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喀什地区的机采棉花种植模式,2019年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开展了机采棉花不同种植模式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除等行距模式(R2和R3)较宽窄行模式(R1和R4)的出苗期提前2天外,处理间的生育进程和生育期无差异;种植模式对棉花始果枝位及高度影响较小,对单铃重和衣分、脱叶率和吐絮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R1模式(一膜六行宽窄行)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其籽棉产量分别较R2、R3和R4模式高9.00%、12.67%和9.11%。结合生产实际,一膜六行宽窄行(64 cm+12 cm)机采种植模式更适宜喀什地区。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品种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株行距配置,达到优化机采棉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在3种行距配置下,设置不同株距,分别为1膜3行缩株距模式(行距76 cm,株距5.7 cm)和2种1膜6行模式[行距68 cm+8 cm,株距10.0 cm;行距66 cm+10 cm,株距10.0 cm(常规对照)],比较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比例、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新陆早74号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较2种1膜6行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包括生长发育进程快,伏前桃比例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位面积铃数增多,籽棉产量显著增加。可见,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单株结铃数多且铃重较高,因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疆棉区机采棉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继承新疆棉花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适宜机采的株行配置方式、脱叶催熟技术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配套,提出了新疆南疆棉区机采棉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本规程规范了南疆棉区机采棉种植的主要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机械采收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4.
在豫东地区进行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条件下棉花统一密度、不同行距的试验,以探讨简化栽培并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植棉模式.结果表明:麦套棉行距76 cm、株距19.5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麦后移栽棉行距76 cm、株距17.5 cm,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这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机采棉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博州2015年机收面积达4.3万hm2,接近播种面积的50%。2014-2015年在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总结出适合博州机采棉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投影寻踪是用来分析和处理尤其是非正态、非线性高维数据的新兴统计方法。本文采用投影寻踪法和灰色关联度法,选择甜叶菊干叶单产、叶茎比、干鲜叶比、RA、总甙作为评价指标,对甜叶菊不同打顶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投影寻踪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即4个甜叶菊不同打顶时间优劣排序依次为:主茎8对叶时打顶>主茎16对叶时打顶、不打顶>主茎24对叶时打顶,表明甜叶菊在主茎8对叶时打顶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疆机采棉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继承新疆棉花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适宜机采的株行距配置方式、脱叶催熟技术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配套,提出了新疆北疆机采棉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本规程规范了北疆机采棉种植的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机械采收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8.
比较抑顶(40%氟节胺,质量分数,下同)、快斧(25%氟节胺)、摇钱素(17%矮壮素、3%甲哌钅翁)、棉定封(250 g·L-1甲哌钅翁)、豪邦手(98%甲哌钅翁)5种化学打顶剂处理和人工打顶的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并用投影寻踪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明确化学打顶剂的效果及合理的效果评价方法,为集成棉花轻简化栽培技...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机采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勇 《中国棉花》2005,32(10):9-11
介绍了新疆机采棉技术的特点及其内容,概述了采棉机的引进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配套棉花品种、脱叶催熟、残膜回收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配套栽培技术、筛选新型脱叶剂、选育机采棉新品种及优化加工工艺等方面推进新疆机采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常规模式(行距(66+10)cm)和等行密植模式(行距76 cm)2种机采棉种植模式,调查了2种种植模式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和含杂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等行密植模式生育期比常规模式早3 d左右,在盛花期比常规模式果枝和开花果枝多了0.5个和1个。与常规模式比,等行密植模式机采籽棉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分别提高了0.4 mm和0.4 cN·tex-1,加工皮棉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分别提高了0.2 mm和0.3 cN·tex-1,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含杂率。因此,等行密植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模式对连作棉花根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作30年棉田为基础,设置棉花轮作苜蓿、棉花轮作小麦、棉花间作孜然和棉花间作洋葱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揭示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间作洋葱、间作孜然、轮作苜蓿和轮作小麦与棉花连作(对照)相比,棉花根长分别增加263.9%、52.9%、114.1%和19.4%, 根表面积分别增加215.7%、32.2%、47.5%和125.5%,根体积分别增加226.7%、40.6%、30.4%和80.5%。不同处理棉花根系保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其中间作洋葱、间作孜然、轮作苜蓿和轮作小麦处理在棉花花铃期根系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53.6%、17.3%、13.7%和38.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48.9%、5.3%、44.2%和50.7%,MDA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35.8%、11.7%、24.4%和31.5%。结合根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分析,4种种植模式对棉花根系生长的促进效果表现为间作洋葱>轮作小麦>轮作苜蓿>间作孜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对机采棉2次脱叶(瑞脱龙+瑞脱龙、瑞脱龙+脱吐隆、脱吐隆+脱吐隆)、1次脱叶(瑞脱龙、脱吐隆)和清水共6个处理的脱叶率、吐絮率、铃重、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进行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分析结果均表明,2次脱叶的综合性状优于1次脱叶和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13.
不同脱叶剂对长绒棉性状的影响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瑞脱龙、脱吐隆、新脱清和润拖4种脱叶剂对长绒棉脱叶率、吐絮率、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脱叶剂对铃重、衣分、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无显著影响;4种脱叶剂的脱叶率、吐絮率显著高于对照(清水);新脱清、对照的667 m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显著高于润拖、瑞脱龙、脱吐隆;新脱清、润拖、对照的断裂比强度显著高于脱吐隆、瑞脱龙。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绒棉不同脱叶剂处理的综合表现从优到劣排序依次为:新脱清、润拖、瑞脱龙、脱吐隆。  相似文献   

14.
棉花种植方式和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X013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000、36000、54000株/hm2)、不同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方式中,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株高、果枝数、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以直播棉最大;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直播在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一直比其它种植方式缓慢,产量也最低;油后基质育苗移栽前期的生长发育缓慢,虽然后期逐步赶上,但产量仍然不是很高;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在前期生长发育仅次于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且在后期表现了良好的生长发育劲头,晚秋桃相对较多,产量最高;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在生育前期一直处于领先优势,但到后期这种优势逐渐减弱,导致其最终的产量并不是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以近年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正在参加区试的 30个品种 (系 )为材料 ,在两种种植方式下 ,对 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在方差分析中 ,除行区法中的总穗数外 ,其它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关分析中 ,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一致 ,达显著水平 ;行区法中还有株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穴区法中还有总穗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通径分析中 ,直接遗传通径系数 ,行区法为 :穗粒数 >穗下节间 >总穗数 >穗长 >株高 >穗粒重>千粒重 >小穗数 ;穴区法为 :穗粒数 >千粒重 >株高 >小穗数 >总穗数 >穗长 >穗下节间 >穗粒重。在遗传力分析中 ,千粒重、穗粒重、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株高的遗传力较高 ,说明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7.
邹永红  谭建林 《杂交水稻》2014,(3):78-82,87
首先从有利品种筛选的角度,依据各品种指标值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然后综合考虑客观权重和决策者给出的主观权重,确定既反映主观权重信息,又反映客观权重信息的综合权重,进而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权重和投影评价模型的水稻品种选优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广西2011年早稻迟熟组13个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种方式对合丰50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合丰50在不同播法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播法对品质、产量和所有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中穴播对产量、脂肪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正向效应均是最大的.密度对百粒重、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它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在不同密度处理下,26万株·hm-2、23万株·hm-2与2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26万株·hm-2为合丰50高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