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硬粒小麦(T.durum Desf)是小麦属中除普通小麦(T.aestivum L.)外的另一个具有广泛生产意义的种,,它约占全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10%,总产量约占7-8%;在我国,硬粒小麦的生产和科研几乎是空白。由于硬粒小麦(2n=28)与普通小麦(2n=42)的遗传基础不同,从而决定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为了选育适合我国种植的硬粒小麦品种,开展硬粒小麦性状遗传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选用1986年试验的7个硬粒小麦品种,对其8个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估算,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凤珍  马晓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1-11402,11404
[目的]研究青海当地栽培小麦品种与硬粒小麦的人工杂交,为利用硬粒小麦来改良青海栽培小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栽培小麦为母本,硬粒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人工杂交,研究杂交结实率以及F1代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栽培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结实率为48.56%,F1代发芽率为31.68%,成苗率为34.65%。[结论]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不同组合杂交结实率、发芽率和成苗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4.
以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的3个硬粒小麦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功能叶之间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一日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差异.结果表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光合有效辐射高于倒2叶和倒3叶,而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则无显著性差异;去掉旗叶后,3个材料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8.66%、18.78%和12.1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去掉倒2叶和去掉倒3叶的处理,而不同的功能叶处理后经济系数和每穗粒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传统的硬粒小麦选育方法上,结合高光效育种手段,加强灌浆期旗叶光合性状的筛选,有助于提高硬粒小麦产量,并为进一步开展光合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偏凸山羊草与硬粒小麦的杂种F3和F4中选育出形态类似普通小麦的单株,回交分析和核型分析,证实其中有的单株完全具有普遍小麦的遗传组成,有的则是普通小麦的单体代换系。由此通过属间染色体组重组产生了一个新的普通小麦类型。  相似文献   

6.
以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的3个硬粒小麦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功能叶之间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一日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差异。结果表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光合有效辐射高于倒2叶和倒3叶,而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则无显著性差异;去掉旗叶后,3个材料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8.66%、18.78%和12.1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去掉倒2叶和去掉倒3叶的处理,而不同的功能叶处理后经济系数和每穗粒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传统的硬粒小麦选育方法上,结合高光效育种手段,加强灌浆期旗叶光合性状的筛选,有助于提高硬粒小麦产量,并为进一步开展光合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性状及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春性硬粒小麦全国区域试验与冬性硬粒小麦跨省市联合试验的品种和我所育种材料共556份样品进行了品质测定,探讨了我国硬粒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通心面质量的关系,研究确定了硬粒小麦几项优质指标及其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进而提出了容重、黄籽率、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质量、黄色素含量、蒸煮品质等7项内容的硬粒小麦质量分级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施氮时期对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施氮时期推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增幅不同,单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与此相似,蛋白质产量呈常态变化,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种试验和联合区试鉴定,初步筛选出适宜运城地区种植的冬性硬粒小麦品种,有87W032,87W028,87W029等,其产量水平,水地平均亩产346.5kg,旱地亩产308.3kg。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4份不同类型硬粒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准确、快速和简便的硬粒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光谱都显示β-胡萝卜素特征吸收光谱峰形,特征吸收峰在425~478 nm,主峰在445 nm,确定的测定波长为445 nm;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变异范围在3.533 3~8.653 3 mg/kg,平均值为5.886 mg/kg,其中墨西卡里75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8.653 3 mg/kg,其次是CD85007-15-2、P468、新九师89-1、M75、中硬86173I、D84001、85(363)6,含量为6.573 3~7.480 0 mg/kg,类胡萝卜素含量极低的硬粒小麦品种有可可瑞特和P163。  相似文献   

14.
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优质硬粒小麦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基本苗、公顷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对产量影响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公顷有效穗数>穗粒数>株高>基本苗.  相似文献   

15.
罗闰良 《世界农业》1992,(10):17-18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在全世界种植3000万公顷左右,占小麦总产量的8%。发展中国家中,约80%的硬粒小麦种植于西亚和北非。而在西亚和北非,97%的硬粒小麦在没有灌溉的天水条件之下栽培。近几年,一些有良好栽培条件和高投入农业措施的国家,引进半矮秆硬粒小麦改良品种而增加了产量。但这些品种在西亚和北非的非灌溉  相似文献   

16.
用已育成的显著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17.
系统化学调控对硬粒小麦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系统化学调控对硬粒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化调技术能明显提高硬粒小麦前次生根数目、叶面积系数,增强植抗逆性;降低硬粒小麦株高,发迹茎秆结构,增强植株抗倒性;增强植株生育后期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株植物C-带技术”,对6x小簇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2和回交BC1世代的染色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了簇毛麦染色体在杂种后代中 的传递行为。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杂种组合中,簇毛麦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行为是随机的,并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概率,但在含有小麦亲本‘J-11‘的杂种组合中情况不同,簇毛麦染色体在这个杂种组合中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都是随机的。说明簇毛麦染色体的传递受杂种F1中小麦亲本的影响,推测在小麦亲本‘J-11‘中可能存在一个影响簇毛麦染色本通过雄配子传递的基因。单个簇毛麦染色体的传递与6x小簇麦作为父本或母本有关。通过雌雄配子传递中,以4V和7V染色体的传递频率最高,而3V的传递频率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用6x小簇麦作为桥梁转移簇毛麦有利基因,创制杂种F1时,最好以普通小麦为父本,并且F3和BC1F2是关键的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硬粒小麦的品质现状,发掘小麦的有益基因,对106份硬粒小麦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变异系数大小顺序:弱化度>沉降值>湿面筋>硬度>蛋白质>淀粉>容重;6个品质性状(蛋白质、湿面筋、容重、弱化度、沉降值和淀粉)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硬度性状倾向于服从负偏态分布。硬粒小麦品系遗传多样性丰富,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硬度含量达到强筋水平占比分别为29%、21%、71%和77%,容重全部达到强筋小麦要求,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沉降值同时达到强筋小麦要求的硬粒小麦占19%。综合来看,硬粒小麦品质改良应以提高材料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为主要目标。在聚类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50.11时,可将106份材料分为5大类。不同类中的优良株系YL131、YL133、YL163号作可作为骨干亲本用于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