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渗灌对苜蓿土壤含水量、生产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苜蓿的科学渗灌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为对象,对渗灌定额350(S_(35))、400(S_(40))、450(S_(45))和500(S_(50)) m~3·667 m~(-2)和漫灌定额800 m~3·667 m~(-2)(CK)下的土壤含水量动态,苜蓿生长性状、饲用品质及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内,CK的土壤含水量和耗水量最高,S_(45)的土壤含水量较低,渗灌较传统漫灌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CK在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各渗灌0~40 cm土层变异较小,渗灌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土壤水分变异低于漫灌;2)渗灌可促进苜蓿的叶茎比、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根系生物量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增加,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这在S_(45)和S_(50)下总体表现更明显;3)除S_(35)外,其他渗灌的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适宜的渗灌量可提高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苜蓿经济效益。研究认为,450 m~3·667 m~(-2)左右渗灌定额是宁夏引黄灌区苜蓿渗灌的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饲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的良凤花鸡6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A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B、C、D组的饲粮为分别以300、500、700 U/kg的植酸酶取代基础饲粮中的30%、50%、70%的磷酸氢钙。结果表明:0~4周龄,与对照组相比,C和D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极显著提高6.29%(P<0.01)和8.27%(P<0.01);平均料重比(F/G),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8周龄,与对照组相比,B、C和D组的ADG分别有所提高,F/G有所下降,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C、D组鸡血清钙、磷、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含量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植酸酶的添加而呈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酶替代饲粮不同比例的磷酸氢钙,肉鸡饲粮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能量的表观代谢率虽然比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磷的表观吸收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5.39%~32.48%(P<0.01)。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了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饲养试验通过96头20kg左右的工白×荣昌F1杂交猪分别喂给8种不同成分的日粮,消化试验通过20kg左右长白×荣昌F1杂交公猪12头分别喂给3种不同成分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在20-60kg生长猪无矿物质磷日粮中添加300mg/kg植酸酶,日增重提高14.5%(P<0.05)。饲料效率无明显影响,总磷和植酸磷的全消化道消化率分别提高39.3%(P<0.05)和38.4%(P<0.05),氮的沉积效率增加14.4%(P<0.05),生长猪日粮添加植酸酶对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成分,无氮浸出物,总能和钙的消化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棕榈粕对肉兔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两个试验。试验1选择20只50 d的肉兔,平均体重为(1.55±0.18)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用于代谢试验。试验2选择35 d断奶肉兔9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20%的棕榈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试验由断奶当天到63 d。结果显示:试验日粮较基础日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显著提高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日粮添加棕榈粕显著提高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对酸不溶蛋白的表观消化系数无显著影响(P> 0.05)。与基础日粮组相比,棕榈粕组日增重显著降低了4.8%(P <0.05)。日粮添加20%棕榈粕对粪中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 0.05),但自由采食条件下,基础日粮组和棕榈粕组均显著提高了粪中产气荚膜杆菌的含量(P <0.05)。结论 :棕榈粕对肉兔是一种较好的纤维、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可以代替部分日粮中的部分苜蓿草粉。日粮添加20%棕榈粕可以提高肉兔的生长性能,对饲料消化率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个阶段,并采用2×2+1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别为正对照(PC,饲粮能量前期12.13 MJ/kg,后期12.76 MJ/kg)、负对照1(NC1,饲粮能量在PC基础上降低210 kJ/kg)和负对照2(NC2,饲粮能量在PC基础上降低420 kJ/kg),以及在NC1和NC2基础上添加200 g/t脂肪酶(1 000 U/kg脂肪酶),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结果表明:1)与PC相比,NC1 22~42 d料重比(F/G)有提高趋势(P<0.10),屠宰率及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NC2 42 d体重(BW)、22~42 d和1~42 d体增重(BWG)有降低趋势(P<0.10),22~42 d F/G有提高趋势(P<0.10),1~21 d及1~42 d F/G显著提高(P<0.05),表观代谢能(AME)显著降低(P<0.05)。2)与负对照相比,NC1+脂肪酶有提高半净膛率和粗脂肪(EE)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NC2+脂肪酶有降低1~21 d F/G、提高EE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3)NC1+脂肪酶和NC2+脂肪酶各阶段BW、BWG、F/G及AME与PC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双因素分析显示,脂肪酶有提高42 d BW、22~42 d和1~42 d BWG及干物质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显著降低了22~42 d和1~42 d F/G(P<0.05),有降低1~21 d F/G的趋势(P<0.10),显著提高了EE表观利用率(P<0.05)。由此可知,饲粮能量分别降低210和420 kJ/kg后,不同程度降低了肉鸡后期及全期BW和BWG,提高了各阶段F/G。在低能饲粮中添加1 000 U/kg脂肪酶能够显著改善后期及全期F/G,从而改善肉鸡BW和BWG,且NC2+脂肪酶的效果优于NC1+脂肪酶。  相似文献   

6.
72只28日龄合浦鹅随机被分为3组,用来研究生物制剂对其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处理1为基础日粮组,处理2为基础日粮加酶组,处理3为基础日粮加酶和益生素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8 ̄49日龄阶段,处理2、3组的日增重明显高于处理1组(P<0.05),饲料效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49 ̄70日龄阶段,各处理组生长性能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处理2、3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后期,添加生物制剂对养分利用率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一个饲养试验和一个消化代谢试验研究了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饲养试验将96头和20kg左右的长白×荣昌F1杂交猪96头,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圈,每圈3头,分别喂给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8%磷酸氢钙,基础日粮+10×10^-5,20×10^-5,30×10^-5,40×10^-5植酸酶,基础日粮+0.8%磷酸氢钙+20×10^-5或40×10^-5植酸酶等8种日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提取物对崇仁麻鸡母雏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选用120只25日龄的健康崇仁麻鸡肉用母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组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组Ⅱ为草粉组,饲喂添加了5%苜蓿草粉的饲粮(苜蓿黄酮含量约298mg/kg);组Ⅲ为黄酮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765mg/kg苜蓿黄酮提取物(苜蓿黄酮含量约300mg/kg)。预试期5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添加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崇仁麻鸡母雏平均日采食量(P>0.05);提高了鸡只的体重和日增重,并在第15~21d达到显著水平(P<0.05)。草粉组的料重比高于对照组,而黄酮组的料重比低于对照组。添加苜蓿草粉有降低饲粮养分利用率的趋势(P>0.05),添加苜蓿黄酮则有提高养分利用率的趋势(P>0.05)。但两者均降低了对粗脂肪的利用率(P>0.05);提高了对钙的利用率,且黄酮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崇仁麻鸡母雏饲粮中添加5%的苜蓿草粉或300mg/kg黄酮含量的提取物,可促进鸡只生长,减少脂肪的沉积,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不同种类有机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1.5%柠檬酸组、1.5%延胡索酸组、0.2%复合酸化剂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在试验17~20d和38~41d分别进行代谢试验;在试验第21天和第42天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1.5%柠檬酸、1.5%延胡索酸和0.2%复合酸化剂不同程度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提高前期阶段饲粮能量和养分的利用率;对42日龄盲肠内容物的pH值有一定影响,同时,柠檬酸和复合酸化剂能显著促进肉鸡42日龄直肠乳酸杆菌的增殖;综合分析所有参数,0.2%复合酸化剂的作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不同类型和有效磷水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内卫鸡进行生长性能和磷利用效果评定,结果表明:(1)不同有效磷水平日粮加植酸酶(200-400Pu/kg)均明显提高体增重、饲料利用率,在玉米-糠麸-菜、后日粮中加植酸酶的反应受日粮有效磷水平的影响,低磷日粮加植酸酶有较大的应答;9)肉生长性能的改善与磷、钙、匀上关,饲喂添加植酸酶日粮的肉鸡血清磷、胫骨在分、磷钙、锌含量提高,植酸磷、总磷、钙的表观利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 sativa在原产地陇东栽植的生物物候与热量条件的关系,鲜、干质量与水分利用率随生长年限的变化特征,以及地上生长量和地下生长量在生长年的变化特征,认为陇东紫花苜蓿在陇东塬区完成3个生长周期从气候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陇东紫花苜蓿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鲜、干质量和水分利用率等要素各年逐茬增加,现蕾期前后是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陇东紫花苜蓿生长前3年,地下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2年第2茬生长发育期间.夏季根生长比秋季活跃,秋季主、侧根直径的增长较缓慢.陇东紫花苜蓿不但适宜原产地陇东地区栽植,在西北区域属于优质品种.但该品种干草率较低,适宜青饲,应以生产鲜草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为主,不宜作为当地商用草产业发展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2.
交替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替灌溉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广泛用于籽实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灌溉管理.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交替灌溉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要素,根系生物量,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紫花苜蓿生产中应用交替灌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但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交替灌溉虽然增加了紫花苜蓿单株分枝数,但减少了单株叶片数;交替灌溉增加了0~20 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降低了20~60 cm 土层根系的生物量,整体上增加了0~60 cm 土层根系的总生物量;交替灌溉增加了紫花苜蓿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提高了紫花苜蓿植株适应干旱的能力.上述结果说明,交替灌溉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而不减产,一方面通过增加紫花苜蓿根系发育能力而提高其耐旱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单株分枝数,因此交替灌溉能够适用于收获营养体的紫花苜蓿生产的灌溉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地下滴灌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的合理施氮量和灌溉量,以紫花苜蓿‘巨能7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试验,全生长季共设置4个总滴灌量水平:480 mm(W1)、550 mm(W2)、620 mm(W3)和690 mm(W4);施氮量共设置4个水平:无氮(N0,0)、低氮(N1,60 kg·hm-2)、中氮(N2,120 kg·hm-2)和高氮(N3,180 kg·hm-2)结合灌溉进行,试验采用田间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对地下滴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内生长状况、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不同茬次的株高和茎粗均有不同的影响,表现为第1、2茬紫花苜蓿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和滴灌量的增加而增高,第1茬紫花苜蓿的茎粗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增粗。2)第1、2茬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均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对第1、4茬和全年的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有显著的提高,其中滴灌量、施氮量和水氮互作对紫花苜蓿增产效应极显著(P<0.01)。3)增加滴灌量,降低施氮量,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均逐渐下降,WUE和IWUE最小值均出现在W4N0处理下,且该处理下的WUE和IWUE均明显小于其他处理。4)紫花苜蓿氮肥农学效率(ANUE)随施氮量增加在不同滴灌量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W1、W2和W3水平下,ANUE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趋势,ANUE最大值均出现在N2水平,在W4水平下,ANUE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偏生产力(PFPN)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ANUE随滴灌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而PFPN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适当增加滴灌量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ANUE和PFPN。综合考虑紫花苜蓿产量效应和资源利用、环境等综合效应,W3N2处理下(滴灌量为620 mm,施氮量为120 kg·hm-2)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紫花苜蓿种植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节水、高产优质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苜蓿Medicagosativa的产量水平、群体水平和叶片水平3个层次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得出苜蓿的草产量水平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2.65 kg/m3,籽产量水平为0.027 kg/m3;各个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开花期前较高,随后则较小;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阻抗呈二次关系曲线,而气孔阻抗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来调节气孔阻抗是提高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陇东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水分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表明:鲜、干质量曲线的增长特点是返青(萌芽)至现蕾后增长快,进入开花期后增长缓慢;第1茬鲜质量和干质量占全年总鲜质量和干质量的比例最大,高度与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增长成正相关;在不同茬的生长期内,气象要素对其贡献不同,水分利用率以第2茬最高。  相似文献   

16.
京郊平原区苜蓿生产能力与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北京地区气候与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特点通过定量灌溉控制,设置水分相对充足(WS)、水分中度 (WM)和水分亏缺(WD)3个水分梯度处理,对苜蓿各茬次与全年干草产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干草产量与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关系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苜蓿干草产量与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当灌溉量较大、水分充足时,可增加苜蓿各茬次与全年干草产量,其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增加,表明相对充足灌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北京相对干旱的2003年,生长时期的自然降水为285.6 mm,仅依靠自然降水并不能获得苜蓿高产以满足生产需要,适当的灌水是有必要的,按返青和每次刈割后灌溉60 mm/次(以保持土壤含水量75%时),全年耗水量530.33 mm,全年可获得苜蓿干草产量17 927.48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8.
文雅  张静  冯萌  郭正刚 《草业学报》2018,27(10):76-83
通过研究不同灌溉量(W1:117 mm;W2:156 mm;W3:192 mm)和施氮量(N1:0 kg·hm-2;N2:40 kg·hm-2;N3:80 kg·hm-2;N4:120 kg·hm-2)互作条件下河西走廊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的变化特征,旨在确定紫花苜蓿品质最优时的水氮配置模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P<0.05),但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影响不显著。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随灌溉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大值出现的组合分别为W2N3和W2N2,说明只有水氮合理配置才能提高紫花苜蓿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季蒙  李卫军 《草业学报》2012,21(1):291-295
为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效益,把地下滴灌引入苜蓿种子生产试验,通过对地下滴灌的水盐分布、苜蓿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在田间相对持水量的65%~80%(W1)水量下,湿润体的体积最大,水平最大湿润半径均为50 cm。垂直最大湿润半径为20 cm。水分能够到达40 cm×80 cm宽窄行播种方式下苜蓿的根系位置;W1处理所得根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25.09 g,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处理(P<0.01),根重顺序为W1>CK>W2>W3。并且,W1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909.62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的种子产量(611.39 kg/hm2)(P<0.01)。说明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能够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光能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田条件下,利用C 340df光合仪,对1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初花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生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生理因子(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叶温)进行测定,探讨影响其光能利用效率(LUE)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品种胖多单株干质量最高,且LUE、WUE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属于高光合、低蒸腾、高水分利用品种;2)影响LUE的主要是生理因子(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而影响WUE的则为外界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