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胜利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探讨了其降解原油的性能与生长条件。经过富集培养、平板筛选、血平板筛选、排油圈测定,成功分离筛选出1株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株X-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培养6 d时原油降解率为30.04%。通过硅胶板薄层层析初步判定表面活性剂粗品中含有脂肽、脂蛋白类物质。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为7.0,最适盐度为2 g.L-1 NaCl,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2.
从常年堆积的秸秆堆下面的土样和牛场的堆肥中,筛选出13株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其中有6株菌株为耐冷菌,其发酵液在低温环境下(0~10℃)仍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且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余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对一株耐冷菌G3-6进行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鉴定,其代谢产物是糖脂类。同时也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石油能力的菌株,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石油降解菌株,通过血平板筛选对其进行产表面活性剂能力的初步测定,并利用紫外法和称重法来测定其降解石油的能力。其中低温石油降解菌株DDX82的溶血圈直径为19.47 mm,紫外法测定其降解率为60.69%,称重法测定其降解率为47.92%,较其他石油降解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更强,降解石油的效果更明显,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等,确定菌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实验表明,该菌株的最佳降解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DDX82第8天时降解率最高达到64.98%。  相似文献   

4.
从广州某炼油厂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产表面活性剂的原油降解菌株MZ01,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 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MZ01),该菌9 d对原油的降解率达54.7%。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其产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因子并进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MZ01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膏(3 g·L-1)作为氮源,玉米油(2 g·L-1)作为碳源,温度为25 ℃,pH值为9.0和含盐量为5%。该条件下3 d的发酵产物经提纯后得到表面活性剂产量为2.27 g·L-1,测得该产物CMC值为0.1 g·L-1,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初始的72 mN·m-1降至30 mN·m-1。  相似文献   

5.
糖脂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不同地点共采集15批样品,经富集培养、血平板和蓝色凝胶平板分离,得到200株菌株,经排油圈直径法复筛,其中有6株表面活性较高。以表面活性较高的菌株S211进行摇瓶发酵,对发酵液粗提物进行定性分析、薄层层析(TLC)和红外光谱分析(IR)。结果表明,菌株S211产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产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及其功能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液体石蜡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选择性富集培养,从某具有有机磷生产史的农药厂内的污染泥土中分离到1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细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不动杆菌属,暂定名为Acinetobacter sp.W2.通过细菌质粒消除法和细菌质粒的快速检测法实验,初步认定,该菌质粒上含有影响其产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7.
培养6~30 h,随着菌体数量的迅速增加,菌株BS-8表面张力从63.2 mN/m快速下降为39.4 mN/m,其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为生长相关型;以葡萄糖为碳源,对菌株BS-8的培养液经离心、沉淀、显色,显示其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物质,从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0.58 g/L,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90 mg/L;在pH值4~9、温度20~70℃、NaCl浓度1%~6%的条件下,菌株BS-8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筛选获得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经生理生化与16S r DNA鉴定,获得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147(Pseudomonas aeruginosa 147)。发酵产物经过薄层色谱、红外扫描分析其发酵产物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BS),单因素最佳发酵条件优化为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分别为花生油、硫酸铵和25∶1,最佳培养温度为30℃,pH值为8,Na Cl浓度为5 g·L-1。在最佳条件下培养36 h,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比原来降低了42.08 m N·m-1,且能平稳保持至144 h。在108 h细菌生物量最大,为2.63 g·L-1,此时产生的糖脂最多,可达2.02 g·L-1。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荧蒽、芘、苯[a]芘)的增溶效果实验表明:随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大,不同PAHs溶解度均增大;相同浓度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条件下,高环多环芳烃(苯[a]芘)的增溶效果低于低环多环芳烃(荧蒽、芘)。  相似文献   

9.
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分离到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1,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omonas sp.).对该菌株降解石油废水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1菌株对石油的最高降解率可达87.25%;菌株能利用石油产生大量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菌体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疏水性最高为0.677; B-1菌株还能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从浙江舟山渔场油污染严重的海水中经富集培养、测定柴油降解率,初筛到7株柴油降解菌。对初筛到的7株菌通过免疫溶血实验、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和排油圈直径作进一步复筛,最终筛选出1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柴油降解细菌,经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该菌株对柴油的降解率可达82.7%,发酵液液体表面张力可从74 mN·m-1降至21.66 mN·m-1,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经薄层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为含有C15脂肪酸的脂肽,临界胶束浓度为52.2 mg·L-1,乳化性能为64.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分别可固氮、解磷、解钾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它们生产微生物肥料。[方法]从供试土壤中分离出目的菌,测定其代谢能力,分别进行16S rDNA测序菌种鉴定,并进行液体培养正交试验,以及尝试固体培养生存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结果]分离得到代谢能力较强的固氮、解磷、解钾菌N2、P1、K5;鉴定分别为Klebsiella oxytoca、Bacillus cereus和Bacillus mucilaginous;培养条件对有效活菌数的影响大小程度为温度>C/N>pH>转速,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2℃,C/N比30,pH 7.0,转速140 r/min,在最佳条件下48 h达到1.78×1010CFU/mL;尝试利用该复合微生物进行固体发酵生产复合微生物有机肥,96h得到有效活菌数2.23×109CFU/g。[结论]筛选出了固氮、解磷及解钾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进行生物有机肥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培养基中进行菌种驯化试验,测定降解效率,从中筛选出了3株丙烯酰胺优势降解菌;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两两组合,研究复合菌的降解性能,初步鉴定其中1株为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另2株为奈瑟氏秋菌科不动杆菌属。通过对正交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和从工业应用角度考虑,最终确定2株奈瑟氏秋菌科不动杆菌属菌种为降解丙烯酰胺的最佳复合菌。  相似文献   

13.
发酵蔬菜乳酸菌的分离及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发酵豇豆中提取发酵液进行菌种培养并分离 ,得到了两株乳酸菌株 ,一株非乳酸菌株。在 4种不同的培养基中 ,以豇豆汁为基质的培养基培养上述分离菌株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光合细菌的海水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海水培养光合细菌进行培养基选择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矢木修身培养基是海水培养光合细菌的最佳培养基;最适宜光合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度在30~35℃,光照强度在2 000~3 000 lx,接种量在20%~25%,空气体积分数为5%,初始pH值在7.0~7.5。[结论]光合细菌在最适宜的条件下5~6d即可培养成熟。  相似文献   

15.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毒死蜱具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为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磷农药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喷施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毒死蜱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经复筛最终得到1株能够高效降解毒死蜱农药的微生物菌株D12,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研究菌株降解毒死蜱的降解过程、生长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纯培养的条件下测定该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结果]当接种量为菌浓度OD560=0.179,最适pH值为7.0,温度为30 ℃,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时,该菌株D12培养6 d后的降解率达到50.4%。该菌生长的最佳毒死蜱浓度为1000 mg/L,对毒死蜱的最大耐受浓度为3 000 mg/L。[结论]试验筛选的菌株D12在基础培养基中对毒死蜱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肖晓  汪安云  李旭  雷丽萍  夏振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33-5935,5946
[目的]探究4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内生细菌WB3、TRM、WB6、WB7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试验通过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得出4株细菌菌株最适宜培养的优化条件组合。[结果]试验表明,WB3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42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TRM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24~30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8.0;WB6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42 h,最适培养温度为28~31℃,最适pH为9.0;WB7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36 h,最适培养温度为31~34℃,最适pH为8.0。[结论]研究可为菌株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耀峰  黄晓艳  龚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667-1668,1779
[目的]研究添加葡萄糖和明胶对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液富集,结合改良刚果红平板直接分离法筛选和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果]培养基中添加少量葡萄糖可以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但降低了筛选效率;添加少量明胶有助于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在平板上水解圈的显色反应从而快速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结论]采用添加土壤浸汁和明胶的刚果红平板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吉林油田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富集分离、纯化出1株高效原油降解菌6#。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戈登式菌属(Gordonia sp.)。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原油降解率进行测定,并研究该原油降解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p H为8.0、原油质量浓度为2.0 g/L、Na Cl质量浓度为40 g/L、温度为35℃的条件下,培养21 d时该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为60.67%。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该菌株对土壤中原油的降解效果,降解45 d后,原油降解率可达63.59%。该菌株可广泛用于原油污染的土壤、水体以及工业生产中带来的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9.
棉花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地区的健康棉花植株组织中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共得到102个菌株.经鉴定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 sp.)、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及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其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优势种群.对内生细菌数量测定表明,棉花种子、根、茎、叶柄、叶片等组织内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不同品种、组织及种植地,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各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种群密度的分布特点是种子中最多,其次为根,再次为茎,叶片、花蕾,叶柄中最少.从87个棉花内生菌的分离菌株中筛选出对棉花枯萎病菌有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22个,占菌株总数的25;;15株对立枯丝核菌有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7;.15株对两种病原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有些菌株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具有作为生防菌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从 8个不同来源的 3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分离到 2 4 1个菌株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离体测定 ,共得到 55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占总菌数的2 2 %。其中表现好的有 0 6 9,110 ,116 ,118,T4 ,较为突出的有 0 85,T3 ,A -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