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淼  宿时  王传凯  陈雪洋 《北方园艺》2016,(20):130-132
以鲜切甜瓜为试材,在25℃下采用0.1、100、200、300、400、500、600MPa处理10min后测定甜瓜菌落数;将500MPa超高压处理后的鲜切甜瓜在4℃条件下贮藏9d,分析了储藏期间超高压处理对鲜切甜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维生素C含量和亮度L*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PaX加压处理10min可抑制鲜切甜瓜中微生物,产品在4℃条件下贮藏9d后,鲜切甜瓜PPO和POD活性、维生素C含量、亮度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对甜瓜进行鲜切处理,不仅具有保障营养丰富和新鲜度高的优点,同时能够很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购买,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厚皮甜瓜"金红宝"为试材,研究了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Nisin三种防腐剂对鲜切甜瓜5℃销售货架期间品质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2%的Nisin处理可有效维持鲜切甜瓜的感官品质,延缓糖度及硬度的下降,保持果肉色度,抑制了销售货架期间霉菌、细菌及酵母菌的生长,尤以抑制酵母菌生长最为显著。Nisin是一种无毒安全的防腐剂,效果优于传统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应用前景更广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麦菜、马铃薯、辣椒、豇豆4种蔬菜总糖、总酸、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研究新鲜蔬菜、鲜切蔬菜及其低温贮存后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蔬菜相比,4种蔬菜的总糖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大多发生显著变化,辣椒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极显著提高,而豇豆、马铃薯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油麦菜、马铃薯总酸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有明显下降趋势,鲜切马铃薯的糖酸比极显著上升。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油麦菜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降低32.7%~54.5%,辣椒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63.5%~112.9%。鲜切冷藏后油麦菜和辣椒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57.7%和43.6%。油麦菜、马铃薯鲜切及鲜切冷藏后总抗坏血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鲜切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均极显著上升,而鲜切冷藏后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极显著下降。豇豆鲜切和鲜切冷藏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嘎啦和乔纳金3个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褐变底物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鲜切富士、嘎啦和乔纳金苹果在贮藏过程中色泽(L*值)和硬度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富士苹果的色泽和硬度下降最慢,贮藏14d,L*值和硬度分别下降9.6%、34.56%,比较适合做鲜切苹果加工材料;不同品种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不同,其中富士和嘎啦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和表儿茶素为底物,而乔纳金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为底物。  相似文献   

5.
果肉颜色是评价甜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甜瓜发育过程中色素类物质变化规律,以白肉型(Z)、绿肉型(F)、浅橘红肉型(C)、橘红肉型(X)等4个不同果肉颜色的网纹甜瓜品种为材料,研究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果肉颜色类型的甜瓜在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各有不同。C型、X型甜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均呈上升趋势,网纹形成期、糖分累积期为类胡萝卜素含量快速合成阶段,X型甜瓜则多以果肉中、下部含量较高。C型、X型甜瓜果肉中叶绿素a多呈下降趋势,叶绿素b有所升高;Z型甜瓜果肉中叶绿素a呈下降趋势;F型甜瓜在糖分累积期叶绿素a快速积累,达到6.66μg·g~(-1)。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甜瓜的果肉颜色。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3个采收期(果实生长发育95、105、115 d)新梨7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综合得出适合长期冷藏的采收时期及标准。结果表明:刚采摘的果实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L*值和种子颜色指数逐渐升高,果实硬度、h°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值逐渐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果实生长发育105 d)果实最高。在冷藏条件下,随着冷藏期延长,各采收期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变化,果皮L*值逐渐升高,h°值逐渐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果实腐烂率增加,果柄保鲜指数降低;采收期Ⅱ(果实生长发育105 d)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保持较高水平,品质较好,且果实腐烂率较低、果柄保鲜指数较高,贮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综上,在河北省泊头地区,新梨7号适宜机械冷藏的采收标准为: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实生长发育100~110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4.5 kg/cm2;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新梨7号果实冷藏期间衰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鲜刺嫩芽为原料,采用柠檬醛微胶囊对其进行鲜切保鲜,研究了在4益下冷藏柠檬醛微胶囊对鲜切刺嫩芽的保鲜效果。研究表明,柠檬醛微胶囊稳定了鲜切刺嫩芽的失重率、色度(L*和a*值)和硬度的变化,延缓了维生素C、总酚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其中,2g和3g微胶囊用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嫁接对日光温室栽培的网纹甜瓜果实发育、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嫁接加快了果实的膨大速度, 但对中果肉厚度影响不大; 降低了网纹甜瓜中果肉内的果糖、葡萄糖含量; 改变了网纹甜瓜蔗糖积累模式, 嫁接网纹甜瓜中果肉内蔗糖积累时间较自根提前了7 d左右,蔗糖含量高于自根; 但嫁接降低了网纹甜瓜中果肉的总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I) 和中性转化酶(NI) 活性, 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和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处理对鲜切苹果营养品质的影响,将鲜切富士苹果分别放入1.5%、3.0%、4.0%的EDTA-2Na溶液中浸泡5min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每1d测定鲜切苹果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EDTA-2Na处理,对于鲜切苹果的贮藏期营养品质影响不同。采用3.0%EDTA-2Na的溶液浸泡处理能在常温贮藏5d内保持鲜切苹果的品质,有效地抑制褐变,可以更好地抑制鲜切苹果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并且使总糖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使失重率维持最低水平,所以用3.0%的EDTA-2Na处理5min,可以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有利于保持鲜切苹果贮藏期内良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87.77%和91.44%,方差分析显示F=15.30F0.01;三萜类成分在10~7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三萜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318‰和2.334‰,方差分析显示F=0.1880F0.05。表明茯苓采用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发汗切制法高于趁鲜切制法,对三萜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板栗采后低O2处理对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红袍’板栗为试材,研究了0℃下0~5%的低O2处理对其品质及耐藏性的影响。低O2处理时间过长(20 d以上)且O2 浓度过低(2%以下),会使板栗产生异味,并促使板栗在贮藏期间的腐烂。低O2处理提高了板栗内乙醇脱氢酶(ADH)的活性,使乙醇大量积累,处理后经过120d冷藏,乙醇含量和ADH的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的水平。低O2 处理还影响板栗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3%~5%低O2处理可使淀粉的水解速率下降,但O2小于2%则会加速淀粉消耗。综合各项指标,低O2 (3%)处理20 d再进行冷藏,在防止异味、保持品质的同时,还提高了板栗的耐藏性。  相似文献   

12.
营养液更换频率对水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栽培过程中监测营养液的pH值及EC值,研究了营养液的3种更换频率,10 d(F10)、15 d(F15)和30 d(F30)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10处理相比,F15、F30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叶片数等形态指标以及可溶性蛋白、VC含量等无显著差异;F15、F3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且F30处理好于F15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春丰迷你冬瓜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及贮藏环境对迷你冬瓜果实贮藏期间品质
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成熟度的果实虽采收时营养价值高,但不耐贮藏,贮藏3 d 后果皮即出现皱缩现象;
高成熟度的果实耐贮性好,贮藏100 d 后外观仍保持良好,且在地下室环境中贮藏能延缓果实品质下降的
速度;在冷藏环境下各成熟度的果实贮藏20 d 后出现腐烂症状。分析认为:短期贮藏可选择花后15 d 的
嫩瓜冷藏;长期贮藏则应选择花后30 d 或45 d 的老熟瓜在地下室相对低温的环境中贮藏。  相似文献   

14.
加工番茄新品种IVF1305是以自交系12-814为母本,以12-7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植株有限生长类型,从定植到果实成熟约90 d(天)。成熟后果实呈鲜红色,果形方圆略长,单果质量60~70 g,单果耐压力8.0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番茄红素含量122.0 mg·kg~(-1)(FW)以上,田间耐贮性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丰产稳产,适合机械化采收,每667 m~2产量可达7 500 kg以上。适合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加工番茄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适宜辣椒幼苗贮运的炼苗期基质含水量,研究了炼苗期不同基质相对含水量处理(25%~35%、
40%~50%、55%~65% 和70%~80%)对不同贮藏时间(0、2、4、6 d)下辣椒幼苗主要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定植
后幼苗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短期(2 d)贮藏而言,炼苗期的适宜基质相对含水量幅度较大(40%~80%);
对于中期(4 d)和长期(6 d)贮藏,适宜将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80%。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适宜评价贮运期间辣椒幼苗质量的单一指标为叶片健全指数,复合指标为茎粗+2.723 真叶叶绿素含量-1.235 地下部干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黄瓜双断根嫁接苗合适的贮藏时间,对不同时间贮藏处理后嫁接商品苗成活率、生理和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在20℃黑暗高湿(99%)条件下,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进行0(对照)、4、8、12、16、20、24、28、32、36、40、44、48h不同时间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黄瓜断根嫁接苗在贮藏48h后,虽然保持较高的成活率(98.50%),但植株的壮苗指数、植株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真叶可溶性糖含量、根表面积、根长和根体积等指标与贮藏40h的嫁接苗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20℃黑暗高湿环境下,在保证黄瓜双断根嫁接苗成活以及商品苗质量的前提下,贮藏时间应控制在40h以内。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施用对嫁接薄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控释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复合肥等4种肥料作为基肥,按株施肥料价格相等设计,以施用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对嫁接薄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定植35 d后接穗主茎粗与第1子蔓长度均显著大于其他各处理,但薄皮甜瓜的产量显著下降,品质降低。施用控释肥薄皮甜瓜单果质量比对照提高3.1%,产量增加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5%;施用有机肥,薄皮甜瓜的品质最优,但产量比对照下降了17.7%。综合评价认为,控释肥是嫁接薄皮甜瓜较理想的肥料。  相似文献   

18.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 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0 mg · L-1 时,番茄叶片碳氮代谢旺盛,产量和品质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青花菜贮藏期间幼苗质量以及定植后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优秀为试材,分别在11、16、21℃条件下贮藏0、2、4、6d,筛选出与定植后幼苗心叶生长速度相关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温度为11℃的处理幼苗形态指标保持良好,第1片真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定植后幼苗心叶生长速度较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期幼苗壮苗指数与定植后植株生长恢复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作为评价青花菜幼苗贮藏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指标"第1片真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壮苗指数、比叶重"能够很好地反映青花菜幼苗短期贮藏后的生长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