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改善打草场土壤养分,提高草地生产力及维持草地可持续利用。【方法】2016—2018年在呼伦贝尔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打草场设置5个施氮水平(0、10、20、30、40 g·m~(-2)·a~(-1))与2个刈割留茬高度(4、8 cm),裂区试验设计,分别于每年6月中旬和8月中旬进行试验处理,研究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主要物种组成的重要值、优势种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过程。【结果】施氮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施氮显著增加禾草功能群及群落的地上生物量(P0.05),分别提高了72.7%—126.3%、61.6%—96.1%,但施氮量在10—40 g·m~(-2)·a~(-1)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刈割留茬高度使禾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18.3%(P0.05)。施氮显著增加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重要值,降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重要值(P0.05)。施氮时低刈割留茬高度显著降低羊草的重要值,增加无芒雀麦的重要值,不施氮时则相反。低留茬高度显著增加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的重要值,降低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重要值(P0.05)。施氮显著增加无芒雀麦及羊草的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氮素含量(P0.05),但施氮量在20—40 g·m~(-2)·a~(-1)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pH、土壤含水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NH4+-N、NO3--N及总无机氮(IO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群落、禾草及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群落及禾草的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短期施氮与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提高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及稳定群落的物种组成,施氮效应依赖于水分的有效性。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打草适宜刈割留茬高度为8 cm,适宜施氮量为10—20 g·m~(-2)·a~(-1)。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取华南地区黄秋葵高产的最佳刈割高度。[方法]设置刈割高度100、80、60、45、30cm几个处理,以摘叶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刈割高度对黄秋葵茎、叶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黄秋葵叶产量以刈割高度30cm的处理最高,为15622.20kg/hm^2,最低的是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茎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95550.60kg/hm^2,最低的是摘叶处理;茎叶比以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最高,为1.49,最低的是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总物质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79155.60kg/hm^2,摘叶处理的最低。如果种植用于取叶片青饲动物则应取30cm的刈割高度;以黄秋葵的茎叶为材料的饲料加工种植应取45cm的刈割高度。[结论]为黄秋葵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盐池县群众留低茬与盛花期收割的弊端,开展紫花苜蓿机械化不同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试验。结果表明,留茬高度3 cm处理苜蓿的发芽时间较留茬高度0、7 cm的发芽时间分别早4、2 d,返青率分别高10.3、7.5个百分点,生长速度、根系状况等指标也更优,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再生速度,增加产草量,因而3 cm可作为当地苜蓿平茬选择的适宜高度;以盛花期刈割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较现蕾期、初花期刈割处理分别高20.2%和15.3%,但其粗蛋白含量则较现蕾期、初花期刈割处理分别低6.1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盐池县群众留低茬与盛花期收割的弊端,开展紫花苜蓿机械化不同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留茬高度为3cm的发芽时间较齐地面刈割早4d、较7cm早2d,返青率平均高10.3和7.5个百分点,生长速度、根系状况等指标优于其他处理,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再生速度与增加产草量,其商品价值分别高于齐地面刈割11%和13.3%,3cm可作为当地苜蓿平茬选择的适宜高度;刈割期以盛花期产量最高,平均产量高于其他两个处理20.2%和15.3%,但其蛋白含量则低于其他两个处理6.1%和0.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刈割次数、施氮量和混播比例对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混播草地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④产量最高。处理12○中白三叶在混播草地中所占比例最高。刈割次数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混播群落组分变化的决定因素。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各混播组合的稳定性发现,处理④和12○的稳定性最好。试验显示,在合适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成功建植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探明刈割对糜子的表型性状的影响,对苗期和拔节期刈割处理。结果显示:在苗期刈割使糜子的根干重、秆干重、穗干重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在拔节期刈割使糜子的株高、根干重、秆干重和穗干重升高,表明利用刈割处理可以刺激植物体的冗余和补偿效应达到增加糜子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效果,为糜子生物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及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2.2、3.8、5.4 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55、65 d 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 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 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和5.4 g/株的处理,后两者的总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为最低,显著低于施氮量2.2 g/株的处理,施氮量为2.2、3.8、5.4 g/株处理间各品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刈割间隔时间为65 d的处理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NDF含量和CP产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刈割间隔时间为55和45 d的处理,但是其CP含量和RFV却要显著低于刈割间隔时间为45 d的处理.研究表明,施氮量为3.8 g/株,刈割间隔时间为45 d刈割的植株适宜于青饲利用,刈割间隔时间为65d的植株适宜于青贮利用.  相似文献   

9.
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再生性能(包括再生草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刈割时期的确定以植株高度为准,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饲用品质并引入再生系数(RGC)的概念判定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株高95 cm时刈割,留茬30 cm的再生草产量和总能量最高,分别为11.60 kg·m-2(鲜草重)和278 kJ·m-2,显著高于留茬20 cm(CK)与10 cm处理;留茬30 cm再生草的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留茬20 cm,不同时期刈割,株高130 cm与95 cm(CK)的再生产量、总能量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株高60 cm处理;但再生草饲用品质以株高60 cm时刈割最佳。比较发现,RGC接近2.5时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最好,对应的刈割方式(留茬30 cm,株高95 cm)可实现其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刈割高度对禾草丛分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高度(3,6,10,14,18,24 cm)对生殖阶段黑麦草与营养阶段高羊茅的草丛分蘖结构的影响。黑麦草草丛中,无论是分蘖数目、叶面积或生物量,均以3~4叶蘖(Ⅱ级)的比例占绝对优势,为40%~65%,5叶以上蘖(Ⅲ级)、1~2叶蘖(I级)和生殖蘖的比例较小,死组织的生物量占第二位;高羊茅草丛中Ⅱ级蘖的上述参数之比例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约60%~25%,Ⅲ级分蘖变化趋势相反,为25%~60%,Ⅰ级分蘖的比例很小,死组织的生物量居第三位;黑麦草生殖蘖的叶茎比为0.23,远小于营养蘖(0.93~1.03),后者小于高羊茅(1.06~1.26);黑麦草生殖蘖的比叶重(3.3 mg/cm2)也小于营养蘖(4.1~4.3 mg/cm2),后者小于高羊茅(4.1~4.6 mg/cm2);除生殖阶段的黑麦草的分蘖数目以外,草丛的分蘖数目、叶面积和活生物量与刈割高度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分蘖数目与高度为负相关,其它参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最适的经营管理模式。[方法]在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甸草原区采用调查牧户和查阅资料的方式,确立了具有代表性的3对典型家庭牧场进行研究,其中选取3户家庭牧场作为实验户,条件相近的3户家庭牧场作为对照户。在家庭牧场实验户的管理实践中通过降低家庭牧场的载畜率、优化畜群结构及采取冬季舍饲等手段,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家庭牧场草甸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实验户和对照户季节动态呈现为单峰型曲线,家庭牧场经过优化管理后对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生产性能有着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围栏封育提高了草地的覆盖度、植被高度、密度和牧草产量;建群种羊草在群落中仍占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优化管理后的实验户羊草重要值高于对照户,寸草苔的重要值对照户显著高于实验户;优化管理后的实验户表现出了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论]以家庭牧场为生产单元的牧区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管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草甸草原优势种羊草群落重要值(IV)和其功能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规律,观察羊草是否通过调整自身各功能性状(如个体、茎、叶等)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便为草原合理放牧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控制试验设置6个放牧强度,即对照(G0:0)、轻度(G0.23:0.23 cow.AU/hm2)、轻中度(G0.34:0.34 cow.AU/hm2)、中度(G0.46:0.46 cow.AU/hm2)、重度(G0.69:0.69 cow.AU/hm2)、极重度(G0.92:0.92cow.AU/hm2),3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每个处理中分别测定优势种羊草IV以及其植株性状(株高、茎重、叶重、茎叶比、单株重)和叶片性状(形态性状:叶面积、单片叶重、比叶面积(SLA)、叶长、叶宽;生理性状:叶片C、N含量、C/N),其中羊草IV通过随机选取试验小区内5个1 m×1 m群落样方调查得到,羊草功能性状通过随机选取每个试验小区内的羊草单株进行测定。【结果】(1)与不放牧G0相...  相似文献   

13.
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植物群落特征是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是判别干扰条件下植被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之一。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特征及品质变化情况,以了解放牧作用下草原植物退化的过程和机制,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肉牛控制放牧试验为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对照区G0.00:0,轻度放牧G0.23:0.2 cow.AU/hm2,较轻度放牧G0.34:0.34 cow.AU/hm2,中度放牧G0.46:0.46 cow.AU/hm2,较重度放牧G0.69:0.69 cow.AU/hm2,重度放牧G0.92:0.92 cow.AU/hm2)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功能群与营养品质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放牧强度大于0.34 cow.AU/hm2时,群落盖度、群落高度、群落地上生物量、原有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地上植物茎、叶以及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器官以及群落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深入解析放牧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促进草地放牧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长期控制放牧试验平台,在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北方草地过度放牧和刈割造成植被严重退化和土壤养分缺乏。本研究探讨施用氮、磷肥料对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方法】在呼伦贝尔退化草地连续进行4年氮、磷添加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0、10 g N·m-2·a-1)和6个施磷水平(0、2、4、6、8和10 g P·m-2·a-1),共计12个处理,5次重复。每年5月下旬返青时施肥,8月中旬生物量最大时期进行群落调查,主要进行群落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及4种功能群相对生物量的分析。【结果】2014—2017年物种丰富度降低明显,完全对照处理(既不施氮也不施磷)4年的物种丰富度平均分别是20.2、17.1、14.7、15.2种;对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研究表明,氮添加降低了群落物种多样性,而磷添加及磷的累积效应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无影响。多样性指数年际间差异显著,氮和年交互作用对其具有显著影响。草地群落地上生产力(ANPP)年际间变化显著,2014年最高,2015年最低,变化范围从400 g·m-2降到1...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控制放牧试验,在昭苏研究了短期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植被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后草群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均明显降低(P<0.05),密度变化不显著,且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间植被特征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显著增加了草原苔草重要值,降低了针茅重要值(P<0.05),其余草种相对较为稳定;放牧显著影响了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且轻度放牧下达到最高(P<0.05),而对Margalef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Mclntosh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短期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较缓慢,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7.
放牧与刈割对山地高草草甸植被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地高草草甸草地是新疆天然草地的精华,在生产中主要作为天然打草场利用,在新疆传统的季节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山地高草草甸草地的合理利用,经营粗放,没有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针对目前新疆山地高草草甸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乌鲁木齐市南山菊花台一带的山地高草草甸草地为对象,研究割草与放牧两种利用方式对高草草甸植被演替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山地高草草甸草地利用方式、防止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割草地优势度最大的5个种为草原糙苏(11.87)、草原老鹳草(10.94)、黄花苜蓿(8.72)、无芒雀麦(8.44)、披碱草(6.87);放牧地优势度最大的5个种为新疆党参(14.80)、草原老鹳草(12.46)、草原糙苏(12.24)、白三叶(6.73)、高山唐松草(6.04).割草地禾草的高度是放牧地的10倍,杂类草的高度是禾草高度近3倍.割草地与放牧地杂类草和禾草的盖度、频度接近,相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改良措施对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和效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改良措施对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和效益影响.[方法]对昭苏退化草甸草原打草场实施人为技术措施干预.[结果]各处理草地群落结构、产草量、优良牧草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灌溉的各处理显著高于未浇水的;最高地上生物量到来的时间比对照提前10 d左右.各处理间平均产草量指数差异显著(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A2B5 >A2B6 >A2B4 >A2B3 >A1B6 >A1B5 >A2B2 >A2B1 >A1B4 >A1B3>A1B2.灌溉各处理的各因子对产草量影响不同,灌溉+松土的松土因子在6月底~7月初作用最大(20.56;),灌溉的贡献率前期最大(85.49;),而后下降;灌溉+施肥的各处理中,施肥对草地产量的影响前期较大(47.36;~54.47;),而后降低,在最高地上生物量中的作用仅为(6.12;~15.12;),因此水是该区影响草地产量的主导因子.从效益分析,灌溉的效益最高,为912.59元/hm2.[结论]灌溉是轻度退化草甸草原草地最有效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计的割草施肥试验,研究了施用磷酸二胺对割草地产量、群落组成及草场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磷酸二胺对1年割1次草地的增产效果显著,施肥当年,P2(40kg·hm-2)、P3(60kg·hm-2)、P4(80kg·hm-2)分别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8.98%、22.28%和24.37%(P<0.05),翌年P4残效仍较对照增产17.59%(P<0.05);对1年割2次和不割草对照都没有显著增产,前者表现出肥料施用量不足,后者是由于多年围封系统自身养分亏缺量较少且厚实的凋落物阻碍养分的有效利用。(2)1年割1次的物种多样性最高,1年割2次的最低。3种割草制度下,随着磷酸二胺施用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波动性地增长趋势,而均匀性指数却呈波动下降,但变幅不大。(3)在P4条件下,大针茅和羊草在1年割1次和不割草对照中能实现等补偿,而在1年割2次中均为不足补偿,而糙隐子草恰恰相反,在P3、P4水平下表现出超补偿的现象,最高C值均出现在1年割2次中;施用磷酸二胺后,羊草与大针茅的氮含量均随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提高的幅度在不割草对照中较1年割1次要高;糙隐子草的氮含量几乎未见增长。3种植物的全磷含量均随着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羊草与大针茅在不割草处理中的增长幅度要高于1年割1次,而糙隐子草却正好相反。(4)施用磷酸二胺在1年割1次中对草地质量指数的提高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轮割制度,且施肥量为80kg·hm-2的处理下草地质量维持的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