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不同饲料对黄粉虫生长及其繁育肿腿蜂效果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麦麸及其分别配以适量玉米粉和黄粉虫粉作为饲料对黄粉虫进行饲养试验,考查黄粉虫在不同饲料条件下幼虫的生长和死亡情况,以及作为川硬皮肿腿蜂繁蜂中间寄主,在接蜂时的死伤情况和接蜂效果。结果表明,用麦麸加10%黄粉虫粉饲养的黄粉虫接蜂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室内与林间饲养幼虫的方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ier幼虫的食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食叶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1头幼虫-生取食油松针叶长度为3794.52厘米,相当于针叶湿重22.97878克,折算成干重为10.52003克,其中以老熟幼虫食叶量最大,占一生食叶总量的75%左右。赤松毛虫对油松针叶的残害量为215.51厘米,危害量是4010.03厘米。群体饲养与单体饲养对幼虫的食叶量无显著影响,雄虫的食叶量相当于雌虫食叶量的73.4%。幼虫对2年生和3年生针叶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室内饲养的幼虫由于环境的改变、其食叶量明显低于林间幼虫的食叶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星天牛人工饲料、饲养方法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大量、生理标准统一的试虫。【方法】通过连续3年在4种不同配比的人工饲料上连续传代饲养星天牛,研究不同人工饲料配方的饲养效果;比较室内自然温度和恒温模式下星天牛在人工饲料上的化蛹和羽化情况;同时定期测定星天牛幼虫在不同饲料、不同温度模式下的体质量变化。【结果】星天牛幼虫在4种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上均可完成生活史并传代饲养,但其化蛹率、羽化率在不同饲料上差异显著,其中以同时含有木麻黄锯屑和麦麸的Diet A和Diet D上饲养效果较好。在Diet A上,3代(持续3年)星天牛幼虫化蛹率依次为100%,90%和95%,羽化率依次为100%,83%和90%;在Diet D上,3代星天牛化蛹率依次为87%,78%和87%,羽化率依次为87%,67%和80%。在室内自然温度模式下,星天牛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较恒温模式(25℃和28℃)下高,且化蛹和羽化时间整齐一致(均在4—5月,与林间观察一致);而在恒温模式下化蛹和羽化时间明显延迟,且无规律性。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星天牛幼虫体质量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直至化蛹或死亡。星天牛幼虫在Diet D上的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其在Diet A上快,体质量最大值及到达时间因饲料种类、温度模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室内自然温度模式下,星天牛幼虫在饲养16周(11月下旬)后达到最大值,且在Diet D上的幼虫平均体质量(2.077 g)显著高于在Diet A上的体质量(1.685 g)。而在恒温模式(28℃)下,星天牛幼虫平均体质量在Diet D上饲养16周后达到最大值(2.106 g),而在Diet A上饲养20周后达到最大值(1.785 g)。【结论】星天牛幼虫可在筛选出的人工饲料Diet A和Diet D上连续传代饲养并完成生活史,饲养效果稳定,化蛹率和羽化率高;温度条件是决定星天牛化蛹时间的重要因素,星天牛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不一定需要低温滞育,但是其存在可以提高星天牛幼虫的化蛹率和促进化蛹、羽化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星天牛提供了人工饲料及方法,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试虫,同时通过人工饲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天牛类蛀干害虫幼虫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由于病毒只能在寄主活细胞内增殖,因而解决大量复制的技术问题,是“以病毒治虫”的首要环节。我们自1979年起开始研究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复制的有关技术,现将初步结果报道于下。一、病毒复制 1.在有松毛虫发生的松林,采集距结茧1-2个龄期的老幼虫,室内饲养在33×33×54厘米铁纱笼内,每笼300-500头,也可饲养于塑料薄膜围成的高50厘米的空间,大小视幼虫数量而定。一平方米可养虫2,000头,四周培砂压紧,上部敞开。在饲料松枝上用0.5亿/毫升多角体悬液均匀喷湿,松枝插入砂缽保  相似文献   

5.
花绒寄甲是多种林木蛀干性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该文主要研究了替代寄主(大麦虫蛹和黄粉甲蛹)和寄主(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及不同饲料(松墨天牛幼虫粉、大麦虫幼虫粉和黄粉甲幼虫粉)饲养对花绒寄甲成虫产卵及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大麦虫蛹,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77.22%;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62.08%;单个大麦虫蛹及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出的花绒寄甲数量分别为4.63头和2.48头;而黄粉甲蛹由于表皮硬化过快,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无法寄生。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相比于松墨天牛幼虫,大麦虫蛹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在一年的生长中存活率良好,两者单雌虫年均产卵量基本无差异。对以两者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别喂以不同饲料,各处理一年内成虫死亡率之间和全年产卵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大麦虫蛹是非常理想的花绒寄甲替代寄主,且大麦虫幼虫粉、黄粉甲幼虫粉和松墨天牛幼虫粉均可作为花绒寄甲成虫的饲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利用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基础上,研究了饲养温度、密度以及容器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最适饲养温度为26~28℃;1~3龄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1头·cm~(-2),3龄以上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0.2头·cm~(-2);1~3龄幼虫宜选择塑料养虫杯和塑料养虫盒等较为封闭的小型饲养容器,3龄以上幼虫可转移到木制周转箱等透气性较好的大型饲养容器中饲养。研究结果为建立美国白蛾室内繁育体系以及为其深入研究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应用人工配合饲料对捕食性天敌昆虫瓢虫、草蛉开展较大规模的连续饲养和繁殖,关键是要突破幼虫饲育关(对于成虫,我国各地已探索出较为成熟的饲养技术)。1980年我们配制的XX号饲料,适宜  相似文献   

8.
枫首毒蛾在普里莫尔斯基地区南部林区严重危害栎树。该虫取食多种树木。在试验室用栎树、桦树和椴树树叶及人工饲料饲养幼虫,结果表明该虫幼虫不取食俄罗斯中部地区树种的叶子。文章介绍了枫首毒蛾种群动态并描述了蛹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黑赤腰透翅蛾Sesia rhynchioides(Butler)已知分布于日本,在我国为新记录。此虫一年1代,雌雄异型。幼虫主要危害树冠直径3厘米以上的板栗大枝,严重时枝上虫疤累累。老熟幼虫钻蛀木质部并筑成蛹室。加强栗园管理,增强树势,或在成虫羽化盛期喷洒杀虫剂,初龄幼虫入蛰前或出蛰后,用80%敌敌畏与煤油或柴油混合液涂刷虫斑,可有效地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也是传播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主要的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通过用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对该幼虫进行初步饲养研究表明,配方Ⅰ~Ⅷ8种人工饲料均可以将松褐天牛从幼虫饲养到成虫,以配方Ⅵ的人工饲料饲养效果最好,其次是配方Ⅰ和Ⅱ,配方O的饲养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红点唇瓢虫的取食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是多种蚧虫的天敌,在我国分布于23个省市。由于该虫觅食能力和繁殖能力较强,并能建立比较稳定的种群,其成虫及幼虫能捕食蚧虫的成虫、若虫与卵,对蚧虫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影响蚧种群的重要因子,因此研究其取食习性及特点,对增加瓢虫种群数量,特别是对人工饲养瓢虫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筛胸梳爪叩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胸梳爪叩甲是目前笋用竹林主要的地下害虫.采用室内饲养与室外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各虫态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该虫4~5 a发生1代,以成虫及各龄幼虫越冬;4月下旬至6月底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2-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为幼虫活动盛期,6-8月幼虫进入越夏期,活动量减少,9月气温下降,幼虫又开始活动,11月进入越冬期;7月底至8月上甸,4年生幼虫老熟结土茧化蛹,蛹约经25 d羽化成虫越冬.防治建议幼虫期活动盛期(4月)用BT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泼浇林地,或在垦复时用750 kg/hm2茶籽饼拌土施入.成虫期可用黑光灯诱杀,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Wesmael)在我国分布很广,它是蚜虫、红蜘蛛、粉虱和松干蚧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了确保“以虫治虫”在时间和数量上的要求,需要研究代饲料来维持越冬草蛉的种群或进行人工繁殖。但目前,几种饲养大草蛉产卵效果较好的代饲料都是“糊剂”。由于该类饲料在常温下不易保存,须常配制。加上草蛉取食量较少,在饲养中大部分代饲料往往干燥或变质不能被充分利用。为了解决代饲料的上述问题,1979年冬至1980年,我们在鄞县天童林场进行了大草蛉成虫  相似文献   

15.
五、病毒接种物的生产和释放。虽然越来越多的对病毒颗拉感染敏感的昆虫细胞系正在利用起来,但实际上一切杆状病毒都可以在昆虫幼虫中生产。在人工饲料上繁殖幼虫大大简化了病毒的大量生产。当自然流行病发生时,可在田间收集患病幼虫。但是,如前所述,对于这些材料必须给予极好的处理,特别是明确鉴定过的杆状病毒的分离和纯化。使用自然的叶子饲养昆虫幼虫会产生它自己的问题,就是叶子可能会被其它的病毒所污染,病毒的连续生产机会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一、长须刺蛾颗粒体病毒 1983年以来,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的麻栎、柿树下,发现有长须刺蛾(Hyphorma minok Walker)的自然死亡幼虫。死虫黑色,一触即破,流出浓汁液。镜检汁液,有折光性很强的颗粒。用氨基黑染色,颗粒呈蓝黑色。 1984年6月中旬,在本所的麻栎树上采回幼虫,于15日在室内用养虫盅(10×15厘米)饲养复接,17日出现部分幼虫死亡。幼虫死亡前活动迟缓,颜色变淡,失去原有光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来,从东京都开始,埼玉县、神奈川县的独活栽培地区,刺楸天牛〔Dihammusluxuriosus (Bates)〕大量发生,为害甚重。本种的生活史尚不大清楚,故1977年以来,笔者们对其发生生态进行了研究(新井1979),搞清了一部份生活史,并确定了防治对策(新井1980)。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由于确定了用人工饲料大量饲养刺楸天牛,从而有充足的虫源可供各实验应用的结果。关于天牛幼虫的人工饲养,迄今已有所研究。可是,简易地大量饲养天牛幼虫的方法还没有成功。大量饲养,不仅包括幼虫饲养,还包括成虫饲养、采卵等,有必要使饲养的全过程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长须刺蛾颗粒体病毒(GV) 1983年以来,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的麻栎、柿树下,发现有长须刺蛾(Hyphormaminok walker)的自然死亡幼虫。死虫黑色,一触即破,流出浓汁液。镜检汁液,有折光性很强的颗粒。用氨基黑染色,颗粒呈兰黑色。1984年6月中旬,在本所的麻栎树上采回幼虫,于15日在室内用养虫盅(10×15厘米)饲养复接,17日出现部分幼虫死亡。幼虫死亡前活动迟缓,颜色变淡,失去原有光泽,附着力弱,大部分幼虫掉落盅底,腹部肿胀。死虫变黑,初期无臭。虫体一触即破,流出浓汁。  相似文献   

19.
从饲料种类、培育密度及其对繁育商品蜂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替代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标准化培育技术以期稳量供应适寄生的黄粉甲蛹用于肿腿蜂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结果表明:在4头/cm2密度下,采用麦麸+白菜组合培育的黄粉甲存活率、总化蛹率和可用蛹率最高,幼虫历期最短,蛹体的适寄生性较好,能获得最适繁蜂效果,最有利于工厂化生产;生产中须在黄粉甲分级培育得到9龄左右幼虫后的16 d内以足量麦麸+白菜饲料组合饲喂,之后可适减;在分级培育后的1~16 d,20~23 d这两个时间段将黄粉甲连同培育盒置于10℃储藏可延缓其生长和发育进度,以满足工厂化生产商品蜂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在滁县地区部分县的松林内调查,蠋敌是捕食松毛虫的天敌优势种,它对松毛虫卵、幼虫、蛹、成虫均有刺吸作用。通过开展蠋敌的人工饲养和治虫试验,证明蠋敌对抑制松毛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人工饲养、繁殖作为一种生物措施,应用于防治松毛虫。因此,滁县地区松毛虫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