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扶芳藤2个品种(宽瓣、红脉)的枝条和叶片进行了不同低温处理,通过电导法探讨2个品种的抗寒性,并对其进行了枝条、叶片失水率、枝条恢复性生长测定,进一步验证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红脉的抗寒性比宽瓣的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2.
2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阿克苏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和2 a 生枝条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处理,采用电导法配合水培观察比较,旨在探讨两种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枝条电解质透出率明显增高,温185与新新2的2 a 生枝条在温度-27℃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高.温185核桃枝条的电解质透出率4于新新2.在水培法恢复生长试验中,温185枝条在-18℃处理时全部成活,-27℃时温185枝条全部死亡,新新2枝条在-15℃处理时全部成活,-24℃时全部死亡,核桃品种温185枝条的萌芽率大于新新2.核桃品种温185枝条抗寒性强于新新2.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的抗寒力,对于品种资源的利用、品种的合理规划布局和抗寒育种及评价、推广抗寒性品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3个葡萄品种(红地球、里扎马特、无核紫)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23、-4℃)对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束缚水/自由水含量逐渐升高,但是各品种升降的速度和幅度有差异,各品种参数的升降幅度大小顺序与其抗寒性强弱顺序基本相符.[结论]检测的3个品种中,无核紫的抗寒性最强,红地球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8个国产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判定方法,为科尔沁沙地筛选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的1龄期越冬器官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0,-15,-20,-25,-30和-35℃低温处理,4℃处理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材料在盆栽试验中的存活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根颈活力,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对8个品种抗寒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存活率表现较好,而草原2号和农菁8号存活率表现较差。8个苜蓿品种根颈相对电导率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根颈活力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减弱;用电导率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根据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草原3号农菁1号公农1号龙牧801肇东农菁8号草原2号;用单一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对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以根颈活力法可信度较高,而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更具代表性、准确性更高;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可分为3类,其中东苜1号、草原3号和农菁1号为高抗寒品种,公农1号、肇东和龙牧801为一般抗寒品种,草原2号和农菁8号为低抗寒品种;8个苜蓿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植株存活率与其抗寒性测定结果表现一致。【结论】利用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方程计算苜蓿LT50可行,LT50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合肥梅花品种调查(简报)吴诗华,余皖苏(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合肥230036)分类号:S685.17梅花(PrunusmumeSieb.etZucc.)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栽培历史,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为造园的重要花木之一。常与苍松、翠竹配植一起,岁...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组织外渗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分析比较了12个柚种质资源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低温半致死温度集中处在-7.00~-11.00℃区间,且李家河白柚(-10.53℃)抗寒性强,金香柚(-9.97℃)、广西刘家沙田柚(-9.36℃)较抗寒,广东沙田柚(-8.88℃)、来凤红心柚(-8.84℃)、杂柚(-8.51℃)、四季柚(-8.37℃)、福建平和柚(-8.20℃)属于抗寒类型;而台湾晚白柚、沙道沟红心柚、梁山柚、来凤白柚的抗寒性相对较弱.12个柚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为李家河白柚、金香柚、广西刘家沙田柚、广东沙田柚、来凤红心柚、杂柚、四季柚、福建平和柚、台湾晚白柚、沙道沟红心柚、梁山柚、来风白柚. 相似文献
8.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鉴定茶树品种(系)的抗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优良茶树品系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采用电导法进行抗寒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5个茶树品种(系)的电解质外渗率变化趋势呈现"S"型曲线变化。利用电解质外渗率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出20-2-1、20-3-1、03-7-4、05-9-1和福鼎大白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10.98、-12.81、-14.40、-7.93、-10.34℃,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03-7-4、20-3-1、20-2-1、福鼎大白茶、05-9-1。 相似文献
9.
梅花品种资源同工酶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选用过氧化物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α 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等6种同工酶,对114个梅花品种进行了分析,以期分析各栽培品种在同工酶水平上所表现出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梅花品种资源在同工酶这一水平上表现出了很好的多态性,既有着明显的特征谱带,又有着众多的变异.所得结果与形态标记等的分类有较好的相似性,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11.
梅花花原基形成期枝叶氨基酸变化及“扣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梅花花原基形成前后,短枝和叶片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就我国一项古老的园艺栽培技艺“扣水促花”对梅花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与花原基形成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四川梅生态型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梅原变种及厚叶梅的叶片发生萎焉的时间及其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在叶片的解剖结构及蒸腾特性方面表现出与生境湿度相适应的特征和特性。异地引种试验进一步证明梅原变种及厚叶梅为两种不同的湿度生态型。 相似文献
13.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1,(2)
作者论述了梅花的优点及其品种类型的人工演进;评述了他1962年的“中国梅花品种主要类型检索表”,提出一个修订过的中国梅花品种分类新系统。然后就近二年(1979,1980)在武汉、南京、北京三地所记载的71个梅花品种,各列其“雅名”(中英对照),纳入分类新系统中。在这一新系统内,除考虑种间杂种的性状表现外(如杏梅类),基本采用枝条姿态为第一级分类标准,以花型(包括重瓣性)为二级标准,花色(及萼色)为第三级。新系统以品种人工演进为主要依据,参照若干育种与形态表现,又已通过实践而发现并改正了原有缺点,其科学性远胜国内一般梅花品种分类体系,也比日本等外国的梅花分类系统更为先进。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与某些渗透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季节变化及其同某些渗透物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季节变化分为抗寒性锻炼、抗寒性保持和抗寒性消解3个阶段,在抗寒性保持阶段,不同品种抗寒能力差异显着。在越冬期中,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细胞汁液浓度、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下降,束缚水含量以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上升。其中,细胞汁液浓度、游离脯氨酸含量、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作为品种抗寒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 Planch ex Miquel)的次生老根及茎(木材)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老根及茎的次生木质部具有丰富的木薄壁组织和木射线。其中属于离管型木薄壁组织的类型有星散薄壁组织、轮界薄壁组织、带状薄壁组织、网状薄壁组织等;傍管型木薄壁组织有环管稀少1种。木射线为异形Ⅰ~异形Ⅱ,并常具连结木射线。软枣猕猴桃的木薄壁组织及木射线类型的观察,为其不定根、不定芽的发生及扦插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性物质川楝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对川楝素的来源、发现、提制、生产、应用及药理、毒理、毒性等方面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作了简单叙述。旨在讨论进一步研究这一天然化合物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通过对川楝素在医学上的药理、毒性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回顾、总结,而为深入研究其在害虫防治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措施提供依据、寻找线索、开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后梅杏桃脯氨酸脱落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旱性不同的梅、杏、桃对土壤干旱处理后的生理反应有相似的趋势,表现为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下降,蛋白质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游离脯氨酸(PRO)急剧增加,游离态脱落酸(FABA)缓慢上升,复水后这些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干旱处理过程中,抗旱性最差的梅PRO累积能力高于抗旱性强的桃和杏,而ABA变化种类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在兴城油松种子园,经过两年对具有代表性的12个无性系各3个植株的生长状况做了定期观测。按主梢年生长量判断,该种子园无性系之间的生长差异是显著的。生长周期呈典型S曲线。顶梢长度生长与气温关系最密切,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时开始速生期(>0.4厘米/天),持续30—48天。各无性系顶梢年生长量与速生期天数,最高日生长速率以及顶梢上针叶束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侧枝萌动时间与顶梢一致,但结束较早,第二轮枝生长速度最快,向下各轮有减慢趋势。直径生长较顶梢长度生长约晚10—15天,且在6月底—7月初有停滞现象。直径和长度生长顶峰值出现时间相互错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寒地稻田内水稻负泥虫幼虫及卵的调查,计算了5种聚集度指标,并进行了Iwao回归分析和Taylor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及卵在田间均为聚信分布,聚集强度对种群密度具有依赖性,环境条件是引起虫体聚集的主要因素,幼虫在田间在分布单位为个体群,卵为单一个体,同时提出了理论抽样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共12个四倍体种的幼根、幼芽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用数学方法对所分析的酶谱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bolinii var.divaricus和R.dolichathera, R. ciliaris和R.hondai, R.gmelinii和R.strict, R.angustiglumis和R.komarovii间在幼根和幼芽上的酶谱均表现很相似,分别被聚在一起,而E.angustiglumus和R.komarovii聚在一起与染色体组分析相矛盾。说明同工酶虽然可以鉴别种内和种间差异,但不能反映属种间亲缘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