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氟脱氢枞胺Schiff碱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直接缩合法合成了含氟的取代苯甲醛缩脱氢枞胺Schiff碱,用IR、1HNMR光谱确证其结构。对含氟Schiff碱进行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含氟的取代苯甲醛缩脱氢枞胺Schiff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氟苯甲醛缩脱氢枞胺Schiff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65和1.30cm;氟的引入对大肠杆菌无效,抑制能力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为溶剂合成了脱氢枞胺水杨醛Sch iff碱(a)以及脱氢枞胺(5-硝基)水杨醛Sch iff碱(b),IR光谱确证其结构,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及溶致变色性能。研究发现,a和b在氯仿溶液中都能发生光致变色现象,b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发生溶致变色现象,讨论了两种物质发生变色现象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脱氢枞胺和脱氢枞酸的衍生物脱氢枞基-1-甲基苯并咪唑希夫碱(1)和脱氢枞基-1-甲基苯并咪唑酰腙(2),并通过红外、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运用荧光光谱,黏度分析和图二色(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化合物1、2和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在荧光光谱中,通过在DNA-溴化乙锭(EB)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和2,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猝灭效应,由此推测化合物可能与EB一样插入到了DNA的碱基对中,再根据Stern-Volmer方程分析得出,化合物1与DNA作用强于2;黏度分析中,随着化合物1和2浓度的增加,DNA的黏度逐渐增加,且化合物1增加的幅度大于2;CD光谱中,相同浓度的不同化合物使DNA的CD信号的改变量不同,并且化合物1对DNA构型的影响要强于2,三者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化合物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DNA作用。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在抗坏血酸(Vc)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物1和2均能够对PBR322 DNA质粒进行单股切割,在Vc不存在的条件下,1能够对DNA质粒进行单股切割。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更强的与DNA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合成了脱氢枞基-2-羟基苯甲酰腙(4)和脱氢枞基-2-羟基-5-溴苯甲酰腙(6),并用IR、元素分析、1H NMR和MS进行了表征。运用黏度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鲑鱼精DNA与4和6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4和6是以插入模式与DNA发生作用,且4的结合能力强于6。采用MTT法探究该类化合物对人体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25和50μmol/L下,4和6对4种肿瘤细胞He La,MCF-7,HL-60和Hep G-2都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3.9%~92.3%,均接近或超过临床上使用的顺铂(抑制率为66.3%~92.7%)。  相似文献   

5.
脱氢枞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脱氢枞胺(5-磺酸钠)水杨醛Schiff碱及其Sm3+、Eu3+的稀土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等手段推测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吸收光谱、黏度分析、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是以部分插入与沟槽作用并存的方式与DNA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Hartree-Fock法对脱氢枞胺构型进行几何优化确定。将计算的结构参数与参照体系的单晶衍射数据进行比较,并将计算得到的红外参数值和核磁共振氢谱分别与实测的FT-IR和H-NMR结果进行拟合,发现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定值基本一致,同时得出一些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理论值。研究表明,用计算化学方法对松香类化合物进行模拟研究是可行的,也为实验室研究松香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脱氢枞胺为原料,在三氟乙酸酐和乙酸酐保护其氨基后,经B环铬酸氧化转化成为(酮)N-三氟乙酰基-7-氧代脱氢枞胺(2a)和N-乙酰基-7-氧代脱氢枞胺(2b),酮再与盐酸氨基脲缩合形成(缩氨基脲)N-三氟乙酰基脱氢枞胺-7-氨基脲酰腙(3a)和N-乙酰基脱氢枞胺-7-氨基脲酰腙(3b),然后在氯化亚砜的处理下发生Hurd-Mori反应,环合生成(B环并1,2,3-噻二唑衍生物)N-三氟乙酰基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4a)和N-乙酰基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4b),最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脱去氨基保护基,合成了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5)。通过FT-IR、~1H NMR、~(13) C NMR和ESI-MS等方法对2a、3a、4a、4b和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分析了4a、4b和5这3种新型脱氢枞胺1,2,3-噻二唑衍生物的谱图特征及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1 500、3 000)和脱氢枞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类新型壳聚糖衍生物——脱氢枞胺-壳聚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b、c),通过FT-IR、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产物的表面活性、乳化性能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5℃下产物a、b、c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98×10-4,2.51×10-3,5.01×10-3mol/L,CMC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8.6,36.8,36.6 mN/m;乳化时间分别为44、71、148 s;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目标产物的抑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初步的结果显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a、b、c对产气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市售杀菌剂新洁尔灭和氨苄青霉素钠,对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2和4 mg/L。产物的抑菌性能随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强,随壳聚糖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运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N-(2-亚甲基吡啶)脱氢枞胺希夫碱(L)及其铜配合物[Cu(L)2Br]Br(1)在模拟生理条件(p H值7.2)下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1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L为动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表明L和1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且结合反应是由焓和熵驱动的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化合物与BSA的作用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圆二色谱也证明了化合物能够显著改变BSA的构象,由典型的α-螺旋结构变为扭曲链。  相似文献   

10.
采用Gaussian 03程序的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两个系列脱氢枞酸芳胺化合物5a~5g(13-(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a)、13-(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b)、14-(苯基)胺基-脱氢枞酸甲酯(5c)、13-(8-喹啉)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d)、13-(α-溴萘)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e)、13-(对溴联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f)、13-[N-(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5g))和6a~6h(13-[N,N-(4-甲氧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a)、13-[N,N-(对溴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b)、13-[N,N-(4-甲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c)、13-(N,N-双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d)、13-[N,N-双(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e)、13-[N,N-(α-萘)-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f)、13-[N,N-双(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g)、13-(N,N-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6h))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并研究了它们在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芳环的共轭长度及芳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均影响其共轭程度,从而影响其荧光性能。二芳胺化合物(5a~5g)和三芳胺化合物(6f、6b和6h)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发射波长发生明显位移,所有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具备作为荧光分子探针探测分子外部环境极性大小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脱氢枞胺(5-硝基)水杨醛Schiff碱及其Cu2 、Zn2 、Co2 和Ni2 配合物,用IR、1HNMR,UV-vis,摩尔电导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结构表征.Cu(L)2形成经典的N2O2配体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6996nm,b=1.0835nm,c=1.2856nm,α=90°,β=103.36°,γ=90°.研究了溶剂的极性对配体和配合物紫外光谱变化的影响,当改变溶剂时,配体能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从醇式结构变成酮式结构.金属配合物能溶于有机溶剂,摩尔电导率数据表明它们在二甲基甲酰胺、氯仿和甲苯中是非电解质,容易发生溶致变色性能.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苞杆菌的生物活性测定,配体及配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Cu配合物的活性最强,说明配合物的生物活性与金属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α-蒎烯(1)为原料,合成了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3)及其甲酸酯(4)、乙酸酯(5)和丙酸酯(6),并用IR、MS、^1H NMR及^13C NMR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按照国家标;隹GB 17322.10—1998测定了这4个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与之结构及其类似的对盖烯二醇等已被以往的研究证明具有驱避活性,因此极性官能团和手性碳原子位置可能是影响驱避活性的重要因素;衍生物6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这可能与其羰基部分太大有关,在目前的萜类驱避剂中尚极少见丙酸酯类;衍生物5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接近4h;衍生物4的驱避效果最好。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可以达到7~8h,与避蚊胺(DETA)的驱避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以柚皮苷和橙皮苷为原料,经碘/吡啶脱氢,O-甲基化和糖苷水解等反应,分别合成了2种天然黄酮芹菜素-5,4'-二甲醚(1)和木犀草素-5,3',4'-三甲醚(2)。然后以1和2为底物,分别与甲醛、二级胺在酸性醇溶剂中发生微波协助的Mannich反应,对黄酮8-位进行胺甲基化修饰,合成了15个新型黄酮Mannich碱衍生物3~17。所合成的化合物经~1H NMR、~(13) C NMR和MS等进行了结构确证,并采用细胞计数Kit-8(CCK-8)法测试了化合物1~17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7、9、10、12和17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12和17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6.13、29.04和9.14μmol/L,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IC_(50)为41.25μmol/L)。  相似文献   

14.
木素及其衍生物在农、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素及其衍生物主要是来自木材制浆和造纸工业的副产物,即硫酸盐(或碱)木素、木素磺酸盐或木材水解工业产生的剩余物,即水解木素。过去这些木素大多作为燃料使用,为了提高木材利用率和增加工厂经济效益,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关于木素及其衍生物在工、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多成就。本文评述了木素及其衍生物在农、林业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生长刺激剂、含氮木素肥料、含微量元素木素肥料、土壤改良剂、动物饲料添加剂、农药缓慢释放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