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核麦间作模式下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方法]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核麦间作模式下,重施拔节肥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向生殖器官分配、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重施返青肥处理,施氮量30 kg处理高于施氮量40 kg处理.产量最高处理为追施尿素30 kg、返青期∶拔节期=3∶7.[结论]在核麦间作模式下,在适宜施氮量条件下,适当降低返青期追氮量,增加拔节期追氮量,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增加光合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分配的比例,提高千粒重,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模式下,探讨不同间作模式下小麦冠层光分布、光合速率及光合物质积累规律.[方法]在核麦和枣麦间作模式下,研究小麦不同冠区(冠下区和冠中区)总辐射、小麦冠层上部和下部光合有效辐射(PAR)、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及光合物质积累的变化.[结果]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总辐射、小麦冠层上部PAR、冠层下部PAR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核麦间作总辐射、冠层上部和下部PAR值在最大值附近点分布较少,尤其是冠下区,而在最小值附近点分布显著多于枣麦间作,且冠层下部PAR值在光补偿点以下点分布显著多于枣麦间作,冠下区尤为显著.枣麦间作不同冠区小麦冠层上部PAR值均在光补偿点以上,核麦间作冠下区有0.5~2h在光补偿点以下,冠中区均在光补偿点以上.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树冠遮荫导致不同冠区不同时间段小麦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冠层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降低,导致光合物质积累量降低,且核麦间作模式下Pn最大值及最小值和光合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枣麦间作.[结论]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模式下,果树树冠对不同冠区小麦都有不同程度的遮荫.核桃树冠对不同冠区小麦遮荫时间及遮荫强度显著高于枣树的遮荫影响,尤其是冠下区.核麦间作光不足限制了光合作用快速进行,尤其是冠层下部处在光补偿点以下点较多,使光合效率和光合物质积累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和5:1: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1: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kg/hm2(N1)、240 kg/hm2 (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LAI、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N3处理达到最大;胞间CO2浓度(Ci)呈先"先降后增"的变化,在N3处理最低.施氮量对收获穗数影响不大,但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3 >N4>N2 >N1;产量以N3处理最高,为9 540.15 kg/hm2,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5.
基于 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提高。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处理与偏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长期不施肥,玉米的穗粒数最低偏施氮肥可以提高穗粒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较高,高有机肥与高氮肥配施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随水滴施铵态氮、酰胺态氮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新疆棉花产业和棉田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小区试验,在棉花盛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测定等氮量水平条件下,施用不同氮素形态肥料后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收获期产量.[结果]随水滴施铵态氮肥对增加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CC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縻(Gs)、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增幅分别为9.11;、15.95;、40.30;和29.75;;对降低叶片蒸腾(E)有一定积极作用,降幅平均为10.47;;在纯氮总量相等、水肥总量相等、管理水平一致的条件下,最终收获产量随水滴施铵态氮肥处理增加4.5;,经F检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同等条件下,随水滴施铵态氮肥比随水滴施酰胺态氮肥能促进棉花叶片中的叶绿素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并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沼肥不同用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用沼肥作基肥,通过6个不同施用量观测其对小麦不同时期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肥,能有效地提高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光合速率(Pn)、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在22500 kg/hm2施肥水平下,小区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最高;在30000 kg/hm2施肥水平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拔节期叶绿素含量最高。在37500 kg/hm2施肥水平下的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明显高于对照;基肥施用沼肥的各处理小麦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2.4%~26.14%,沼肥施用量在0~30000 kg/hm2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量的施用沼肥会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降低光合速率。沼肥在麦田作基肥的最佳施肥量应在22500~300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氮素高效利用优质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氮低效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研究了施氮对3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郑麦0856、郑麦0943、郑麦7698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提高3种优质小麦功能叶片SPAD值,其中拔节期郑麦0943增幅最大,扬花期郑麦7698增幅最大,且二者均高于同时期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净光合速率以郑麦0856增幅最大,郑麦0943增幅最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除郑麦0856增加外,其余2个品种显著下降;同化物积累量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且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花后同化物积累率郑麦0943和郑麦0856增加(其增幅低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稍高于氮高效品种济麦22),郑麦7698无显著变化;产量和收获指数以郑麦0856和郑麦7698增幅较大,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较高,缺氮对郑麦7698和郑麦0856有效穗数降低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郑麦0943。整体而言,3个优质小麦品种相比,郑麦0943不施氮减产幅度较小,郑麦0856和郑麦7698对氮素反应则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济麦22和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群体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群体透光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氮时期后移有利于减缓后期群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但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光合速率等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225kg/hm2的3个处理中,拔节期追氮处理的产量高于其它两个追氮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高产主要是通过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且追氮时期后移对籽粒产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差异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阐述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玉米高产节肥的适宜施氮量。本研究采用春玉米‘中单509’,在5个施氮水平下,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在开花期达最大值;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等均以施氮量为135.00 kg/hm~2时达最高;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施纯氮量在135.00 kg/hm~2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通过试验建立了施氮量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适量的氮肥有利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豫南稻茬小麦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及其适宜播种方式。[方法]以信麦9号为材料,研究信麦9号在条播和撒播2种播种方式下,不同氮肥(0、150和225 kg/hm~2)施用量对信麦9号植株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穗粒数来实现的,而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信麦9号的株高、穗长及其每穗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数;其中不孕小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更大。增施氮肥显著降低了植株主茎叶龄,增加了单株次生根条数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善了信麦9号的茎蘖动态变化。撒播与条播相比,撒播在适氮环境下产量较高,条播在高氮环境下产量较高。[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改善植株的生长发育,可对豫南稻茬麦区信麦9号的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选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首个国家审定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240、300、360 kg/hm23个施氮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能显著影响镇麦168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高施氮水平(300、360 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全部施氮处理下,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施氮处理下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其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谢辉  韩守安  王敏  张雯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9):1610-1623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遮阴程度对间作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主干分层形(DC)、开心形(OC)、高干形(HS)和小冠半圆形(SC)等树体结构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的4个树形为处理,以大田为对照。于冬小麦抽穗期、花旗、灌浆期和乳熟期4个关键生育时期对不同处理不同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响应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产量构成指标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扁桃-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等指标受树形和间作区域的共同影响,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小冠半圆形(SC)、高干形(HS)、开心形(OC)和主干分层形(DC),与单作相比降幅分别达到18.24%、33.00%、35.43%和63.68%;灌浆期不同树形处理叶绿素a/b比值均降低,扬花期和灌浆期4个树形对应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单作相比扬花期和灌浆期降幅分别在18.24%~48.88% 和15.55%~56.38%;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小麦旗叶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小麦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籽粒产量降低与间作导致旗叶光合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分亏缺对棉花叶片与非叶绿色器官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田间生态条件下,选用北疆棉区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滴灌量处理,测定不同滴灌量处理下棉花叶片与非叶绿色器官的光合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生物量累积等.[结果]随滴灌量的减少,棉花非叶绿色器官的光合面积下降幅度较叶片小,非叶绿色器官的光合表面积占单株光合总面积的比例增加;水分亏缺下非叶绿色器官(苞叶、铃、茎秆)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结论]随着滴灌量的减少,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显著,非叶绿色器官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单株结铃数和籽棉产量降低;适度水分亏缺提高了非叶绿色器官生物量累积的比例,对产量形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麦抗干热风胁迫的防控技术。以淮麦3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处理在干热风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能显著降低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3种调理剂处理较干热风胁迫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有效减小了干热风对叶片光合组织的损害。此外,3种调理剂处理还显著增加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减轻了干热风对叶片的氧化损伤。同时,3种调理剂均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升。由此可知,黄腐酸钾、氯化胆碱和劲丰处理均能显著缓解干热风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造成的危害,提高植株抵御干热风的能力,对小麦的稳产增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麦抗干热风胁迫的防控技术。以淮麦3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处理在干热风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能显著降低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3种调理剂处理较干热风胁迫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有效减小了干热风对叶片光合组织的损害。此外,3种调理剂处理还显著增加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减轻了干热风对叶片的氧化损伤。同时,3种调理剂均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升。由此可知,黄腐酸钾、氯化胆碱和劲丰处理均能显著缓解干热风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造成的危害,提高植株抵御干热风的能力,对小麦的稳产增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麦棉套作模式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纯氮施用量45、90、135、180、225、270和315 kg/hm2计7个处理,以不施用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孕穗期小麦旗叶SPAD、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植株氮素含量和吸收量、籽料氮素含量和吸收量、小麦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处理的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植株氮素含量和吸收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小麦籽粒氮素吸收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施氮量22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次之。施氮处理的上述指标值均跃CK,除植株干重外,施氮量180~315 kg/hm2处理的其他指标值差异均不显著,且基本显著跃其他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均约CK,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施氮量270和315 kg/hm2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显著约其他施氮处理,氮素生产效率显著约施氮量45~180 kg/hm2处理。综合考虑产量和成本,认为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小麦季的适宜施氮量为180~2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遮阴条件下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阐明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在果粮间作模式下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人工遮阴和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研究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小麦的可孕小花数、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公顷穗数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结论】遮阴后小麦穗粒数的改良应更多地关注小花的分化、发育、退化和结实过程,产量的提高应更多地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公顷穗数和籽粒灌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小麦产量600kg/666.7m~2追氮时期和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产条件下,起身期和拔节期追氮对大穗型品种鲁麦22号穗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拔节期追氮的处理较起身期追氮开花后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强度均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明显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分蘖成穗率提高,穗数增加;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均提高;干物质积累强度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每6667m2施纯氮18kg的处理,以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同步提高而获得600kg/6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