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糖酸钙是兽医临床常用的补钙剂。 1995年以来 ,笔者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穴位注射 ,先后治愈猪产后瘫痪、羊骨软症及马纤维性骨营养不良共 2 5例 ,效果显著且方法简便 ,现报告于下。1 穴位选择抢风穴 :臂骨三角肌隆起后上方凹陷处 ,刺入三角肌深部、臂三头肌长头与外头之间的肌间隙内。有时配后三里穴 :小腿上部外侧 ,腓骨小头下部 ,马位于趾长伸肌与趾外侧伸肌之间的肌沟中 ;羊位于腓骨长肌与趾外侧伸肌之间的肌沟中 ;猪第三腓骨肌与腓骨长肌之间的肌沟中。2 注射方法穴位剪毛消毒 ,将注射针头刺入穴位 3cm (猪、羊 )或 5cm (马 )…  相似文献   

2.
用安乃近液穴位注射治疗大家畜四肢闪伤和风湿症笔者自1979年以来,用30%安乃近注射液作大家畜闪伤、风湿患肢穴位注射,治疗77例(牛69例马8例),治愈68例,好转6例,无效3例。穴位:牛前肢主穴——中腕(抢风),配穴——中膊、下腕;后肢主穴——百会(千金)、大胯,配穴——小胯、大转。马前肢主穴——抢风,配穴——冲天、天宗;后肢主穴——百会、环跳,配穴——大胯、小胯、邪气。  相似文献   

3.
依据子午流注学说,在兽医临床上进行了“隐白”,“少商”等穴位的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法针治动物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我们共治疗了十二头患畜(其中马五匹、牛一头、羊六只)结果全部治愈。治疗的经过如下: 病例一: 四岁花(马善)马,役用。右眼结膜红肿,羞明流泪,整个角膜被一层灰白色的厚膜所复盖,视力消失,行走失常,诊断为角膜炎,  相似文献   

5.
我县于一九七六年,在县兽医院及十二个公社兽医所,开展用线麻叶注射液治疗马(骡)便秘疝,获得了较好效果,根据病志统计,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间,全县共治疗马(骡)便秘疝1253例(其中骡14例)。治愈1214例,治愈率为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马传贫弱毒苗马22匹,分别在注苗后2、3、6个月用马传贫强毒攻击,3个月后迫杀。经病理学与免疫形态学联合检查表明,攻毒马有三种类型形态学改变:第Ⅰ种有较典型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减少,且变性、坏死;第Ⅱ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内有铁反应;第Ⅲ种类型马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据此查明2个月攻毒马1匹,出现第Ⅰ种类型形态学改变,3个月攻毒马80%以上呈现Ⅱ、Ⅲ类型反应,与疫苗皮下注苗6个月再攻毒效果相仿,表明穴位注苗具有缩短免疫发生时间的效果。但穴位注射6个月攻毒的马出现Ⅰ型,变化例数较多(33%),病理变化较明显,免疫反应有下降趋势,本文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交巢(后海)穴位注射对家畜胃肠道疾病的疗效,我们对700多例猪、牛、马、猴进行了治疗试验,收效较为满意,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家畜(牛、马)四肢闪伤、风湿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对本病的治疗虽方法较多,效果有时则不理想,过去用30%安乃近注射液按其说明作肌肉或皮下注射,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药量较大,时间较长,有些病例其效果也不显著,笔者自一九七九年以来改用30%安乃近作患肢穴位注射,经治疗77例(牛69例、马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穴位选择:牛:前肢主穴:中腕(抢风)配穴:中膊、下腕。后肢主穴:百会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脉冲电流法和叩听高音法在动物皮肤表面沿背中线的垂线作各个水平的扫描测定在12只绵羊、10只山羊、3只北京白猪、10只小香猪、11只家猫和7头驴体上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属动物的背部体表(从百会穴垂线水平至肩胛后缘)每侧均存在有两条低电阻线和叩听高音线,它们均与背中线平行,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而且相对稳定。它们距背中线的距离因动物大小而定,叩听高音线与低电阻线基本重合,且其在体表的循行路线与传统经络基本相吻合。并在猪、猫背部扫描对所记录的低阻电流变化曲线与高音量变化曲线相一致,表明经络除具有上还低电阻特性外,还具有叩听高音的特性,由之进一步证明了经络在动物体上存在的客观性。同时,我们应用脉冲电流经络电阻测定仪,在驴体上进行了十二经脉体表循行线低阻抗特性的初步探测,结果表明,在驴体表存在有十二条低电阻线,其基本稳定,而且可以重复测出,它们在体表的循行路线与有关资料所描述的马的经络循行路线大部分相吻合。通过对家兔抢风穴的测试,证明穴位点电阻值低于周围非穴位点,当动物处于抑制状态时虽二者的电阻值均有下降,但穴位点电阻值低于非穴位点的特性未能改变。循经加压阻滞有抑制激光作用于穴位使痛阈提高的效应等,说明激光照射穴位所引起的信号,具有循经传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针灸学角度,以大体解剖学的方法,对4只(8侧)梅花鹿各穴位的解剖学构造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梅花鹿穴位的局部解剖构造,与牛、羊、马等家畜的基本一致,但其中充阳、茸基、颞脉、睛明、睛俞、膊栏、大椎、夹脊、尾本、尾尖、居髎、环跳、大胯、会阳及邪气等穴位的局部解剖构造具有某些特点。梅花鹿穴位的神经、血管分布非常丰富,由神经、血管所组成的综合性结构,被认为是梅花鹿穴位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马四肢闪伤和风湿症是外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用30%安乃近注射液肌肉或皮下注射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用量较大,疗程较长。笔者自1979年以来,改用30%安乃近作患肢穴位注射,治疗77例(牛69、马8例)治愈率88%。收效快,费用低,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75年夏秋,同德军马场第十二群马进入夏秋草场后,发生一种以丧失快步运动和部分病马表现为脑炎症状的疾病。一个多月内发生病马51匹,占全群马的28%。经调查和实验诊断为棘豆(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ge急弯棘豆O.deflexa (Pall)D.C)中毒。  相似文献   

13.
家畜麻痹性跛行主要是由于四肢运动神经受到机械性刺激,如打碰、跳跃、突然回转或套具不适等原因引起。家畜跛行采用穴位注射双氧水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其方法如下:局部剪毛,进行常规消毒,按传统针灸方法,正确刺入穴位(前肢抢风穴,后肢大胯穴)后,注入双氧水(马、骡10~20mL,羊、猪5~10mL)。每1d1次,一般连用3次。穴位注射治家畜麻痹性跛行$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局!810800@翟秦虹 $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局!810800@胡永杰  相似文献   

14.
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穴位的生物物理特性,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密切关注的课题。关于穴位生物电特性的问题,研究得最多、最早和最有成效的是穴位皮肤电阻(阻抗)的研究。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近5年来,也先后对羊、猪、奶牛、黄牛、马、骡、驴等7种主要健康家畜经穴阻抗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兽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西汉时(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就有兽医职业之出现,如司马迁著史记中有“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卷之十二,列传,货殖)的记载。在西汉以前则有马师皇、董伸先(相傅以上二人为黄帝时兽医),造父(造父是周穆王驾东的,但也有治马的记载),王良(为周灵王之太史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安那加、安乃近、安痛定(简称“三安”)水针穴位注射,治疗马、骡痉挛病、便秘病。疗效高,操作简便,药价低廉。一、痉挛病的治疗30%安乃近10~20ml 分水穴注射10%安那加20ml 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中兽医经络的实质,提供家畜穴位的客观标准,以猪本动物为实验对象,用穴位探测器探测了皮肤导电点(低阻点)的分布情况,并与猪的常用传统穴位的位置进行比较,初步证实猪的传统穴位与皮肤导电点大部分符合,还测出了大量的新的皮肤导电点。经过整理和综合,发现猪的四肢的皮肤导电敏感点与中医十二经络循行路线基本一致。另外,对皮肤导电敏感点在显微镜下作了外观形态的观察,表明具有一定的特  相似文献   

18.
影响电针麻醉的因素很多,如穴位、穴组、电压、波形、诱导期、频率、种间(家畜不同种、属)、性别或年龄等。笔者对穴组、电压、频率、种别及个体差异等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今介绍如下。一、穴位及针法1.马、骡、驴、牛的百会、抢风、天平、邪气、肋间、尾根等穴均按传统位置及针法。2.马、骡、驴、牛的腰旁穴每侧三穴,第一穴在第一腰椎横突末端与最后肋骨之间的中点处。第二穴在第二、三腰椎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激光运用于中兽医临床穴位烧灼,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从现有为数很少的报道来看,激光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极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最佳刺激量、穴位的选择以及作用机理等。我们在二氧化碳激光烧灼仔猪后海穴治疗仔猪白痢报导的启发下,用10匹成年健马初步试验了二氧化碳激光对马穴位的烧灼刺激量,为临床医疗提供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20.
对马的面神经麻痹,通常用电针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有时不能彻底根治。近年来,有人试用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我们对3例马的面神经麻痹,在用激光照射穴位的同时,结合电针刺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