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为研究滴灌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资源,以耐盐碱牧草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按12 mm的灌水定额和一周一次的灌水频率,来研究滴灌过程中,一次滴灌前后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滴灌对盐碱地土壤有良好的淋洗作用,滴灌后24和72 h,滴头下表层土壤的电导率和p H分别较滴灌前降低了72.2%和8.2%、74.7%和5.0%。滴灌结束后,随时间增加,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多,返盐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述了滴灌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盐分运移的规律 ,为滴灌点源水盐运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滴灌入渗的三维水盐运移试验,分析了斥水和亲水土壤在相同滴头流量下的湿润锋变化规律,研究了轻微斥水土壤的湿润锋随时间变化规律、含水率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斥水度土壤中含盐量和Cl-浓度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滴头流量(0.07mL/min)下,亲水土壤与轻微斥水土壤的水平、垂直湿润锋与入渗时间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亲水土壤与轻微斥水的土壤含盐量与距滴头距离符合良好的二阶多项式关系;虽然定量结果不同,但总体上轻微斥水的土壤在入渗中仍与亲水土壤具有相似的水分、盐分分布特征。在轻微斥水的农田中,滴灌灌水技术仍可为作物创造有利的水盐环境。  相似文献   

4.
生化黄腐酸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盐碱胁迫农田土壤水盐环境、缓解西北干旱地区土地次生盐渍化,通过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对不同生化黄腐酸施加量(0、1、2、4、8 g/kg)条件下新疆地区中度盐碱土的水盐运移特征及入渗模型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入渗结束后,与未施加生化黄腐酸相比,施加量为1、2、4、8 g/kg条件下的土壤累积入渗量分别增加了1.00%、4.67%、7.14%、3.44%,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随着生化黄腐酸施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土壤剖面平均体积含水率分别增加了8.90%、17.70%、20.41%、11.67%;在0~20 cm土层,土壤平均脱盐率分别为5.29%、27.04%、42.77%、14.74%。Philip、Green-Ampt模型和代数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生化黄腐酸施加量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且模型参数与生化黄腐酸施加量间存在函数关系。与未施加生化黄腐酸相比,施加生化黄腐酸后土壤吸渗率S和土壤饱和导水率Ks均减小,且随着施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施加量4 g/kg时S、Ks最小;湿润锋处吸力Sf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从土壤质地、管理措施、水质条件及植被条件等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因素和土壤水盐运移研究方法进展二大方面,概括了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膜下滴灌水盐运移研究存在的不足,如水盐调控尺度不够大,土壤中“水-根-盐”耦合问题亟待解决,缺乏长久监测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网络以及对模型的适用性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膜下滴灌水盐运移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进行灌水量恒为10 L,采用土壤初始含水率为7.6%、14.8%和21.3%及滴头流量为1 L/h、2 L/h和3 L/h,探求土壤初始含水率和滴头流量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及滴头流量下,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滴头附近高含水率的区域增大,水分水平运移速率减小,垂向运移速率增大,利于水分的向下运移,在水平方向的脱盐区域减小,而在垂向的脱盐区域明显增大;在相同的土壤始含水率条件下,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水分水平运移距离增大,水平脱盐效果明显,而垂向脱盐区减小,小滴头流量利于土壤中盐分的向下运移,有助于压盐;以滴头为中心,湿润锋水平、垂向运移距离及两滴头湿润锋交汇宽度与时间t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田地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新疆棉田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的规律,在棉花各个生育阶段运用TDR和取样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定棉田距滴灌带不同位置的土壤水分和盐分,研究分析后认为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整个生育期土壤中盐分运移规律为:苗期较高,花铃期较低,吐絮期又较高。盐分经过长时间的水平和垂直运移,水平方向在距滴灌带较远的地方含盐量较高,最后在滴灌带中间位置积聚;垂直方向在耕作层的盐分含量有所降低,耕作层处于脱盐过程,盐分主要向深层运移,在80 cm以下的土层处于积盐过程。  相似文献   

8.
流量对地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均质新疆盐碱土地下滴灌线源入渗特征,分析了非充分供水条件下流量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该研究将为地下滴灌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探索盐碱地的改良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氨化秸秆还田方式对盐碱地水盐运移及玉米生长规律的影响,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进行了盐碱地大田玉米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将氨化秸秆在土壤表层按1.2 kg/m2覆盖(F1);将氨化秸秆在土壤表层按0.9 kg/m2覆盖,同时按0.3 kg/m2在土壤下30 cm处还田(F2);将氨化秸秆...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具有保墒增温等优点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与具有节水增产适时适量的局部浸润滴灌集成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膜下滴灌技术,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新疆农业节水实践成果,这一技术已在新疆灌区大面积应用,成为我国干旱农业区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发展模式。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实践,该技术在具有节水增产、增温保墒等特点的同时,由于膜下滴灌特有的介面特征,显现出在水盐运行环境、运移变化特点、脱盐程度等方面与传统和单一的灌溉方式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新疆灌区有关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脱盐变化等主要方面试验研究和实践效果,提出了利用膜下滴灌的水盐运移规律而实施脱、排盐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干旱的新疆乌鲁木齐采用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膜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内的灌水量应控制在450 mm左右;适时适度的水分亏缺虽然降低了总生物量,但由于作物的亏水补偿效应不但提高了生殖器官在总生物量中的分配比例,而且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经济产量的转移,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适时适度的亏水处理1,其最终收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充分供水的对照处理提高了1.7%和17.0%。实现了以农田水分管理来调控光合产物的分配,减少作物的生长冗余,提高了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调亏灌溉下滴灌玉米根冠生长与水分动态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在自动感应式遮雨棚下,采用测坑微区试验方法,研究黑龙江西部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作物根冠生长、干物质分配特征、根冠比、耗水特征及植株伤流量的影响。以土壤相对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为控制上下限,设置5个水分调亏处理,分别为苗期轻度(60%~70%FC)处理,苗期中度(50%~60%FC)处理,拔节期轻度(60%~70%FC)处理,拔节期中度(50%~60%FC)处理,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处理,另设全生育期保持适宜土壤水分(70%~80%FC)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调亏灌溉不改变玉米根部和冠部生长的原有总趋势,也不改变冠部各器官生长的基本趋势,但是显著地增大了作物根冠比(R/S),复水后根、冠补偿生长效应明显,促进光合同化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运转与分配,增大了生育后期干物质向果穗的分配率。苗期中度处理和拔节期轻度处理的玉米,在调亏期间使根系维持较高的根质量,水分胁迫复水后根系活力明显提高,其伤流量表现出超补偿效应,在灌浆期仍保持较高的伤流量并且在生育后期仍保持有较高的根冠比(R/S),是协调玉米根冠生长关系的适宜水分调亏处理。  相似文献   

13.
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甜菜节水、高产、高效灌溉指标,于2016年在呼和浩特市开展了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甜菜生长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丛快速生长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50%θ_f~60%θ_f)在复水后叶面积、根部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有补偿效应,重度水分亏缺处理(40%θ_f~50%θ_f)对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块根糖分增长期的调亏灌溉对甜菜生长和生理过程影响小于叶丛快速生长期的,中度水分亏缺处理(50%θ_f~60%θ_f)在复水后根部干物质量和光合作用都有补偿效应,重度水分亏缺处理(40%θ_f~50%θ_f复水后也能恢复生长。综合考虑甜菜块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糖分增长期的适宜灌水量为1 147.78和635.54 m~3/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饲草作物节水灌溉新途径,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干旱荒漠绿洲区大田进行了不同调亏灌溉模式下紫花苜蓿生长、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茬不同调亏处理最终株高差异不显著,而返青期、分枝期土壤水分下限为55%田间持水量(θf)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增加分枝数,而茎粗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的耗水强度总体趋势是随着供水量的增加而递增。作物系数(Kc)第一茬随生育阶段逐渐增大,全年Kc随茬次递减。第一茬土壤水分下限55%θf的控水处理,有利于后继茬次生长,保证全年总产量最高。在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调亏灌溉是一种有效的灌溉方式,在民勤干旱缺水地区苜蓿第一茬土壤水分下限不应低于55%θf,第二、三茬土壤水分下限保持(55%~70%)θf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非充分灌溉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系统阐述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二种模拟模型 ,即大田水量平衡模拟模型和土壤水运动模拟模型 ,提出了农田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量非线性变化的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对二种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为非充分灌溉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模拟调亏灌溉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在模拟调亏灌溉下研究玉米根系生长和蒸腾效率的变化,并确定了调亏灌溉的根系水势范围与调亏时间,证明调亏灌溉能够在一定土壤水势范围内刺激根系生长,减少作物蒸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实验证明了不同调亏方式下根系的生长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水势范围和调亏周期对作物根系生长、光合作用、蒸腾效率的增加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非充分灌溉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出作物需水量,根据初始土壤含水率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长度,通过农田土壤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当前的土壤含水率,依此作为判断灌水与否以及预报灌水日期的依据。当土壤含水率下降到土壤水分下限值时就灌水,计算并输出灌水量,当其未达土壤水分下限值时,则预报需要灌水的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适宜的低压滴灌节水模式。【方法】以8 a生"不知火"柑橘为试材,2017—2018年在柑橘抽梢开花期(Ⅰ)、幼果期(Ⅱ)、果实膨大期(Ⅲ)和果实成熟期(Ⅳ)各设置4个亏水处理,即轻度亏水(LD)、中度亏水(MD1)、偏重度亏水(MD2)和重度亏水(SD)处理,并设置1个对照(CK,充分灌水)。探究了低压滴灌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柑橘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Ⅰ期MD1和LD处理对H_2O_2量、GSH量和PRO量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NR活性和产量,分别较CK提高20.9%和21.7%以及5.1%和3.1%;在Ⅱ期进行MD1和LD处理对灌水后的H_2O_2量和GSH量以及PRO量、NR活性和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Ⅲ期进行水分亏缺会导致H_2O_2量和GSH量以及PRO量上升,以及NR活性和产量的下降;在Ⅳ期进行LD处理的H_2O_2、GSH、PRO、NR活性和产量均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结论】Ⅰ期中度亏水处理(Ⅰ-MD1),Ⅱ期轻度亏水处理(Ⅱ-LD),Ⅲ期充分灌溉,Ⅳ期轻度亏水处理(Ⅳ-LD)在维持柑橘叶片生理活性的同时,可以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合低压滴灌柑橘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防雨棚测坑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水分亏缺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棉花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花铃期水分亏缺对其影响较小;在植株快速生长阶段,蕾铃数和叶面积指数呈现良好的对数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达到0.90以上;不论蕾期还是花铃期,与对照处理相比,水分亏缺均显著提高了叶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且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进而限制了蕾铃的正常生长发育,复水后可溶性糖与MDA均降低至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