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轮式拖拉机转向系统的关键问题,对比、分析拖拉机前轴转向的2种布置方式的转向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拖拉机前轴转向布置方式进行改进,提高其与整机的匹配性能,解决了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侧滑、磨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轮式拖拉机转向系统的关键问题,对比、分析拖拉机前轴转向的2种布置方式的转向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拖拉机前轴转向布置方式进行改进,提高其与整机的匹配性能,解决了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侧滑、磨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拖拉机双梯形外侧转向轮的转角以及最小传动角的解析计算关系式。并取内侧转向轮转35°时,以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等于理论转角作为目标函数对拖拉机双梯形的布置角进行了一维搜索。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轮式拖拉机全液压转向系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针对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转向油箱溢油、液压油高温、管路布置混乱等问题,提出一种在双联泵后泵出油口加装单路稳定分流阀的解决方案。此方案取消了转向油箱和恒流泵,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易配套推广,为拖拉机转向系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折腰转向转向盘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单液压缸布置位置在转向运动中的几何关系。以转向时液压缸提供转向力最小为原则,以液压缸布置点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非线性多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并采用内点惩罚函数法对液压缸布置点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在相同的转向阻力矩下,转向力下降了30.43%。建立了优化前后的整车实体模型,通过运动仿真和有限元分析对优化前后车辆转向平稳性和连接销轴的受力情况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是拖拉机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根本要求,其中的自动转向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之一。本设计中的自动转向系统的液压回路,实现手动转向和自动转向功能;设计了高度集成的转向集成阀块,很好地解决了管路与元件的连接和布置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液压回路及转向阀块能够满足拖拉机液压转向要求,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模式与手动驾驶模式的自动切换,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机型较小、结构紧凑的奔野拖拉机的全液压转向和液压输出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履带拖拉机转向能力提升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拖拉机作业田间作业常见的转向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一种差速转向履带拖拉机转向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该转向系统涉及的关键运动学、力学、动力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该类型履带拖拉机转向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在三维仿真引擎Unity3D下实现模拟拖拉机行走转向功能的问题,通过对拖拉机模型的各机构进行处理,利用SolidWorks Motion对前桥机构进行数据采集,并基于一种拖拉机行走转向算法,实现在Unity3D下模拟操作拖拉机行走转向的功能,为大功率拖拉机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提供了行走转向方面的技术保障。该系统可以实现拖拉机在不同速度下的直线、曲线运动,实现各车轮转速差,并且可以展示拖拉机前桥转向机构的运动原理。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是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农田作业工况较为复杂,拖拉机自动转向装置的现场安装调试费时费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研制了一种拖拉机自动转向试验台,对拖拉机自动转向装置进行模拟调试与测试以保证其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田间测试时间,降低安装使用成本。本研究选用120马力拖拉机前桥,通过对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搭建了拖拉机自动转向试验台。利用惯性测量单元对转向系统工作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方向盘平均转向间隙为16.48°,车轮平均转角延迟时间为0.14s,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符合农业机械转向要求。所研制的拖拉机自动转向试验台能够用于测试拖拉机前桥的工作状态,并对其转向性能参数进行准确采集和记录,可为农业机械自动转向装置的调试和性能检测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1.
基于ADAMS的拖拉机参数化实用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研究拖拉机虚拟样机模型的重要性。通过应用ADAMS软件,建立拖拉机整车的虚拟样机模型,介绍前后桥系统、转向系统、车身和传动系统模型的创建过程,仿真分析给出了拖拉机行驶速度、运动轨迹和转弯半径的变化曲线,为拖拉机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2.
杜学祥 《农业工程》2014,4(4):129-134
以铁牛47.8~69.8 kW拖拉机为研究对象,结合最大产棉地区的新疆棉田作业工况,提出了高地隙、宽轮距拖拉机设计原则。对拖拉机前、后轮轮距及前、后轴离地最小间隙进行了计算,校核计算了拖拉机前、后轴的承载能力,计算结果正确。设计的高地隙、宽轮距拖拉机满足了棉田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质量大、车身重心高,在高速运输作业时受路面不平度影响,易产生剧烈的颠簸振动,直接影响拖拉机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甚至危及行驶安全。基于此,综合考虑大功率轮式拖拉机车身振动加速度与悬架动挠度的变化及悬架系统充放油过程中的非线性控制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前桥悬架减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方案。首先,设计了前桥悬架减振系统,建立了带前桥悬架的1/4拖拉机振动模型;其次,在充分考虑前桥悬架控制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参考天棚-地棚模型的分层控制算法,构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与常规PID算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层算法的控制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最后,搭建了前桥悬架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和室内试验平台,开展了悬架减振控制策略和控制效果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参考天棚-地棚模型的分层控制算法能快速调整控制参数,所设计悬架系统的车身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低至2.36 m/s2左右,较被动悬架下降55.8%,同时悬架动挠度的均方根被限定在较小范围内,明显优于被动悬架系统,满足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前桥悬架的减振需求,且试验结果与仿真...  相似文献   

14.
建立考虑空气阻力及升力影响、前轮回正的车辆转向运动的动力学模型,求取考虑空气阻力及升力的车辆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基于车辆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解析表达式,定量解析了空气阻力及升力对车辆转向特性的影响,得知随着车速提高,空气阻力及前轴处的空气升力增强,车辆不足转向趋势愈加明显,而后轴处空气升力的作用与前二者相反。基于上述车辆转向运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空气阻力及升力对高速车辆路面不平度稳定性的影响,得知空气阻力及前轴处空气升力的增大可使车辆质心侧向偏移量减小,而后轴处空气升力的增大则使车辆质心侧向偏移量变大。  相似文献   

15.
电动拖拉机动力电池压载构型设计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电动拖拉机动力电池压载效果以提升整机牵引性能,提出了一种位置可调的电池压载框架结构;基于牵引性能预测基本方程,以驱动效率、滑转率和前轴安全压载综合最优为目标建立电池压载参数优化模型,该模型可根据作业条件给出最优电池压载参数;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电动拖拉机牵引作业仿真模型,针对负载1~5kN范围内的水平牵引工况,对电池压载参数优化前后的牵引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基于所提出的位置可调电池压载框架结构,搭建了电动拖拉机实验样机,并在室内土槽环境下对压载参数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证前桥安全压载的前提下,所提出的电池压载构型使牵引车速和能量利用率分别提升4.16%和5.66%,有效提升了电动拖拉机的牵引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16.
前驱动桥作为拖拉机工作的一部分是对拖拉机功能和潜力发挥的一个主体,它的可靠性和整机匹配性能都是影响四轮驱动拖拉机整机功能发挥的的潜在因素,从驱动桥的结构特点及作用分析起,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丘陵山地拖拉机作业环境复杂,对拖拉机的稳定性、通过性和地形适应性要求高的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进行姿态调平的丘陵山地拖拉机,主要由姿态调整后驱动桥、姿态调整前驱动桥、发动机及电液控制系统组成。姿态调整后,驱动桥设置有可独立回转摆动的轮边减速机构,实现了驱动桥刚性结构柔性调节。姿态调整前驱动桥可围绕拖拉机摇摆轴进行姿态调节。电液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前、后驱动桥与地面间的坡度夹角变化,自动调节驱动桥的摆动姿态,始终使机身处于水平姿态,提高整机作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对拖拉机操纵、爬坡、牵引和制动等性能的要求,结合我国道路条件和拖拉机配带单轴挂车行驶时的力学特点,以西北-15型小四轮拖拉机一单轴挂车机组为实例,探讨并提出了其运输时的合理载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