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特征及农业利用现状,对湖区湿地生态农业资源进行了功能评价,并根据湖区湿地碟形盆地圈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特征(即同心环带状--湖盆中心带、湖滨中环带、外环带),提出适应各环带湿地资源开发的若干生态农业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湖区湿地生态及湿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洞庭湖区湿地的同心环带状特征,将洞庭湖区湿地分为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湿地平原区和洞庭湖环湖低丘岗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并据各环带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湿地观光农业开发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实现洞庭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华阳河湖群地区湖滨带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滨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部分,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使湖泊湿地功能下降,生态资源严重不足。生态农业模式能建立多层次、循环、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资源节约、生态修复,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途径。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属长江中下游水陆生态交错带,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较脆弱,建立以保护生态为重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的理论、原则、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作为研究区,针对城郊经济区、湖滨湿地区、农产品主产区、棉花生产区、葡萄生产基地、农户庭院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对农产品的需求,设计了空间资源利用型、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型、生物共生共养增值型、农户(庭院)复合生态系统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型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并辅以循环图,介绍了每种模式的组分和循环过程。确定可重点挖掘的模式有现代草食畜牧业模式、生态经济产业园综合开发模式、葡萄酒园区综合开发模式。在模式配置中,按生态功能敏感性区分,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和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4.
松花湖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湖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基地和水能基地 ,对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严重的水土流失 ,对湖区生态环境及丰满电站影响甚巨。防治对策是加强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停耕水痕线以下的湖、滩湿地 ,合理配置、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陆地生态防护体系和湿地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探寻在生态敏感脆弱带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且剖析了利用各种政策,有效引导、激励、调控等经济发展行为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农户参与机制等推动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分析,以期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探寻在生态敏感脆弱带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且剖析了如何利用各种政策,有效引导、激励、调控等经济发展行为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农户参与机制等推动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分析,以期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开发强度法(LDI方法),对黄旗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人类干扰程度进行评价。以黄旗海湖区及其缓冲区(100~600 m)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 MSS、TM、ETM影像解译得到1976年、1987年、1993年、1999年、2006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裸地、湿地)的景观开发强度系数(LDI系数),并加权计算各年总体LDI值。结果表明,湿地内部各土地利用类型LDI系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湿地增幅最大(77%)。空间LDI系数分布由湖区内部向边缘逐渐增加。湿地LDI值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而生态系统健康呈下降趋势。1976—1993年黄旗海湿地及其缓冲区处于“健康”状态,1993—1999年生态系统由“健康”向“一般”过渡,1999—2010年彻底转变为“一般”。湖区不合理的农田耕作、草地放牧以及非点源污染是造成LDI值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保护区建设,有效禁止湖区内部放牧及耕作,设立湖岸带缓冲区以减少农田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白龟山库区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龟山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湿地及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白龟山库区湿地存在着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污染等生态退化问题,应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山水城市"建设、保护区生态旅游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加强湿地恢复。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垦区湿地恢复建设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黑龙江垦区湿地资源现状、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及进行恢复建设的有利条件;探讨了湿地建设的方法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该文选取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工程、放流增殖鱼、虾、蟹、退化芦苇植被恢复等措施,构建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于2006-2011年进行了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主要碳汇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达到3364.38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158.20%,年均递增20.89%;试验地年均碳汇能力达到176.42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56.98%,年均递增35.01%;试验地年均经济效益达到744元/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15.25%,年均递增25.81%。鱼、虾、蟹的放流增殖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损害,所构建的"苇-鱼-虾-蟹"复合生态结构可作为退化芦苇沼泽湿地的生物碳汇扩增模式和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也可为其他类型湿地实施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金国  郭志永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305-306,309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湖区湿地面积2698km2,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鄱阳湖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1湖北省农业环保工作成效1.1抓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县域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围绕省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开展“三圈三带”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三圈”即外圈重点抓以山区为主的立体开发,实施退耕还林(草),防治水土流失;中圈重点抓以鄂北为主的岗地“旱包子”治理,发展节水生态农业;内圈重点抓江汉平原为主的湖区“水袋子”整治,实施退湖还田,发展水域高效生态避灾、减灾农业。“三带”即长江、汉江、清江三大流域生态经济带,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业结合的产物,我国的生态农业依托模式的发展而发展.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多、杂、乱,分类标准不一,不利于各地区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和采用.本研究依据我国农业发展特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资源状况,将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分成物质多层利用型、生物互利共生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观光旅游型4类,该分类对于我国生态农业的推广及生态农业模式的采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为案例,探讨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资源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具体作法,并以此证明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及农业可持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阳澄湖为例,论述了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产生的机理:浅水湖泊的结构特征及自然动力条件是湖泊富营养化的诱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湖泊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不合理、高密度水产养殖;周边企业污染排放;生活陋习、农业生产;盲目的水上项目开发等。提出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周边企业污染源,发展生态农业;恢复、建立湖区湿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为案例,探讨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资源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具体作法,并以此证明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资源短缺等问题,且农业污染现象严重,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农业主要是将农业资源进行重复利用,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沼气发酵是实现生态农业系统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最佳途径和中心环节,可以将废物转化为农业用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沼气及其发酵物在生态农业中的综合利用效益及具体利用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洼县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发展优势及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工程、效益分析 ,阐述了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改善 ,并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指出生态农业是改善大洼县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 ,今后应更加完善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农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洪湖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南端,是典型的平原水网湖区。过去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和不适宜地提高复种指数,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甚至萎缩。阵痛之后,洪湖市在战略上选择了生态农业,通过多-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建起了八大生态经济建设圈,并配套实施六大生态工程,形成了水网湖区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雏形,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76-2011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6年、1990年、2002年和2011年4期的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其他相关资料,研究了1976-2011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40年间小湖区湿地面积变化呈波动性趋势.其中1976年湿地面积最大为3 813.12 hm2;2002年和2011年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为3 138.12,2 285.53 hm2.(2)在整个研究时段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在1976 1990年,年平均减少2.67%;而在1990-2002年,年平均增长2.63%;2002年以后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比前15年明显加快.从研究区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对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来看,废弃物处理、水涵养和气候调节功能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大,且在整个研究时段呈增加的趋势.在研究期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与流域自然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对绿洲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