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与牧草套种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玉米和豆冬牧草套种试验证明牧草套种可提高玉米单产1350-1875kg/hm^2,同时可增产优势饲草1.02万-2.625万kg/hg^2,并可改善土地的肥力。 相似文献
2.
3.
4.
5.
探索镇江丘陵地区经济林下牧草套种模式,选择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和草木樨4个多年生豆科牧草品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试验分设4组,每组2个重复。结果表明:牧草种植后土壤有机质对比种植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内重复1均高于重复2(P>0.05);试验Ⅲ组牧草年产量最高;试验组内重复2均高于重复1,分别提高1.65%、1.74%、1.33%和1.73%,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5.09%、16.33%、24.59%和19.63%,平均粗蛋白产量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选择紫花苜蓿、红三叶是林下牧草最佳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新疆巴州已形成以库尔勒、尉犁为中心的香梨、以轮台为中心的白杏、以且末、若羌为中心的红枣、以焉耆盆地为中心的葡萄四大生产基地,果园总面积超过13.33万hm2,已经成为巴州农业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果园建设和生态保护严重脱节,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牧草虽然是养殖业的基础,由于受果品及经济作物价格上涨的影响,巴州人工种草面积逐年缩减。在果园面积逐年扩大和农牧民不愿意单独种植牧草的情况下,果园套种牧草是使果园能够实现高效经营的方法,也是巴州未来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栽培牧草采用轮作、套种、混播的方式 ,要以促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优势的互补 ,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的光能利用率 ,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增进土壤肥力 ,提高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地制宜 不同的品种对土壤、气候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要根据牧草的生长习性 ,选择适宜的地方。淮河以南 ,由于土地相对肥沃 ,气候偏暖 ,因此适合种植冷季型和暖季型牧草 ,如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紫云英、苕子、宁杂三号尾草等。淮河以北 ,气候比较干燥 ,适宜种植的多年生牧草有苜蓿、沙打旺、高羊茅、菊苣等 ;适宜种植的一年生牧草有… 相似文献
9.
采用玉米与牧草进行套种的试验,目前报导甚少,为研究可行性,课题组于1999年在喀喇沁旗开始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成功,2000-2001年度,通过对本年度牧草套种玉米的单产量进行综合测定和比较,进行步证实了其可行性,从而为广辟饲料来源,合理利用地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禾本科牧草轮作模式:冬牧70黑麦与墨西哥玉米轮作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生长至次年4月上旬,生长期180d左右,能刈割3茬,每667m2(1市亩,下同)产草4000kg左右,收割抓紧整地,施足底肥,再种墨西哥玉米(或饲料玉米、苏丹草、籽粒苋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品种)。墨西哥玉米生长至9月底或10月上旬,生长期200d左右,第一茬生长50d,以后每20d刈割一茬,可刈割6~7茬,每667m2产牧草2万kg左右。1.2原理冬牧70黑麦耐寒性强,立春反早发,叶片繁茂,4月以前为营养生长期,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墨西哥玉米是喜温性牧草,最适发芽温度15℃,最适生… 相似文献
11.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兰州地区常见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首相(Premier)、潘多拉(Panterr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百斯特(Barrister)、百胜(Barvictor),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凌志(Barlexas)、易凯(Easy Care),以及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品种努克(Nanouk)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阿尔冈金(Algonguin)为研究对象,利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污水处理中心的再生水对其灌溉,以自来水灌溉为对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处理下冷季型草坪草的土壤特性变化。试验发现,再生水灌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除首相、潘多拉外,其他6种供试植物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除紫花苜蓿外,其他7种绿地植物的土壤全钾、全钠含量均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综上研究表明,再生水中富含的营养元素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而且还能有效改善土壤速效养分供应状况。因此,在兰州地区合理利用再生水对绿地进行灌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湄潭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湄潭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现状,选用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6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湄潭6种类型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湄潭茶园土壤pH为3.73~7.26,均值为5.01,61.11%的茶园土壤达到优质茶园的标准,湄潭茶园土壤pH整体适宜,16.67%的茶园土壤有酸化趋势。2)湄潭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22.84 g·kg-1、1.43 g·kg-1、124.50 mg·kg-1、44.16 mg·kg-1和135.61 mg·kg-1,分别有61.11%、70.37%、61.11%、55.56%和59.26%的茶园土壤达到优质茶园的标准,但各养分指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3)湄潭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为0.179~0.989,均值为0.683,分别有51.85%和31.48%的茶园土壤处于Ⅰ和Ⅱ级水平,土壤养分状况整体良好;各类型茶园IFI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由大到小分别为:中山黄壤>丘陵黄壤>丘陵石灰土>低山黄壤>中山石灰土>低山石灰土。4) pH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养分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各养分之间关系比较密切且具有同源性。pH与IFI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关系,其他养分指标均与IFI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玉米间作夏季绿肥对当季植物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在重庆冬油菜种植区,于油菜收获后,选择竹豆,田菁和柽麻3种夏季绿肥作物,通过与夏玉米间作,分析了间作模式下土壤当季速效养分,植物养分吸收性能及地上部生物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间作柽麻后玉米地上部产量显著提高35%,间作田菁后玉米产量显著下降21%,而间作竹豆无显著影响.单作绿肥除田菁地上部全氮含量显著低于间作田菁外,其余两个品种的全氮,全磷含量与间作绿肥无显著差异;而单作绿肥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间作绿肥.与单作玉米比较,间作竹豆和田菁时玉米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显著增加,而间作柽麻时无显著变化;玉米全钾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绿肥周围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间作玉米周围土壤.间作玉米周围土壤硝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整体高于单作玉米土壤的趋势,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植物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柽麻植株有较高的全氮含量和生物产量,且与柽麻间作的玉米地上部产量也最高,适宜作为玉米夏季间作的豆科绿肥. 相似文献
16.
白三叶覆盖厚度对苹果园垄沟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覆盖厚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降解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果树行间垄沟中分别覆盖5、10、15和20 cm厚苹果园刈割的新鲜白三叶,以不覆草的垄沟为对照,研究白三叶降解6个月后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园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后,能提高0-20 cm垄沟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的含量,且对0-1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较10-20 cm的大。覆草厚度小于15 cm时,随覆草厚度的增加,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增加。但是,覆草厚度达20 cm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含量却较覆草15 cm的处理低。说明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可以提高苹果园土壤肥力,而此增肥作用和覆草厚度、土层深度密切相关,降解6个月时,覆盖15 cm白三叶的垄沟中土壤肥力最高。 相似文献
17.
草带在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介绍了水土保持耕作法——草带间作,以及它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草带种植的几种方式,草带草种的选择等,并对这种治理坡耕地措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于2018年牧草返青期以刈割模拟家畜采食行为,对祁连山区黑土滩人工草地进行了放牧强度(刈割率)为0、30%、50%、70%、90%的5级模拟放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休牧(未刈割)和放牧强度(刈割率)为30%时,对黑土滩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而随着放牧强度(刈割率)加大,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当放牧强度(刈割率)达到90%时,垂穗披碱草的盖度、高度、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较休牧降低了41.0%、73.0%、87.4%和88.9%,研究结果认为返青期过度放牧利用会引起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快速退化。 相似文献
19.
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通过根箱试验,研究了玉米间作蚕豆和玉米间作鹰咀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出苗60 d时,玉米、蚕豆复合群体中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38%,增产显著;与鹰咀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4%,差异不显著,间作蚕豆和鹰咀豆地上生物产量较单作显著降低.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鹰咀豆间作后根际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玉米间作蚕豆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单作差异不显著;玉米鹰咀豆间作对细菌产生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玉米间作蚕豆,对真菌产生的根际效应与细菌相反.间作对放线菌、微生物总数产生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间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单作是弱化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索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耕层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015-201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庄浪试验站,实施了以常规种植(CP)、常规种植+秸秆还田(CPS)、常规种植+秸秆还田+腐解剂(CPSD)、全膜双垄种植(FMRF)、全膜双垄种植+秸秆还田(FMRFS)和全膜双垄种植+秸秆还田+腐解剂(FMRFSD)为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了耕层0~30 cm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容重(BD)和土壤pH,计算了耕层秸秆固存率(CSE)和碳氮积累量。结果表明,FMRFSD通过改善水热环境协同秸秆微生物腐解剂生产增效作用,加速了还田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产生的有机物抵消了土壤有机氮矿化损失,释放的养分补充了作物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改善后的水热肥条件又促进作物旺盛生长,使更多的有机物(落叶、根茬)回归土壤,从而显著促进了耕层SOC和TN的积累、提高了土壤TN、TP、TK和AN、AP、AK的含量,尤其是显著提高AP和AK的含量(P<0.05)。与CP比,FMRFSD 3年累计固存了41.17%的秸秆碳, 耕层年均增加SOC和TN贮量0.79 mg C·hm-2和0.04 mg N·hm-2;使耕层TN、TP、TK和AN、AP、AK 含量提高了0.05、0.03、3.05 g·kg-1和10.80、8.90、101.50 mg·kg-1,相应地增加了6.87%、6.94%、15.28%、10.24%、56.69%、55.34%。同时,FMRFSD使土壤BD和pH值分别降低了3.9%和0.2%。土壤碳氮贮量、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增加以及土壤BD和pH 值的降低,增加了土壤供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性状,从而显著提高了肥力。因此,FMRFSD是适合当地的最有效的农田碳氮库土壤肥力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