种丰富、群落的复杂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群落对环境变化、渔业活动等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漂流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对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2°03''S~11°17''S,163°14''E~173°35''E)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进行了取样,对其中886尾进行了繁殖生物学测定。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个体叉长等生物因素、渔获水深和月度等时空因素对繁殖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雄性和雌性平均叉长分别为132.2(±19.1) cm和125.4(±16.8) cm;取样群体中,雌雄比为0.54(±0.74),且叉长与雌雄比具有负相关关系(r=0.323, P =0.003),叉长大于140 cm后,雄性占主导;GLM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指数(GSI)与叉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关系(P<0.001),即个体GSI随着叉长增加,当雄性和雌性叉长分别达到130~140 cm和140~150 cm后GSI随叉长下降;基于圆形统计发现,月度对个体GSI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雄性GSI上半年较下半年高(正弦显著,P<0.001),而雌性GSI年末和年初高于年中(余弦显著,P=0.021);有序多元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成熟度随叉长显著增加(P<0.001),雄性性腺成熟度在5~7月较高(余弦显著,P=0.004);此外,栖息水层对雄性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正相关,P<0.001);雄性和雌性个体50%性成熟叉长分别为96.13(?1.24) cm和104.93(?2.60) cm。研究结果为更好地了解热带WCPO大眼金枪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科学养护热带WCPO大眼金枪鱼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对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163°14'E—173°35'E,2°03'S—11°17'S)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进行了取样.对取样的919尾黄鳍金枪鱼叉长进行了组成和性比分析,对其中的551尾进行了摄食生物学研究,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了叉长、性别、性腺指数等生物因素以及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因素对摄食生态位宽度和摄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在81~195 cm的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85;2)空胃率为25.4%,而在非空胃的个体胃含物中,枪乌贼属(Loligo sp.)、虾类和沙丁鱼属(Sardina sp.)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40.3%、39.7%、30.1%;3)个体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空胃率随着叉长的增加而增加,高摄食强度的比例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4)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叉长、月相等因素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渔获水深对J具有显著影响(P=0.024);...  相似文献   

15.
东海、黄海大型水母类资源动态及其与渔业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以 1990~ 2 0 0 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水母资源的动态及其与渔业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年来 ,水母数量一直维持很高水平的大型水母为霞水母和口冠水母 ,远高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的水平 ;这些水母分布在 2 8°30′~ 34°N、江浙沿海至 12 7°E ,以 7~ 9月份的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为高 ;东、黄海海域水母数量的剧增伴随着渔业资源密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东海黄海头足类资源量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1996年、1997年浙江温岭渔7515、754两艘单拖渔轮的调查资料,采用资源密度面积法,对26°30′~30°00′N122°~126°30′E、20~150m水深海区的头足类的资源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调查海区头足类资源量1996年为29055.84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353.36t,剑尖枪乌贼为10734.10t,乌贼类为12384.9t,章鱼为5583.45t;1997年为35004.52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1176.04t,剑尖枪乌贼为20511.30t,乌贼类为9658.50t,章鱼为3658.69t。东海区头足类资源量1996年为131747.81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1602.24t,剑尖枪乌贼为48671.60t,乌贼类为56157.00t,章鱼为25317.02t;1997年为189441.07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6364.61t,剑尖枪乌贼为111005.17t,乌贼类为52270.87t,章鱼为19800.48t。  相似文献   

17.
《齐鲁渔业》2011,(11):54-54
生物悔岸的另一种为珊瑚礁海岸。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的腔肠动物。珊瑚虫像个肉质小口袋,口袋顶部有口,口的周围长满有绒毛的触手。珊瑚虫到处漂游,四海为家,它一旦碰到海岸边的岩石或礁石时就扎根生长。珊瑚虫以群居为主。它们纷纷伸出触手,从海水中捕捉食物。食物消化以后分泌出石灰质,形成骨骼与灰质外壳。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其骨骼遗骸积聚起来,其后代又在骸上繁殖,如此长期积累就形成珊瑚礁海岸。其形态在所有热带海岸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东黄海大黄鱼洄游路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徐兆礼  陈佳杰 《水产学报》2011,35(3):429-437
依据我国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共12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等方面,研究了东黄海大黄鱼的洄游路线。结果显示,东黄海大黄鱼只有一个种群,两处越冬场。其中,外海越冬场主要位于30°00′N~32°00′N,124°00′E~126°00′E水域,近海越冬场位于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北部禁渔线外侧。每年3-4月,外海越冬场鱼群向西进入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5月,这部分鱼群部分向西北进入吕泗渔场沿海产卵,另一部分向西进入舟山群岛沿海的岱衢洋、大衢洋、黄泽洋和大目洋等水域产卵;到了6月,在长江口和吕泗渔场近海形成索饵群体;6-8月,索饵群体北上黄海南部近海索饵;9月,索饵群体前锋到达34°00′N禁渔线外侧;10月以后,随着冷空气南下,索饵场的大黄鱼向南做越冬洄游,并且在10月回到长江口。从这里,一部分群体游向外海越冬场,一部分群体继续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北部禁渔线外侧近海越冬的大黄鱼群体,在春季产卵洄游中,部分北上在舟山渔场与外海来的鱼群汇合,进一步游向吕泗渔场和舟山群岛沿海产卵,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猫头洋、洞头洋、乐清湾、官井洋和东引岛等水域产卵,产卵后的群体在产卵场附近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  相似文献   

19.
王荣  陈亚瞿  左涛  王克 《水产学报》2003,27(Z1):31-38
依据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两个航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磷虾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磷虾,其中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和宽额假磷虾(Pseudoeuphausia latifrons)占优势.这3个优势种有各自的分布区,分别代表着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太平洋磷虾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分布在黄海中央和东海北部的低温高盐水域.其在两个航次中的高丰度(>1000 ind·m-2)区都有底层冷水(<12℃)出现.中华假磷虾分布在长江冲淡水及其南北两侧的近岸低盐(24~33.5)水域.秋季航次最高丰度为280 ind·m-2,出现在长江口,盐度仅24~27.宽额假磷虾仅见于秋季航次,分布在黑潮和台湾暖流影响下的高温(>21℃)高盐(>33.5)水域,最高丰度为160 ind·m-2.其它6种磷虾数量稀少,除小磷虾(Euphausia nana)外均为暖水性种类.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11,(4):27-27
海啸(tsunami)是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风暴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大浪。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tsunami”一词是日语“津波”的音译,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tsunami”一词在1963年的国际科学会议上被正式列入国际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