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根际环境是根系和土壤相互耦合的生态和环境界面,对根际环境在污染修复过程中的研究成为当前土壤学和土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了根际环境内根系和根系分泌物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吸收、降解、固定的生态功能;根际环境内的细菌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氧化一还原以及趋化性作用;根际环境内的菌根真菌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吸收、屏障及螯合作用;根际环境内的土壤动物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破碎、分解、消化和富集作用,并探讨了应该加深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沙地3种灌木根际土壤pH值及其养分状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际一般是指根土界面数毫米范围内受根系影响的土壤区,它是水分和矿质养分进入根系、参与生物循环的门户,同时也是根系自身活动和代谢对土壤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区域(刘建军等,1998; 杨玉盛,1998).根际区具有许多不同于原土体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特性,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高于非根际区(焦如珍等,1999); 根际养分离子浓度与非根际区不同(曾曙才等,2003); 根际土壤pH值与非根际区不同(马健等,1998).  相似文献   

3.
锌镉污染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锌镉污染的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现场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的结果表明,污染区内土壤重金属锌镉含量大大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植物根际土壤中锌镉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锌镉含量,污染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茵、真茵、放线茵的数量均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全锌、镉都呈显著的负相关,锌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比镉显著。  相似文献   

4.
五氯酚胁迫对杨树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五氯酚污染胁迫对4个杨树品系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五氯酚污染胁迫下,供试杨树的株高和地径差异显著;氯仿熏蒸测试结果显示,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五氯酚污染浓度增加而下降,表明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毒害作用;Biolog测定结果显示:五氯酚污染处理的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值始终大于对照,主成分分析结果也显示五氯酚污染处理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造成显著影响,初步判断一定浓度范围的五氯酚与根际分泌物的联合作用有利于增强根际土壤微域内特定微生物群落的生理代谢活性,从而增加其碳源利用程度.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高于对照,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得到增强,并且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的刺激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竹子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较强的重金属耐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植物修复材料。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铬(Cr)污染环境下,Cr对雷竹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笔者研究了雷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沿Cr污染梯度分布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Cr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碱解氮随Cr污染的增加而降低,有机碳随Cr污染的增加而增加;比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低Cr污染土壤的总Cr和有效Cr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中度和高污染的非根际土壤的有效态Cr含量均显著高于根际土壤;中度和高污染土壤有效Cr占总Cr的含量达到1.5%~2.6%,显著高于低污染土壤;土壤Cr含量与总有机碳和有效Cr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在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随着Cr浓度的增加,土壤pH值和速效钾降低,有机碳和有效磷增加。笔者通过Cr污染对雷竹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为提高竹子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述油渍地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即利用植物-微生物修复能有效清理和分解土壤中的油渍,通过植物及根际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累积、挥发、根滤、降解和稳定等作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7.
[目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白腐真菌联合修复是一种更高效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策略,但目前尚不清楚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后者与根际PAHs降解菌的生长和PAHs的生物降解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开展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际土壤代谢组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温室中设置了 PAHs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寒温带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揭示森林土壤碳氮养分利用机制和碳氮循环提供参考,为研究区森林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主要组成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动态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富集程度、差异性和生长季变化以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结果】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月际变化差异显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波动范围为114.14~451.05 mg ·kg -1 ,氮含量波动范围为40.38~185.00 mg ·kg -1 。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富集率依次为樟子松(87.99%)>白桦(78.22%)>兴安落叶松(73.14%)>山杨(56.96%),微生物量氮富集率依次为山杨(81.50%)>白桦(77.63%)>樟子松(76.42%)>兴安落叶松(51.40%)。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为1.42~5.24,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生长季变幅分别为1.42~5.24、1.57~3.79、1.67~4.55、1.55~2.59和1.79~3.53,其均值分别为2.64、2.63、2.81、2.11和2.36。根际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率为0.83%~0.95%,微生物量氮对土壤有机氮库的贡献率为3.63%~5.08%。【结论】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生长季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显著;在生长季末期,针叶树种根际效应相比阔叶树种更为强烈;针叶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高于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孤岛油区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在不同时期的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石油烃含量,研究了微生物在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修复过程中降解石油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能促进石油烃的降解,60d后,添加降解菌的实验组和未添加降解菌的对照组石油烃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5.60%和17.57%。加菌的实验组微生物活性高于对照组,15d时土壤脱氢酶活性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5.98%,微生物生物量碳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43.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