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苹果蠹蛾成虫消长动态的监测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打柴坪村的3个果园采用三角胶粘式诱捕器和性信息素迷向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防控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常年发生2.5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中旬,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成虫的种群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信息素迷向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无防治措施、迷向丝防治措施、迷向丝+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4种条件下,三角型诱捕器与纸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以及各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2020年在石河子152团果园设置各防治区,悬挂2种诱捕器,在苹果蠹蛾发生和危害期调查各诱集点的苹果蠹蛾成虫的诱捕量及发生动态。【结果】纸型诱捕器在各防治措施下的诱捕效果均好于三角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在不同天气变化中的适应性好于纸型诱捕器;各防治措施中,迷向丝防治区的防治效果好于综合防治区,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化学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纸型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1 494只>933只),与化药防治相比,迷向丝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和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桃园的发生情况,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性诱剂大田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著,且3种类型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对3种诱捕器诱捕结果综合统计可知,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杨凌年发生4代,第1代的成虫高峰期在5月22日至5月27日,历期6d;第2代的高峰期在6月26日至7月6日,历期10d;第3和第4代的高峰期在7月31日至8月20日,历期21d。因此,建议在发生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4.
利用诱雌虫和雄虫的新型性诱剂,调查苹果园苹果蠹蛾和梨园苹果蠹蛾的消长动态并为苹果蠹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行取样法,诱捕器固定挂置在梨和苹果树约1.5 m高处。每种处理重复5次,诱捕器顺行依次排列,间隔3株数,共挂置7行,每行之间间隔2行树,共有75个诱捕器试验装置。20 d更换黏板,取回黏板在室内计数,通过观察成虫颜色、后翅反面有无黑板、翻看尾部生殖器结构分辨雌、雄蛾,分别计数统计。结果表明,在阿克苏阿瓦提县苹果蠹蛾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达到高峰期。第1代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期。第2代7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期,第3代8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期期。第4代9月中旬达到羽化小高峰期。梨园苹果蠹蛾比苹果园苹果蠹蛾早1个月左右达到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和第1、第2代苹果蠹蛾对梨树的危害较大,从第3代开始对苹果的危害较严重,到第4代时梨园的苹果蠹蛾成虫数量比苹果园的明显多,因此梨园是防治苹果蠹蛾的最适场所。  相似文献   

5.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玛纳斯县果园的主要害虫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用性诱剂测报经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的成虫的发生高峰期灵敏度很高,测定苹果蠹蛾一年发生三代;梨小食心虫在李子树上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叠明显。性诱剂对两种雄性成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田间防治应着重放在一代幼虫和成虫上。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桃潜叶蛾性信息素监测桃潜叶蛾发生动态及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性诱技术监测潜叶蛾成虫的发生动态,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潜叶蛾发生的影响,比较了3种诱捕器对潜叶蛾的诱捕效果.[结果]潜叶蛾在龙泉驿区1年发生7~8代,16 ~30 d完成1代;6~9月的发生程度重于3~5月,6~9月雨水相对集中,温度较高,有利于潜叶蛾成虫羽化;3种诱捕器中,船式诱捕器诱捕潜叶蛾的效果最好,共诱捕潜叶蛾6 276头,是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潜叶蛾数量的2.79倍,是白色粘板诱捕器诱捕潜叶蛾数量的9.18倍.[结论]试验结果为利用性诱剂防治桃潜叶蛾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有4个发生高峰,有滞育现象,赤眼蜂在果园扩散距离可达16m,但在2-8m范围内赤眼蜂的寄生数量最多;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其寄生率也在增加,但并非放蜂的次数越多越好.[结论]在该虫的防治策略上用苹果蠹蛾性诱芯捕杀雄蛾防治越冬代,化学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幼虫;田间释放赤眼蜂重点在第二代,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2-3次,蜂卡间隔距离8m为宜.  相似文献   

10.
5种引诱剂田间诱捕苹果蠹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种引诱剂对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消长动态进行监测。结果发现,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地区1 a发生2代,还有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对比进口型、聚集+性诱型、普通型、聚集型、加强型5种引诱剂的田间引诱效果,加强型引诱剂最好,整个监测期间,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雄虫总数平均为163.7头,单日最高引诱量达育每只30头;进口型引诱剂效果最差。从粘虫板和诱芯的更换周期等对引诱效果的影响来看,每10 d更换1次粘虫胶的诱捕效果好于30 d更换1次,但诱芯更换周期对引诱效果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几种因素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诱集效果试验,就诱捕器不同置放高度、不同置放方位、不同诱芯剂量、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数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悬挂高度越高诱捕效果越好,桃树的西方诱捕效果最好;诱剂量以6个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为38.75头/诱捕器,其次为2个诱芯,诱捕效果为31.00头/诱捕器;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其中三角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其次为自制水瓶诱捕器,诱捕效果分别为138.75头/诱捕器和100.25头/诱捕器。  相似文献   

12.
The structure of a sex pheromone of the codling moth. Laspeyresia pomonella (L.),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pectrometric and chemical degradative techniques and by synthesis to be (2Z, 6E)-7-methyl-3-propyl-2,6-decadien-1-ol. In field cage tests the synthesized sex pheromone was as attractive as the natural, but neither was as attractive as ten virgin females per trap.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诱集寄主苘麻防治B型烟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利用烟粉虱对寄主植物苘麻的嗜好趋性,研究棉花和大豆田的苘麻诱杀B型烟粉虱的技术体系。【方法】设计了不同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方法来研究苘麻对烟粉虱的诱集防治效果。【结果】在棉花和大豆的整个生长期间,苘麻对烟粉虱均有极显著的诱集作用,但不同播期苘麻的诱集效果差别明显。在棉花和大豆生长早期,烟粉虱最先在早播的苘麻上发生,诱集效果达85.2%;中播和晚播苘麻对棉花和大豆生长中、后期的烟粉虱诱集效果显著,分别达到93.3%和95.4%。苘麻植株在田间分散程度和诱集效果呈正相关,单棵插花种植苘麻的诱集效果分别是片状种植和条带种植苘麻的7倍和3倍。配套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锐劲特悬浮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5%高渗辛硫磷乳油7 d 后对烟粉虱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1.76%~97.57%和27.02%~74.77%,以阿克泰和锐劲特防治效果最佳。【结论】基于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合理的药剂防治的苘麻诱集方法对生态调控棉田和大豆田中的烟粉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诱芯对笋横锥大象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制作方法对竹大象虫的诱捕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用自制网式诱捕器诱捕笋横锥大象虫比撞板式诱捕器效果更好,诱捕效果提高325%。5种诱芯的诱捕效果比较:雌虫+笋的效果最佳,雄虫+笋的诱捕效果次之,雄虫表现的诱捕效果最差,雌虫和笋的诱捕效果相当。[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迷向丝对果园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方法】2018年在石河子垦区以桃单植园和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混合迷向丝进行防治,并使用3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桃园中果树食心虫的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苹果园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石河子垦区桃园和苹果园未悬挂迷向丝的对照区域虫口诱集数量均高于悬挂迷向丝的试验区域。【结论】石河子垦区桃园和苹果园利用悬挂迷向丝作为防治手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诱捕器与诱芯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诱杀小菜蛾的最佳诱捕器与诱芯组合,试验比较了4种诱捕器和2种诱芯的诱蛾效果。结果表明,诱捕器诱蛾效果差异显著(P<0.05),诱蛾数量为屋脊型诱捕器>漏斗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干式圆柱型诱捕器。诱芯的诱蛾效果受诱捕器的影响,屋脊型诱捕器中,2种诱芯诱蛾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诱捕器中,天然橡胶塞诱芯诱蛾效果显著优于塑料毛细管型诱芯(P<0.05)。综合来看,屋脊型诱捕器配合天然橡胶塞诱芯或塑料毛细管型诱芯、漏斗型诱捕器配合天然橡胶塞诱芯这3种组合的诱蛾效果最佳,适用于小菜蛾防治。  相似文献   

17.
茶树遭受小绿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以自制便携式LED节能诱虫灯为诱捕器,研究不同滤色光波对皖南茶园主要昆虫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滤色光波以金黄色、土黄色和橙黄色光波对植食性害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469头,410头和403头。以橙红色,土黄色和金黄色光波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数量较小,其诱集数量分别为29头,31头和33头,诱集益害比分别为0.09,0.08和0.07。利用金黄色、土黄色和黄绿色3种滤色光波连续诱杀茶小绿叶蝉3晚(每晚诱杀2 h),诱杀结束后11 d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7.2%、64.8%和57.3%,校正防效分别为72.2%,81.5%和77.5%。茶园灯光诱杀防治小绿叶蝉推荐采用土黄色光源。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松褐天牛引诱剂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国内常见的几种天牛引诱剂在重庆地区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方法]田间试验始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至羽化结束,共设置5个处理(4个引诱剂,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引诱剂对重庆市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均有一定引诱效果。引诱剂HYP-SH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活性平均为12.20头/诱捕器;引诱剂ZGHC和A-3引诱活性平均为8.80头/诱捕器和8.00头/诱捕器;FJ-Ma-05的引诱效果最弱,平均为4.80头/诱捕器;引诱剂HYP-SH各月份的引诱活性均高于其他药剂。根据松褐天牛的种群变化规律和诱捕的松褐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可知,6、7月是松褐天牛防治的最佳时期。[结论]4种引诱剂中以引诱剂HYP-SH对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