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自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地区资金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户最多的惠民政策,是通过给予农牧民补助奖励,支持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原、加快发展草牧业,解决人草畜矛盾的关键措施。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并按照"四到省"和"五到户"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结合地域实际创新性地落实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补奖前的2011年相比,草原鲜草产量提高了9.07%,植被综合盖度从51.0%提高到55.3%;政策执行以来,牛出栏率提高了1.3%,羊出栏率提高了4.2%,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食畜总量增加0.27亿头(只),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经济目标;政策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牧区人口转移,牧民对政策满意度高。当前,草原地区生产生态还不够协调平衡,人草畜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且关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为遏止高寒草地退化,恢复已退化草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未退化高寒草地资源,在2011年国家启动天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奖”政策)。2014年我们深入西藏3类地区(纯牧区、半农半牧区、纯农区)的农、牧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从家庭牧业生产、家庭收入与构成及农牧户间收入差距3方面剖析了政策实施3年(2011-2013年)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发现,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政策福利存在地域间的不均衡性,纯牧区家庭享有更多经济福利;2)“草奖”政策改变了牧区家庭的收入结构,转移性收入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牧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3)“草奖”政策有利于缩小牧区和农区贫富差距,但对于半农半牧区效果不明显。因此,政策措施需要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从补偿标准、方式、力度等方面进行优化,体现高寒草地生态功能的地域性差异,使其符合各地域农牧家庭的实际生产,促使西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2019年,按照新的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划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用于对农牧民的补贴部分,包括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继续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落实,称为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草牧业的不断发展,人工种草、草原建设、草场改良和草原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草原行政、执法及技术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广大农牧民、牧草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牧草生产经营。特别是从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牧区县、半牧区县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农牧民增收政策,对禁牧、草畜平衡实施补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投入规模大、覆盖面积大、受益农牧民多的一项大政策。政策实施五年来,全国每年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保健》2014,(6):83-83
日前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获悉,自2011年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实施以来,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西藏已禁牧减畜370多万头,大多数纯牧业县及半农业、半牧业县实现了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国家决定在乌兰察布市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政策,主要用于对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助和牧户生产性补助等。这是国家做出的又一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广大农牧民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本文就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在乌兰察布市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6年国家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策设计,提高了补奖标准。本文主要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关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7日,全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我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工作,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副省长王守臣到会并讲话。我省西部半农半牧区有10个县,草原面积2069.9万亩,这些草原既是西部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半农半牧区农牧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6年国家启动了为期5年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策设计,提高了补奖标准。本文主要对喀什地区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关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安排资金166.49亿元,用于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以及通过绩效评价奖励,支持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财政部表示,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在8个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2年,政策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632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户满意度较高,均值为2.61;2)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政策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沙地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草原(P<0.01),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3)户主年龄、草场流转情况、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家畜数量变化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对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4)政策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牧民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政策实施无差异的良好特性;三类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与草场资源拥有量和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呈逆向关系,与政策实施效果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小林  侯庆丰  杨鼎 《草地学报》2021,29(4):772-779
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青海省以农业收入占主导的乐都县、牧业收入占主导的刚察县和农牧业收入兼有的尖扎县为研究区,从单个农牧民家庭的角度分析退耕还草政策与农牧民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分析时,与未实施退耕还草的农牧户相比,退耕还草政策显著降低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农业收入(P<0.05...  相似文献   

13.
李志东  刘某承 《草地学报》2021,29(6):1125-1135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失以及补奖标准偏低等问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补奖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但对牧民减畜的激励作用有限。自2010年以来,我国草地生态恢复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局部区域效果不佳。未来的研究可适当聚焦于草地生态功能恢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覆盖更广泛的政策试点区域,探明政策启动以前的牧民生计、草原生态基线值。  相似文献   

14.
郭章栋  冀昊  李敏 《草地学报》2022,30(2):278-287
本文利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74份牧民调查数据,从人力、社会、经济、金融和自然资本5个维度刻画牧民的家庭资源禀赋,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资源禀赋对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草原补奖政策对家庭资源禀赋影响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1.83%的牧民...  相似文献   

15.
盐池草地禁牧期间农牧民违规放牧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禁牧政策的全面实施,放牧草地得以休养生息.但禁牧区农牧民从其短期经济效益出发,违规进行放牧以增加经济收入,以致政府全面禁牧的宏观政策不能很好地执行,部分草场生态再次恶化.为此根据草场面积、草场管理方式、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在禁牧区选择了234户农牧户用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农牧户的违规放牧行为进行调查,并从养殖成本、地理位置、草场使用权界定、禁牧政策等方面探讨分析农牧民违规放牧行为发生的原因,寻求改变禁牧区农牧民的生产行为方式,解决禁牧与放牧矛盾,以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恢复生态、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下农牧复合经营情况。[方法]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X村农牧复合经营户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和入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其基本特征、享受政策性补贴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使用利益最大化分析法分析农牧复合经营家庭收支情况;应用归纳推理分析法总结研究结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 农牧户的家畜舍饲圈养时间较长,一般为4.5个月,成为农牧复合经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虽然养殖规模大的农牧户租用他人草场和饲料生产基地,但大、中规模户的放牧密度明显高于该地区放牧密度标准,出现过度放牧的现象;中、小规模户的禁牧补贴基本弥补了禁牧期间增长的饲草料费用,但大规模户的禁牧补贴不足以弥补禁牧期间增长的饲草料费用,从而出现禁牧期间放牧的现象;大、中规模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而小规模户以政策性补贴为主的转移性收入接近家庭经营性收入,说明是以草原生态换来的规模经济效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修订放牧标准、借鉴“蹄腿理论”经验、推行“三变改革”制度、改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发放方式等对策建议。[结论] 明晰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下农牧复合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农牧复合经营户增收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精准、有效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智荣  陈梅梅  闫敏  李平 《草地学报》2022,30(12):3392-3401
为探究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锡林郭勒盟219户牧民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草原补奖政策促进牧民增收,尤其是对低收入牧户家庭增收效果显著;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对牧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当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分别增加1公顷、1羊单位,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02%,0.15%;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分别提高1%时,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65%,0.43%,1.83%;各因素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影响及作用程度具有差异性,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比例增收效果趋于加强,而家畜出生率和出售率的增收效果则趋于减弱。因此,建议引导牧民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家畜养殖规模是草地载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对于引导牧户合理放牧,遏制草地退化,确保我国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根据在青海省调查获取的牧户数据,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了冻原高山草地上相关因素对牧户家畜养殖量的贡献率,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深入剖析了不同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探索家畜养殖影响因素在牧户规模层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冻原高山草地牧户家畜养殖量的主导现实因素为自然因子,其余影响因素依次是政策因子、教育因子和非牧因子;中等以下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受家庭劳动力和非牧就业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中等及以上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受人均经营草地面积和草原补奖政策的显著影响,补奖政策中禁牧比草畜平衡更能达到保护草地生态的目标。建议增加牧区非牧就业机会,积极引导中等以下规模牧户参与非牧就业,同时加大冻原高山草地禁牧范围,并在补偿标准上对中等及以上规模牧户适当倾斜。本研究发现了冻原高山草地上家畜养殖影响因素在牧户规模上的异质性,为政府针对不同规模牧户区分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西藏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市885份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牧民肉羊养殖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扩大养殖规模较为普遍;牧民的生态环境认知、政策认知、家庭收入水平、肉羊养殖收入比重、文化程度、村民相处情况、村干部经历等对家庭控制肉羊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此,政府在草原保护中需要强化草原监管中牧民参与、加强政策内容与草原退化情况宣传、提高牧民政策满意度、拓展牧民增收渠道,在降低牧民肉羊养殖规模的同时提高牧民家庭生计水平,进而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业科学》2021,38(8):1650-1656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 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 012元增加到8 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