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帆  李晓 《植物医生》1998,11(5):24-25
玉米是四川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70万公顷。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及多种叶斑病和虫害发生。为了确保四川玉米持续稳产、高产,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从“七·五”开始配合育种攻关项目,承担了全省玉米新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的抗(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28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进行主要病虫害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茎腐病、玉米螟、矮花叶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材料对各病害均有一定的抗性。兼抗3种病害以上的材料占鉴定总数的70%以上。各年抗性表现的总趋势是叶斑病类轻于其他类型病害。经多年来的鉴定与重复鉴定,具有多抗和兼抗的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占总参试品种的30%。其中有渝单8号、11号、16号,万单13,万单14,48—2×M212,渝糯7号、8号等近30余个,正在大面积生产上广泛推广及应用,为重庆市玉米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分蘖盛期采用人工注射接菌的方法对145份水稻材料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取鉴定得到的18份高抗材料在稻瘟病高发区进行自然诱发鉴定。通过上述抗性鉴定获得6份抗病材料,可用于抗病新品种选育,结果表明,人工注射接菌鉴定能够在规模较大的杂交后代材料筛选中淘汰感病材料,选用6个菌株混合进行人工注射接菌鉴定水稻材料稻瘟病抗性还不能完全替代自然诱发鉴定。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及自交系抗病性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年,观察品种、自交系及育种材料的发病率表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对185份自交系抗病鉴定表明不同种质材料的选系抗病性差异悬殊。对6个亲本自交系双列杂交的9个杂交种抗病性分析结果,亲本对后代有一定遗传力,各亲本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基腐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小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老病害,70年代以前,由于发生得不太严重,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970年该病在美国大流行,使玉米产量减产15%以上,损失粮食165亿公斤,因而震动了世界玉米生产国家。 生产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本病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鉴定我国玉米资源对小斑病的抗性,为抗病育种部门提供抗源,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从1987-1989年  相似文献   

7.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990年作了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三大病害的抗性鉴定。4年来田间人工接菌鉴定1281份种质资源,筛选出抗病性能好、抗性遗传稳定,配合力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抗源材料16份供育种单位应用,已先后组配的杂交组合66个,其中已育成经省级鉴定并在生产上推广的有2个品种,有8个品种已通过省级区试,尚有4个品种正在区试中。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最重。同时规范了病情分级标准及品种抗、感程度划分标准。采用规范程序,对63份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纹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两年对山东省72份玉米生产品种和30份自交系材料在田间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被病原菌侵染的高粱粒作为接种物,在玉米拔节中后期接种,按照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抗性鉴定标准进行病害分级评定和抗性评价。在102份材料中抗性级别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的比例分别为1.96%、20.59%、24.51%、33.33%、19.61%,生产品种‘登海3号’和‘聊玉22号’对纹枯病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地随着玉米面积的不断扩大,杂交种的大量推广,玉米大斑病已成为我国北方和南方山区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多数杂交种表现对大斑病抗性不高,常导致大斑病的严重流行为害,是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解决玉米大斑病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为此,自1972—1977年进行了大量的玉米品种资源对大斑病抗病性鉴定和调查。在人工接种造成严重发病条件下,每一品种资源经过二年或二年以上的连续鉴定,在鉴定过程中每  相似文献   

11.
1984—1986年,作者对2231份(次)外引品种,于苗期或成株期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及白背飞虱和褐稻虱的抗性进行了筛选鉴定。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Chianung Si-Pi 661020、IR8608-82-1-3-1-3、IR36,IR9782-111-2-1-2、密阳54、水源290、IR21848-65-3-2-2等综合性状较好的多抗性品种(系),可作广谱抗源利用或在生产上直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质资源对四种病害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分布于世界玉米产区,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程度,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因此,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和减轻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种质资源鉴定是选育抗病品种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镰刀菌(Fusarium)和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是引起杂交种穗粒腐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病原菌还有本霉菌(Trichoderma)、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等。种子产地来源地原菌的分离频率有很大影响,辽宁和山西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的优势种群是蠕孢菌,而山东和河南则以镰刀  相似文献   

14.
玉米愈伤组织抗病性的快速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抗病育种研究的过程中,如何早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抗病突变体,淘汰非抗病类型,是该类研究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利用较多的中间检验方法有: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活菌接种鉴定及高浓度筛选剂内培养观察等。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对亚洲玉米螟抗性评价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田间条件下,用接种方法评价了一些玉米自交系对第一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抗性。经鉴定抗螟的有L105、75—242、B75、W59E、404、黄早4、A662、C131A和4004等。它们与感虫自交系比分别减少螟虫幼虫57.8、64.4、55.6、37.8、50.0、71.4、64.3、0和20%,茎蛀孔减少68.3、61.9、55.6、38.1、63.8、57.4、72.3、66.0和47.6%,隧道长度分别减少70.1、77.5、53.2、34.6、71.3、76.6、40.7、77.0和32.9%。茎折、穗和穗柄被害比感虫自交系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非自然越夏区小麦白粉病模拟鉴定病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0~1995年根据陕西省关中麦区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特点,人工模拟自然发病条件,在非自然越夏区杨陵(省农科院试验地)成功地建立起白粉病菌可周年存活,且秋、春季均能充分诱发感染的混合菌系病圃,宜对小麦种质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白粉病鉴定。利用该病圃已对陕西省1000余份小麦品种(系)及部分国内外抗源亲本材料做了抗病性鉴定和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抗病性是一种较稳定的抗病类型。许多研究证明,慢白粉性组分包括侵染效率低、潜育期较长、产孢能力弱,从而使白粉病上升速度缓慢,最终严重度和普遍率较低。对于如何评价品种的慢白粉性,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趋向一致的是用病害严重度作为选择指标。本文报道了1988和1989两年在田间用白粉病严重度发展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作指标评价10个小麦品种的结果,以期寻找出具慢白粉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种质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中国的发生区域逐渐扩大,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同时也存在其它已知生理小种和新生理小种。不同大豆生态区之间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差异显著。在总体上,中国大豆种质的抗病性不强,长江流域大豆中抗病种质比率最高,其次为黄淮海流域种质,而东北地区抗病种质较少。按省归类,大豆种质抗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河南、江苏、湖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吉林和黑龙江选育推广品种中,感病品种分别高达80%和73%;在462份大豆品系中,也表现出南方材料抗病性高于北方材料的趋势;地方品种中感病类型也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毒鼠时机、毒饵布放位置及药物剂量一致的条件下,用不同饵料防治稻田害鼠,O.005%大隆稻谷毒饵灭鼠效果达91.8%,0.005%大隆大米毒饵灭鼠效果为79.6%。0.2%敌鼠钠盐稻谷毒饵灭效则为96.2%。以相同的或不同的大隆剂量、不同饵料、不同加药方法对4组笼养黄毛鼠作1次投毒试验,其结果与急性杀鼠剂1次毒杀效果相同,但试鼠呈慢性死亡过程。剖检症状为内出血。本试区仅初次使用第一代抗凝血剂——敌鼠钠盐,尚未产生抗药性的老鼠种群。大隆杀鼠剂,可作为今后出现“超级老鼠”时的接替品种。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对六六六抗药性及取代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使用六六六水平高的二季玉米种植区如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天津等省(市)的一些地区,亚洲玉米螟对六六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最高抗性达13.4倍。而使用六六六较少的一季玉米种植区的吉林、甘肃等省以及南方的一些山区,对六六六未产生或未明显产生抗性。六六六抗性玉米螟种群对尚未广泛应用的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及辛硫磷未表现交互抗性,对呋喃丹、氰戊菊酯仅表现出不明显交互抗性。总之,我国玉米螟对六六六的抗性为获得性抗性,基本上属六六六单一抗性,通过35种药剂对六六六抗性及敏感玉米螟毒力比较,29种药剂防治六六六抗性玉米螟田间试验,再结合作者关于不同药剂对玉米螟抗性诱变的研究结果(另文发表)进行全面衡量,认为以甲基对硫磷取代六六六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