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粳稻穗部性状分析及与米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2005年区域试验部分水稻新品系为试材,对其穗部性状进行了分类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应具有较多的一次、二次枝梗数目、粒数和较高的二次枝梗数结实率,同时分析了穗部性状与米质的关系,探讨通过穗部性状选择提高产量和改善水稻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寒地早粳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穗长的基础上,追求较大的单穗重而且结实良好是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着粒密度高是不利于产量提高的,而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即良好的结实率是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保证一定的一次枝梗数,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每穗的二次枝梗数是提高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提高一、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尤其是提高一次枝梗结实率是寒地水稻超高产育种穗部性状选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东农玉米群体2号和4个改良系做被测系,以5个自交系测验种组成的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玉米的穗部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配制优良杂交组合以提高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倒二节间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小维管束数、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一、二次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节间大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和大维管束面积与一、二枝梗结实率和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多的前提下,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大维管束木质部面积等性状的优良,有利于改善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5.
以15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通过穗部7个性状与小区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对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实长、出子率、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较大:出子率、结实长、百粒重、穗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由此可知.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出子率、结实长和百粒重,提高出子率和百粒重,增加结实长.并兼顾其他穗部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7个高粱品种产量与6个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个因素中除二级枝梗数、穗长与产量有负相关外,其他4个因素均为正值.其中,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均为大的正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穗粒数与千粒重.由此得出:优良的穗部性状应该是穗长适中,千粒重保持一般水平,有较高的穗粒重.对品种的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进行选择,就可达到对高产品种的选择目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子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17个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对10个穗部性状和子粒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对子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轴粗、出籽率、粒面积、粒深对子粒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其它穗部性状对子粒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通过改良穗部性状,可以选育子粒含水量低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北方水稻》2021,51(2)
为研究粳稻品种空间诱变后代穗部性状变异特点,对粳稻品种盐粳188高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在4.81%~46.34%,多样性指数在1.84~2.05,多数穗部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类型较为丰富。二次枝梗因子、一次枝梗因子、穗角穗长因子是区分穗型的主要因子。二次枝梗粒数对穗重的正向效应最大,进一步提高穗重需要协调好一、二次枝梗粒数与结实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明确了玉米株高整齐度与单株产量、穗长及每行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秃尖长度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栽培上必须把株高整齐度作为衡量玉米群体生育均衡性的指标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玉米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百粒重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穗行数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穗长和穗粗主要受胚加性效应的影响,其胚加性方差(VAo)分别占遗传主效应方差(VG)的92.56%、95.80%;穗行数的遗传受母体加性互作、胚加性互作的共同影响,两种效应依次占环境互作效应的50.31%、49.60%;百粒重受胚乳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两种效应分别占遗传主效应的50.73%、47.12%。穗长和穗粗以胚普通遗传率为主,穗行数以胚乳和母体互作遗传率为主,百粒重以胚乳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穗长与穗粗、穗行数,穗粗与穗行数的胚加性(rAo)、细胞质(rC)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母体显性(rDm)、胚加性互作(rAoE)、细胞质互作(rC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长与穗行数、穗长与百粒重、穗粗与穗行数、穗粗与百粒重5对性状可以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4个夏玉米杂交种穗部6个主要性状与单株粒重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穗长与穗粗在影响单株子粒产量诸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对穗长、穗粗重点选择的基础上,考虑对穗行数、行粒数、出子率的选择,容重可独立进行选择。穗部性状的选择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综合利用某一穗部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早熟夏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东省1981~1994年14年早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共51个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产量在每公顷6000公斤以下时,起主主作用的是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其次是穗行数和双穗;当产量在每公顷6000公斤以上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千粒重、穗行数,其次是穗粒数和双穗.由此认为,在选育早熟高产(6000 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需协调好千粒重、穗行数和穗拉教的关系,使千粒重保持在270g的前提下,应着重对穗行数和穗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玉米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双亲生育期间隔长短与F1穗粒重的关系以及穗部性状亲子相关.结果表明:穗粒重、穗重的杂种优势最大,其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为最小.F1穗粒重杂种优势与双亲生育期间隔长短无关.杂交种穗粗、穗行数与母本穗粗、穗行数以及中亲值呈正相关,杂交种千粒重与中亲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几个粳稻品种穗部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对16个粳稻杂交组合F1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F1的穗部性状中,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增加是杂种优势的普遍表现,选择结实率高的组合是实现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在杂交育种后代选择的早期世代对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进行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把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结实率和一次枝梗结实率放在高代进行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后代亲本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提出选育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首先要确定适宜的生育期,对穗部性状应依此注重行粒数、千粒重和出籽率的选育,并做到穗长穗粗并举,对穗行数和秃尖率可以放宽选择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个玉米杂交种的单株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秃尖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单株产量作用的研究表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贡献量大,株粒数次这,出籽率的效应较小,秃尖长表现为负效应。这为以后玉米高产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我国北方地区60年代~2000年有代表性的47个亲本自交系的穗部性状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自交系的单位面积产量、单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穗粗、千粒重呈持续增加趋势;穗粒数呈缓慢降低趋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秃尖度、出籽率自70年代以来没有得到正向改良;穗长、穗行数各年代间差异不显著,改良效果不明显。在主要穗部性状中,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的是穗粗,其次是行粒数。  相似文献   

20.
以20份产量差异显著的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分析高产杂交粳稻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产量结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生物产量大;穗部性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次枝梗粒数多上.穗数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一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