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以生菜、油麦菜和茼蒿三种菊科叶菜类蔬菜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叶菜采后外观品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叶菜类蔬菜冷藏处理(4℃)的外观及其生理品质都比常温(25℃)处理好,在4℃条件下贮藏,能有效减缓外观品质的变化,降低硝酸盐的积累,抑制叶绿素的分解和丙二...  相似文献   

2.
蔬菜采后预冷与保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丽朴 《中国蔬菜》2001,1(1):53-5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出口蔬菜的发展和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蔬菜采后处理、流通保鲜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刊将陆续刊出有关方面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菇娘为试验材料,采用4、8、12℃及室温(均温28℃)贮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菇娘贮藏品质(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采后生理(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菇娘果实品质和采后生理影响不同,在室温下品质和生理变化最快,其次是12℃,变化最小的是4℃。贮藏温度对菇娘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低温有利于减缓菇娘品质的下降速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菇娘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SOD活性不断降低,低温贮藏有利于抑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保持较高的SOD活性。4℃和8℃贮藏均能提高菇娘的贮藏品质和生理活性,以4℃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后操作对荔枝果实品质,失水与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彭永宏 《果树科学》1998,15(3):217-222
探讨了98℃热水处理,熏硫及结合酸浸等技术,包装方式与贮藏条件对‘黑叶’荔枝果实品质,失重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浸,熏硫结合酸浸处理可提高果皮酸度,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酸度无影响,无包装自然改置与有孔或无孔塑料盒包装相比,无孔塑料盒包装的果实失重显著减酸,贮藏于4℃的热处理果实与对照果实有相似的失重曲线,无论包装方式与贮藏环境的温湿度如何,果实均不存在呼吸高峰,呼吸速率在贮藏初期随着果  相似文献   

5.
以鲜食紫苏为试材,采用常温、2、4℃和6℃贮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贮藏期间品质指标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方程来构建基于特征指标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以期为鲜食紫苏的采后贮运和货架期的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鲜食紫苏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其采后品质会产生显著差异(P<0.05),低温条件下贮藏,可显著延缓鲜食紫苏采后品质的劣变(P<0.05),以品质指标的优劣来考量,鲜食紫苏以2℃下贮藏较为理想。基于失重率和可溶性糖为特征指标构建的鲜食紫苏货架期预测模型,经验证分析,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5%,模型拟合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鲜食紫苏在2~25℃范围内贮藏时货架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常温条件下套袋包装对采后茼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室温条件下,研究了采后茼蒿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以及套袋包装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茼蒿采后呈现出呼吸跃变型,水分蒸腾严重,贮藏期间叶绿素、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急剧下降,贮藏寿命仅1.5d;套袋包装能有效地控制水分散失,缓慢呼吸速率,抑制叶绿素降解,减少营养成分损失,使茼蒿贮藏寿命延长了7d.  相似文献   

7.
果蔬采后叶绿素降解与品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叶绿素降解的研究进展、果蔬采后叶绿素降解与品质变化的关系、影响果蔬采后叶绿素降解的因素以及相关采后贮藏技术措施。相对于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降解的研究进展要缓慢得多。目前认为,叶绿素在绿色植物和成熟果实中的降解,至少有2条途径。一是包括叶绿素酶等在内的“PaO”途径降解;另一条是由一系列的氧化酶作用的叶绿素“漂白”过程。在果实以及蔬菜的采后贮藏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叶绿素的降解,如温度、气体条件、植物激素等。在广泛研究了叶绿素降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果实的采后生理特点以及市场对产品的要求,研究出了如热处理、气调控制、药物处理等技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果蔬采后叶绿素的降解,以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要求,同时也为更多技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绿原酸浸果2 min,在温度(25土1)℃、湿度65%~70%条件下贮藏,测定品质相关指标,研究了绿原酸对'巨峰'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巨峰'葡萄贮藏保鲜筛选出最适宜的绿原酸浓度.结果 表明:绿原酸处理能有效降低'巨峰'葡萄果实的落粒率、腐烂率,维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性糖含量,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丙二醛含量积累及脂氧合酶活性.综上所述,绿原酸有利于保持'巨峰'葡萄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果实采后品质,且以4.0 mg·L-1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火龙果采后果实呼吸代谢旺盛,贮藏期极易发生鳞片劣变、果肉褐变、营养损失、低温冷害、病虫害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严重影响火龙果采后销售。针对火龙果采后品质劣变的主要表现,总结了火龙果采后的主要保鲜技术方法,以期为研发火龙果新型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后枸杞鲜果果实在常温(20℃左右)、10℃和4℃温度下的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下贮藏,果肉Vc含量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上升而后期下降;贮藏后期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而10℃和4℃低温贮藏可降低果实代谢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延迟果实软化,减少果实失重和果肉营养成分变化,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而又以4℃低温贮藏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品质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甜玉米的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发现和遗传特点、品质性状的构成和评价、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和对品质育种的展望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加强我国甜玉米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以鄂甜4号为对照,对11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鉴定其品质、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T5(NKT0624)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适宜于襄阳地区种植,值得进一步试验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春茬超甜玉米一次性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茬超甜玉米一次性施肥的可行性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春茬超甜玉米配合黑色地膜覆盖,一次性施复合肥作基肥是可行的,且既高产高效,又省肥、省工、省力、省本。其中施肥量为900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每1hm2纯收入达32093.4元。  相似文献   

14.
戴惠学 《长江蔬菜》2007,(11):40-41
介绍了甜玉米的常用育种方法,指出了甜玉米的育种除了参照普通玉米的育种目标之外,还应具有其特殊的育种目标,即外观商品性好、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要好;探索新的育种方法和思路,尽快育成优质、高产和抗性强的甜玉米品种,是当前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甜玉米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植物生长特性、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含糖量等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彩糯玉米、台湾华珍、台湾欢喜、台湾金之赞4个品种高产、综合性状优良,含糖量适宜,可作为优良的甜玉米新品种在常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甜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惠学 《长江蔬菜》2010,(20):76-77
根据当前甜玉米科研生产的需求,提出了适时的育种目标:优质高产、耐热耐寒、耐旱耐涝、抗倒伏、广适性、易制种。对自交系选育及组合选配方法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理想品种与现实品种的概念和关系,旨在为提高我国甜玉米品种的选育水平和促进甜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的(0,10,20,30,40,50,60mg/L)烯效唑溶液对甜玉米种子浸种处理7h,幼苗培养,测定相关形态和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0-60mg/L浓度范围的烯效唑浸种可提高甜玉米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烯效唑浓度升高,植株矮化,根长、地上干质量、/ET干质量、叶面积以及根冠比均增加。与对照相比。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丙二醛(MAD)含量降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升高。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烯效唑能够壮苗,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增强甜玉米幼苗的抵抗逆境的能力,使用浓度以40—50mg/L为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0,10,20,30,40,50,60 mg/L)烯效唑溶液对甜玉米种子浸种处理7 h,幼苗培养,测定相关形态和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0~60 mg/L浓度范围的烯效唑浸种可提高甜玉米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烯效唑浓度升高,植株矮化,根长、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叶面积以及根冠比均增加.与对照相比,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丙二醛(MAD)含量降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升高.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烯效唑能够壮苗,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增强甜玉米幼苗的抵抗逆境的能力,使用浓度以40~50 mg/L为佳.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长阳高山白萝卜种植效益不高、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在长阳1 000、1 200、1 400、1 600 m 4个海拔点进行高山白萝卜—甜玉米地膜覆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拔1 200 m的综合产值最高,达4 913.6元/667 m~2,其次是海拔1 400 m,达到4 885.6元/667 m~2。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9个甜玉米品种在皖南山区种植的田间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万甜1826、万甜2000、浙甜2088、超甜1825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适宜皖南山区种植,特别是万甜1826白色甜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