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江夏区获悉,我国首例人工授精繁育的奶水牛"海韵"已度过周岁生日;"她"的茁壮成长,标志着湖北省已培育出世界优质的专用型高产奶水牛。  相似文献   

2.
世界水牛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世界水牛发展现状 1.水牛数量与分布水牛遍布全球各大洲,分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其中河流型水牛占67%,沼泽型水牛占33%。近40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对水牛的研究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水牛正由奶、肉、役兼用的家畜转变成奶畜,水牛数量增长近两倍,由8995万头增加至17271.9万头。据FAO(2004)年统计,全世界水牛存栏总数为17271.9万头,  相似文献   

3.
漳州市综合开发水牛产业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牛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家畜。漳州市位于我省南部,地处南亚热带,水系发达,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高温多湿,饲草资源比较丰富,适宜水牛生长繁殖。据1776年《漳州府志》记载,当时漳州农村就有饲养水牛和利用水牛挤奶的习惯。印度政府通过组织奶农成立奶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收奶、饲料、配种、兽医系列服务及在大城市建立现代化乳品加工厂和销售网点等方式的“白色革命”,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3产奶大国。印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漳州发展水牛生产,在当前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中,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笔者就开发利用水牛生产谈几点看法:1…  相似文献   

4.
"建设农业强省,畜牧业要先行;推进畜牧强省建设,产业化要先行"。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和"千湖之省"的美誉,水牛资源丰富,水牛饲养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水牛的繁衍生息。发展奶水牛产业,既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又是畜牧业内部增加草食动物比重、改善奶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31日,在广西水牛研究所,胚胎移植水牛正悠闲地享用美食。从2000年起,广西水牛研究所利用奶水牛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育成熟,经过体外受精和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成为囊胚后,移植到本地的母水牛体内“借腹怀胎”。4年来,广西水牛研究所在水牛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成功培育出28头试管水牛,生长发育正常。这些试管水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试管水牛群。  相似文献   

6.
水牛在我国长期以来仅做为役用,其实在奶用方面水牛也蕴藏着特有的潜力。世界奶类的结构中,水牛奶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亚洲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水牛奶占据大部分,成为奶畜发展的主力军。我国水牛资源丰富,大力开发其奶用潜力,无疑是加速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湖北畜牧兽医》2010,(2):39-39
<正>2010年1月20日,来自"中国奶水牛之乡"——广西灵山文利镇的养牛个体户林自家,从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养牛专业户刘飞手中购买了26头杂交母水牛。据刘飞介绍,这批杂交母水牛平均售价在1.2万元左  相似文献   

8.
水牛育种工程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牛业资源丰富,水牛2 281.3万头,居世界水牛头数第三位.中国水牛原属于沼泽型役用水牛,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河流型水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证明,杂交二代水牛的泌乳性能己达到河流型乳用水牛2 000 kg以上的泌乳水牛,实现了"耕水牛变成奶水牛"的目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水牛育种工程已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在生产实际中也必需将役用水牛培育成乳用或乳肉兼用型水牛.在中国水牛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繁殖牛群,扩大群体规模;加强水牛培育和繁育体系建设,保持水牛遗传性能,期望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成中国水牛新品种(或新类群),这将对科技进步及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水牛奶加速我国奶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水牛饲养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它作为生产资料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耕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水牛不仅可以役用,而且在奶用方面也蕴藏着特有的潜力。因此,世界奶类的结构中,水牛奶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亚洲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水牛奶占据大部分,成为奶畜发展的主力军。我国水牛资源丰富,大力开发其奶用潜力,无疑是加速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我国开发水牛奶的春天即将到来。一、我国水牛挤奶的现状及问题我国现有水牛存栏数约1300万头,占全世界水牛总头数的14.3%,居第二位。但是…  相似文献   

10.
综合介绍了水牛由奶、肉、役兼用向奶畜专用转变的发展趋势以及槟榔江水牛品种的形成及其培育、体型外貌特征、遗传学特征、生产性能、存在的问题等,并对该水牛品种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南宁举行的奶水牛业发展座谈会上获悉:经过47年努力,我国培育的乳肉兼用水牛,产奶量已达2200公斤,达到世界同类水牛的先进水平,并具有耗精饲料少、产出动物蛋白多、成本低、回报率高的优点。 据介绍,中国水牛属沼泽型,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役用,乳肉生产性能低。1957年和197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分别从国外引进乳用  相似文献   

12.
江汉水牛是湖北省优良地方水牛品种,通过引入国外优秀水牛品种(尼里瑞菲水牛)对其进行了改良。试验选用40头试验牛(尼里瑞菲水牛与江汉水牛的杂交后代母牛),测定其出生时、3月龄和6月龄体重以及体高、体长、胸围、腹围和管围等体尺指标及每日泌乳量、泌乳天数和泌乳期总产奶量等产奶性能,并进行乳成分和奶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杂交水牛不但乳脂率、乳蛋白率较高,其乳中体细胞数也远远低于优质乳40万/m L的要求,保持了江汉水牛抗逆性强的特点,健康状况良好,且杂交后代水牛体尺性状尤其是体高和管围性状尚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对江汉水牛进行本品种选育和复壮,是进一步改良江汉水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牛存栏数量现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绝大多数水牛主要是役用,既浪费草地资源,又缺乏经济效益,而水牛奶却是奶品中较好的品种。南方农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饲养奶水牛,养殖投资少、见效快,水牛乳这一新兴产业可望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底广西存栏杂种母水牛18248头,其中能繁母牛8929头、产奶牛2375头(占能繁母牛的26.6%),奶产量3029吨;2005年底存栏杂种母水牛21426头,同比增长17.4%,其中能繁母牛11546头,同比增长29.3%,产奶牛3214头(占能繁母牛的27.8%),同比增长35.3%,奶产量4664吨,同比增长54%;2006年上半年存栏杂种母水牛24407头,其中能繁母牛13480头,产奶牛3612头(占能繁母水牛的26.8%),奶产量2662吨,与去年同比增长2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几年广西杂种水牛存栏量、能繁母牛数以及产奶牛数,虽然呈较快发展态势,但总量小,产奶牛占能繁母牛数不足1/3.  相似文献   

15.
奶水牛由于其发情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情表现特征没有黄牛明显,且有一部分还处于隐性发情壮态。因此奶水牛的发情鉴定比较困难,适时输精的时机较难于把握。故奶水牛的受胎率偏低。笔者总结多年在基层开展奶水牛人工授精配种的经验,认为提高奶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关键技术是:一需要有优质的冷冻精液;二要准确的把握母水牛的适时配种时机;三要有娴熟的人工授精配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三里镇旧县村大力发展水牛奶业 ,去年销售鲜奶达 1 0 0多吨 ,纯收入 3 0多万元。奶用水牛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 442元。奶用水牛已成为该村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武宣县三里镇旧县村有农户 1 48户 ,678口人 ,耕地面积 1 3 0 4亩 ,其中水田 5 73亩 ,旱地 73 1亩。经济基础尚属薄弱 ,但该村村民思想活跃 ,致富愿望强烈。2 0 0 1年由于饲养奶用水牛 ,使该村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他们的经验为 :一是树立典型 ,以样板示范带动。“穷则思变” ,该村首先由何德兴、苏胜林、苏太光三家农户于 2 0 0 0年上半年带头从广西水牛研究所引进国外原种牛 2 0头 ,…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第6届世界水牛大会上,水牛专家和学者一致提出:现代水牛业应是“奶用为主,肉用为辅”的发展趋势。另据2004年11月在墨尔本召开的2004世界乳业报告指出,世界奶业市场目前正历经重大变化,全球牛奶产量的增长正明显放缓,2004年奶产量6.12亿吨,比2003年新增300万吨,远低于过去10年年均8007/吨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方文远  黄海鹏  黄锋 《广西畜牧兽医》2007,23(4):158-159,191
近年来我区水牛杂交配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已突破40万头,生产杂种牛16万多头.为加大奶水牛业的开发,2007年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发展5000头奶水牛,以克服我区奶水牛发展滞后(目前只有4000头左右)、奶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奶水牛的发展现状,探索奶水牛发展的最佳模式,2008年11月上旬,笔者一行对全省4个奶水牛试点基地之一的荆门市进行了奶水牛生产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20.
摩拉水牛引进我区已40年,尼里/拉菲水牛也有了23年。这两个品种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经过长时间的风土驯化,表现出能适应我区亚热带的气候条件,耐热性好,耐粗饲,抗病力强,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产乳性能。作为水牛改良的主要父本,其泌乳特性如何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