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厂化育苗养殖体系内细菌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工厂化育苗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对虾育苗期养殖体系中的异养菌、弧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进行监测。[结果]异养菌、弧菌和致病性副溶血菌数量都是对虾受精卵中高,无节幼体中最低,而后逐渐升高。在整个育苗期,对虾幼体中异养菌和养殖水体中弧菌增加1个数量级,对虾幼体中弧菌和养殖水体中异养菌均增加2个数量级。活饵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很大,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量很低。养殖体系中幼体与水体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0;活饵中异养菌、弧菌与对虾幼体和养殖水体相关性很低或呈负相关。[结论]育苗期养殖水体与对虾幼体中细菌数量变化具有动态联系,严格控制养殖条件副溶血弧菌很难引起幼体疾病爆发,饵料中细菌数量与养殖系统中细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河蟹工厂化育苗期间水及蟹体中异养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ocheir sinensis),工厂化育苗期间沉淀池水,培育池水和蟹苗体内的异养菌暨弧菌(Vibrio)数量的变化与优势菌株属的组成,以及细菌数量的变化与消毒剂,COD,总氨氮,pH值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育苗水中细菌繁殖速度快,细菌属的组成较简单,弧菌属为优势属,其出现频次占45%,异养细菌的数量与COD和总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河蟹(Eriochir sinensis H. Mime-Edwards 1853年)养殖业的日益发展,河蟹的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不断完善,河蟹产量不断上升;但是,北方河蟹的性早熟,制约着河蟹的养殖,该试验旨在探讨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的养殖途径。在北方当年苗养成商品蟹生长期仅有5个多月,所以很难达到商品规格。若在冬季育,经过暂养,春季投放大规格的仔蟹,当年养成商品蟹就成为可能。为此,我们在1994~1995年1月,在大港区滨海养殖场进行了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性试验,通过对生产车间的改造,亲蟹的暂养、交配、抱卵及人工育苗等,于1994年 12月 8日和 1995年1月15日,共人工繁育蟹苗(大眼幼体)115 kg,取得了冬季育苗的成功。然后将蟹苗养成仔蟹,(在张家港)当年10月,养成商品蟹,平均规格100g/只以上。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异养菌、弧菌数量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表层水体异养菌数量为4.4×103~2.3×105 CFU/mL,中层水体异养菌数量为7.95×103~1.60×105CFU/mL,底层水体异养菌数量为5.0×103~1.6×105CFU/mL;表层水体弧菌数量为0~7.85×103 CFU/mL,中层水体弧菌数量为0~1.8×103 CFU/mL,底层水体弧菌数量为0~1.32×104 CFU/mL。池塘水环境中的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数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夏季处于较高水平,秋季、冬季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弧菌数量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达到最低值,随着养殖池塘水温的回升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5.
高位虾池水体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的4个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过程水体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寮村虾池BL1和B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后期多于初期的单峰变化趋势;BL1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和可培养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相似,而BL2则是前期稍微升高而后下降,后期又呈升高态势,峰值出现在养殖末期;水源地B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为初期平缓,后期明显多于初期,大体呈上升态势;而BL3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则比较平缓.2)庵里村发病的虾池AL1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养殖中途爆发病害时,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高出未发病的正常池2个数量级;庵里村虾池A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也是中间高两头低,而弧菌的数量变化则是无规律的波动;水源地A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弧菌数量放养初期最高.3)高位虾池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虽多于水源地,但差异不显著,同一个位点,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同步增多或减少.虾场水体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与多数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与虾池养殖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同时反映了高位虾池生态系统受多种因子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笔者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对东风螺滩涂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水质因子(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活性磷)和微生物(弧菌、总异氧菌)进行检测,以期了解东风螺滩涂养殖区水质因子与微生物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的高峰出现在3~5月份,活性磷的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而5~10月份,弧菌都维持较高的浓度;各个水质因子与微生物的检测数据呈波动变化,除氨氮以外,其他指标养殖区与非养殖区间差异不明显;这表明在当前的养殖面积(18 hm2)和养殖密度(300粒·m-2)下,东风螺养殖未对海区水质因子与微生物群落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该研究选择了三3类参池,分别是自然纳潮管理方式下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自然池塘),配备微孔曝气增氧机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微孔曝气池塘)和配备养水机设备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养水机池塘),对参池底泥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参池中底泥异养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94400~377625 cfu/g,微孔曝气池塘62633~247309 cfu/g,养水机池塘115037~273071 cfu/g,其中自然池塘1月最高,3月最低;微孔曝气池塘5月最高,6月最低;养水机池塘4月最高,8月最低。各参池中底泥弧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0~3291 cfu/g,微孔曝气池塘35~5412 cfu/g,养水机池塘0~3037 cfu/g,各参池均呈“春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弧菌与异养菌数比值在4、5月份相对较高,在2月份较低。通过实验初步比较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改善参池底质及探究微生物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3种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食用江苏省中华绒螯蟹的健康风险,对江苏省养殖的中华绒螯蟹重金属镉残留进行了调查.于2018-2020年的9-10月,在江苏省采集399份中华绒螯蟹样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样品中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江苏省中华绒螯蟹体内重金属镉含量范围在0.00950 mg/kg至0.83600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5100 mg/kg,99.0%的样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限量要求.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88.5%的样品处于未污染或轻度污染水平.从采集区域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中华绒螯蟹体内镉含量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南地区没有显著差异,而苏北地区与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人群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正常消费水平下,靶标危害系数值均小于1,江苏省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镉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旨在阐释奶牛日粮添加淀粉对奶牛乳脂及瘤胃细菌菌群变化的影响。选取4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试验开始前以基础日粮饲喂并作为对照,饲喂7 d;试验期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1.5 kg·d-1玉米淀粉,饲喂15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淀粉后,牛奶乳脂率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细菌研究表明,在门水平上共检测到28个菌门,玉米淀粉导致瘤胃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丰度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383个菌属,其中90个菌属发生显著变化。玉米淀粉导致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小球菌属(Pedi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毛螺旋菌属-1(Lachnoclostridium-1)、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1)、普雷沃氏菌属-7(Prevotella-7)等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等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对瘤胃细菌多样性和种类分布均匀度均无显著影响,但其促进了大部分产酸菌群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和2007年每年5月下旬,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以垂直拖网方式进行了仔稚鱼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E~121°55′E、32°00′N~32°28′N),对调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1 541尾,隶属于8科,16种,其中2006年采集到仔稚鱼1073尾(平均密度为58.4 ind/m3),2007年采集到仔稚鱼468尾(平均密度为23.8 ind/m3).2006年的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2007年,第4-6断面为仔稚鱼的密集区,主要的种类有斑(Konosirus punctatus)、鱼(Liza haematochelia)、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黄姑鱼(Nibea mitsukurii)等,鱼为2006年的最优势种,斑为2007年的最优势种.根据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仔稚鱼的出现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数量分布规律,揭示了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是多种仔稚鱼的保育场,应加强对近岸水域的保护,将有利于保证仔稚鱼的资源补充量. 相似文献
15.
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往关于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大多以单元间相互独立为假设条件,忽视单元之间相关性,这可能致使结果不能客观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本文构建耕地指数与耕地变化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与重心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980-2009年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表现出严重不均衡,2009年耕地稀疏区与减少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耕地集聚区、增加区和基本稳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与苏北;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2009年江苏耕地分布形成包括苏州、无锡市区在内的低—低相关区和沭阳、涟水在内的高—高相关区相对应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09年耕地变化的低—低相关区包括苏州全部县(市),高—高相关区包括盐城中东部与宝应县、兴化市;相比1980年,2009年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偏移.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小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a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 714 kg/hm2,56 a来增加3 3 494 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 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 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01~2010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10年从江苏省五大水稻栽培区采集了1 269份水稻稻瘟病菌标样,分离获得818株单孢菌株,利用7个全国统一鉴别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共获得7群40个生理小种。结果显示,ZG1群小种出现频率最高,达到58.3%,为优势小种;其次为ZB群小种,达到16.9%。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在五大稻区分布不同,在徐州、盐城地区,稻瘟病菌小种类群较为简单,均出现了7群18个小种;在南京、苏州和南通地区,稻瘟病菌小种组成较为复杂,分别出现了7群22个小种、7群23个小种和7群21个小种,尤其在苏州地区,仅ZB群小种的类型就多达11个。2001~2010年优势小种ZG1始终保持高频率出现,2006年最高,达到了73%;2009年最低,为41.4%。ZB群小种在2009年出现频率达到了最高,为31.4%。2001~2010年稻瘟病菌种群监测结果说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和主栽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8.
19.
荔枝蒂蛀虫繁殖生物学及饲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该虫羽化、求偶、交尾、产卵、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与食料、温度、湿度、光照、天敌等影响因子有密切关系;对该虫的繁殖生物学特点及饲养技术进行探讨,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江苏省意大利蜂与中华蜜蜂品种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方法]利用6对微卫星DNA标记从DNA水平上对意大利蜂与中华蜜蜂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估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结果]共检测到4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2到11不等,所有位点平均的期望杂合度和PIC值分别为0.505 0和0.473 1。意大利蜂和中华蜜蜂6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17和3.83,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500 7和0.333 2,群体分化系数为29.5%,两个品种间的Reynolds'遗传距离和Nm分别为0.330 5和0.638 4。[结论]两个蜜蜂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群体杂合度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