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晶 《现代农业》2013,(5):56-57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手段以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深松技术为核心,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3.
免耕播种技术是播种前对土地不进行耕作(灭茬、旋耕、施肥起垄、镇压等),播种时免耕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深施化肥、整理种床(切断、清理秸秆、压实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1.免耕播种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耕作的农业技术,是一项增产、节本、环保新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包括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免耕施肥播种、深松、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特征是不翻耕土壤,在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进行免耕播种。配以深松和化学控制病虫草害。与传统的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相比。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固土防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梁栋  董文赫  周静 《吉林农业》2011,(12):147-147
保护性耕作是以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能够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是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6.
李云祥 《现代农业》2013,(11):69-7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机械通过深松、秸杆根茬还田、免耕播种等机械作业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大量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有利于保水保土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法的区别是:秋收后不翻地,春播前不犁田.省时省工又省钱,增产增收效益全。  相似文献   

7.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或秋季保留玉米根茬固土,减少土壤遭受风蚀、水蚀,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玉米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利用玉米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地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重镇压等工序。  相似文献   

8.
正4月23日,德惠市召开2018年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今年春季,德惠市开始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玉米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即上一年秋季玉米采取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次年春季播种前,利用专用秸秆归行机械将覆盖地表的秸秆归行到休闲带,清理出播种带,以保证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待气候条件适宜,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一次性播种,并在五月末至六月中旬利用深松施肥机进行苗期深松深施肥,打破犁底层,提高肥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技术,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在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本试验历时2年,对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免耕播种、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和传统翻耕播种3种模式进行对比,测定每种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秸秆残茬覆盖率、出苗率、地温、冬前分蘖率、返青分蘖率、作物产量等性能指标,从数据层面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效机理,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庄浪县地形地貌、种植制度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松兰 《农家参谋》2013,(10):12-12
小麦免耕播种是在前茬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后,未经任何耕作的田间进行的复式作业,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与传统耕作播种相比,免耕播种对土壤的辗压破坏次数少,动土量少,表层土壤虚实相间,苗带镇压密实,节本增效,保护环境。近几年,菏泽市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7.8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秦名芳  苏迅 《农家参谋》2011,(12):33-33
免耕播种是今年河南省滑县麦播的一大亮点,这种省工、省钱、省力的新技术让农民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 近年,滑县每年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70万亩左右,为了提高播种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滑县大力推广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新技术。免耕播种法又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法”,它采取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德智 《北京农业》2005,(11):35-36
新型免耕播种机为了解决秸秆聚积阻塞难题,确保免耕播种机顺利播种,天津市蓟县农机推广站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试制成功了既具有秸秆切碎功能,又能一次完成秸秆处理、破茬松土、化肥深施、玉米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工序的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它的突出特点是:在保持玉米免耕播种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秸秆切碎功能。可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实现直接播种。不仅提高了功能、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聚积难题,实现秸秆覆盖还田,杜绝了秸秆焚烧,是对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一项创新。目前该机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抑制沙尘暴最重要的手段。1.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物生长全靠肥和水,旱地作物所需水分基本来自天然降雨,但供给作物的有效耗水仅占降雨…  相似文献   

15.
夏开容 《农村科技》2014,(11):65-66
<正>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实施,增强项目实施区域耕地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1.免耕旋播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的作用:1不翻动土层,尽量减少耕作次数,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蓄水和保墒能力;2相对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桦甸市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范围、种植模式、种植方式,并从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机械化除草、机械化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化深松等方面总结了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杰 《河南农业》2006,(1):28-29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通过免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等机械进行作业。完成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施肥播种.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通过机械喷施药剂来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通过机械深松、秸秆残茬处理,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防止沙尘暴,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一项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8.
薛英会 《农业科技通讯》2010,(8):126-126,2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种植方式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它是指通过机械化作业,将秸秆或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上,实施免耕播种,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以免耕或者少耕代替传统的铧式翻耕,避免细碎表土遇风起尘,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以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代替传统的裸露休闲,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利用根茬秸秆固土、保护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秸秆覆盖还田和免(少)耕的土地条件下,应用农机化技术和并通过农机作业实现有效播种,配合相关农艺措施,优化种植方式,是先进的现代种植耕作技术.本文结合辽宁玉米田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介绍一种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均匀覆盖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是一种新型实用的农机化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两茬平地地区小麦收获后不经过耕作直接在麦秸覆盖的地里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可一次完成灭茬、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它包括前茬作物收获、秸秆和残茬处理,未耕地上的破茬开沟、化肥深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