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幼虫后,幼虫死亡率随感染龄期的增大而减小,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老熟幼虫感病后死亡率低,但幼虫化蛹死亡率高达533%.羽化率仅为251%~275%,成虫产卵量比未带毒成虫产卵量减少409%,部分成虫甚至不产卵,卵孵化率较对照低10~20个百分点,且子代幼虫带毒率高达611%,死亡率达498%.CPV与Bt混用,可迅速降低幼虫的取食量,处理后第5天幼虫的排粪量约为单用CPV的1/2~2/3,LT50值最大差36d,LT90值最大差69d.  相似文献   

2.
较系统地观察了刀豆氨酸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含刀豆氨酸(0.5~2.0mmmol/L)的半人工饲料后,五龄幼虫体重明显增加,幼虫,预蛹和蛹死亡率升高,成虫寿命明显缩短。在预蛹、肾和成虫期,处理组出现大量畸形个体,畸形的程度和数量随刀豆氨酸浓度的的升高而增加。成虫的生殖力(产卵率和受精率)随刀豆氨酸深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试验表明,刀豆氨酸对雌蛾的作用是引起生殖力下降的主  相似文献   

3.
荔枝巢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巢蛾是国内近年发现危害荔枝的新害虫,此虫在广州每年发生1代,跨年完成,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枝干表皮被害处越冬。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为越冬后幼虫的化蛹期,在25 ̄30℃、相对湿度为65% ̄80%的室内条件下,蛹期为8 ̄15d;5月上旬成虫始见,交尾后产卵于树表皮,成虫期为2 ̄10d,卵期为6 ̄12d;幼虫以树皮为食,整个幼虫期长达320 ̄340d。每年9月至11月为幼虫取食危害的高峰期。值得特别指出:  相似文献   

4.
苦槛蓝抽提物对菜青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苦槛蓝油抽提物对菜粉蝶幼虫拒食、毒杀和影响生长发育作用的生物活性。试验表明ρ=10g/L的苦槛蓝叶、茎浸提物对菜粉蝶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均在90%以上,对4龄和5龄幼虫的拒依率分别为80% ̄86%和46% ̄65%.Potter喷雾处理72h后,ρ=10g/L叶甲醇浸提物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6.1,而ρ=10g=/L叶石油醚浸提物对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则为88.5%。用苦槛蓝叶氯仿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虫取食、交尾均于白天进行,平均寿命8.7 ̄12.6d,平均每雌产卵归70.5 ̄120.8粒,产卵高峰在羽化后3 ̄7d,卵在白天和晚上均可孵化,孵化率90.8%以上。幼虫白天和晚上均可取食,不同虫龄和在不同作物上,其取食不同。化蛹一般在上午10时前进行,95.3%掉到土壤中,羽化一般在上午10时前进行,95.3%掉到土壤中。羽化一般在上午10时前,性比1:1,虫态历期与温度成反相关。1995年广州  相似文献   

6.
温、湿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25℃、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最长分别为6.8.11和11.6d,最短为2.8,6和7.6d.3种虫态在5种温度下,随温度的提高,发育历期呈明显下降.成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为1.5—5.0d,产卵期11.5-116.0d.产卵量为29-2636粒,平均为1295粒.相对湿度越大,卵的孵化率越高;在湿度22-28℃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8℃时,温度升高,孵化率减少;大于32℃时卵不发育。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南岭黄檀卷叶象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岭黄檀卷叶象是南岭黄檀的重要害虫、成虫食叶和卷叶产卵为害.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南岭黄檀展叶后,越冬成虫开始上树活动,哨食嫩叶,四月初成虫开始产卵.卵期5~7天,幼虫共2龄,幼虫期9~12天,化蛹前成熟幼虫分泌粘液在卷苞内做成内壁光滑的蛹室,蛹期3~5天.成虫羽化后在卷苞中停留2~3天,然后将卷苞咬一圆形孔洞爬出危害,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试验表明,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200倍液在每年4~5月紫胶虫放养前喷雾防治成虫,效果可达至91.2%~95%,在成虫产卵期摘除卷苞,集中处理是消灭虫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品系R93-4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2为对照,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4龄棉铃虫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棉最终不能存活,5龄和6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79%~856%和634%~965%;5龄棉铃虫幼虫取食转基因棉后,体重和蛹重分别减轻187%~572%和35%~362%,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482%~875%和667%~100%,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降低501%~697%和806%~878%;取食转基因棉的花粉后,成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98%和721%  相似文献   

9.
磁化杯磁场对黄粉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黄粉甲饲养在磁场强度为0.025 ̄0.047T的磁化杯中,实验结果表明:能使蛹期缩短0.19d,成虫产卵量每雌增加118枚,卵孵化率增加20.5%,幼虫体重增加38.3%,因此,磁化杯磁场可以促进黄粉甲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转cry1Ab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表明,1龄、3龄、5龄幼虫持续取食“克螟稻1号”时,死亡率极高,5龄虽存活了较长时间,但不能正常化蛹.而当取食“克螟稻1号”一段时间后,改以亲本对照“秀水11”为食时,除在初期死亡较多外,死亡率不随时间而显上升,能存活至下一龄期,部分还可化蛹,且幼虫总的历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幼虫取食一定时间的“克螟稻1号”后改食对照时,除1龄外,3龄和5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蛹均能羽化,其中3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成虫体重和体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而5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成虫体重和体长均显低于对照组,但羽化率和产卵量并不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番鸭种蛋数量性状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相同孵化条件下,RF系番鸭种蛋的种蛋重、蛋形指数、蛋壳气孔数和相对失重率对孵化率有明显影响。蛋重75 ̄84g,孵化率高达83.5% ̄85.1%;蛋重低于75g或高于85g,孵化率明显下降,分别为75.8%和72.10% ̄78.70%,蛋形指数1.34 ̄1.37孵化率高达81.00% ̄86.80%;小于1.33或大于1.38其孵化率下降至61.5% ̄66.7%和71.4% ̄75.8%。番鸭初生重随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度25℃,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最长分别6.8,11烽11.6d,最短为2.8,6和7.6d.3种虫态在5种温度下,随温度的提高,发育历期呈明显下降,成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前期为1.5-5.0d,产卵期11.5-116.0d产卵量29-2636,平均为1295粒,相对湿度越大,卵的孵化率越高;在湿度22-28℃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增大,高于28℃时,温度升高,孵化率减少;大于32℃时  相似文献   

13.
4种植物性物质对几种仓库害虫驱避性的估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4种易于取得的中草药、香料和食用油,分别对玉米象、赤似谷盗和绿豆象的驱避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柰、黑胡椒、米糠油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和绿豆象成虫及八角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都有明显驱避作用,其中山柰的驱避作用最强。当按0.3ml·皿(-1)的浓度拌小麦和绿豆时,处理48h,山柰对玉米象和绿豆象的驱避率高达100%;黑胡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86%;对绿豆象为80.5%;八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78.2%。用滤纸法处理72h,山柰、八角、黑胡椒、米糠油对赤拟谷盗幼虫的驱避率依次为94.7%、84.3%、50.1%和33.2%。  相似文献   

14.
亚麻象是庄浪县新的重要亚麻害虫。1986-1995年该虫年均发生面积0.55万hm^2,占亚麻播种面积的98.6%,平均蛀茎率65.1%,百茎虫量69.8头。该虫在庄浪县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在亚麻出苗后即行取食幼苗,交尾产卵于茎秆髓部组织中,产卵量每头雌虫约200粒。幼虫在寄主茎秆内生活,并蛀食茎秆组织,是主要为害虫态,老熟幼虫钻入土壤结土化蛹。  相似文献   

15.
温度、盐度对大型溞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型溲一般5个幼龄和12 ̄17个成龄,幼龄龄期各1d左右,各成龄平均龄期在水温15℃、18℃、21℃、25℃下分别为3.5d、2.6d、2.5d、2.1d,龄期随温度降低和龄数增加而呈延长趋势。随温度升高大型溲生长加快,生长率在Ⅳ ̄Ⅴ龄 达到高峰,随后Ⅴ ̄Ⅵ龄的生长率显著下降了约60% ̄70%。低温下生长率变化较高温相对平缓,后期低温下大型溲的生长与体长超过了高温。随温度升高,大型溲性成熟、产卵提前,生殖率加快,但生殖量显著下降。21℃是大型溲繁殖的最适温度,其总生殖量最高,达591.9个,未经低盐度驯化的大型溲其24h、48h、72h的半致死盐度(LS50)分别为9.65、9.45、8.98,生殖上限盐度为9.3左右。经低盐度短期驯化至8.5d,其LS50分别提高到12.54、12.05、11.3,生殖上限盐  相似文献   

16.
斯氏线虫对两种地老虎的侵染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 ̄1993年室内试验结果证明:芜菁夜蛾线虫的3个品系Beijing、Mexcian、Otio对八字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两种地下害虫的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用Beijing品系线虫处理八字地老虎3龄幼虫,幼虫死亡率随线虫剂量而增加,当剂量为80条线虫/八字地老虎幼虫时.死亡率可达93%以上.每头3龄小地老虎幼虫用80条该线虫处理的死亡率为80%,用同一剂量的Mexican品系,八字地老虎和小地老虎的死亡率分别为86.6%和85.1%.Otio品系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达70% ̄83.3%.NC32品系对八字老虎毒力较差.即使剂量增至1600条线虫/虫,八字地老虎的死亡率仅为40%,表明不同品系线虫对害虫毒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大型溲一般5个幼龄和12 ̄17个成龄,幼龄龄期各1d左右,各成龄平均龄期在水温15℃、18℃、21℃、25℃下分别为3.5d、2.6d、2.5d、2.1d,龄期随温度降低和龄数增加而呈延长趋势。随温度升高大型溲生长加快,生长率在Ⅳ ̄Ⅴ龄 达到高峰,随后Ⅴ ̄Ⅵ龄的生长率显著下降了约60% ̄70%。低温下生长率变化较高温相对平缓,后期低温下大型溲的生长与体长超过了高温。随温度升高,大型溲性成熟、产卵提前,生殖率加快,但生殖量显著下降。21℃是大型溲繁殖的最适温度,其总生殖量最高,达591.9个,未经低盐度驯化的大型溲其24h、48h、72h的半致死盐度(LS50)分别为9.65、9.45、8.98,生殖上限盐度为9.3左右。经低盐度短期驯化至8.5d,其LS50分别提高到12.54、12.05、11.3,生殖上限盐  相似文献   

18.
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生产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抗生素杀虫剂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卵及幼早生长发育,成虫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小菜峨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但能大大降低初孵幼虫的存活率,对幼虫的生物活性,均随虫龄的增加面下降,且集琦虫螨克的活性远比菜喜高,菜喜对小菜蛾4龄幼虫化蛹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肾的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却没有明显影响;而集琦虫螨克则对4龄幼虫的化蛹率、蛹羽化率及羽化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用菜喜和集琦虫螨克的田间推荐浓度药液饲喂小菜蛾成虫,均能显著减少雌成虫的产卵量,但对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芒果双棘长蠹经室内饲养,在福州一年二代,以幼虫在被害干板材的坑道中越冬,3月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飞出后,在板材附近活动1~2天后重新蛀咬进入板材为害.4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5~10天,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一段时期后进入冬眠.受害板块平均害虫坑道穿材数高达5条/cm3,板面虫孔平均有1个/cm2,板块完全失去使用价值.采用硫酰氟35g/m3、18~25℃熏蒸24小时或25g/m3熏蒸36小时,害虫死亡率达100%;在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羽化前,用50%DDVP溶液注射蛀孔灭虫(1.5ml/孔),可取得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20.
荔枝蒂蛀虫辐照检疫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γ-射线辐照检疫处理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的研究结果表明,果中幼虫经0.2kGy处理后,幼虫死亡率达68.75;经0.25kGy处理后,仅有一头幼虫存活并能结茧化蛹,但不能羽化为成虫,经0.30,0.35和0.40kGy处理后,供试幼虫全部死亡,而对照死亡率仅为1.8%-2.2%,其余幼虫化蛹并羽化成虫虫,辐照处理后对荔枝果实的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几个辐照剂量,处理后7天,所有处理中的果率均比对照组低,0.35%kGy处理组保鲜效果最显著。0.25kGy γ-射线辐照可作为荔枝蒂蛀虫幼虫的检疫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