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度是影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地区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利用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并构建了发育历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化蛹率、蛹的存活率与羽化率以及成虫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35℃下幼虫的发育历期为55.26~9.58 d。20~30℃为种群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成虫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卵、幼虫、蛹和卵到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27、11.10、12.20和11.34℃,有效积温分别为44.57、211.93、135.69和390.55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发生区域、发生期和发生世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四川省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本文根据四川省2019年、2020年草地贪夜蛾虫情及2010年-2019年近10年气温数据,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对四川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世代数进行预测,并运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分析,获得四川省草地贪夜蛾世代区划.结果表明,基...  相似文献   

3.
花生新珠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铁山 《植物保护》2009,35(3):60-62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花生新珠蚧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32 ℃时,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并得到了花生新珠蚧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该虫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与田间调查结果和发生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我国的迁飞路径和发生区划,基于2014—2018年历史气象资料,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和有效积温模型模拟该虫在我国的迁飞过程和发育进度。结果显示,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可划分为4个区域:一是华南南部9~12代区,即常年越冬区,大致在1月10℃等温线以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南部以及海南岛,除了本地越冬种群外,3、4月不断有境外虫源迁入;二是长江以南6~8代区,包括长江以南大部分区域以及云南省大部、贵州省东南部,该区域3月即可出现成虫迁入,主迁入期为4、5月;三是黄淮海及西南3~5代区,包括江淮、黄淮地区、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贵州省大部,其中黄河以南地区4、5月开始由长江以南地区零星迁入,主迁入期为5、6月,而黄河以北地区全年发生3~4代,主迁入期为7月;四是北方1~2代区,包括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和河北等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以及东北地区,该区域7月才出现成虫迁入。本研究所模拟的我国草地贪夜蛾迁飞过程和时空分布范围,可为该虫的监测预警方案和防控策略制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截形叶螨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种温度下,对截形叶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形叶螨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且不同发育阶段对两者的要求也不一致。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88℃和137.41日度,控制发育进度的理论式为T=137.41/N+(13.88±2.00)。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弄清其入侵生物学特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6个温度(17、22、27、32、37、42℃)饲养草地贪夜蛾,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体重及繁殖力等,探究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2℃条件下仅能短暂存活,在17~32℃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其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条件下世代历期和幼虫期分别为(58.73±1.46)d和(21.79±1.03)d,37℃条件下则分别仅为(22.57±0.84)d和(11.12±0.31)d。成虫寿命在17~27℃范围内差异不大,之后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7℃下成虫寿命仅为27℃下的1/4左右,且在该温度下成虫无法正常羽化,雌成虫不产卵。17~32℃下雌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期则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7℃下最高,为(565.50±143.40)粒。说明温度升高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缩短,年发生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量增大,对作物的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为探明该虫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能力,本研究利用人工接虫的方式模拟草地贪夜蛾冬季的田间存活状态,调查幼虫存活率、龄期、植株被害率,并利用线性模型预测草地贪夜蛾田间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田间平均气温低于10℃并持续8~10 d时死亡率达到100%;10月15日接入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无法完成完整世代周期,但仍能为害玉米幼苗,接虫后30 d玉米植株的被害率均达100%;根据模型公式,采用10月15日至11月18日期间的温度预测发育历期,得到卵、幼虫、蛹以及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23、46.86、40.70、69.38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草地贪夜蛾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规律,研究结果为虫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枸杞木虱是枸杞生产中4种严重害虫之一,在室内测定了枸杞木虱各虫态及整个世代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卵期有效积温为90.2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2±2.4)℃;幼虫期的有效积温为291.8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8.4±2.9)℃;整个世代有效积温为547.6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9±2.0)℃。宁夏地区的年发生理论代数为3~4代,与实际观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模型,本研究通过建立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得到了室内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个月内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20、24、28、32、36℃)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有显著差异。草地贪夜蛾的世代周期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延长。20℃条件下世代周期最长,为(75.25±1.23)d;36℃条件下最短,为(24.79±0.36)d。草地贪夜蛾从卵存活到成虫的概率32℃下最高,为80%;20℃下最低,仅为24%。24℃条件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 448.83±97.64)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24℃条件下,种群净增长率(R_0)最高,为420.16±71.48。内禀增长率(r)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8℃时达到最高值。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未来60 d内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种群世代数的增加,适当低温下产卵量大,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有较广的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在20~36℃温度范围内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生殖。24~32℃是幼虫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范围,24℃是成虫最适的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10.
浙南地区豆野螟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明确,豆野螟在浙南地区一年发生7~8代,第8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中旬、10月上中旬均有明显的发生高峰,呈现波浪多峰型的发生特点,世代重叠严重,2、3、4、5各主害代之间危害程度相差不大。豆野螟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84℃和53.17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84℃和214.9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48℃和124.41日度。  相似文献   

11.
灰茶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1、23、25和27℃共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测定了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9~27℃范围内,灰茶尺蠖各虫态和世代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除成虫外,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灰茶尺蠖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1.20)、(4.57±1.52)、(7.15±1.21)、(14.91±2.83)和(6.93±0.47)℃,有效积温分别为(88.01±7.81)、(311.26±25.35)、(150.13±11.29)、(34.50±11.54)和(570.03±16.29)日·度。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初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国外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较深入,报道较多的是寄生性天敌,霍氏啮小蜂是其重要的蛹期寄生性天敌.为探明不同糖源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霍氏啮小蜂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力,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糖源和不同温度对霍氏啮小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显著延长霍氏啮小蜂雌...  相似文献   

13.
巴氏钝绥螨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5℃、20℃、25℃、30℃、35℃五种恒温、湿度72%,光照L∶D=12∶12的人工气候箱中,测定巴氏钝绥螨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产卵前期、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8.07℃、12.65℃、13.66℃、13.25℃、15.85℃、11.90℃;有效积温分别为:11.57、10.95、23.08、20.90、24.20和126.87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巴氏钝绥螨在南昌地区的发生代数为21代.  相似文献   

14.
甘薯天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5.1℃、幼虫14.5℃、预蛹14.4℃、蛹16.8℃、成虫11.7℃;有效积温分别为卵40.8日度、幼虫158.3日度、预蛹37.6日度、蛹123.9日度、成虫58.7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6℃,有效积温为370.6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该虫在泰安一年发生3~4个世代,与田间调查结果和发生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西藏飞蝗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作者通过试验测定了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各种虫态的过冷却点、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该虫初产卵的过冷却点为-24.4℃,孵化前为-20.7℃,是耐寒性最强的虫态,1~5龄蝻、雌、雄成虫过冷却点分别为-9.28、-8.51、-7.18、-6.64、-8.07、-7.86、-7.96℃。卵、1~5龄蝻、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17、15.84、16.64、16.80、16.35、15.00、14.61℃,有效积温分别为179.14、67.53、61.07、62.09、71.16、91.20、787.78日度,卵到蝗蝻的有效积温为540.2日度。统计气象资料表明,夏季高温不是西藏飞蝗限制因素,甘孜州石渠、色达、理塘的冬季低温影响西藏飞蝗的安全越冬,在甘孜州其他县可以越冬,并可发生1代。作者在乡城县观测圃饲养西藏飞蝗能成功越冬,年发生1代,其发育进度与有效积温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6.
绿翅绢野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8、21、25、29和32℃5个温度对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翅绢野螟在18~32℃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47、13.07、12.46、7.60℃和10.98℃,有效积温分别为76.45、280.57、158.32、105.62和666.58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南宁市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6.25代,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可在其预测预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南小宁  贺虹 《植物保护》2012,38(2):130-132
为了明确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 plosis sp.)蛹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为利用该类昆虫进行植物锈病的生物控制提供基础,在智能人工气候箱内5个恒温条件下(18、22、26、30℃和34℃)测定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并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在18~30℃的温度范围内,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从18℃的11.23 d和5.58d缩短至30℃条件下的5.98d和2.98d,与温度呈负相关,且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达到34℃时,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略有延长;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82±2.28)℃,有效积温为(142.03±17.52)日·度.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而成虫寿命则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温不利于其存活.  相似文献   

18.
在18~34℃范围内的5个温度下,对杨黄褐锉叶蜂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黄褐锉叶蜂蛹在18、22、26℃和30℃4个温度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34℃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杨黄褐锉叶蜂蛹发育起点温度为5.7℃,有效积温为360.9日.度;越冬后蛹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360.9-K0)/(T-5.7)。  相似文献   

19.
绿眼赛茧蜂Zele chlorophthalmus(Spinola)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重要寄生蜂。但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温度的关系还没有报道。为了阐明绿眼赛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室内扩繁及田间保护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本文分别在17、21、25、29和33℃、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6L:8D条件下,以草地螟3龄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其寄生率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变异,明确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及在我国草地螟主要发生危害区的发生为害世代。结果表明,在17~29℃,绿眼赛茧蜂能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并能完成发育。其中以21和25℃的寄生率最高(67.3%和60.0%),子代结茧率和羽化率最高(70%)并显著高于29和17℃的。另外,绿眼赛茧蜂的蛹(茧)重和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在33℃,寄生率为0,不能与草地螟建立寄生关系;在17~25℃,卵-幼虫、预蛹-蛹及世代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但在29℃时,发育历期比25℃的有所延长。Logistic曲线和线性模型均可描述绿眼赛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但前者的决定系数(R2=0.935~0.971)比后者(R2=0.859~0.890)高,因而Logistic曲线能更好地反映绿眼赛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卵-幼虫、预蛹-蛹以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8.7、9.9和10.8℃,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76.0、189.6和331.8日·度。绿眼赛茧蜂在我国草地螟发生危害区可发生2~7代/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