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发掘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辣椒半矮秆新种质,以辣椒自交系6421和其EMS诱变获得的半矮秆突变体E483为试验材料,对突变体表型、生物量、光合特性、生理指标及遗传规律进行分析,明确其半矮秆突变特征。结果表明,突变体E483植株节间距缩短,各发育时期植株株高约为6421的一半;叶片变小,叶面积极显著低于6421,叶色深绿;花朵变小,花瓣长、花药长、柱头长和花丝长均极显著低于6421;果实变短变宽,单果鲜质量和单株坐果数极显著低于6421;根长变短,根深、根宽、根开展面积均极显著低于6421,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6421;幼苗鲜质量及干质量均极显著低于6421,鲜质量根冠比显著低于6421;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光合参数Pn、Gs、Ci、Tr均极显著高于6421;MDA含量极显著低于6421,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6421,SOD、POD、CAT、GR活性和SA极显著高于6421。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半矮化突变性状为隐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2.
黄金水位栽培法在设施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金水位栽培法在设施育苗上的应用,实现根系生长发育的最优控制,开展了不同水位下彩叶草、吉祥草、水稻等植物的扦插和直播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金水位(0.6开孔)扦插的彩叶草壮苗指数、发根数、发根长、根球直径、根球体积、鲜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无孔),基茎粗、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黄金水位栽培的吉祥草鲜质量、干质量、绿叶数、苗高显著高于有底孔栽培;黄金水位栽培显著促进了孔雀草的矮壮、多花;黄金水位栽培的稻秧发根数显著高于水位0.81和1.00的处理,极显著高于水位0.13处理。  相似文献   

3.
菜豆突变体ylm 是用60Co-γ 射线诱变高代自交系A18-1 得到的黄化突变体,其叶色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对ylm 不 同发育阶段的叶色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幼苗期和青熟期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ylm 幼苗期的 单株鲜质量、叶面积、茎粗和主根长均低于野生型,青熟期的单株干鲜质量、单株荚数、鲜荚产量、单荚籽粒数和豆荚长度 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突变体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着叶色的加深而呈增加趋势。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抑制了光合速率, 进而影响叶片发育,也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T3处理(草炭∶稻草=3∶5)和 T7处理(菇渣∶稻草=2∶1)的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干质量、全株鲜干质量和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并且 T3和 T7处理的番茄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7处理的壮苗指数显著高于2个对照,因此 T7处理对番茄育苗的效果最好,其次为 T3。  相似文献   

5.
叶用莴苣全株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等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强弱差异性,分别采用波长(442±9)nm蓝光、(457±7)nm蓝光、(521±14)nm绿光、(627±7)nm红光和(655±11)nm红光光谱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以300μmol·m~(-2)·s~(-1)光强对叶用莴苣进行12 h·d~(-1)照射处理3周,以温室自然光为对照,研究具有一定能量供应下叶用莴苣生长和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信号调控效应。红光,尤其是红光655处理的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57.89%~85.04%;尽管蓝光下全株及叶和根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3.26%~181.23%,可是随着光谱波长的减小,可溶性蛋白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相比之下,随着光谱波长的增加,可溶性糖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此外,蓝光、红光处理全株以及叶和茎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97.26%~357.54%;红光下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对照52.79%~59.01%,且明显抑制了GOT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分配以茎为主和根其次的特征,暗示着红光有利于氨基酸向阴生器官或部位转运分配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icum)超表达桃SnRK1(蔗糖非发酵蛋白激酶–1)基因PpSnRK1α的株系及野生型为试材,研究在养分供应不足时SnRK1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营养条件下,转基因番茄叶片和根系中的Sn RK1酶活性比野生型高41.55%和39.46%;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平均比野生型高18.98%;低营养胁迫12 d的叶片SOD、POD、CAT活性比野生型高35.56%、28.85%和14.90%;根系活力比野生型高26.39%;茎和叶中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钾含量两者差别不大,在根系中氮磷含量差别不大,而钾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且氮素向地上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率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在营养缺乏条件下,超表达PpSnRK1α可以提高番茄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从而延缓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7.
营养液浓度及pH值对山葵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0.5、1.0、1.5 倍日本园试营养液3 种浓度(以清水为对照) 和5.4、6.0、6.6、7.2 等4 种pH 值对山葵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营养液1.0 倍和pH 6.0 条件下, 山葵平均根茎鲜质量为42.75 g , 且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8.
滇龙胆种质资源筛选及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居群、同一居群不同滇龙胆植株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滇龙胆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测定,再以龙胆苦苷含量≥8.0%的感通、湾桥和蝴蝶泉居群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温度对滇龙胆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理苍山滇龙胆不同居群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感通居群、中和居群、湾桥居群和蝴蝶泉居群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较高,达到8.0%以上;上关居群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最低,为(5.849±0.01493)%.滇龙胆同一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较小,喜洲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中和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它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无显著差异.滇龙胆茎尖生长点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再生植株诱导率可达80.00%,不定芽高(5.6±0.2)cm,最佳培养条件是20℃/25℃变温培养,再生植株诱导率可达87.78%,不定芽高(7.5±0.2)cm.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雌性黄瓜戴多星为试材,研究了适温(25℃/18℃,昼/夜)和亚低温(21℃/15℃,昼/夜)条件下黄瓜植株高度、叶面积、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根、茎、叶和果实的鲜质量与干质量以及总干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黄瓜叶片SPAD值、光合强度、叶面积、株高、茎和叶的鲜、干质量均是亚低温处理低于适温处理;亚低温条件下果实数和果实鲜、干质量高于适温处理;在亚低温条件下植株总干质量与适温处理无差异,果实干质量增加是因为亚低温条件下叶干质量的明显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0.
锌胁迫下水培枳幼苗锌分布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锌胁迫(缺乏或过量)下枳体内锌分布及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变化,以30d枳实生幼苗为试材,分别进行锌缺乏(0μmol·L-1)、对照(0.7μmol·L-1)和锌过量(70μmol·L-1)水培处理,70d后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枳幼苗根、茎和叶中锌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不同器官锌含量为根茎叶,锌胁迫下植株地上部分含锌量比例增加。与对照相比,缺锌处理枳幼苗叶片K、Mn和Cu含量显著降低,叶片Fe含量显著升高,根系Mn含量显著上升,根系Cu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锌过量处理枳幼苗叶片P、Ca、Mg和Cu含量,茎P和K含量,根系Fe和Cu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片K、Fe和Mn含量,茎Ca和Fe含量,根系K和Mn含量均显著降低。各器官不同处理间S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Zn和Cu含量在枳幼苗根、茎、叶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n和Fe含量在叶片和茎中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根中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选用极不耐连作的菜用豌豆品种新西兰为试材,研究了自毒物质肉桂酸对豌豆幼苗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5 mmol·L-1 外源肉桂酸处理后,豌豆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下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也显著下降;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电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电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表明肉桂酸可以使豌豆幼苗体内PSⅡ潜在活性中心受损,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并最终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23份芥蓝纯合自交系和21份杂交F_1为试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分析芥蓝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份芥蓝材料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变异范围为46.89~419.45mg·kg~(-1)(DW),供试材料间莱菔硫烷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获得了1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F_1材料A86,含量为419.45mg·kg~(-1)(DW);3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高代纯合自交系材料A1、A17和A53,含量分别为298.50、354.19、361.06mg·kg~(-1)(DW),可用于芥蓝抗癌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类型15个花椰菜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简称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椰菜品种均含有9种硫苷,包括5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Glucoiberin,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goitrin,PRO)、2-丙烯基硫苷(Sinigrin,S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Glucoraphanin,RAA)和3-丁烯基硫苷(Gluconapin,NAP);4种吲哚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Hydroxyglucobrassicin,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lucobrassicin,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thoxyglucobrassicin,4ME)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glucobrassicin,NEO)。各品种的吲哚族硫苷总含量均高于脂肪族硫苷总含量,其中NEO和GBC是花椰菜的主要硫苷组分,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2.61%和35.02%。不同花椰菜品种的硫苷总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0.3323~4.8728μmol·g-1(FW)之间;紫花菜的总硫苷含量最高,松花菜其次,紧花菜最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在黄瓜播种时接种2种不同的捷克商品丛枝菌根真菌(AMF)组合菌剂BF和VT,比较了不同菌剂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VT和BF组合菌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黄瓜幼苗根系,接种35d时侵染率分别为49.30%、37.65%;接种BF和VT菌剂的幼苗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均明显高于未接菌处理,且以接种VT菌剂表现最佳;与未接菌对照相比,接种VT菌剂可使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表明蔬菜专用菌剂VT对黄瓜幼苗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多分枝西瓜品种陇抗9 号与不分枝西瓜品种无杈早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研究分 析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引哚甲酸(ICA)、引哚乙酸(IAA)、玉米素(Z)、二氢玉米素(DHZ)、脱落酸(ABA) 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ICA、IAA+ICA 含量显著高于多分 枝西瓜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Z、DHZ+Z 含量低于多分枝品种;且不分枝西瓜品种的(ICA+IAA)/ (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显著高于多分枝品种。由此 可见,较高含量的ICA 对西瓜侧枝的分生有抑制作用,较高含量的Z 与DHZ 对西瓜侧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ICA+IAA)/ (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的较高比值不利于西瓜侧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系谱法对秋水仙素化学诱变的米美小叶进行选育,获得四倍体长豇豆一桶天下。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平均株高306.5 cm,节间长度20.2 cm。早熟,始花节位位于第3节,生育期93 d(天)左右,出苗至始收58 d(天)左右。连续结荚能力强,双荚四荚率高,商品荚绿白色,荚面光滑有光泽,缝线不显,喙红色,无鼠尾,不鼓籽,荚长89.3 cm左右,荚粗0.9cm左右,平均单荚质量27.4 g,单株结荚20根左右,每667 m~2产量2 200 kg左右。田间对病毒病、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早豇4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kg,分别比W1、W2和W3处理增产4.3%、23.3%和47.9%,但与W1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处理最优,W1处理次之;W1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kg·m-3,分别比对照、W2和W3处理高出10.3%、0.6%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处理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采集的5 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 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营养液更换频率对水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栽培过程中监测营养液的pH值及EC值,研究了营养液的3种更换频率,10 d(F10)、15 d(F15)和30 d(F30)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10处理相比,F15、F30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叶片数等形态指标以及可溶性蛋白、VC含量等无显著差异;F15、F3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且F30处理好于F15处理。  相似文献   

20.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806 为材料,在植株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叶面喷施50 mg · L-1 外源5- 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研究ALA 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尤其提高正午和下午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光合午休程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LA 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叶片PS Ⅱ和PSⅠ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 和φRo),降低PS Ⅱ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o),维持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和较低的能量热耗散量子产额(φDo),提高以吸收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包括PSⅠ和PS Ⅱ在内的整体光合性能指数(PItotal)。ALA 处理还能上调PS Ⅱ反应中心核心蛋白D1 和D2 编码基因Psb A 和Psb D 转录水平。此外,ALA 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可溶性糖和VC 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ALA 这种全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在马铃薯产业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