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在奶牛粪便中分别添加鸡粪、锯末、糠、褐煤、菌渣,通过测定堆肥的水分含量、温度和p H值,研究添加不同辅料对牛粪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奶牛粪便中添加9%的干鸡粪和25%的褐煤能够促进堆肥发酵腐熟。  相似文献   

2.
试验评估不同水平柑橘渣对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及乳成分的影响.将32头泌乳性能一致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粗脂肪水平为3%的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粗脂肪水平为5.5%的日粮同时添加0 (T1)、5%(T2)和10% (T3)柑橘渣.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的粗脂肪摄入量、干...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平菇菌渣和奶牛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了菌渣、牛粪、菌渣+牛粪(1∶1)饲养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和日增殖倍数。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和日增殖倍数不同,菌渣饲喂效果最佳,牛粪饲养效果较差;用平菇菌渣和奶牛粪便饲养蚯蚓,日增重倍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60头荷斯坦牛,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15头,分为对照组、15g/(头·d)可利犇组、30g/(头·d)可利犇组、45g/(头·d)可利犇组.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可利犇对稳定产奶量具有较好效果,其中45g/(头·d)可利犇组的效果优于其他组,试验结束时相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了0.97kg,提高了7.43%; 15g/(头·d)可利犇组效果其次,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3.07%; 30g/(头·d)可利犇组由于奶牛出现轻微乳房炎,提高产奶量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试验显示,奶牛对可利犇有一定喜食性,采食速度较快;添加可利犇对奶牛的粪便成型度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粪臭素在猪体外的污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和酪蛋白对猪粪发酵液中粪臭素及相关合成物浓度的影响.将80头体重为(50.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0.2%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6周后,每组随机选取8头猪,采集其新鲜粪便,配制粪水厌氧发酵液用于发酵试验.发酵试验采用3×3正交设计,发酵液中外源L-色氨酸、酪蛋白、果聚糖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0.05%、0.10%,0、0.125%、0.250%,0、0.75%、1.50%.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荧光标记单链构象多态性及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测定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对照组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2)外源L-色氨酸为发酵液中色氨酸、粪臭素的主要影响因素,酪蛋白为对照组中吲哚的主要影响因素,果聚糖为发酵液中吲哚-3-乙酸的主要影响因素.3)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与饲粮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无互作(P>0.05).4)空白对照组猪粪发酵液优势菌以芽孢杆菌(CWBIB 1434)为主,含量为26%;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以非解乳链球菌(AF201899)为主,含量为36%.由此得出,降低猪粪中色氨酸的含量及在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有助于减少猪粪发酵液中的粪臭素浓度.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华北北部奶牛鲜粪便在夏秋季节污染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物质NH3-N(氨氮)、CODcr(化学需氧量)的基础数值。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对华北北部不同养殖模式下夏秋季节奶牛鲜粪便的采样测定,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夏秋季产奶牛组鲜粪便中CODcr含量均值为64.31 kg/t,NH3-N含量均值为0.252 kg/t;停奶育成组鲜粪便中CODcr含量均值为62.58 kg/t,NH3-N含量均值为0.267 kg/t。不同的养殖模式间CODcr、NH3-N含量稍有差异,但达不到极显著水平。奶牛鲜粪便pH值为弱碱性,范围在7~8之间,产奶组pH值低于停奶育成牛组。本文对解决鲜奶生产中奶牛鲜粪便对地下水资源严重污染难题,促进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番茄渣的品质评定及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20头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日粮中添加2.5 kg番茄渣,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研究2组奶牛在基础饲料相同的条件下,添加番茄渣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日粮添加2.5 kg番茄渣可提高产奶量7%(P<0.05),对乳成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蚯蚓基质发酵前各原料和发酵后基质不同比例的营养价值成分,构建蚯蚓基质营养体系。试验前测定原材料和发酵后配置成基质的风干样品的营养价值成分,设计试验分组:其中,牛粪+蘑菇菌糠质量比为1:0、1:1、1:2、1:3和0:1,牛粪+青贮秸秆C/N为20、25、30、35、40;鸡粪+蘑菇菌糠和鸡粪+秸秆青贮也按上述试验组设置。猪粪+蘑菇菌糠质量比为1:0、1:1、1:2、1:3和1:4,猪粪+青贮秸秆C/N为25、30、35、40、45,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根据蚯蚓生长繁殖情况筛选出适宜的基质试验组。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牛粪+菌糠质量比1:1、猪粪+菌糠质量比为1:3、鸡粪+菌糠质量比为1:2比较适宜蚯蚓生长,并繁殖较快。牛粪+秸秆C/N比在30~35之间、猪粪+秸秆C/N比为30、鸡粪+秸秆C/N比为25比较适宜蚯蚓生长,并繁殖较快。总体看,粪便与菌糠较粪便与秸秆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近5年来,作者在非黑土区的专业化农场和工厂化综合厂,对霍尔莫高原品种干乳期和泌乳期奶牛(泌乳量4,000-6,000公斤)进行了试验.根据奶牛的生理状况、饲养和管理条件研究了奶牛矿物质营养的规律性.对60头泌乳期奶牛(18组)进行了7个平衡试验和对21头干乳期奶牛(6组)进行了3个平衡试验.测定了饲料、血液、尿、乳汁、初乳、毛皮、消化道内容物和粪便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血浆内金属酶的活性,以及检查健康状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钠的副产物黑曲霉菌渣作常规营养分析,得到热能10.91 MJ/kg、粗蛋白10.3%、粗脂肪3.89%、粗纤维14.46%、钙0.13%、有效磷0.27%和钠23.42%等多项数据,微量元素中硒、铅和镉并未检出,确定该菌渣的喂饲安全性,具有作为饲料的潜在应用价值.以鸡(鸭)各4羽为研究对象,采用真代谢能(TME)法对它们进行饲喂试验,获得其代谢物(粪便)后,测定鸡(鸭)对黑曲霉菌渣的利用率及代谢能.结果表明:鸡(鸭)的代谢能、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真利用率分别为8.37 MJ/kg(7.12 MJ/kg)、97.61%(99.63%)、88.97 %(76.22%)和66.74 %(58.84%).研究证明,黑曲霉菌渣可开发成为一种新的饲料营养添加剂,具有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饲料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新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已迫在眉睫.其中,丹参渣就是一种新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试验选择100头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0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含有丹参渣的试验日粮.测定2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结果表明:丹参渣组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丹参渣组和对照组奶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在试验前后都无显著差异.可见,在泌乳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丹参渣不会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一)牛粪养鱼的特点 奶牛排粪量在家畜中是最多的,同时奶牛因常年饲养,粪肥的提供也比其他家畜稳定.由于奶牛饲料中添加多种营养成分,其粪便的养分接近或等同干猪粪(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对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2017年度生猪、肉羊、肉牛、奶牛的养殖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估算了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和以氮含量为标准的猪粪当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并对各旗县(市区)农田畜禽粪便承受程度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已达11353207t;畜禽粪便猪粪当量农田年均负荷量为17.30t/hm2·a;畜禽粪便已对2个旗县构成Ⅱ级威胁1个旗县(市区)构成Ⅲ级威胁,对其余8个旗县(市区)暂未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添加苹果渣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对照组(CK)、添加5%苹果渣(5%AP)、添加10%苹果渣(10%AP)、添加15%苹果渣(15%AP)以及添加20%苹果渣(20%AP)共5个处理,分别在贮藏后的第1、3、5、10、30和45d后开封,测定青贮品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苹果渣对苜蓿青贮产生较多乳酸,pH逐渐降低,乙酸和丙酸含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丁酸产生较少或未产生;青贮料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原料,且随苹果渣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在青贮前后变化较小,添加苹果渣显著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5.
8头泌乳中期的黑白花奶牛进行28天试验,测定了添加瘤胃保护蛋氨酸(RPMet.15克/日、头)和赖氨酸(RPLys.40克/日、头)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期奶牛自由采食。混合料包括:50%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以猪粪为基质,不同碳氮比(carbon-nitrogen ratio, C/N)食料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虫体营养成分及饲用安全性的影响,试验将猪粪与不同辅料混合分为4组(CK组,C/N15∶1组、C/N20∶1组和C/N25∶1组),每组3个重复,接种等量相同日龄的黑水虻幼虫。每隔1 d测定虫体长度和重量,试验期为11 d。试验结束后分离出全部虫体和虫沙,测定虫体抗氧化酶活性,检测其常规营养成分、饲用安全性(包括重金属、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N15∶1组黑水虻幼虫体重和体长显著提高(P<0.05)。C/N15∶1组和C/N20∶1组黑水虻幼虫日增重、食料减重率、日均消耗量显著高于CK组(P<0.05)。虫体粗蛋白含量以C/N20∶1组最高,C/N 15∶1组和C/N 20∶1组黑水虻幼虫粗蛋白、钙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余营养成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黑水虻幼虫抗氧化酶活性、霉菌毒素、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虻虫生长发育、饲用价值、食料成本和转化率等,虻虫转化...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对内寄生虫的驱虫效果,在已经感染内寄生虫的某奶牛场特设计以下试验:随机选取20头奶牛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试验进行的当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采集每一头牛的粪便,然后分别测定粪便中的线虫虫卵数量,计算注射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后奶牛粪便中虫卵减少率,同时对两组奶牛所产的牛奶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自注射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后第二周开始,试验组奶牛粪便内的线虫虫卵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对照组奶牛粪便内的线虫虫卵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注射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后虫卵减少率也是从第二周开始大幅度增加,至第四周试验结束时达到95.08%;注射组奶牛所产的牛奶经乳品公司严格的入场检测无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粪便恶臭组分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猪粪和玉米秸秆作为堆肥原料进行28 d的堆肥试验.试验分为5组,A、B和C组分别用玉米秸秆调节堆体水分为40%、50%和60%,D和E组不加玉米秸秆,A、B、C和D组分别接种微生物菌剂,E组不添加菌剂.结果 显示,B组堆体的高温持续时间最长,粪便腐熟效果最好.与E...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长白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选取20头(150±20)日龄、体重(107.9±12.5)kg的成年长白公猪,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分别以5%、10%、15%和20%发酵饲料替代基础日粮,50 d时采集血液,60 d时采集精液和粪便,测定血液生...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木薯渣与甜菜颗粒粕组合用作泌乳中后期奶牛饲料的可行性及适宜组合比例。试验设计7个处理:木薯渣分别以0%(对照组)、5%、10%、15%、20%、25%和30%与甜菜颗粒粕(风干物质基础)组合,使用AGRS-Ⅲ型微生物发酵产气系统进行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试验,监测体外培养3、6、12、24、48h后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和体外培养48h后干物质消失率(IVDMD)、累积产气量(GP)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体外培养48 h后,GP和底物的最大降解率(RmaxS)随木薯渣占比增加呈线性或二次增加(P<0.05);发酵液各VFA和TVFA含量均随木薯渣占比增加呈线性或二次降低(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值,以0%组为对照时,5%组和10%组表现为正组合效应,其余组合均表现为负组合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木薯渣与甜菜颗粒粕组合使用,且木薯渣为5%~10%较为适宜,但此结果仍需奶牛饲养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