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半扭卷马先蒿个体内的种子生产模式及其对资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序内部雌性繁殖成功的差异在很多植物当中都存在,解释花序内部雌性繁殖成功的假说主要有3种:传粉不均匀假说、结构效应假说和资源限制假说。但外部因素对植物花序内雌性生殖成功模式的影响的研究非常少。本实验对半扭卷马先蒿设置了3个密度梯度、2个剪叶水平,收取不同部位的果实,以研究密度和剪叶对半扭卷马先蒿个体内种子产量的影响。实验参数包括:单个果实种子数、种子重、种子均重和胚珠数。同时,还做了人工补充授粉和自然授粉单个果实种子数/胚珠数和单株果实数/花数的比较实验,结果证明,半扭卷马先蒿的繁殖不受花粉资源的限制;密度对单个果实的种子数、种子均重有显著影响。剪叶对单个果实的种子数、败育数、胚珠数、种子重有显著影响。剪叶和位置的交互作用在单个果实的种子数、败育数、胚珠数方面有显著作用,密度和位置的交互作用对上述参数均无显著影响。在剪叶和密度处理下,位置对果实的上述参数均有显著影响,剪叶植株的单个果实种子数、败育数、胚珠数、种子重均小于未剪叶的植株。由此可以看出,在半扭卷马先蒿的雌性繁殖成功当中,结构效应和资源限制假说可能同时起着作用。且资源条件不但影响着半扭卷马先蒿雌性生殖成功,而且影响着花序内的变异程度,表明了该种植物对种子生产的可塑性调节。  相似文献   

2.
以距乔木0~1m(A)、1~2m(B)、2~3m(C)环形范围为样方设定3个遮荫梯度。通过测定野生甘肃马先蒿构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等指标,分析不同树冠遮荫度对甘肃马先蒿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冠遮荫程度对马先蒿构件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遮荫对马先蒿叶性状和根性状影响较大,对花性状无影响(P>0.05);树冠遮荫对马先蒿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C生境下生物量最大,生物量积累大小顺序为C生境>B生境>A生境;马先蒿株高与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各构件生物量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甘肃马先蒿在不同遮荫下通过调整构件性状和权衡分配生物量,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陆均  胡玉昆 《草业科学》2016,33(10):1933-1941
在研究区冬季平均降雪深±21.54%的覆雪处理水平下,对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及其寄主的物候以及甘肃马先蒿的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并揭示其和寄主的竞争及繁殖策略。结果表明,1)覆雪处理对甘肃马先蒿及其寄主生长季变化的影响无一致规律;2)覆雪处理使得甘肃马先蒿及其大部分寄主的花期物候提前,秋季物候延后,甘肃马先蒿物候开始时间从结实期开始逐渐提前,到种子散播期几乎完全领先寄主;3)覆雪处理后甘肃马先蒿的繁殖分配和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4)增雪处理后甘肃马先蒿的株高、冠幅、花柱高度以及侧根尺寸与自然降雪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减雪处理后除侧根外各部分差异不大。总体上,甘肃马先蒿与寄主的物候在覆雪处理后存在一定程度分化;其生物量分配及个体形态对增雪处理的响应更显著,覆雪处理后甘肃马先蒿降低繁殖投资从而增加营养投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常见毒杂草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不断增强;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甘肃马先蒿水浸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青牧1号...  相似文献   

5.
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短芒老芒麦、青牧1号老芒麦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四种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供试牧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供试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抑制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短芒老芒麦。  相似文献   

6.
紫花地丁花形态的季节转化对繁育系统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慧芳  魏岩  闫紫烟  严成 《草业学报》2020,29(12):198-204
紫花地丁是一种观赏性状优良的园林草本种质资源。本研究以紫花地丁为研究对象,观测并分析不同花形态对花期物候、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花地丁具有两种不同形态的花,春季花为开放花,有彩色花冠且花瓣5枚,花萼5枚;花期在4月中到下旬,花期较短,表现为集中开花模式。生于夏秋季的花无花瓣,花萼包裹雌雄蕊,为闭锁花;花期在5月初到9月初,表现为持续开花模式。2)开放花每单花平均有花粉粒7053个,P/O值为173.32~204.49。闭锁花每单花平均花粉粒179.2个,P/O值为4.46~5.95。结合杂交指数表明开放花的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亲和,需传粉者,而闭锁花为严格的闭花受精。3)开放花花柱具膝曲结构,下方2枚雄蕊背基部有明显的蜜腺体并伸入花瓣形成的距。蜂类传粉者通过碰撞花柱挤压柱头,推动雄蕊距状下臂做杠杆运动进行传粉,从而促进药隔附属物裂开。闭锁花属于严格的闭花受精,不需要传粉媒介。4)闭锁花的单株结实率及结籽率显著高于开放花。  相似文献   

7.
入侵性物种常通过竞争排斥群落中其他物种,改变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快速蔓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是典型的入侵性植物。本研究以入侵性植物甘肃马先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入侵程度(未入侵、低度入侵、中度入侵、高度入侵)的甘肃马先蒿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分析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3种入侵群落中均记录了30种维管植物,未入侵群落共记录27种维管植物,3种入侵群落与未入侵群落相比均多3种植物,但多的3种植物在入侵群落中并不相同。2)甘肃马先蒿入侵降低了群落中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拉普兰棘豆(Oxytropis lapponic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litvinowii)、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的重要值;禾本科的密度在群落中的比例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豆科与禾本科密度和盖度在中度和高度入侵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降低(P &...  相似文献   

8.
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种群构件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于辉 《草地学报》2013,21(1):42-49
为了解围栏封育对放牧采食目标植物资源分配格局和生态策略的影响,以新疆伊犁绢蒿(Seri 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种群为研究对象,从构件的数量特征、形态可塑性、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伊犁绢蒿构件大小和构件数量显著增加(P<0.05),地上同化构件和生殖构件分配增加,种群的更新能力和可利用性得到改善;围栏封育后伊犁绢蒿种群采用了生殖投资增加、营养生长减少和储藏分配不改变的生物量分配对策,在围栏封育和发育时期改变后均存在生物量分配的权衡,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伊犁绢蒿可以在放牧压力下通过增加其形态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来适应变劣的环境,而围栏封育后,则通过增加生殖生长投资提高其适合度.因此,围栏封育是伊犁绢蒿维持其种群持续更新能力和恢复其在群落中地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源区果洛州玛沁县建植14年的垂穗披碱草 (Elymus nutans) 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针对以甘肃马先蒿 (Pedicularis kansuensis) 和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主的阔叶型毒杂草,选择6种除草剂及5种复配剂进行防除试验,6种除草剂为单一除草剂,即2, 4-滴...  相似文献   

10.
首次详细报道了蚕茧草的异型花柱现象,研究表明,除了其雄蕊、柱头高度有二型性外,其花瓣大小、柱头形态、花粉粒大小、数量和种子质量也表现出明显的二态性。与短柱花相比,长柱花有较大的花瓣,其柱头有稀而高的柱头突起,其花药产生较多而直径较小的花粉粒。扫描电镜显示,长、短柱花的种子均卵形,无喙突,具有拟脑状纹饰;长、短柱花的花粉均为球形,具散孔,孔近圆形,边缘不规则,通过其花粉和种子微形态的观察,可将其划分为春蓼组。野外调查发现蚂蚁常常是其访花者。通过对其野生居群的型比调查发现在野外蚕茧草往往为单型居群,并通过对不同居群座果率的统计发现长柱花的结实率较大。根据其繁育系统特征,对其传粉适应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改建的6年龄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中的毒杂草进行了防除试验,分析了甘肃马先蒿的侵入及其对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的侵入,严重降低了垂穗披碱草的盖度和密度,使其生物量降低了75%;当甘肃马先蒿侵入使垂穗披碱草的覆盖度≤70%时,给其他更多的物种造成发展空间,群落物种数量开始增加;采用化学防除可控制甘肃马先蒿的侵入和扩散,并维持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被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通过传粉者介导的自然选择而进化。为了探究狼毒花性状的适应性,以天祝高寒退化草地狼毒为研究材料,通过检测其繁殖相关性状的选择差和选择梯度,探讨了该物种花表型的适应性及可能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单花序小花数和冠筒长具有显著的选择差和选择梯度(P<0.05),即受到正的定向选择作用;同时,两性状也检测到显著的非线性选择梯度(P<0.05),表现出稳定选择趋向。株高(即花序高度)受到负定向选择作用,其选择梯度为-0.102±0.039(P=0.008);其他性状,如花冠口大小和单株丛花序数均未检测到显著的选择作用。总体表明,在该研究种群,狼毒的部分繁殖性状表现出适应性进化趋势,株高相对较矮、花筒较长和花序小花数较多的个体越有利于其适合度实现而受到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对高寒草地植物的化感效应,以醉马草根际土壤作为种子萌发的发芽床,研究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酸模(Rumex ace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抑制效应大于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醉马草根际土壤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矮生嵩草和甘肃马先蒿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大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对醉马草和酸模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小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利用各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的相对值,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份植物种子萌发期抑制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抑制效应强弱依次为:矮生嵩草酸模甘肃马先蒿垂穗披碱草醉马草冷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常见三种毒杂草的危害性研究得知:就植物群落而言,甘肃马先蒿对垂穗披碱草的危害性最大,铁棒锤居中,黄帚橐吾较轻;就植物地上生物量而言,铁棒锤对垂穗披碱草的危害性最大,甘肃马先蒿次之,黄帚橐吾较轻。甘肃马先蒿、铁棒锤、黄帚橐吾的入侵,促使人工草地的逆向演替,导致了人工草地的极度退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10周龄兴义鸭进行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测定,并对所测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母鸭各体尺指标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屠宰指标除瘦肉率显著低于母鸭(P<0.05),腿骨重和肌胃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外,其他指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相关分析显示,兴义鸭各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多数屠宰指标间呈现显著相关(P<0.05),其中肺脏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小;多数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P<0.05);胸肌重与胫长、胫围呈显著偏负相关(P<0.05),肌胃重与半潜水长、龙骨长、胫围呈显著偏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将为兴义鸭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兴义鸭的进一步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解剖镜和Sony数码相机对4种棘豆属(Oxytropis)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进行精细表观特征观察,以便掌握其识别要点和特殊结构术语,探讨其对生境的适应性。结果发现:4种棘豆植株被黑色、黄色或白色柔毛或绢毛不等。小叶形态为黑萼棘豆(O.melanocalyx)卵形,宽苞棘豆(O.latibracteata)近披针形,甘肃棘豆(O.kansuensis)长椭圆披针形,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长椭圆状卵形;萼齿形状为黑萼棘豆披针状线性,宽苞棘豆锥状三角形,甘肃棘豆窄披针形,黄花棘豆线状披针形。旗瓣和翼瓣先端分别为,黑萼棘豆2浅裂和微凹,宽苞棘豆近圆形和截形微凹,甘肃棘豆微缺和圆形,黄花棘豆微凹和圆形;龙骨瓣喙长为宽苞棘豆黄花棘豆黑萼和甘肃棘豆。黑萼棘豆雄蕊完全展开,基部有蜜腺,黄花棘豆蜜腺少;成熟花药淡黄色,大小为甘肃棘豆宽苞棘豆黄花棘豆黑萼棘豆。子房形状为黑萼棘豆披针形,宽苞棘豆椭圆形,甘肃棘豆和黄花棘豆具短柄。果实黑萼、甘肃和黄花棘豆为荚果1室,宽苞棘豆具狭隔膜为不完全两室。依据4种棘豆植物精细表观特征可将其区别,其形态特征均表现出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雌全同株是指同一植株内同时拥有雌花和两性花的性系统,至今对该性系统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本文以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的3种橐吾属植物为材料,调查植株内头状花序的位置,植株高度和个体叶片去除对花性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橐吾均自交不亲和,并且花部特征存在显著的花序轴内变异,无论总状花序基向式发育还是顶向式发育,均表现出早期花有较大的花展示和偏雌的性分配,晚期花拥有较多胚珠和偏雄的性分配。较高的个体拥有较大的花展示,并在雌性功能上投入更多;被去除叶片的个体的花展示和雌花生物量投入均明显下降。然而,植株高度和叶片去除并不会改变花特征在花序内的变异。分析认为橐吾属植株的雌全同株系统的进化意义为资源的灵活分配和吸引传粉者,但无法排除减少雌雄功能冲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晰种子萌发期干旱耐受性与种子相关性状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六种高寒草甸杂类草植物种子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率变化,以及种子大小、萌发率和系统发育距离与萌发干旱耐受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率呈降低趋势;较低浓度PEG对半抱茎葶苈(Draba subamplexicaulis)、尼泊尔蝇子草(Silene nepalensis)、蓬子菜(Galium verum)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较高浓度PEG对六种杂类草种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种子大小与萌发干旱耐受性正相关,即随着种子大小的增加,种子萌发阶段的抗旱性增加;而萌发率和系统发育距离与萌发干旱耐受性无相关性。综上,可以优先考虑大种子物种作为退化草地恢复中抗旱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