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简单异尖线虫广泛存在于海洋动物并呈全球性分布,人因食用含有该线虫幼虫的生鱼或未煮熟的鱼产品而发生感染,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虫体在消化道所处位置相关,主要引起肠黏膜水肿等过敏性症状。文章综述了该症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症状、诊断、抗原、过敏原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进境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8批次、31种、共255尾海鱼进行了异尖线虫幼虫的检验,100尾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总感染率为39.2%(100/255).16种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占所检鱼种的51.6%(16/31).共检获异尖线虫幼虫1 554条,平均感染强度为15.5条/尾.在体重≤100 g的海鱼中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用PCR和PCR-RFLP方法检测和鉴定进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和PCR-RFLP方法对厦门口岸进口的各种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在带鱼、竹荚鱼、金线鱼、大眼鲷和白姑鱼等海鱼中发现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回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带鱼和竹荚鱼的异尖线虫感染率达100%,竹荚鱼异尖线虫感染强度最高,白姑鱼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少数海鱼同时感染2种以上异尖线虫,从带鱼中同时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和针蛔线虫,从竹荚鱼中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有效鉴别上述4种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5.
应用PeR和PCR—RFLP方法对厦门口岸进口的各种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在带鱼、竹荚鱼、金线鱼、大眼鲷和白姑鱼等海鱼中发现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回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带鱼和竹荚鱼的异尖线虫感染率达100%,竹荚鱼异尖线虫感染强度最高,白姑鱼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少数海鱼同时感染2种以上异尖线虫,从带鱼中同时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和针蛔线虫,从竹荚鱼中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UinfI有效鉴别上述4种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6.
东海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尖线虫病是由食入异尖线虫科某些属的活的第3期幼虫感染而引起的,最早由荷兰的VanThiel[1]报道,随后大量病例在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国出现.该病属于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大量存在于海洋动物中.人感染异尖线虫主要是由于生食海鱼,吃进的部分异尖线虫侵入消化道壁,有的甚至可以穿过消化道壁,侵入腹腔,引起的症状主要是急腹症症状如剧烈腹痛、呕吐、恶心、腹泻等.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5):119-122
为了解舟山口岸进出境鱼类自然感染异尖线虫情况,取进出境各种鱼类1 152尾,解剖鱼体进行检查。检获虫体清洗后,用70%酒精固定,在显微镜下鉴定。结果显示检出645尾感染异尖线虫幼虫,总感染率为55.99%(645/1 152),发现检出10 065条异尖线虫幼虫,总感染强度为15.60(10 065/645)。调查结果表明,进出境鱼类异尖线虫的感染率较高,生食海鱼时,应注意对异尖线虫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7年9月20-22日,由我国外交部和亚洲开发银行资助,农业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承办的中亚国家兽医人员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班结束了在北京的首轮培训,移师青岛,在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
大亚湾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看”,即:一看表皮,活鳝鱼表皮黑中透亮,颜色光洁;死鳝鱼表皮颜色暗淡,无光泽。二看粘液.活鳝鱼粘液少而透明:而死鳝鱼粘液多.但透明度较差。三看血色.活鳝鱼血液呈酱紫色.死鳝鱼的血液则是鲜红的血水。四看积血状况.活鳝鱼肚内的血块呈条状凝结:而死鳝鱼的血块则不凝结,呈散开状。五看肉质粗细.  相似文献   

10.
异尖线虫病是由食入异尖线虫科某些属的活的第三期幼虫感染而引起的,最早由荷兰的Van Thiel报道,随后大量病例在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国家出现。该病属于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大量存在于海洋动物中。到目前为止根据报道可以感染人的异尖线虫主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底至2010年初从进境的竹荚鱼、带鱼等海鱼中多次检出体色米黄色、长16~19mm的一种线虫。用异尖线虫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核酸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酶切。确定该线虫为简单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12.
异尖线虫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源之一,当人误食含有活异尖线虫蚴的海鱼或软体动物即被感染,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发病后容易误诊因而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危胁人体健康。自1998年以来,我们先后对到达长春火车站的30车冷冻海鱼进行了检测,发现严重感染了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13.
入境海鱼中截获简单异尖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3月~ 8月间 ,我局检疫人员从韩国、我国台湾省、日本入境旅客携带的海鱼中先后 5次检出国家禁止入境的 2类动物寄生虫病 -简单异尖线虫 (Anisakis Simplex) ,后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常正山研究员复核无误 ,为开展对外贸易 ,掌握疫情提供依据。自韩国入境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阿拉尔市散养鸡感染的线虫种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PCR法对阿拉尔市2只林下散养鸡盲肠中发现的43条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虫体外观呈白色短线状,两端较细;雌虫阴门到尾端距离为4.12~6.35 mm;口腔短,食道前部圆柱状;雄虫尾端有2根不等长的交合刺,初步鉴定为鸡异刺线虫。基于线虫ITS基因位点,对2条虫体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经序列比对,2条虫体序列与我国四川省鸡源异刺线虫序列同源性为99.90%,鉴定为鸡异刺线虫。种系发育分析显示,本研究所获鸡源异刺线虫序列与禽源异刺线虫同处于1个进化支,与其他异刺线虫属的线虫形成不同分支。研究结果为鸡源异刺线虫的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简单异尖线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简单异尖线虫核糖体DNA的内转录区(ITS-1、5.8S、ITS-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虫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430 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不能在宫脂线虫、伪地新线虫DNA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0.4 Pg.该检测体系的建立为简单异尖线虫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1989年7月上旬,中国水产总公司上海分公司首次从苏联进口一批狭鳕(Theragra Cholcogramma),俗称明太鱼,计1265吨, 由苏轮“克里帕莱夫”冷冻运抵上海,经我所检验发现有线虫、涤虫、棘头虫等多种寄生虫感染,经中国预防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上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协助鉴定,确认是异尖线虫属幼虫(ANISAKIS SP.)和对盲囊线虫第三期幼虫(CONTRACACCUM SP.)。  相似文献   

17.
在进境船舶中检出鱼异尖线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尖线虫是寄生于海水鱼类的一种寄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异尖线虫病,该病属于我国禁止进境的动物二类寄生虫病.本病为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周而复始地在海洋中的哺乳类、甲壳类、鱼类中发生.人类主要是生食海鱼,或将鱼的内脏用于喂养畜禽以及其他经济动物,而导致食入异尖线虫引起感染发病.本病的发生与寄生异尖科线虫的鱼类宿主分布及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及其岛屿.而与我国相邻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均有发生.1992年6月8日我国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18条规定,制定公布了《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基于异尖线虫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有着极其重要影响,首次将海水鱼类中的异尖线虫病列入我国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这也是其中唯一的寄生虫病.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检疫以来,许多口岸纷纷从进口的或进境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中的海水鱼类体内检出异尖线虫,充分说明了必须加强对海水鱼类异尖线虫的检疫,防止本病传入我国,危害人体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连云港口岸于1998年5月首次从塞浦路斯籍进境国际航行船舶中的鳕鱼体内检出异尖线虫,之后在掌握了异尖线虫的正确检疫方法后,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检出率,到1999年11月30日止共检出异尖线虫139艘次,占我局一、二类、三类检疫疫情总数的54.3%.下面将1998~1999年连云港口岸进境船舶鱼异尖线虫的检出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检疫部门检查,2017年8月对乌鲁木齐市市售海鱼随机采样,收集寄生虫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从鳕鱼块中发现5只线虫,虫体无胃盲囊和肠盲囊,黑色圆柱形的胃与Y型的肠管以斜线相连,尾短且有一圆塔形的尾突。PCR扩增ITS基因片段获得924 bp的基因序列,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析显示,与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GenBank登录号:KY275505.1)相似性达99%,确定分离出来的虫体为简单异尖线虫。本研究在远离海洋的乌鲁木齐市发现随海鱼运输携带到新疆的异尖线虫,系异尖属线虫在新疆的首次发现和报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孔雀消化道中收集的线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线虫与Gen Bank发表的澳大利亚袋鼠毛细线虫COX1序列的相似性为77.3%,证明该线虫为毛细科毛细属的毛细线虫。COX1序列分析表明序列差异较明显,说明孔雀毛细线虫不同于澳大利亚袋鼠毛细线虫,它们存在着遗传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来自黑龙江及广州地区的泥鳅中分离到10条颚口线虫幼虫,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对虫体的ITS2与CO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系统发育分析以鉴定虫种。结果显示10条颚口线虫幼虫头球均有3环小钩,其形态学特征与日本颚口线虫(Gnathostoma nipponicum)第3期幼虫相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GenBank中登录的日本颚口线虫ITS2和CO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邻位连接法构建的50%一致树也均与日本颚口线虫处于同一分支。表明从黑龙江及广州地区泥鳅中分离的颚口线虫幼虫为日本颚口线虫幼虫,首次证明了中国存在日本颚口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